GB/T 5324-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GB/T 5324-2024 Cotton and polyester blended grey yar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324-202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25
实施日期
2024-1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09)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等方面的内容,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省立华智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昌吉回族自治州纤维检验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吴忠德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萧山林芬纺织有限公司、山东恒丰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邢台恒进纺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枣庄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起草人:
吉宜军、吴加顺、段丽慧、李晓章、李洋、郑洪、陈文、赵黎新、景慎全、王立永、赵洁、李雪见、刘建忠、方斌、徐炯炯、刘春国、李琪、苏学良、郑敏博、崔益怀、刘冰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3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08020

CCSW.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324—2024

代替GB/T5324—2009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Cottonandpolyesterblendedgreyyarn

2024-04-25发布2024-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32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GB/T1.1—2020《1:》

起草

本文件代替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与相比除结构调整

GB/T5324—2009《》,GB/T5324—2009,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更改了适用范围见第章年版的第章

———(1,20091);

更改了产品分类标记见第章年版的第章

———、(4,20093);

更改了分等规定见年版的

———(5.1,20094.5);

更改了公称线密度划分见年版的第章

———(5.2,20094);

删除了黑板条干均匀度黑板棉结粒数考核项目见年版的

———、(20094.1~4.4);

增加了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见

———(5.2.1);

增加了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千米棉结捻度变异系数毛羽数考核项目见

———(+200%)、、(

5.2.1);

更改了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单纱断裂强度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不匀变异系

———、、

数十万米纱疵考核指标见年版的

、(5.2.2,20094.1~4.4);

增加了千米棉结捻度变异系数毛羽数的试验方法见

———(+200%)、、(6.3、6.5、6.6);

删除了试验方法中的试验条件试验周期及试样的规定纱线成包净重量试验试验结果的表

———、、、

示见年版的

(20095.1、5.2、5.3、5.10、5.11);

增加了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见附录

———(B);

删除了强力修正系数值的规定见年版的附录

———(2009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209)。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山

:、、、

东联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源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省立华智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孚色纺有

、、、

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昌吉回族自治州纤维检验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

、、、、

业研究中心吴忠德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杭州萧山林芬纺织有限公司山东恒丰新型纱线及面料创新

、、、

中心有限公司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邢台恒进纺织有限公司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

、()、、

公司枣庄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宜军吴加顺段丽慧李晓章李洋郑洪陈文赵黎新景慎全王立永

:、、、、、、、、、、

赵洁李雪见刘建忠方斌徐炯炯刘春国李琪苏学良郑敏博崔益怀刘冰

、、、、、、、、、、。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年首次发布为年第一次修订年第二次修订年第三

———1985GB/T5324—1985,1989,1997,2009

次修订

;

本次为第四次修订

———。

GB/T5324—2024

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纤维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分类标记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等

()、、、、

方面的内容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环锭纺含传统环锭纺赛络纺紧密纺赛络紧密纺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

本文件

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部分直接计数法

GB/T2543.11: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GB/T2910.1111:()

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部分电容法

GB/T3292.11:

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法

GB/T3916(CRE)

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4743—2009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6529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170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检验标志与包装

GB/T43955、、

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01050—1997

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

FZ/T01086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品分类标记

41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不同生产工艺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

42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生产工艺和原料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赛络纺代号为紧密纺代号

.:AA,

为赛络紧密纺代号为传统环锭纺生产工艺代号不作标识棉普梳棉代号为精梳棉代

JM,AAJM,;()C,

号为涤纶代号为

JC,T。

43产品混纺比以公定质量比表示一般按纤维含量递减顺序列出当两种纤维含量相同时纤维含量

.,,,

排列顺序可任意

44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标记时应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生产工艺或代号原料名称或代号

.,()、()

及其混纺比

示例1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涤纶含量为棉含量为可写为

:18.5tex,65%,35%,:T/C65/3518.5tex。

示例2赛络紧密纺精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精梳棉含量为涤纶含量为可写为

:13.1tex,60%,40%,:AA

1

GB/T5324—2024

JMJC/T60/4013.1tex。

5要求

51分等规定

.

51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若干检验批

..、。

51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

..、、,。

513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

..,。

52技术要求

.

521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线的技术要求

..

5211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及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规定

...(50%)1。

5212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以下的技术要求按表规定

...(50%)2。

5213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及以上的技术要求按表规定

...(50%)3。

5214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线涤纶含量在以下的技术要求按表规定

...(50%)4。

表1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

()

毛羽数d

线密度单纱断裂单纱断裂条干不匀千米棉结c十万米

线密度

公称线密度等变异系强度a强力变异变异纱疵

/偏差率/(+200%)//≤

级/数系数系数b个个5

tex/%(cN/tex)/%/%(/km)(/10m)毛羽指数毛羽

%2mm

H值数根

≤≥≤≤≤≤/(/m)

±2.02.018.09.014.8320103.48.5

8.1~11.0±2.53.016.012.016.8640204.412.5

±3.04.013.014.018.8880———

±2.02.018.09.014.8280103.69.5

11.1~14.0±2.53.016.012.016.8600204.613.5

±3.04.013.014.018.8840———

±2.02.018.58.513.8240103.810.5

14.1~17.0±2.53.016.511.515.8480204.814.5

±3.04.013.513.517.8720———

±2.02.018.58.513.3160104.011.5

17.1~21.0±2.53.016.511.515.3360205.015.5

±3.04.013.513.517.3600———

±2.02.019.08.012.8120104.212.5

21.1~25.0±2.53.017.011.014.8200205.216.5

±3.04.014.013.016.8480———

±2.02.019.58.012.365104.413.5

25.1~32.0±2.53.017.511.014.3160205.417.5

±3.04.014.513.016.3320———

±2.02.020.07.511.84054.614.5

32.1~36.0±2.53.018.010.513.8120155.618.5

±3.04.015.012.515.8175———

2

GB/T5324—2024

表1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及以上的技术要求续

()()

毛羽数d

线密度单纱断裂单纱断裂条干不匀千米棉结c十万米

线密度

公称线密度等变异系强度a强力变异变异纱疵

/偏差率/(+200%)//≤

级/数系数系数b个个5

tex/%(cN/tex)/%/%(/km)(/10m)毛羽指数毛羽

%2mm

H值数根

≤≥≤≤≤≤/(/m)

±2.02.020.57.010.83554.815.5

36.1~50.0±2.53.018.510.012.865155.819.5

±3.04.015.512.014.8145———

±2.02.021.06.59.8255

50.1~100.0±2.53.019.09.511.85015——

±3.04.016.011.513.8100—

a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增加

、1.0cN/tex。

b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条干不匀变异系数在本表对应数值上减

、0.5。

c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千米棉结在本表对应数值上优等品减一等品减结果按修约

、15%,10%,GB/T8170

至个数位

d传统环锭纺赛络纺单纱不考核毛羽数紧密纺赛络紧密纺单纱考核毛羽数

、,、。

表2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

()

单纱断毛羽数d

单纱断裂强度a

线密度/条干不匀千米棉结c十万米

公称线线密度裂强力

等变异系(/)变异纱疵≤

密度偏差率cNtex≥变异系(+200%)//

//

级数系数b个个5毛羽指数毛羽

/%涤涤纶数/%(/km)(/10m)

tex%/%2mm

30%≤H值数根

≤纶≤≤≤/(/m)

<50%<30%≤

±2.02.016.015.09.515.3360103.89.5

8.1~11.0±2.53.014.013.012.517.3680204.813.5

±3.04.011.010.014.519.3920———

±2.02.016.015.09.515.3320104.010.5

11.1~14.0±2.53.014.013.012.517.3640205.014.5

±3.04.011.010.014.519.3880———

±2.02.016.515.59.014.3280104.211.5

14.1~17.0±2.53.014.513.512.016.3560205.215.5

±3.04.011.510.514.018.3800———

±2.02.016.515.59.013.8200104.412.5

17.1~21.0±2.53.014.513.512.015.8400205.416.5

±3.04.011.510.514.017.8680———

±2.02.017.016.08.513.3145104.613.5

21.1~25.0±2.53.015.014.011.515.3240205.617.5

±3.04.012.011.013.517.3520———

±2.02.017.516.58.512.880104.814.5

25.1~32.0±2.53.015.514.511.514.8180205.818.5

±3.04.012.511.513.516.8360———

3

GB/T5324—2024

表2普梳棉与涤纶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50%以下的技术要求续

()()

单纱断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