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DB33/T 936-2014 Translation: Th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verall Rising of Inland River Bridge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3/T 936-2022 |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936-2014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9-17
实施日期
2014-10-17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P0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sforoveralljackingofinlandriverbridges

2014-09-17发布2014-10-17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936—201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基本规定..........................................................................2

5现状调查与评估....................................................................3

5.1一般规定......................................................................3

5.2现状调查与检测................................................................3

5.3现状评估......................................................................4

6顶升施工..........................................................................4

6.1一般规定......................................................................4

6.2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4

6.2.1反力体系设计..............................................................4

6.2.2反力体系施工..............................................................6

6.2.3临时支撑体系设计..........................................................6

6.2.4临时支撑体系施工..........................................................6

6.2.5限位结构设计..............................................................8

6.2.6限位结构施工.............................................................10

6.3施力系统.....................................................................10

6.3.1千斤顶...................................................................10

6.3.2控制系统.................................................................11

6.4墩(柱)截断位置与施工工艺...................................................11

6.5顶升施工工艺.................................................................12

6.5.1高度限值.................................................................12

6.5.2不均匀位移控制...........................................................12

6.5.3预顶升...................................................................12

6.5.4正式顶升.................................................................12

6.6墩(柱)的接高...............................................................13

6.7支座更换.....................................................................13

6.8梁体复位.....................................................................14

6.9顶升临时设施拆除.............................................................14

6.10施工安全....................................................................14

7施工监控.........................................................................15

7.1一般规定.....................................................................15

7.2顶升监控方案.................................................................15

I

DB33/T936—2014

7.3监控部位及内容................................................................16

8质量评定方法......................................................................17

8.1一般规定......................................................................17

8.2连接墩(柱)混凝土结构........................................................17

8.2.1基本要求..................................................................17

8.2.2评定项目..................................................................17

8.2.3外观鉴定..................................................................18

8.3顶升同步控制..................................................................18

8.3.1基本要求..................................................................18

8.3.2评定项目..................................................................18

8.3.3外观鉴定..................................................................18

8.4支座更换工程..................................................................18

8.4.1基本要求..................................................................18

8.4.2评定项目..................................................................19

8.4.3外观鉴定..................................................................1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用表............................................2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工程质量等级评定................................................24

II

DB33/T936—2014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港航管理局、湖州市港航管理局、河海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修华、何仲文、吉伯海、郑宏、周超、陈妙初、叶蕾、谢发祥、沈勤林、

王靖、李大鸣、陈永辉、翟瑞兴、傅中秋、雷笑、莫海峰、徐声亮。

III

DB33/T936—2014

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河桥梁整体顶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控、质量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改造工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50283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CJJ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99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JGJ10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T/T391公路桥梁盆式支座

JT/T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663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J2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S205-1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DB33/T386内河航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桥梁整体顶升integraljackingengineeringforbridges

利用顶升技术将桥梁上部结构进行整体抬高。

1

DB33/T936—2014

3.2

底盘结构chassisstructureforjackingconstruction

用于承受桥梁整体顶升时的荷载,并将该荷载传递到基础的结构。

3.3

托盘结构palletstructureforjackingconstruction

用于托住上部被顶升结构并与其一同升高的结构。

3.4

反力体系reactionsystemforjackingengineering

由顶升底盘结构和顶升托盘结构组成的一对上下传力的结构体系。

3.5

抱柱梁holdingcolumnbeam

安装于原桥桥墩、通过墩梁界面连接,与原柱固结的支承结构。

3.6

临时支撑体系temporarysupportingsystem

用于联系顶升托盘结构(或桥跨上部结构)和顶升底盘结构的所有临时施工构件的总称。

3.7

垫块cushionblock

顶升过程中不断加高临时支撑体系的标准化构件。

3.8

限位结构displacement-restrictionstructureofjackingconstruction

限制桥梁上部结构在顶升过程中纵向、横向偏移的结构。

3.9

控制系统controlsystemofjackingconstruction

控制顶升力、顶升位移的软硬件设备系统。

3.10

梁体复位girderrestoration

即落梁,指顶升完成后,梁体结构同步回落至支座。

4基本规定

4.1应按JTGH11、JTG/TH21、JTG/TJ21及CJJ99等规范要求对拟顶升桥梁进行现状调查和评估。

4.2顶升施工前应按JTG/TJ22、JTG/TJ23等规范要求对需加固的损伤构件进行修复加固处理。

4.3在顶升过程中,被顶升桥梁的各部位受力状态应与顶升前结构相同;如不能做到顶升前和顶升过

程中的受力的同一性,应进行受力分析验算,确保桥梁安全。

4.4顶升改造后,应不降低桥梁原设计标准和原设计使用年限,并满足GB/T50283的规定。

4.5顶升的顶升力和顶升高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墩台以及梁底顶升支承点位置应进行局部承压验算。

4.6顶升前应进行墩顶抗劈裂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墩顶加固或利用操作平台进行顶升。

4.7顶升施工宜采用整联跨同步顶升方法。

4.8顶升前应清除原支座周围的建筑垃圾和废弃混凝土,并解除影响顶升的相关约束构件。

4.9顶升前应对临时支撑体系进行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4.10顶升时应封闭陆上交通,并对水上交通进行管制。

4.11顶升应全过程实时监控。

4.12桥梁正式顶升前应进行预顶升。

2

DB33/T936—2014

4.13顶升结束后宜对桥梁进行荷载试验。

4.14顶升施工应注重保护环境,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应与顶升工程同时实施。

4.15顶升工程的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相关规范标准。

5现状调查与评估

5.1一般规定

5.1.1应对拟顶升桥梁进行现状调查检测与评估,并给出桥梁检测报告与评估结论。

5.1.2应根据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拟定桥梁顶升施工方案。

5.2现状调查与检测

5.2.1现状调查应结合桥梁既有资料对拟顶升桥梁做现状检测,检测项目可参照表1的相关规定。

表1拟顶升桥梁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检测选项

作用荷载桥梁作用荷载√

场地类别和地基土状况○

地基稳定性○

地基承载力(原位或土工试验)○

基础和下部结构基础、桩、承台的工作状况Δ

地基变形及上部结构反应Δ

墩(柱)及盖梁工作状况√

支座工作状况√

桥梁使用状况核查√

主要构件材料强度、挠度√

结构裂缝与损伤√

上部结构

构造和连接√

结构整体性√

平面尺寸√

桥面系和附属设施整体性、损伤√

注:√表示应做项目,Δ表示选做项目,○表示特殊检测项目

5.2.2现状调查应按下列要求收集和查阅拟顶升桥梁的各项资料:

a)查阅桥梁设计资料:桥型、跨度、梁板截面形状尺寸和配筋、桥墩及桩基形式、混凝土强度设

计等级、支座型号及布置情况;

b)查阅施工资料:竣工图、监理资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交竣工验收资料、荷载试验资料

等,包括施工单位、开工日期、竣工日期、桥梁结构与桥墩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支座生产

厂家、检测报告与检测单位等;

c)调查收集桥梁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地质状况等资料,并根据实测结果对原桥的结构布置、

构件尺寸等进行测绘,绘制工程现状图。

3

DB33/T936—2014

5.3现状评估

5.3.1顶升前应按JTGH11和JTG/TH21进行一般性或适应性评价,结合现状调查资料、检测和试验

结果,编制现状评估报告。

5.3.2大跨径或结构复杂的桥梁应按JTG/TH21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必要时可进行桥梁荷载试验,

以评估桥梁的实际状态。

5.3.3现状评估应给出明确的评估结论,指出桥梁能否采用整体顶升施工,并提出整体顶升前需要进

行结构补强加固的方法和建议。

6顶升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应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合同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6.1.2顶升应由具有相应认证资质的计量机构对千斤顶、位移传感器、应变仪等各类试验与检测仪器、

顶升设备进行标定或检查。

6.1.3顶升所用的各种临时设施与永久结构的原材料均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应由有资质和经验的单位对顶升施工的限位结构、临时支撑体系进行复核验算。

6.2临时设施设计与施工

6.2.1反力体系设计

6.2.1.1应根据桥梁结构与顶升施工需求按表2选择顶升反力体系,复杂桥梁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组

合方式。其中采用抱柱梁和利用承台的顶升反力体系见图1。

表2顶升反力体系选择

形式顶升底盘结构顶升托盘结构

承台首选—

抱柱梁墩(柱)无承台或为深埋式承台、深水承台盖梁有效空间不足,且千斤顶不宜直接支

承桥跨上部结构

钢抱箍独柱墩

钢牛腿非独柱墩

盖梁顶升高度≤1m首选

桥跨上部结构

盖梁顶升托盘结构

(盖梁)

临时支撑体系

桥墩

顶升底盘结构

连系梁上抱柱梁(下抱柱梁)

连系梁

千斤顶

下抱柱梁

桥墩

桥墩

a)采用上下抱柱梁的顶升反力体系b)采用盖梁和下抱柱梁的顶升反力体系

4

DB33/T936—2014

桥跨上部结构

盖梁盖梁

填补区

千斤顶

临时支撑

体系

截断区域

原桥墩原桥承台

桩基础

c)利用承台和盖梁的顶升反力体系

图1采用抱柱梁、盖梁和承台的顶升反力体系

6.2.1.2反力体系宜均匀、对称布置。

6.2.1.3反力体系设计应考虑顶升过程中上部结构水平和竖向荷载分布和传递的特性,同时满足强度、

刚度、稳定性及局部承压要求:

a)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值按JTGD60或按实际荷载取值,但不考虑地震作用;

b)顶升反力体系的设计荷载按施工时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考虑,并应符合JTGD60和JTGD62的

相关规定。

6.2.1.4采用混凝土抱柱梁作为顶升反力体系时,应按相关规范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设计时可采用

式(1)计算:

V0.24fcdA.........................................................................(1)

式中:

V——截面抗剪承载力,单位为千牛顿(kN);

fcd——新旧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较低者,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A——接触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6.2.1.5混凝土抱柱梁强度应不低于原墩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且不宜低于C40。

6.2.2反力体系施工

6.2.2.1施工前应设置桥梁的标高标志线。

6.2.2.2在墩(梁)原址设置顶升底盘结构时,应考虑开挖、换填等因素对原桥的不利影响,并采取

相应处理措施。

6.2.2.3顶升底盘结构上表面应采用环氧结构胶调平,其允许偏差不宜大于±1mm,达到强度后方可

继续施工。

6.2.2.4混凝土抱柱梁作为托盘结构施工时,原结构与混凝土抱柱梁的连接面应凿毛、开剪力槽或种

植抗剪钢筋,并在清理后涂刷新、老混凝土界面处理剂。

6.2.2.5托盘结构主筋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连接构造应符合JTG/TF50、JGJ107等规范的相关规

定。

5

DB33/T936—2014

6.2.3临时支撑体系设计

6.2.3.1临时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