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936-2022 公路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DB33/T 936-2022 Road Bridge Overall Hoi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936-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0-13
实施日期
2022-11-13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CCSP28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936—2022

代替DB33/T936—2014

公路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sforoveralljackingofhighwaybridges

2022-10-13发布2022-11-13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936—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调查与评估........................................................................3

5.1一般规定......................................................................3

5.2设计阶段调查与评估............................................................3

5.3施工阶段调查..................................................................4

6设计..............................................................................4

6.1一般规定......................................................................4

6.2原结构验算....................................................................4

6.3桥梁结构设计..................................................................4

6.4顶升方案设计..................................................................9

7施工.............................................................................14

7.1一般规定.....................................................................14

7.2同步控制方案.................................................................14

7.3施工准备.....................................................................15

7.4施工作业.....................................................................19

8施工监控.........................................................................22

8.1一般规定.....................................................................22

8.2监控内容及要求...............................................................23

8.3监控实施.....................................................................24

9质量检验.........................................................................24

9.1一般规定.....................................................................24

9.2分项工程检验评定.............................................................25

附录A(资料性)台改墩施工步骤...................................................26

附录B(资料性)顶升支撑部位选择.................................................35

附录C(资料性)各类限位结构设置要求.............................................39

I

DB33/T936—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936—2014《内河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与DB33/T936—2014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4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术语与定义”(见第3章,2014年版的第3章);

c)更改了“基本规定”(见第4章,2014年版的第4章);

d)更改了“调查与评估”,细分了设计和施工的调查内容,并将评估明确为设计时要完成的工作

(见第5章,2014年版的第5章);

e)增加了“设计”章节,包括一般规定、原结构验算、桥梁结构设计、顶升方案设计(见6.1、

6.2、6.3、6.4);

f)增加了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见7.2.2);

g)增加了施工准备,包括基本要求、桥梁结构加固、临时结构施工、SLHC系统安装与调试和顶升

前桥梁初始状态确认(见7.3);

h)增加了解除约束及处治(见7.4.2),更改了试顶升(见7.4.3,2014年版的6.5.3);

i)将“墩柱接高”、“支座更换”(2014年版的6.6、6.7)合并为结构改造(见7.4.5.1),

增加了结构改造期间需要进行的检查和控制(见7.4.5.3);

j)更改了“梁体复位”更改为就位;(见7.4.6,2014年版的6.8);

k)更改了“临时结构与系统拆除”(见7.4.7,2014年版的6.9);

l)更改了“监控部位及内容”(见8.2.1、8.2.2、8.2.3、8.3,2014年版的7.3);

m)更改了“质量评定方法”为质量检验(见9.1、9.2,2014年版的8.2、8.3、8.4)。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路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交通运输局、杭州市余杭区

交通运输局、上海先达特种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杭州市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云桥交通科技有限

公司、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河海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志杨、祁恺飞、郑华奇、杨琳、孙志良、马刚伟、赵玉贤、顾侃、张冬青、

毕晓明、叶凡一、宋法宝、陈自辉、汪坚、李永青、叶茂、朱威、周润翔、翁明祥、李乐阳、唐翔、濮

辉铭、龙伟、吴佳波、余盛桃、安康、陈弢、沈卫峰、李思望、翁国强、汤修华、何仲文、吉伯海、郑

宏、周超、陈妙初、谢发祥、沈勤林、王靖、李大鸣、陈永辉、翟瑞兴、傅中秋、雷笑、莫海峰、徐声

亮。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33/T936—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3/T936—2022

公路桥梁整体顶升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桥梁整体顶升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调查与评估、设计、施工、施工监控和

质量检验等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梁式桥及无推力拱式桥等桥梁整体顶升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T51256—2017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5220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TD64—01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S205—1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

DB33/T936—2022

3.1

调坡顶升slopegradientjacking-up

顶升后桥面纵坡发生改变。

3.2

顶升基础foundationofjacking-up

提供顶升支承反力的结构统称为顶升基础,包括直接利用的桥梁原基础、改造后的基础、新施工基

础、抱柱梁等。

3.3

台改墩transformabutmentintopier

桥梁顶升中根据需要将原桥台改造为桥墩。

3.4

梁体顶升beamjacking-up

直接或通过分配梁将顶升受力点设于梁体底部进行顶升的方式。

3.5

断柱顶升breakcolumn/pierjacking-up

通过截断桥墩,将截断面以上的下部结构和梁体同步顶升的方式。

3.6

工具式垫块toolbackingplate

顶升过程中用于接高、更换的构件。

3.7

转换垫块conversionbackingplate

用于连接不同截面支撑柱的构件。

3.8

分配梁supportedbeamforforcedistribution

置于梁底,借助刚性梁体来分摊顶升荷载,实现均匀布置顶升支撑或增加顶升受力范围。

[来源:GB/T51256—2017,2.1.10,有修改]

3.9

抱柱梁steelgirdlingofcolumn/pier

依附于墩柱四周并与墩柱有效连接,将顶升力传递到桥梁上下部构造的梁式结构。

[来源:GB/T51256—2017,2.1.9,有修改]

3.10

钢抱箍steelplatehoops

顶升过程中,沿墩柱外壁布置,对墩柱施加一定环向预压力的钢构件。

2

DB33/T936—2022

[来源:GB/T51256—2017,2.1.11,有修改]

3.11

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synchronousliftinghydrauliccontrolsystem

由液压系统油泵、油缸、检测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通过计算机控制液压设备,

实现全自动完成同步位移的系统(简称“SLHC系统”)。

4基本规定

4.1在确定既有桥梁顶升改造前,应做好前期工作,包括现场调查、相关资料收集、结构检测和受力

验算、必要的勘察和测量,并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论证及评估。

4.2桥梁顶升不应损伤原桥受力结构,不宜改变原桥受力体系。

4.3桥梁顶升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结构、构件及措施,应按GB50017、JTGD64、JTG3362等的有关规

定进行设计。

4.4顶升施工期间应封闭桥上交通,禁止车辆通行,并做好交通组织设计。

4.5对桥下有船撞风险的跨水域桥或有车辆撞击风险的跨线桥,应编制专项交通组织方案,采取防撞

及保通措施,保障顶升改造期间桥下船舶或车辆通行安全。

4.6桥梁顶升应采用同步顶升,宜采用SLHC系统实施顶升。

4.7应制定监控方案,建立监控体系,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和重点部位、关键指标进行监测管

控,施工中加强监控数据分析以指导施工。

4.8顶升完成后的桥梁应符合原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和顶升设计要求。

4.9顶升施工应注重保护环境,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应与顶升设计、施工同步实施。

5调查与评估

5.1一般规定

5.1.1应对拟顶升桥梁进行现状调查、检测与评估,并给出桥梁检测报告与评估结论。

5.1.2调查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调查的内容包括桥梁结构现状、相关资料和现场条件等。

5.2设计阶段调查与评估

5.2.1设计阶段调查

5.2.1.1收集原桥竣工图纸,掌握桥梁基础形式、结构尺寸、支座类型、桥梁荷载等相关信息。

5.2.1.2收集养护维修资料,掌握桥梁管养及维修加固信息。

5.2.1.3收集检测报告,掌握桥梁病害情况、技术状况及技术等级等信息。

5.2.1.4应结合桥梁既有资料对拟顶升桥梁做现状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主要构件的材料强度、裂缝和

整体性等。

5.2.1.5应对净空、地形、地质、管线、桥下通车和通航情况、建设条件及作业环境等进行调查。

5.2.1.6利用原控制点或新建独立控制网对原桥特征点进行坐标、高程测量。

5.2.2技术状况评估

3

DB33/T936—2022

5.2.2.1顶升设计前应按JTGH11进行一般性评定或适应性评定,结合现场调查资料、检测报告和试

验结果按JTG/TH21综合评定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评定桥梁的实际承载能

力、通行能力和抗洪能力等,编制现状评估报告。

5.2.2.2大跨径或结构复杂的桥梁应按JTG/TH21进行桥梁技术状况评定,必要时可进行桥梁荷载试

验,以评估桥梁的实际状态。

5.2.2.3根据5.2.2.1、5.2.2.2技术状况评定结果,分析桥梁采用整体顶升施工的可行性,并提出整

体顶升前需要进行结构补强加固的方法和建议,以及整体顶升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5.3施工阶段调查

5.3.1对桥梁实体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核对桥梁检测结果和设计图纸。

5.3.2对施工用水、用电、施工现场及周边场地、管线、道路交通、内河航运等进行详细调查。

6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设计应包括设计调查、原结构验算、桥梁结构设计、顶升方案设计及概预算编制。

6.1.2设计应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工程条件、改造目标、技术标准、原结构检测评定结论、改造要求

等,通过比选确定相应的顶升方案。

6.1.3临时结构及桥梁结构改造的设计应符合JTG3362、JTGD64、GB50017和JTG/TJ22的要求。

6.1.4支撑等临时结构验算应符合GB50017、JTGD64和JTG3362的要求。顶升过程中可不计入混凝

土收缩和徐变。应根据顶升桥梁所在地区地震烈度按JTG/T2231—01做好抗震设计。

6.1.5顶升基础应根据顶升支撑部位布置、顶升荷载、顶升高度、原桥基础及结构特点进行设计。

6.1.6应根据桥梁病害调查、结构验算结果,将桥梁病害处治纳入顶升设计。

6.1.7顶升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顶升点的不均匀受力和相邻墩台位移差等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提出

相应的控制指标。

6.1.8顶升设计应考虑支座及垫石的施工作业空间要求,改造后梁底与墩顶间距应满足支座系统改造

施工要求。

6.1.9顶升设计应对桥梁整体顶升施工前的重要技术问题提出具体要求,如对桥面系进行处理,减少

顶升荷载。

6.1.10对桥下有交通需求的跨水域桥或跨线桥,桥梁顶升应满足桥下航道和道路所需净空。

6.2原结构验算

6.2.1应按JTG3362、JTG3363、JTGD60、JTGD64、JTG/TD64—01、原结构设计文件等相关要求,

对结构顶升改造前后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及地基基础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结构承载力、稳定性及正

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抗裂、应力和刚度验算。

6.2.2顶升后的上部结构验算应采用JTGD64、JTG3362等相应规范的各类作用值及相应组合值,可

计入温度、混凝土收缩及徐变、预应力、基础变位、安装应力等在内的各种作用。

6.3桥梁结构设计

6.3.1桥梁结构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包括平面及纵断面设计、桥墩改造设计、桥台改造设计、上部结构设计、附属结构设计等。

4

DB33/T936—2022

6.3.2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6.3.2.1桥梁整体顶升后平面和纵断面线形指标应符合JTGD20的相关要求并与前后段顺接,顶升后

桥梁平面中心线应与原桥一致。

6.3.2.2对需与顶升桥梁进行衔接的新建桥梁,特别对于桥梁宽度发生变化的情况,应做好平面衔接

设计。

6.3.2.3对调坡顶升,顶升桥梁改造完成后与既有前后利用段间会形成折点,可通过桥面加铺调整桥

梁纵断面线形,使竖曲线半径、坡长等符合JTGD20相关要求。

6.3.2.4根据桥梁顶升后平面和纵断面要求,对桥梁下部结构及基础、上部结构、附属结构、临时结

构、前后衔接段等进行相应设计。

6.3.3桥墩改造设计

6.3.3.1桥墩改造设计包括对基础利用和墩柱接高的设计。

6.3.3.2宜直接利用桥墩基础,并根据改造后的桥梁荷载对桥墩基础进行验算。

6.3.3.3墩柱接高可采用断柱接高和支座垫石接高两种方式,应根据顶升高度确定墩柱接高方式。

6.3.3.4断柱接高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接高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原墩柱混凝土至少一个标号,并宜采用便于灌注和成型的细石微

膨胀混凝土或自密实混凝土,接高段混凝土应一次性浇筑完成;

b)接高段主筋直径不应小于原墩柱主筋直径,主筋数量不应少于原墩柱主筋根数,箍筋间距应按

不大于100mm加密设置;断口处墩柱表面应做凿除处理,露出受力主筋,长度应满足JTG/T3650

要求;被切断的墩柱主筋外露最小长度应综合考虑套筒连接的工艺要求、钢筋锚固长度等要求;

c)主筋连接可采用焊接、机械连接等工艺,同一断面的接头比例应符合JTG/T3650要求,当切

断面在受压区且机械挤压接头符合Ⅰ级接头要求时,接头数量比例可不受限制;

d)桥墩采用切断顶升施工工艺时,在墩柱接高后,应根据结构受力需要按JTG/TJ22的相关要求

做加固处理;

e)墩柱切割位置的选择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域,并应满足墩柱钢筋连接接长的需要。切割位置宜选

择在顶升基础顶面以上2m范围内。

6.3.3.5对设置顶系梁的花瓶型桥墩宜断柱后单独顶升接高利用,可将顶系梁下方做调平处理后作为

千斤顶支点,应对系梁承载力按JTG3362相关要求进行验算。

6.3.4桥台改造设计

6.3.4.1桥台改造设计分桥台接高和台改墩。

6.3.4.2桥台接高可采用支座垫石接高和台身改造接高两种方式,应根据顶升高度确定桥台接高方式:

a)采用支座垫石接高时,应同时对耳背墙、挡块等进行接高设计,并考虑台后土压力变化造成的

影响;

b)当支座垫石接高无法满足承载力及稳定性要求时,应采用台身改造接高。采用台身改造接高时,

应根据台身荷载变化对承台桩基进行验算。

6.3.4.3典型的台改墩按类型分桩接台帽改造为柱式墩、桩接台帽改造为盖梁柱式墩、座板台改造为

柱式墩、U台改造为柱式墩,台改墩施工步骤详见附录A。典型的台改墩示意图见图1~图4:

a)桩接台帽改造为柱式墩,见图1;

5

DB33/T936—2022

图1桩接台帽改造为柱式墩

b)桩接台帽改造为盖梁柱式墩,见图2;

图2桩接台帽改造为盖梁柱式墩

c)座板台改造为柱式墩,见图3;

6

DB33/T936—2022

图3座板台改造为柱式墩

d)U台改造为柱式墩,见图4;

图4U台改造为柱式墩

6.3.4.4台改墩设计符合以下要求:

7

DB33/T936—2022

a)优先利用旧桩基,需要新建桩基时,新桩基、旧桩基间距应符合JTG3363要求。当旧桩基不

作利用时,新旧桩基间距应满足桩基成孔要求;

b)新建承台与利用承台的结合部位应进行凿毛、植筋处理;

c)台改墩后不宜改变原上部结构横桥向支点位置;

d)临时支撑柱底部与原有盖梁凿除后端部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5倍支撑柱柱径(方形柱取柱边

长)且不应小于250mm;

e)当需要在原台帽下新建承台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新建承台应符合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受力要求;

2)新建承台设计应考虑原台帽拆除的施工操作空间,并要求后续施工专项方案应明确改造方

案及流程;

3)原有台帽部分凿除后与新建承台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台帽高度,并对台帽进行验算,搭接

横桥向示意图见图5;

4)上部结构落至新建墩柱,完成体系转换后,应对剩余台帽进行拆除。

图5原有台帽与新建承台搭接横桥向示意图

6.3.5上部结构设计

6.3.5.1当原上部结构需要加固、改造,或桥面系存在顶升施工的制约因素时,需对上部结构进行改

造设计。

6.3.5.2桥梁上部结构顶升应以联或简支跨为单位,设计应考虑单位整体的位置变化,兼顾相邻单位

的顶升。

6.3.5.3调坡顶升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根据纵断面设计计算调坡点处不同联(跨)梁端间距,梁体转动时梁端不应发生接触,必要

时应对梁端切割方案进行设计,切割时不得损伤梁端预应力及受力主筋;

b)应根据顶升后梁端断面竖直度的变化,做好前后衔接段设计;

c)应考虑由梁体水平投影面变化造成的支点相对位置变化,进行相应的结构验算,必要时应进行

加固设计。

8

DB33/T936—2022

6.3.5.4对桥面铺装、护栏等荷载发生变化的顶升桥梁,其上部结构验算应考虑相应的荷载变化。

6.3.6附属结构设计

6.3.6.1需通过加铺桥面铺装调整桥面线型时,宜采用轻集料混凝土作为加铺材料,或采用内设空心

钢管等方式,减少铺装恒载。

6.3.6.2顶升后,桥梁护栏需结合调坡段铺装加厚实际情况,进行加高设计,并符合JTGD81的规定

要求。

6.3.6.3桥台改桥墩,应根据前后桥梁联长选取伸缩缝型号。

6.3.6.4调坡顶升附属结构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桥梁纵坡改变后需重新考虑桥梁排水设计,纵坡变缓时宜通过增加泄水孔等方式强化桥面排水

能力;

b)应根据铺装厚度变化调整伸缩缝槽口设计;

c)应根据梁底坡度变化、楔形块水平位置变化等做好支座垫石改造设计。

6.4顶升方案设计

6.4.1顶升方案设计内容

顶升方案的设计内容包括顶升方式的确定及顶升支撑部位选择、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新建顶

升基础、支撑结构设计、分配梁设计、限位结构设计等。

6.4.2顶升方式的确定及顶升支撑部位选择

6.4.2.1桥梁顶升方式分为梁体顶升和断柱顶升。应根据顶升类型、顶升高度、下部结构利用方案、

支撑布置方案选择合理的顶升方式。以下情况宜采用梁体顶升,其他情况宜采用断柱顶升:

a)既有下部结构无法利用;

b)采用支座垫石接高进行桥墩(台)接高;

c)依托下部结构布置千斤顶存在困难(如采用双柱式桥墩的整体式现浇箱梁);

d)调坡顶升梁底角度发生变化,会对既有支座造成偏压破坏,存在顶升安全隐患时。

6.4.2.2顶升支撑部位选择:

a)顶升支撑部位为顶升油缸直接或通过分配梁间接作用于被顶升结构的位置,根据原桥梁结构、

荷载分布情况,宜按桥梁支点、横断面中心线对称布置;

b)设计应对顶升支撑部位的桥梁结构根据JTG3362、JTGD64的要求进行受力验算;

c)当采用梁体顶升,顶升支撑部位应考虑结构改造所需的范围,根据支撑部位对被顶升结构进行

受力验算。预制空心板梁、T梁、小箱梁、现浇箱梁、钢箱梁、钢混组合梁、系杆拱桥、断柱

顶升法、抱柱梁法等支撑部位选择见附录B。

6.4.3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

6.4.3.1应根据不同顶升方式选择顶升基础,采用断柱顶升时可选择钢抱箍、抱柱梁、承台等作为顶

升基础,采用直接顶升时可选择盖梁顶、墩柱顶、承台等作为顶升基础。

6.4.3.2宜利用原结构作为顶升基础,包括利用原承台、利用原盖梁或台帽、利用原桩基或墩柱等形

式。当原基础或结构不能直接利用时,宜对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