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04-2020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39604-2020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组织: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改进社会责任管理、消除不良影响因素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影响(包括体系缺陷等)、在可行时主动促进有益影响,以及应对与其决策和活动相关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不符合。
本标准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依据组织的社会责任方针,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
a)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b)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c)实现社会责任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活动的组织。它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必须考虑到诸如组织运行所处环境、组织利益相关方及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和期望等因素。
本标准既不规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绩效准则,也不提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设计规范。
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借助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相关的其他各类管理体系(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食品安全、反腐败、合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之间建立起紧密而有效的联系,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其现有相关管理体系,使得相关社会责任主题和议题(如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反腐败、合规、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问题、产品或服务质量等)在其他相应的管理体系中得到负责任的应对,以促进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将社会责任切实融入相关管理体系之中,形成基于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融合或一体化,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责任绩效的改进。
本标准不涉及社会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毕塞特安全技术研究所、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省欧萨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陈元桥、殷格非、陈全、王瑜、林峰、韩斌、陈永明、田小冬、马立田、张崇武、张莉、宋跃炜、李辰暄、刘心放、王海山、吕艳、杜鹃、王丽、管竹笋、王晓玉、曹惠华、朱志铭、王珍琪、夏芳、胡国芳、樊卫勋、王忠俊、潘丽玲、李晓峰、许文斌、熊国涛、杨戟、唐上兴、王小兵
- 出版信息:
- 页数:51页 | 字数:9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3.100.01
A02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04-2020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Socialresponsibilitymanagementsystems-Requirementswithguidanceforuse
2020-12-14发布2020-12-1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叩
GB/T39604-2020
目次
前育…··皿
引育…………..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织所处的环境……………”………·……7
4.1理解组织及其社会责任………”………·……7
4.1.1理解组织特征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7
4.1.2辨识组织的社会责任议题……”………·…….7
4.1.3理解与组织社会责任相关的现有管理体系…………·……….8
4.2理解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8
4.3确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范围…··…………·……8
4.4社会责任管理体系…··…………·……8
5领导作用和利益相关方参与……··……”………·……9
5.1领导作用与承诺………·……”…·……9
5.2组织发展方向和决策体系……·……”…·……9
5.3社会责任方针…·……·”·”……9
5.4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10
5.5利益相关方的协商和参与……“…….10
6策划…………··…………….11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1
6.1.1总则……·…11
6.1.2不良影响因素的辨识、风险和机遇的评价……·……”……11
6.1.3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确定…·………………12
6.1.4措施的策划……·……………12
6.2社会责任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3
6.2.1社会责任目标”………·…13
6.2.2实现社会责任目标的策划“….13
7支持………·……”…………13
7.1资源……·……”…………13
7.2能力……”……”…·……13
7.3意识………”…·……14
7.4沟通….14
I
GB/T39604-2020
7.4.1总Ji!UH…………….14
74.2内部沟通………··……14
7.4.3外部沟通…………15
7.5处理矛盾和分歧………·……”…….15
7.6文件化信息……·……”…15
7.6.l总贝。”………”………·……15
7.6.2创建和更新………”………·……15
7.6.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15
8运行…………”…….16
8.1运行策划和控制………”…….16
8.1.1总则……··……”………·……16
8.1.2消除不良影响因素和降低社会责任风险……”………·……16
8.1.3变更管理…………”………·……16
8.1.4采购”…………”………·……17
8.2应急准备和响应……………”………·…17
9绩效评价………··…………·…18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绩效…”…….18
9.1.1总Ji!UH….18
91.2合规性评价……”……….18
9.2内部审核………“….18
9.2.1总则………“….18
9.2.2内部审核方案……·……”………·…19
9.3管理评审“……·……”………·…19
10改进………………”………·…20
10.l总则……·…………·……20
10.2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20
10.3持续改进………·……”…·……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的使用指南22
参考文献…………37
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术语索引……………38
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术语索引…………“…·………40
图1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组织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VI
图2POCA与本标准框架之间的关系………~四
Il
GB/T3960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
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夏认证
中心有限公司、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北京中设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国网江
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市
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北京毕塞特
安全技术研究所、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省欧萨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陈元桥、殷格非、陈全、王瑜、林峰、韩斌、陈永明、田小冬、马立田、张崇武、张莉、
宋跃炜、李辰腔、XIJ心放、王海山、吕艳、杜鹏、王丽、管竹笋、王晓玉、曹惠华、朱志铭、王珍琪、夏芳、
胡国芳、樊卫勋、玉忠俊、潘丽玲、李晓峰、许文斌、熊国涛、杨输、唐上兴、王小兵。
m
GB/T39604-2020
百|言
0.1背景
组织应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担责,包括保护和促进社会和环境利益,以便为可持续
发展做出贡献。
注z一般地,在社会责任领域,就广义而言,环境属于公共范畴,可被视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责任概念包啻了对环
境影响担责,因此,为便于阐述,如元特殊说明,本标准在阐述社会和环境影响时,将社会和环境影响统称为社
会影响(包括有益影响和不良影响λ
采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益处在于z
一一使组织能够全面、系统和有效地管理其决策和活动的社会影响,最大限度地促进有益影响,防
止和尽可能减少不良影响,以持续改进其社会责任绩效,成为对社会更负责任的组织z
一一使组织能够以社会责任为抓手,从顶层治理(价值观、使命、精神和发展战略等〉视野出发,统
领、规范、协调和融合组织内其他相关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撞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反腐败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信息安
全管理体系等),有效实现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GB/T36000-2015《社会责任指南》是社会责任领域基础通用的国家标准。它给出了社会责任及
其相关术语的定义,为社会责任领域建立了统一和规范的基础概念体系;规定了社会责任的原则、核心
主题和议题,以及将社会责任融人组织的指南。这些技术内容为组织建立和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奠
定了必要技术基础。
本标准并非将GB/T36000按管理体系标准模式修改而成。两者不同之处在于,GB/T36000为非
管理体系标准,属于“指南”性标准,不可用于认证或相关目的s而本标准则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
CISO)通用的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而全新制定的一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属于“要求”标准,可用
于认证或相关目的a
在社会责任或可持续性管理领域,除标准外,还存在许多致力于促进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工具或倡议,如联合国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DGs)等。这些工具或
倡议也可为组织建立和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0.2基于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融合或一体化
按照GB/T36000的规愁,每个组织的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均包括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
消费者问题、公平运行实践、社区参与和发展。为此,与组织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主要涵盖在
上述七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之中g与组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相关的其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针对上述某
个或几个主题或其议题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
管理体系、反腐败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随着经济社会的
发展,这些相关管理体系仍将不断发展和变化,更多新的管理体系也可能会出现。
管理体系及其融合和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成功建立和有效实施的重要技术基
础E《“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给出了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包
N
GB/T39604-2020
括一个统一的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正文,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等〕,为组织成功融合或一体化
其各类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技术条件。
在统一和规范的ISO管理体系标准高层结构下,本标准基于管理体系融合和一体化的思想,从顶
层治理视野出发,将其他相关管理体系视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的一个系统化“过程”,以应对相关社会
责任主题或其议题方面的社会影响(包括风险和机遇〉,例如z
一一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应对质量风险和机遇,一方面,避免或尽可能降低质量不合格风险,以保障
和维护消费者(包括客户)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权益;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改进,促进顾客
满意度水平不断提高,以便为消费者和社会提供更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其需求s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应对环境风险和机遇,一方面,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保护生态
环境和维护社会公共环境利益F另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开展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等来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等,促进环境的改善和良好
发展s
一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应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机遇,避免或尽可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
风险,以保护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和维护其健康安全权益,促进社会
生产和服务的安全文明以及员工的健康安全和幸福z
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和机遇,避免或尽可能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风
险,以保障和维护消费者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权益,促进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和幸福g
一一通过反腐败管理体系,应对反腐败风险和机遇,避免或尽可能降低腐败风险,以保障和维护组
织及利益相关方的权益,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
通过合规管理体系,应对合规风险和机遇,避免或尽可能降低不舍规风险,以保障组织履行舍
规义务,包括遵守适用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合同和有效治理原则或道德准则s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应对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以
保障和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事业以及技术创新和发展z
一一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对信息安全风险和机遇,避免或尽可能降低信息安全风险,以确保
组织履行有关保护消费者、客户、合作伙伴等相关隐私信息的义务,促进公用网络的信息安全
(如防范病毒扩散等λ
基于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融合或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取代组织的其他
各类相关管理体系,而是意味着通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引领、规范、协调和融合作用,组织可以更有效
地利用其他各类相关管理体系,既促进组织管理体系融合或一体化,又同时将社会责任切实融人组织的
其他各类相关管理体系之中,共同推动组织社会责任绩效的改进。图1展示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组
织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为组织正确认识和有效处理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与其他各类管理工作之间
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框架,有助于组织将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与其他各类管理实践有效结舍起来,以支持和
促进组织社会责任绩效的提升。
v
GB/T39604-2020
司’是爱滋建立在效葬豆烧刻统蛋奄专辑绝级袭警j庭他忽袭警主军事在缝在整够主基毒金会多捷径缓缓侈鑫绵"短鲁在军事能摊主益绪
专裂主辈作F每1隐秘室主狱关Ji参总
(5)
’将室主我型号忽j布将在;绪皇驾级编及像揭露条缝稳稳)!;告在锁线管理皇统攀幸亏马在普普
有毛钱爱每确费留鑫锦绣貌也易是靠经题貌您给铸在?
{自3
4檀给锻练娥得挠和主零钱多求象:稳定
·会在才揭去每篇
、
、
数忽树§
也、、
、、
飞
ft
庸·····281
3
...
.llil1)rnD
、
&
a
..
"
圈1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组织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咀
GB/T39604-2020
0.3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目的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为组织管理其决策和活动的社会影响提供一个框架。社会责任管理体
系的目的和预期结果是防止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促进有益的社会影响,努力使组织对社会更负责任。因
此,对于一个负责任的组织而言,至关重要的是,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以消除不良影响因素和最
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影响,以及在可行时,采取有效措施,以主动促进有益影响。
组织通过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应用这些措施时,能够提高其社会责任绩效。如果及早和主动采取
措施以把握改进社会责任绩效的机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会更加有效和高效。
实施符合本标准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能使组织管理其社会影响并提升其社会责任绩效。社会责
任管理体系可有助于组织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0.4成功因素
对组织而言,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项战略和经营决策。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领
导作用、承诺和组织各层次和职能的参与。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实施和保持,其有效性和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取决于诸多关键因素。这些关
键因素可包括2
a)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承诺、责任和担当s
b)最高管理者在组织内建立、引导和促进支持实现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文化$
c)沟通(内部和外部的拘通h
d)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若有)的协商和参与s
e)为保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而所需的资源配置g
f)符合组织总体战略目标和方向的社会责任方针z
g)识别不良影响因素,控制不良影响和促进有益影响的有效过程;
h)为提升社会责任绩效而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绩效的持续监视和评价g
i)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如其他相关管理体系等);
j)符合社会责任方针并必须考虑组织的不良影响因素、不良影响和有益影响的社会责任目标p
k)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
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社会和利益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然而,采用
本标准并不能够完全保证防止不良影响,决策和活动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以及改进社会责任绩效a
组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详细水平、复杂程度和文件化信息的范围,以及为确保组织社会责任管理
体系成功所需的资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例如=
一一组织所处的环境(如员工数量、规模、地理位置、文化、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等);
一一组织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范围g
一一组织活动的性质和相关的社会影响。
0.5“策划·实施·检查·改进”模式
本标准所采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概念。
PDCA概念是一个选代过程,可被组织用于实现持续改进。它可应用于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
要素,具体如下g
策划(P,Plan)确定和评价不良影响和有益影响,以及其他风险和其他机遇,制定社会责任目
咽
GB/T39604-2020
标并建立所需的过程,以实现与组织的社会责任方针相一致的结果。
一一实施(D,Do),实施所策划的过程。
检查(C,Check),依据社会责任方针和目标,对活动和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改进(A,Act),采取措施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以实现预期结果。
本标准将POCA概念融入一个新框架中,如图2所示。
路;第3集全军警1雏数多建穿如数4苦奋:
梅毒草事挺多争费露擦擦???黔
悦,日靠在环鳞鳞骂董事婆豆摇摇
、问》(4立〉
弓ψ四句句也----四年四-斗牛一白白血串串““哗哗---句/
/叫\敝喇喇络系攘攘〈扮成的/\
‘'-b…;I
a‘~r-句、飞’g
i~/~~i
:/{摇飞\
II飞#怜!
/一切飞/川'-…_../"--凡飞I
:II础较控告告町:支持7叫-:
!"\IO、勺丁?这有问rn)r!
!~乒守斗I!
I\雪慧袭辈革萨布告飞/I
:\气~/:
II、~C崎J←;i
''/
i中校舍去鼓楼瞥数叩I
摔j毒室辈辈革擦擦
注2括号内数字是指本标准的相应章条号。
圈2POCA与本标准框架之间的关系
0.6本标准内容
本标准符合ISO对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一个统一的高层结构和相同的核心正文
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旨在方便本标准的使用者实施多个ISO管理体系标准。
尽管本标准的要素可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或整合,但本标准并不包含专门针对其他主题(如质量、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的要求。
本标准包含了组织可用于实施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和开展符合性评价的要求。希望证实符合本标准
的组织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其愿望2
开展自我评价和声明s
寻求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进行确认s
寻求组织的外部机构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P
一一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或注册曰
本标准的第1章至第3章阐述了适用于本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术语和定义,第4章至
第10章包含了可用于评价与本标准符合性的要求。附录A提供了这些要求的解释性信息。第3章中
的术语和定义按照概念的顺序进行编排。本标准给出了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术语索引和按汉语拼音
回
GB/T39604-2020
顺序排列的术语索引,
本标准使用以下助动词
一一“应”(shall)表示要求;
一一“宜”(should)表示建议s
一一“可以气may)表示允许s
“可、可能、能够”(can)表示可能性或能力。
标记“注”的信息是理解或澄清相关要求的指南。第3章中的“注”提供了增补术语资料的补充信
息,可能包括使用术语的相关规定。
IX
GB/T39604-2020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并给出了其使用指南,以使组织能够通过防止和控制不良影
响、促进有益影响以及主动改进其社会责任绩效来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从而成为对社会更负责任的
组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具有以下愿望的组织2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改进社会责
任管理、消除不良影响因素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影响(包括体系缺陷等)、在可行时主动促进有益影
响,以及应对与其决策和活动相关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不符合。
本标准有助于组织实现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依据组织的社会责任方针,其社会责任
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2
a)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s
b)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3
c)实现社会责任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活动的组织。它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必须考虑
到诸如组织运行所处环境、组织利益相关方及更广泛的社会需求和期望等因素。
本标准既不规定具体的社会责任绩效准则,也不提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设计规范。
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借助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与相关的其他各类管理体系(如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食品安全、反腐败、合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管理体系)之间建立起
紧密而有效的联系,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其现有相关管理体系,使得相关社会责任主题和议题(如环
境、职业健康安全、反腐败、合规、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问题、产品或服务质量等)在其他相应的管理体
系中得到负责任的应对,以促进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实现B另一方面,能够将社会责任切实
融入相关管理体系之中,形成基于社会责任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融合或一体化,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升
和社会责任绩效的改进。
本标准不涉及社会影响以外的问题,如经济影响等。
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改进社会责任管理。然而,只有当本标准的所有要求均被包含
在了组织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中并全部得到满足时,有关符合本标准的声明才能被认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织。电皿ization
为实现目标(3.16),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回
1
GB/T39604-2020
注1'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个体经营者、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机构、合伙制企业、藤善机构或社会机
构,或者上述组织的某部分或其组合,无论是否为法人组织、公有或私有.
注2,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
3.2
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
相关方interestedparty
可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者自认为受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3.1)。
注z该术语和定义是俨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
术语和核心定义之-.
3.3
员工employee
与组织通过劳动合同建立起劳动关系或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个人。
注z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类人员和非管理类人员.
[GB/T360002015,定义3.20]
3.4
参与p盯ticipation
参加决策过程。
注2参与包括吸引社会责任委员会和利益相关方(3.2)代表(若有)参与.
3.5
协商consultation
决策前征询意见.
注s协商包括吸引社会责任委员会和利益相关方(3.2)代表(若有〉加人协商活动.
3.6
工作场所workplace
在组织(3.1)控制下,员工因工作需要而处于或前往的场所。
注z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3.11)中,组织对工作场所的责任取决于其对工作场所的控制程度。
3.7
承包方contractor
按照约定的规范、条款和条件向组织(3.1)提供服务的外部组织。
注2服务可包括建筑活动等.
3.8
要求reqnirement
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满足的需求或期望.
注,,“通常隐含的”是指,对组织(3.1)和利益相关方(3.2)而言,按惯例或常见做法,对这些需求或期望加以考虑是
不言而喻的.
注2,规定的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如文件化锚息(3.2日中所阐明的要求。
注3,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
3.9
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legalrequirementsandotherr吨uirements
组织(3.1)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组织必须遵守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3.份。
注1'对本标准而言,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是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11)相关的要求.
2
GB/T39604-2020
注2,“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包括集体协议的规定。
注3,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包括依法律、法规、集体协议和惯例而确定的利益相关方(3.2)代表的要求。
3.10
管理体系management町stem
组织(3.1)用于建立方针(3.14)和目标(3.16)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3.26)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
互作用的要素.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针对单个或多个领域.
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角色和职责、策划、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包括=整个组织,组织中具体且可识别的职能或部门,或者跨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注4,该术语和定义是俨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为了澄清某些更广泛的管理体系要素,注Z做了改写.
3.11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曲cialresponsibilitymanagementsystem;SRmanagementsystem
用于实现社会责任方针(3.15)的管理体系(3.10)或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注z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目的是防止不良影响(3.18)和促进有益影响(3.18),努力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3.1).
3.12
最高管理者topmanagement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3.1)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注1,在保留对社会责任管理体系(3.11)承担最终责任的前提下,最高管理者有权在组织内授权和提供资源。
注2,若管理体系(3.10〕的范围仅覆盖组织的一部分,则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挥和控制该部分的人员。
注3,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为了澄清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有关的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注1做了改写。
3.13
有效性effectiven酣
完成策划的活动并得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注2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
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
3.14
方针policy
由组织最高管理者(3.12)正式表述的组织(3.1)意图和方向。
注2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
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
3.15
社会责任方针socialr国ponsibilitypolicy;SRpolicy
防止不良影晌(3.18)和促进有益影晌(3.18),并努力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3.1)的方针(3.14)。
3.16
目标。bjective
要实现的结果。
注1,目标可以是战略性的、战术性的或运行层面的。
注2,目标可涉及不同领域(如财务的、健康安全的和环境的目标),并可应用于不同层面[如z战略层面、组织整体层
面、项目层面、产品和过程(3.26)层面].
注3,目标可按其他方式来表述,例如·按预期结果、意图、运行准则来表述目标,按某社会责任目标(3.17)来表述目
标z使用其他近义词(如靶向、追求或目的等〉来表述目标。
3
GB/T39604-2020
注4,该术语和定义是俨ISO/IE巳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由于术语“社会责任目标”作为单独的术语在3.17中给出定义,原注4被删除.
3.17
社会责任目标socialr四ponsibilityobj配tive;SRo时配live
组织(3.1)为实现与社会责任方针(3.15)相一致的特定结果而制定的目标(3.16)。
3.18
影晌impact
组织影晌impactofanorganization
组织(3.1)过去和现在的决策和活动所导致或可能导致的社会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
注1'该术语和定义源自GB/T36000-2015中的3.23的术语和定义,根据本标准的需要稍微做了适当调整和
修改.
注2,导致社会或环境的积极变化的影响称为积极影响、有益影响或有利影响,例如z促进自然生态环境改善s推动
社会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s更好地满足法律法规要求s更有效地保障和维护消费者权益z使消费者享用
更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s为员工提供更舒适、安全和健康的工作条件和环境s促进社会公益等。
注3,导致社会或环境的消极变化的影响称为消极影响、不良影响或不利影响,例如=破坏自然生态环境z未节约或
未有效利用甚至浪费资源和能源;违反法律法规要求s侵害消费者权益(包括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因质
量问题而无法对产品和服务正常消费和使用等h损害员工劳动权益(包括危害生命健康安全、造成职业伤害
和健康损害、使劳动收人或财产收益受损等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包括偷漏税、破坏公平正义等〉等。不良影
响还包含了组织对GB/T36000所述社会责任原则的违背,体现了组织对社会和环境的“不负责任”
注4,在本标准中’为便于阐述,如无特殊说明,社会和环境影响统称为社会影响.
3.19
影响范围sphereofinfluence
组织(3.1)所拥有的政治、合同、经济或其他关系的广度(或)深度。借此关系,组织(3.1)有能力对
个人或其他组织(3.1)的决策或活动施加影响。
注z拥有施加影响的能力本身并不意味着负有施加影响的责任。
[GB/T360002015,定义3.21]
3.20
不良影晌因素factorsofadverseimpact
组织决策或活动中可能导致不良影晌(3.18)的要素。
注1'不良影响因素包括组织决策或活动中所包含的可能导致侵害人权和产权,不公平运营,危害和损害劳动者和
消费者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法规、道德和社会责任原则等行为的因素,或者是可能带来职业健康
安全风险的危险源、环境污染风险的环境因素、不合格质量风险的质量因素、腐败风险的腐败因素等,或者是
可能妨碍或不利于组织可持续性目标(如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物多样性、顾客满意度等〉实现的
各方面因素等。
注2,一项不良影响因素可导致一种或多种对社会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21
凤险risk
不确定性的影响。
注1'影响是指对预期的偏差积极的或消极的。
注2,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缺乏甚至部分缺乏相关信息、理解或知识的状态.
注3,通常,风险以潜在“事件”(见GB/T236942013,4.5.1.3)和“后果”〈见GB/T236942013,4.6.1.3),或两者的
组合来描述其特性。
注4,通常,风险以某事件(包括情况的变化)的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见GB/T236942013,4.6.1.1)的组合来
表达,
4
GB/T39604-2020
注5,在本标准中,使用术语“风险和机遇”之处,意指社会责任凤险(3.22)、社会责任机遇(3.23)以及管理体系的其
他风险和其他机遇。
注6,该术语和定且是俨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为了澄清本标准内所使用的术语“风险和机遇”,在此增加了注5.
3.22
社会责任凤险socialr四ponsibilityrisk;SRrisk
事件(3.36)发生的可能性与因其而导致不良影晌(3.18)的严重性的组合。
3.23
社会责任机遇socialresponsibilityopportunity;SRopportunity
一种或多种可能导致社会责任绩效(3.29)改进的情形。
3.24
能力compe胆nee
运用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本领。
注2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
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
3.25
文件化信息documentedinformation
组织(3.1)需要控制并保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1,文件化信息可以任何形式和载体存在,并可来自任何来源.
注2,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E
a)管理体系。.10),包括相关过程(3.26)'
b)为组织运行而创建的信息(文件h
c)结果实现的证据(记录)。
注3,该术语和定义是4“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
用术语和核心定义之一。
3.26
过程proce皿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作用的活动。
注2该术语和定义是《“ISO/IEC导则第1部分”的ISO补充合并本》附录SL所给出的ISO管理体系标准的通用
推荐标准
- DB4403/T 470-2024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风险防控服务技术规范 2024-07-11
- DB4403/T 530-2024 餐饮服务单位厨房建设指南 2024-11-15
- DB4403/T 532-2024 中介机构招商引资 风投创投资源牵引式服务指南 2024-11-15
- DB4403/T 528-2024 水稻高效诱变育种技术规程 2024-11-15
- DB4403/T 471-2024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产品追溯技术规范 2024-07-11
- DB4403/T 472-202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编制技术指引 2024-07-11
- DB4403/T 527-2024 水培叶菜生产技术规程 2024-11-15
- DB4403/T 473-2024 市政排水厂站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4-07-11
- DB4403/T 529-2024 珠宝贵金属产品直播营销管理要求 2024-11-15
- DB4403/T 531-2024 以风投创投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协同式路演指南 2024-11-15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 1T/CECIA 02-2020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要求
- 2DB13/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要求
- 3GB/T 45001-202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4G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5T/ISC 0010-2021 网络游戏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 6SJ/T 11728-2018 电子信息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 7T/CECIA 04-2021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 8YD/T 3836-2021 信息通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要求
- 9GB/T 31598-2015 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10T/HBCSR DB13/T 2516-2017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