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138-2008 自整角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138-2008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ynchro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3138-2020 |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138-200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8-01-22
实施日期
2008-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整角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保证期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对极接触式自整角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起草人:
赵东虹、井秀华、樊君莉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4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9.160.30

K24S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138—2008

代替GB/T13138—1991

自整角机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forsynchro

2008-01-22发布2008-09-01实施

发布

GB/T13138—2008

-1.Z-—1—

刖弓

本标准代替GB/T13138-199K自整角机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13138—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安全方面的内容,并引用了GB18211-2000«微电机安全通用要求》;

—按照GB/T7345—1994《控制微电机基本技术要求》,取消了“强冲击”、“爆炸”的技术要求和

检验项目;

—按照GB/T7345—1994《控制微电机基本技术要求》,将“鉴定试验”和“周期试验”修订为“型

式检验”.

——对“检验规则”进行了具体描述和细化;

——为了试验的方便,对一些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的次序进行了调整;

—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对标准

的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微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微电机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东虹、井秀华、樊君莉

本标准替代历次标准发布情况为:

——GB/T13138—1991o

T

GB/T13138—2008

自整角机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整角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质量保证期以及标志、包装、运

输与储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单对极接触式自整角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7345—1994控制微电机基本技术要求(neq『OCT16264-10;1985)

GB/T7346—1998控制电机基本外形结构型式

GB/T10405—2001控制电机型号命名方法

GB18211—2000微电机安全通用要求

JB/T8162—1999控制微电机包装技术条件

3产品分类

3.1分类

自整角机包括:

a)使用于信号传输系统作检测元件用的控制式自整角机;

b)使用于力矩传输系统作指示用的力矩式自整角机

3.2型号

自整角机的型号组成应符合GB/T10405-2001的规定,由机座号、产品名称代号、参数代号和派

生代号4部分组成型号组成示例如下:

3.3机座号

本标准通常包括GB/T7346—1998所规定的20-90机座号的自整角机

3.4产品名称代号

a)控制式自整角发送机ZKF;

b)控制式差动自整角发送机ZK;

1

GB/T13138—2008

c)控制式自整角变压器ZKB;

d)力矩式自整角发送机ZLF;

e)力矩式差动自整角发送机ZCF;

f)力矩式自整角接收机ZLJ;

g)力矩式差动自整角接收机ZCJ;

h)力矩式自整角接收机发送机ZJF

注:力矩式自整角接收机发送机是一种双用途的自整角机,它可以作为力矩式接收机使用,也可以作为力矩式发送

机使用

3.5性能参数代号

自整角机型号的性能参数代号由电源频率和额定电压与最大输出电压的组合两部分组成,电源频

率,其代号见表1;额定电压和最大输出电压的组合,其代号见表20

表1单位为赫兹

代号5640127

电源频率506040050010002000混频

表2单位为伏特

代号1234567

发送机,接收机额定电压/

20/926/1236/16115/16115/90110/90220/90

最大输出电压

差动式额定电压/

9/912/1216/1690/90

最大输出电压

控制变压器额定电压/

9/1812/2012/2616/3216/5890/58

最大输出电压

3.6电源频率和电压等级

自整角机电源频率和电压等级在表3中选取

表3

频率/Hz电压/V

40012、20、26、36、115

5036.110.220

4技术要求

4.1环境条件

自整角机环境条件应符合GB/T7345—1994中4.1的规定

4.2外形及安装尺寸

自整角机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应符合GB/T7346-1998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20号机座以K1型为基本型;28〜45号机座以K3型为基本型;55〜90号机座以K4型为基本型;

55及以下机座的基本轴伸为光轴伸;70、90机座的基本轴伸为半圆键键槽轴伸

4.3外观和装配质量

4.3.1外观

自整角机的表面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涂覆层剥落,紧固件连接应牢固,接线板及铭牌的字迹和

内容应清楚无误,且不得脱落,引出线应完整无损,颜色和标志应正确

2

GB/T13138—2008

4.3.2径向间隙

自整角机的径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型式检验后最大允许值为规定值的

1.5倍

4.3.3轴向间隙

自整角机的轴向间隙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型式检验后最大允许值为规定值的

1.66倍

4.3.4轴伸径向圆跳动

自整角机的轴伸外圆表面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0.02mm0

4.3.5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和安装配合端面的垂直度

自整角机安装配合面的同轴度和安装配合端面的垂直度应符合GB/T7346-1998或产品专用技

术条件的规定

4.4接线端和引出线

4.4.1出线方式和标记

自整角机接线端可采用引出线或接线板方式,引出线长度应不小于200mm引出线标记用不同

颜色表示,并应符合表4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接线板出线标记用字母表示,应符合表5的

规定

表4

绕组名称标记及代号颜色

S1蓝

定子绕组S2黑

S3黄

R1红一白

转子绕组R2黑一白

R3黄一白

表5

标记

类型

励磁绕组输出绕组

ZKF、ZLF、ZLJ、ZJFR1、R2S1、S2、S3

ZCF、ZK、ZCJS1.S2.S3R1、R2、R3

ZKBS1.S2.S3R1、R2

4.4.2引出线和接线端强度

自整角机的引出线和接线端强度应符合GB/T7345—1994中4.11的规定

4.5基准电气零位

4.5.1基准电气零位标记

从非出线端视之,自整角机定、转子绕组空间排列位置如图1所示,此位置即为自整角机的基准电

气零位应在机壳和轴伸适当位置上有明显牢固的标记电气零位标记的偏差应在准确零位的10°范

围内

3

GB/T13138—2008

b)ZK、ZCF和ZCJ

S2_

c)ZKB

图1自整角机基准电气零位

4.5.2接线正确性

自整角机应按4.5.1的要求进行接线正确性检查接线正确性可在电气误差或接收误差检查时

进行

4.6旋转方向

从非出线端视之,转轴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方向,电气角的正方向与旋转正方向一致

4.7电刷接触电阻变化

自整角机的电刷接触电阻变化值应符合GB/T7345-1994中4.17的规定型式检验后,其最大

变化值还应满足表6的规定

表6

电刷接触电阻变化

试验名称

转子电阻<2000(20C)转子电阻>200Q(20"C)

型式检验1.50Q转子直流电阻的0.75%

4.8摩擦力矩

4.8.1静摩擦力矩

自整角机的静摩擦力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型式检验后静摩擦力矩允许增加1倍

4.8.2励磁静摩擦力矩

自整角机的励磁静摩擦力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型式检验后励磁静摩擦力矩允许增

加1倍

4.9绝缘介电强度

自整角机应能承受GB18211-2000中表1规定的试验电压,应无绝缘击穿或飞弧绕组的峰值

漏电流应不大于1mA或5mA漏电流不包括设备电容所耗电流其他要求应符合GB18211-2000

中第6章的规定

注:电源电压>115V的漏电流为5mA

4.10绝缘电阻

自整角机导电部分对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

a)正常大气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MQ;

b)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低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50MQ;

4

GB/T13138—2008

c)在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极限高温条件下,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MQ;

d)恒定湿热试验后,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MQ

4.11励磁电流

输出绕组开路吋,自整角机励磁绕组的电流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12励磁功率

输出绕组开路吋,自整角机励磁绕组的励磁功率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13最大输出电压

自整角机最大输出电压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其允差应在规定值的3%以内,自整角接

收机最大输出电压之间的差值应不超过规定值的1.2%

4.14相位移

在通电稳定工作温度下,自整角机的相位移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15电气误差

自整角机按电气误差确定精度等级,电气误差分为三级自整角机的最大电气误差应符合表7或

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型式检验电气后误差允许增加值见表70

表7

精度等级电气课差/(')型式检验后允许增加值/(')

052

T102

n202

4.16零位电压

自整角机零位电压的基波分量和总值应不超过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17静态误差

自整角接收机按静态误差确定精度等级,静态误差分为三级自整角接收机的最大静态误差应符

合表8或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型式检验后静态误差允许增加值见表8

表8

精度等级静态谋差/(°)型式检验后允许增加值,/(°)

00.80.3

I1.20.4

n20.6

4.18自转

在额定频率和120%的额定电压励磁条件下,自整角接收机转子相对于发送机零位偏转177°±2°

吋,应能同步或达到停止而不自转

4.19阻尼时间

自整角接收机的阻尼时间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20比整步转矩

力矩式自整角机的比整步转矩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21阻抗

自整角机的各阻抗值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4.22温升

自整角机在额定电压励磁条件下,绕组温升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

GB/T13138—2008

4.23可闻结构噪声

自整角机的可闻结构噪声应符合GB/T7345—1994中4.30.1的规定

4.24电磁干扰

当有要求时,自整角机的电磁干扰应符合GB/T7345—1994中4.31的规定

4.25振动

自整角机应按GB/T7345-1994中4.25和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振动试验,试验中不得

出现机械损伤、紧固件松动和接触不良等现象试验后应进行表14规定的试验

4.26冲击

自整角机应按GB/T7345—1994中4.26和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进行冲击试验,试验中不得

出现机械损伤、紧固件松动和接触不良等现象试验后应进行表14规定的试验

4.27寿命

自整角机试验时,转子以(600+50)r/min旋转1000ho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岀现接触不良现象

自整角接收机不应失步,试验后应进行表14规定的试验

4.28低温

自整角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低温试验试验后应进行表14规定的试验

4.29高温

自整角机应能承受产品专用技术条件规定的高温试验试验后应进行表14规定的试验

4.30恒定湿热

自整角机应按GB/T7345—1994中4.2&1规定进行恒定湿热试验,试验后应进行表14规定的

试验

4.31非正常工作

自整角机应尽量避免发生由于不正常或误操作而破坏或消弱其安全性能,从而引起火灾、触电等

事故.

4.32盐雾

当有要求时,自整角机应能承受GB/T7345—1994中4.32规定的盐雾试验

4.33质量

自整角机的质量应符合产品专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大气条件

试验时的大气条件按GB/T7345—1994中5.1.1.5.1.2、5.1.3的规定

5.2试验电源

自整角机试验电源的电压幅值稳定度应不大于±2%;频率稳定度应不大于士0.2%;正弦波的波形

失真度不大于5%

5.3电气测量仪表及试验装置

电气测量仪表及试验装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电气测量仪表的精确度应不低于1级

b)相敏指零仪的输入阻抗应不小于500kn和30pF并联的阻抗,指零仪应具有抑制谐波电压和

正交电压的能力,当谐波电压和正交电压分别达到自整角机最大输出电压的1%和2%吋,相

敏指零仪应能正常地测量出基波同相分量,并应能显示受试自整角机从零位偏离0.2'吋的输

出电压

c)相敏放大器应具有与相敏指零仪相适应的性能

d)光学分度头的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