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
DB21/T 3154-2019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red pine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low-efficiency secondary forest in the Liaodong mountain are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
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artificiallyinducingnaturalsecondaryforestoflow
efficiencyintoPinusKoraiensisandbroadleafmixedForestineasternmountainous
regionofLiaoningProvince
2019-05-30发布2019-06-30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1/T3154—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人工诱导原则......................................................................2
5人工诱导技术......................................................................2
6作业设计与施工检查验收............................................................5
7档案管理..........................................................................5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上层抚育起始时间................................................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林木分级........................................................7
附录C(规范性附录)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经营密度表................................1
I
DB21/T3154—2019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万良、谭学仁、王胜东、孔祥文、金鑫、丁磊、穆喜东、林晓坤、丁国泉、
徐庆祥、柴金、高源、张红区、王强、李莹、王卫、宋殿臣、吴丽梅、李景梅、李国升、冯文达、姚荣
升、张海文、宋佩东、刘成宇。
II
DB21/T3154—2019
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术语和定义、人工诱导原则、人工诱
导技术、作业设计与施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辽东山区低效次生林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46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9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2473红松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规程
LY/T2592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抚育技术规程
DB21/T706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DB21/T1291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效林
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
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林
分总称。
[LY/T1690-2017,定义3.1]
3.2
退化次生林
天然次生林受过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主林层持续退化,天然更新不足,导致原有的演替进程中断
或进入生态系统逆向演替,林分质量和利用价值低。
3.3
1
DB21/T3154—2019
红松阔叶混交林
以针叶树种红松为主与其他伴生的针阔叶树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混交林分。是中国东北东
部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
[LY/T2473-2015,定义3.2]
3.4
人工诱导
对低效天然次生阔叶林采取补植红松等针叶树种,并进行割草、割灌、抚育采伐等人工辅助措施,
促进红松等建群树种幼树(苗)生长,诱导和促进林分结构优化和正向演替,最终形成地带性森林植被
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培育过程。
4人工诱导原则
4.1立足森林资源培育,提升林分质量,实现森林健康稳定、优质、高效和可持续经营。
4.2满足最佳经营目标、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长期与中、短期利益相结合。
4.3栽针保阔、幼抚留阔、适时抚育、抚育保阔,保持低效次生林的天然属性,培育混交林。
4.4因林施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4.5保护优先、恢复为主、培育与利用相结合。
4.6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
4.7统筹规划、循序渐进。
5人工诱导技术
5.1立地条件和林分选择
5.1.1海拔高≤800m。排水良好,坡度≤30°,半阴坡、半阳坡、阴坡、阳坡的中下腹。土层深度≥
40cm,棕壤或暗棕壤。
5.1.2退化次生林或中龄林阶段林木蓄积量≤60m3/hm2,林相混杂、多代混生的低效天然次生林。
5.1.3林木生长发育良好的中、幼龄林,但分布不均,部分林地上林木株数超过适宜经营密度,或有
较大林窗或林中空地。
5.1.4有培育前途的目的树种株数不足林分适宜经营密度40%的林分。
5.1.5近熟林、成熟林阶段林木蓄积量≤85m3/hm2,林龄和径级分布差异较大且不连续分布的林分,或
需要进行林冠下更新的近熟林、成熟林。
5.2林分抚育
5.2.1抚育时严格控制树倒方向,防止对保留木的损伤。优先保留黄波罗、刺楸等珍贵树种及保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1/ 891-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20-07-02
- DB11/T 1744-202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检设计标准 2020-07-02
- DB4403/T 65-2020 政府办公物业服务质量要求 2020-05-06
- DB11/T 1315-2020 绿色建筑工程验收规范 2020-07-01
- DB11/T 1742-2020 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 2020-07-02
- DB11/ 1740-2020 住宅设计规范 2020-07-02
- DB4403/T 64-2020 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规范 2020-05-06
- DB11/ 1741-2020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人民防空防护设计标准 2020-07-02
- DB11/T 1746-2020 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 2020-07-02
- DB11/T 1743-2020 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 20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