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505-2019 养老机构 志愿服务管理规范

DB34/T 3505-2019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 Volunteer service management standard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505-2019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25
实施日期
2020-01-2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民政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需求分析、招募、开展服务、记录、 退出、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管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合肥庐阳乐年长者之家、合肥市民政局、合肥斯坦德尔德标准化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乐年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合肥市老龄办、铜陵市乐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
起草人:
崔峥、贺冉冉、曹晓红、王锡友、关任伟、朱丽君、桂丹、李宏、丁林峰、刘 璐、束道文、陈莹莹。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99

A1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505—2019

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管理规范

Seniorcareorganization——Managementregulationsonvoluntaryservi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2-25发布2020-01-25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505—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庐阳乐年长者之家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民政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庐阳乐年长者之家、合肥市民政局、合肥斯坦德尔德标准化管理有限公司、

安徽乐年健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合肥市老龄办、铜陵市乐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峥、贺冉冉、曹晓红、王锡友、关任伟、朱丽君、桂丹、李宏、丁林峰、刘

璐、束道文、陈莹莹。

I

DB34/T3505—2019

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需求分析、招募、开展服务、记录、

退出、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志愿服务voluntarywork

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合法组织自愿、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

2.2

志愿服务组织voluntaryorganization

依法成立,以开展志愿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可以采取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

构、基金会等组织形式。

2.3

志愿者volunteer

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

3基本要求

3.1志愿服务组织

3.1.1志愿服务组织宜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需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3.1.2志愿服务组织应建立志愿服务对象档案,掌握重点人群(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空巢老人、计

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等)的服务要求,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及志愿者服务意向,建立志愿者和服务对

象项目对接制度,确保对象明确、人员稳定、项目具体、工作到位。

3.1.3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宜使用志愿服务标志。

3.1.4志愿服务组织应联合养老机构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志愿服务相关技能、老年人沟通技

巧等培训。

3.2志愿者

1

DB34/T3505—2019

3.2.1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文明志愿者。

3.2.2应具有一定的老年人护理知识,具有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

3.2.3提供服务时应服饰得体,清洁整齐。

3.2.4在为老年人服务时,应先与老年人交流解释,征得老年人同意后再提供服务。

3.2.5提供服务时应语言文明,细致周到,微笑服务。

3.2.6应尊重老年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保护老年人隐私。

3.2.7应按照约定,为老年人提供切实需要的服务。

4需求分析

4.1识别服务要素

养老机构确立志愿服务项目名称或主题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a)分析项目社会背景,包括:

1)项目与政府主管部门关系;

2)项目与社会和服务对象关系;

3)项目的优势和独特性;

4)项目创新性;

b)确立项目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1)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

2)充分考虑与服务对象的需求相结合;

c)明确项目与志愿服务提供者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公益岗位型或基础型服务,可侧重考虑志愿者的工作时长、体力以及数量配置等问题,关

注工作内容的普适性、岗位的相对固定和服务供给的大众化;

2)项目活动型或专家型服务,可更多需要考虑志愿者的知识、专业、社会背景等因素,关注

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等品牌或示范效应。

d)明确项目服务对象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e)确立衡量和判断项目预期效果的评价体系,包括:

1)确定服务对象的范围和数量;

2)衡量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3)判断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影响力。

f)评估实施环境条件,考虑:

1)是否需要相关机构的支持;

2)是否适应自然条件变化需要,包括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场所设施、交通、公共安全等;

3)是否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4)是否满足公共安全的需要,考虑根据活动规模、活动区域和活动性质等因素可能带来的社

会影响或潜在风险,需要与行业管理部门以及交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

通并获得相关支持。

4.2确定服务提供者

对养老机构志愿服务提供者的来源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

a)志愿服务组织;

b)个人志愿者。

2

DB34/T3505—2019

4.3制定项目计划

制定养老机构志愿服务项目计划或方案,明确以下内容:

a)项目的内容提要;

b)项目与养老服务志愿者之间的关系;

c)项目管理和养老服务志愿者之间的角色分配与责任;

d)项目内容类型(生活类/教育类/文化类/交流类等)和项目方式类型(岗位型/活动型);

e)项目的规模、服务内容;

f)服务对象安全性;

g)志愿者的配置;

h)志愿者的责任与目标;

i)项目时间及进度安排;

j)项目保障条件。

4.4落实项目保障

4.4.1养老机构应为志愿者提供保障,包括但不限于:

a)参与活动的基本保障,如场所、设施、设备等;

b)完成任务所需的养老服务方面知识和技能培训;

c)安全保障机制,包括:

1)有效的沟通途径与方式;

2)与服务相关的环境安全和措施;

3)编制志愿服务安全应急预案;

4)明确责任与保险。

4.4.2养老机构应拓宽渠道,整合不同资源,包括:

a)政府提供给志愿者的支持;

b)志愿组织提供给志愿者的支持;

c)志愿者所在机构提供的支持;

d)其它志愿者提供的资源。

4.5项目审核

养老机构应围绕项目主题、活动规模、活动内容、服务对象、预期效果等,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计划

及保障措施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性、符合性、可操作性审核,大型活动方案应报相关部门审核同意。

5招募

5.1招募方式

5.1.1志愿者招募可通过推荐招募和公开招募两种形式开展。

5.1.2推荐招募时,被推荐的志愿者可来自于:

a)与养老机构工作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

b)可信赖的固定志愿者。

5.1.3公开招募是志愿者招募的主要形式,招募时应向志愿者明确以下信息:

a)招募渠道,以及向潜在志愿者发布需求信息的频率,包括口头通报/纸质动态更新/电台/网站/

社交媒体/计算机系统/短信/移动客户端等。

3

DB34/T3505—2019

b)志愿者所需提供的任务类型、资源、性质与执行时间;

c)志愿者的登记程序;

d)志愿者应具备知识和技能要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