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594.2-2014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2部分:顶管施工

DB11/T 594.2-2014 Excavated Underground Pipeline Laying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Technical Regulations Part 2: Pipe-jacking Construction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594.2-2014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2-27
实施日期
2014-06-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P36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594.2—2014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

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2部分:顶管施工

Code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underground

pipelineprojectinstalledbytrenchlessmethod

Part2:Pipejackingconstruc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XXXXX—XXXX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3

5顶管施工............................................................................4

5.1施工测量........................................................................4

5.2工作坑..........................................................................4

5.3后背及后背墙....................................................................6

5.4顶管施工机械设备选择与安拆......................................................9

5.5顶进施工.......................................................................13

5.6顶进后处理.....................................................................16

6质量验收...........................................................................16

7顶管施工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17

7.1施工安全.......................................................................17

7.2施工卫生与环境保护.............................................................1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机械顶进操作记录表.............................................21

参考文献.............................................................................22

DB/XXXXX—XXXX

前言

DB11/T594《非开挖地下管线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水平定向钻进施工;

——第2部分:顶管施工;

——第3部分:夯管施工。

本部分为DB11/T59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非开挖技术协会、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恺艺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创源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隆科兴非开挖工

程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公司、北京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京、马孝春、马福海、乌效鸣、丛万军、金东星、赵荣增、黄满虎、张雁、

王远峰、张学工、张丽莉、高宇、马则忠、郑仔第、汪建、周正、于梦华。

DB/XXXXX—XXXX

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

第2部分:顶管施工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机械顶管工程施工的一般规定、顶管施工、质量验收、安全文明施工与环

保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地下管线非开挖机械顶进铺设排水管以及机械顶进铺设给水、燃气、热力、

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的工艺套管工程的施工和验收。手掘式顶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83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21492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GB5026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46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JGJ3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T1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C/T640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DB11/490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DB11/T716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

DB11/T808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顶管pipejacking

利用液压顶进设备,将工作管或套管从工作坑顶至接收坑的一种非开挖技术。

3.2

机械顶管pipejackingwithjackingmachine

利用顶管机开挖洞体,将管节顶入的顶管方法。

3.3

1

DB/XXXXX—XXXX

顶管机jackingmachine

是一个完成顶进管道工作面切削破碎岩土、平衡地层压力的机械。

3.4

工作坑workingpit

为进行顶管施工而制作的地下工作空间,通常包括顶进工作坑与接收工作坑。

3.5

顶进工作坑jackingpit

承担部分顶进设备安装和顶管作业等功能的工作坑,简称顶进坑。

3.6

接收工作坑receptionpit

承担接收顶管机和拆卸顶进器具作业等功能的工作坑,简称接收坑。

3.7

中继间/中继站intermediatejackingstation

当所需的顶力超过主顶油缸的顶力时,把一段管线分成若干个推进单元而设置的一种顶

进设施,一般由前后或内外壳体、多个油缸、液压油管和泵站组成。

3.8

后背reactionbase

设置在主顶油缸与后背墙之间,用于均匀分散顶管反力的构件。

3.9

后背墙reactionwall

是将主顶油缸推力的反作用力传递到工作坑外岩土中去的墙体结构。

3.10

导轨guidetrack

固定在顶进工作坑底板上作为顶管初始导向、管节拼接用的轨道;亦可固定在接收工作

坑底板上作为接收顶管机的轨道。

3.11

顶进力jackingforce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为克服顶进阻力而由顶进油缸施加在顶进管节的作用力。

3.12

切削刀盘cuttinghead(cuttingwheel)

装配在顶管机前端的用于切削岩土的框架或盘面结构,一般可分为辐条式、面板式。

3.13

注浆减阻系统lubricationsystem

2

DB/XXXXX—XXXX

由泵、管路、喷嘴等组成的润滑管道外壁、减少顶进阻力的系统。减阻液一般为膨润土

或聚合物浆液。

3.14

套管casingpipe

输送工作介质的工作管线在穿越铁路、公路、河道和其它地下设施时,为保护工作管线

及铁路等设施、不影响工作管的维护及相关铁路等设施的使用而预先铺设的直径大于工作管

的管道。

4一般规定

4.1施工单位

顶管施工单位应:

——取得与顶管工程规模对应的企业资质;

——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有健全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等管理体系;

——了解设计意图与要求,实行自审、会审(交底)和签证制度;

——根据工程设计人员的现场交底和工程设计图纸,复核施工影响区地下各类管线的种

类、位置和埋深;

——变更设计时,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单位签证认定;

——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

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应办理变更

审批。

4.2施工组织设计

宜包含以下内容:

——编制依据、编制原则;

——有现场地质条件、地下水概况、临近的地下管线与地下构筑物分布、临近的交通基

础设施等描述的工程概述;

——管理机构、劳动力计划、施工主要材料计划、机械调配计划、工期计划;

——施工总平面图、顶进工作坑平面布置图;

——施工准备;

——有工作坑定位、地下水处置与围护结构施工、洞口设置与处理、垂直运输和水平运

输的布置、顶力估算与中继间位置的选择、后背顶力的保障、顶管机选则、顶进与

测量、纠偏、管道内照明与通风等施工方案;

——冬雨季施工措施;

——有减阻、量测监控、地面隆起和沉降控制、对被穿越管线和建(构)筑物的保护等

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措施及应急预案。

4.3工程所用的管节及管件

应符合下列规定:

——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混凝土成品管质量应符合GB/T11836、JC/T640的规定;

3

DB/XXXXX—XXXX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顶管质量应符合GB/T21492的相关规定;

——每批应具有产品的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

——进入施工现场应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

4.4顶管影响区的设施及地下管线防护

应符合下列规定:

——穿越铁路、公路、道路、桥梁、河道等顶管施工时,应满足其主管部门要求;

——穿越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热力、通信等地下管线时,应满足其产权单位要求;

——涉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顶管施工应满足DB11/T716要求。

4.5质量控制

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单位应按照本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

——各分项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应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

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

——在质量检验、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承担

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5顶管施工

5.1施工测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实行施工单位复核制、监理单位对重点环节复测制;

——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满足GB50026和CJJ/T8的要求;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应对所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应对

既有管道、建(构)筑物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核测量;

——工作坑内、外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点应设置牢靠、不易扰动且便于观测,

应采取保护措施,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顶管机初始顶进前应复测其轴线的位置和标高;

——在市内及其它特殊环境顶进作业,须进行地面变形及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

——顶进交接班应包含测量及纠偏交接;

——工作坑内的在线自动测量仪器的底座应与工作坑后背墙、顶进导轨分离,安装在独

立基础上;

——初始顶进前、正常顶进和到达顶进应由人工测量复核顶管机自动测量系统准确度。

初始顶进和到达顶进过程中的人工复核测量频率宜为每6m~12m1次;正常顶进过

程中的人工复核测量频率宜为每50m~60m1次;人工复核应测量管道高程、中心线

位置、顶进里程;

——正常顶进中自动测量系统应测量顶管机的位置、倾角、偏转角;

——单段顶进长度大于150m的到达顶进、曲线顶进、纠偏或接近地下建(构)筑物顶

进时应增加人工复核测量频率;

——每次复测后应绘出管节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的位置关系图,预测继续顶进后管节偏

差。

5.2工作坑

4

DB/XXXXX—XXXX

5.2.1工作坑设置

5.2.1.1当设计未指定工作坑位置时,选址宜按下列原则确定:

——便于施工用电和用水;

——避开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架空线等障碍物;

——便于排水、出土,能堆放少量管材及暂时存土;

——便于材料、设备的运输;

——尽可能与管线设计的井室位置一致;

——顶进工作坑宜设置在后背土体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地方;

——单向顶进工作坑宜设在管线下游一侧;

——相邻的顶进工作坑与接收工作坑的间距在不设中继间顶进时宜不大于120m。

5.2.1.2工作坑的平面型式宜选矩形或圆形。

5.2.1.3顶进工作坑底部平面尺寸大小宜根据顶进管道的管径大小、管节长度、操作空间、

设备及后背尺寸等不同情况而定。接收工作坑底部平面尺寸大小宜根据顶进方式、管线井室

大小确定。工作坑平面尺寸确定宜满足以下要求:

——顶进工作坑底宽、底长(圆形坑选二者中较大者为直径)最小值宜按公式(1)、

公式(2)确定:

(1)

B=+DS112……………………

(2)

L=L1+L2345+L++LL……

式中:

B————顶进工作坑底宽最小值(m);

L————顶进工作坑底长最小值(m);

D1————管外径(m);

S1————管两侧顶进操作宽度(m),一般为每侧1.2m~1.6m,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时

宜取大值;

L1————管子顶进后,尾部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m),通常取0.3m~0.6m;

L2————取管节、设计井室长和顶管机长度较大者(m);

L3————护口顶铁厚度(m),通常取0.2m~0.3m;

L4————主顶设备最小长度(m);

L5————后背厚度(m),通常取0.5m~0.85m。

——接收工作坑底宽、底长(圆形坑选二者中较大者为直径)最小值宜按公式(3)、

公式(4)确定:

(3)

B0=+DS122………………

(4)

L0=+LL24…………………

式中:

B0————接收工作坑底宽最小值(m);

L0————接收工作坑底长最小值(m);

S2————管两侧砌筑等操作宽度(m),一般为每侧0.6m~1.0m;

D1————管外径(m);

L2————取管节、设计井室长和顶管机长度较大者(m);

5

DB/XXXXX—XXXX

L4————主顶设备最小长度(m)。

——工作坑深度宜按公式(5)确定:

坑深(5)

H=H1++HH23…………………

式中:

H——工作坑(顶进或接收坑)地面至坑底的深度(m);

H1——地面至管道外缘底部(m);

H2——管道外缘底部至导轨底面的高度(m);

H3——基础及垫层的厚度(m)。

5.2.2工作坑施工

5.2.2.1工作坑支护结构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5.2.2.2当设计未对工作坑围护结构施工提出要求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制定围护、支撑结构方案;

——制定开挖方法、开挖顺序和量测方案;

——按JGJ120的要求进行围护和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

——坑壁支撑结构应结合顶管的洞口结构;

——坑壁支撑结构应结合洞口加固方案;

——工作坑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

复杂,或影响毗邻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