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428.3-2016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

GB/T 30428.3-2016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gitiz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ity—Part 3:Geocod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0428.3-201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8-29
实施日期
2017-03-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26)
适用范围
GB/T 30428的本部分规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的一般要求、基本地点数据内容、地理编码规则和数据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地点数据的采集、地理编码及应用。城市的其他管理应用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浙江省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烟台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潍坊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石家庄市市容管理考评办公室、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起草人:
朱传芳、崔媛媛、许晶、王丹、吴强华、傅志杰、黄坚、周志峰、向峰、王洪深、郝萌、周皓宇、龚忠、陈炜炜、王芳、潘志良、赵庆彪、陈锡波、蒋敏、李炳志、薛学轩、张桂凤、周同友、王惕、杜娟、穆静、宋宇震、王晓波、陈玉明、何立永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5.240_一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0428.3—2016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

Informationsystemfordigitizedsupervisionandmanagementofcity—

Part3:Geocoding

2016-08-29发布2017-03-01实施

GB/T30428.3—2016

目次

前言m

引言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基本地点数据内容2

6地理编码规则7

7数据质量要求7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本地点数据示例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标识码编码规则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定位描述分段与组合示例15

参考文献17

T

GB/T30428.3—2016

■ir■■i

刖吕

GB/T30428((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单元网格;

——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

——第3部分:地理编码;

——第4部分:绩效评价;

——第5部分:监管信息采集设备;

第6部分:验收;

——第7部分:监管信息采集;

——第8部分:立案、处置和结案。

本部分为GB/T3042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数字

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浙江省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烟台

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潍坊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石家

庄市市容管理考评办公室、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朱传芳、崔媛媛、许晶、王丹、吴强华、傅志杰、黄坚、周志峰、向峰、王洪深、郝萌、

周皓宇、龚忠、陈炜炜、王芳、潘志良、赵庆彪、陈锡波、蒋敏、李炳志、薛学轩、张桂凤、周同友、王惕、杜娟、

穆静、宋宇震、王哓波、陈玉明、何立永。

m

GB/T30428.3—2016

引言

为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

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与效率,制定GB/T30428。

GB/T30428涉及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

等的监督和管理。

IV

GB/T30428.3—2016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3部分:地理编码

1范围

GB/T30428的本部分规定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的一般要求、基本地点数据内容、

地理编码规则和数据质量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地点数据的采集、地理编码及应用’城市的其他管理

应用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GB/T3042&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点locality

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所在或事件发生的地方与场所。

3.2

定位描述locationdescription

使用规范化语言对地点的地理位置所做的陈述。

3.3

地理编码geocoding

建立地点描述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3.4

基本地点数据basiclocalitydata

为进行地点定位而采集的地理编码参照数据。

3.5

地名geographicalnam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GB17733—2008,定义3.1]

3.6

门(楼)牌household(building)numbertablet

以院落、独立门户、楼宇等编号为主题的地名标识。

1

GB/T30428.3—2016

3.7

地片zon

有地名意义的区域。

3.8

区片block

城镇居民点内部的区域。

3.9

兴趣点pointofinterest;POI

关注点

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或建(构)筑物等。

4—般要求

4.1基本地点数据类型可分为区域、地片、区片、街巷、门(楼)牌和兴趣点等,基本地点数据类型描述见

第5章。基本地点数据类型可进行扩展。

4.2应通过基本地点数据建立基本地点名称与坐标的联系,并符合第5章的规定。

4.3应保存地名的历史数据,并可溯源。

4.4基本地点数据应采用所在城市基础测绘的坐标系。

4.5基本地点数据定位精度应与城市1:500-1:2000基础地理数据相匹配。

4.6基本地点数据基本属性项应包含地点名称、初始日期、变更日期等。

4.7各城市可根据需要,扩展基本地点数据的属性项。扩展的属性项应在本部分规定的基本属性项后

按顺序排列。

5基本地点数据内容

5.1区域数据

5.1.1区域包括各级行政区域、社区(村)及单元网格。

5.1.2区域代码结构应符合表1的规定。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GB/T2260的规定执

行;街道(镇、乡)的代码应采用各城市依据GB/T10114规定编制的代码。

表1区域代码结构

序号区域代码区域级别

1XXXXXX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2XXXXXXXXX街道、镇、乡级行政区域

3XXXXXXXXXXXX社区、村

4XXXXXXXXXXXXXXX单元网格

5.1.3区域的空间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以面表示;

一行政区域、社区(村)边界应按城市1:500-1:2000基础地理数据确定,单元网格边界线应

符合GB/T3042&1的规定;

—行政区域标识点宜定位于该级行政管理部门驻地,社区(村)标识点宜定位于其管理部门驻地,

2

GB/T30428.3—2016

单元网格标识点宜定位于网格的几何中心。

5.1.4区域基本属性数据的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应符合表2的规定。区域数据示例参见表A.10

表2区域基本属性数据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1名称AddNamchar50区域的标准名称,如:东城区C/非单元网格?

区域代码,数据集中应唯一,编码

2标识码AddIDchar15O

规则见附录B

标准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别名

3别名Aliaschar100O

1/-/别名n}

以往所用的名称,{曾用名】/•••/曾

4曾用名OldNamchar100O

用名n}

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测/地形图/

5数据来源DataSourcchar30O

基础地理数据/其他

数据采集的初始日期,格式为

6初始日期ORDatdat8M

YYYYMMDD

数据变更调查的日期,格式为

7变更日期CHDatdat8C/名称变更?

YYYYMMDD,第一次采集时为空

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如变更原

8备注Notchar100O

因等

注:M——必选;C——条件必选;0——可选。

5.2地片与区片数据

5.2.1地片与区片宜包含居民小区、功能区、单位、院落等。

5.2.2地片与区片的空间表示应符合下列规定:

——宜以面表示,也可用点表示;

地片宜按照其范围确定边界;

——区片宜按围墙、栅栏等参照物确定边界;

——地片与区片标识点宜定位于其几何中心。

5.2.3地片与区片基本属性数据的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应符合表3的规定。地片与区片数据示例参

见表A.20

表3地片与区片基本属性数据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1名称ZoneNamchar50地片或区片的标准名称M

地片或区片代码,数据集中唯一,

2标识码ZonelDchar15O

编码规则见附录B

标准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别名

3别名Aliaschar100O

!■/•••/别名n}

以往所用的名称,{曾用名】/•••/曾

4曾用名OldNamchar100O

用名n}

3

GB/T30428.3—2016

表3(续)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5四至范围Boundarychar256文字描述地片或区片的四至范围M

所在街道

6SubDisNamchar50所在街道(镇、乡)的名称O

(镇、乡)名称

所在街道所在街道(镇、乡)的代码,结构见

7SubDisCodchar9O

(镇、乡)代码表1

所在社区(村)

8CommuNamchar50所在社区(村)的名称O

名称

所在社区(村)

9CommuCodchar12所在礼区(村)的代码,结构见表1O

代码

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测/地形图/

10数据来源DataSourcchar30O

基础地理数据/其他

数据采集的初始日期,格式为

11初始日期ORDatdat8M

YYYYMMDD

数据变更调查的日期,格式为

12变更日期CHDatdat8C/名称变更?

YYYYMMDD,第一次采集时为空

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如变更原

13备注Notchar100O

因等

5.3街巷数据

5.3.1街巷应包含街、大街、道、大道、路、巷、胡同、里、弄、条等。

5.3.2应以街巷中心线表示街巷的空间位置。

5.3.3街巷基本属性数据的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应符合表4的规定。街巷数据示例参见表A.3。

表4街巷基本属性数据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街巷的标准名称,如东长安街、北

1名称StrNamchar50M

四环东路

街巷代码,数据集中唯一,编码规

2标识码StrlDchar15O

则见附录B

标准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别名

3别名Aliaschar100O

1/-/别名n}

以往所用的名称,{曾用名】/•••/曾

4曾用名OldNamchar100O

用名n}

最小门(楼)

5SHousenumchar16最小门(楼)牌号O

牌号

最大门(楼)

6LHousenumchar16最大门(楼)牌号O

牌号

7起点名称Beginningchar50街巷起点位置的名称O

4

GB/T30428.3—2016

表4(续)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8止点名称Endingchar50街巷终点位置的名称O

街巷胡同方向,如:东-西向,东北-

9走向Directionchar50O

西南向等

包括该街巷的复合道路总称,如长

10所属道路名称RouteNamchar50O

安街、四环路

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测/地形图/

11数据来源DataSourcchar30O

基础地理数据/其他

数据采集的初始日期,格式为

12初始日期ORDatdat8M

YYYYMMDD

数据变更调查的日期,格式为

13变更日期CHDatdat8C/名称变更?

YYYYMMDD,第一次采集时为空

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如变更原

14备注Notchar100O

因等

5.4门(楼)牌数据

5.4.1门(楼)牌应包含门、院、楼、座、栋、幢、斋、馆、堂等的标牌。

5.4.2应以门(楼)牌位置点平面坐标表示其空间位置。

5.4.3门(楼)牌基本属性数据的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应符合表5的规定。门(楼)牌数据示例参见

表A.40

表5门(楼)牌基本属性数据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门(楼)牌上完整的内容,如东四十

1名称AddNamchar50M

条甲34号院1号楼、小黄庄6号楼

门(楼)牌代码,数据集中唯一,编

2标识码AddIDchar15O

码规则见附录B

门(楼)牌所在街巷的名称,如东四

3所在街巷RoadNamchar100C/街巷沿线?

十条

门(楼)牌所在地片、区片的名称,C/'地片、区片

4所在地片区片ZoneNamchar100

如小黄庄内部?

5门(楼)牌号HouseNumchar16门(楼)牌号码M

所在街道

6SubDisNamchar50所在街道(镇、乡)的名称O

(镇、乡)名称

所在街道所在街道(镇、乡)的代码,结构见

7SubDisCodchar9O

(镇、乡)代码表1

所在社区(村)

8CommuNamchar50所在社区(村)的名称O

名称

5

GB/T30428.3—2016

表5(续)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所在社区(村)

9CommuCodchar12所在社区(村)的代码,结构见表1O

代码

数据采集的初始日期,格式为

10初始日期ORDatdat8M

YYYYMMDD

数据变更调查的日期,格式为C/门(楼)牌

11变更日期CHDatdat8

YYYYMMDD,第一次采集时为空变更?

采集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测/地形

12数据来源DataSourcchar30O

图/基础地理数据/其他

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如:变更原

13备注Notchar100O

因等

5.5兴趣点数据

5.5.1兴趣点宜包含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建筑物、单位、店铺、车站、码头、广场、桥、碑、亭、雕塑、喷

泉等。

5.5.2兴趣点应以点表示其空间位置。

5.5.3兴趣点基本属性数据的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应符合表6的规定。兴趣点数据示例参见表

A.

表6兴趣点基本属性数据内容、结构和字段代码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兴趣点名称,如地铁3号线津湾广

1名称POINamchar50场站C口、国子监街东牌楼、雍和M

大厦等

兴趣点代码,数据集中唯一,编码

2标识码POIIDchar15O

规则见附录B

以往所用的名称,{曾用名】/•••/曾

3曾用名OldNamchar100O

用名n}

所在建(构)筑物的层数

4所在层Floorchar6O

{1..11}

数据的来源,包括:实测/地形图/

5数据来源DataSourcchar30O

基础地理数据/其他

数据采集的初始日期,格式为

6初始日期ORDatdat8M

YYYYMMDD

更改的日期,格式为YYYYMMDD,

7变更日期CHDatdat8C/名称变更?

第一次采集时为空

6

GB/T30428.3—2016

序号属性项名称字段代码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定义与值域范围约束/条件

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如:变更原

8备注Notchar100O

因利权属确认情况等

6地理编码规则

6.1地点定位要求

6.1.1宜优先基于门(楼)牌数据或兴趣点数据进行地点定位。基于门(楼)牌数据定位时,可按门(楼)

牌号插值进行概略定位;基于兴趣点数据进行定位时,可辅助使用方位、距离等信息。

6.1.2利用基本地点数据进行定位时,可使用的方式为:

——门(楼)牌可按标牌位置或标识码实现定位;

——兴趣点可按名称或标识码实现定位;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