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030-2018 松毛虫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LY/T 3030-2018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onitoring & forecasting pine caterpillars

行业标准-林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LY/T 3030-201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林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9
实施日期
2019-05-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归口单位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22)
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松毛虫监测预报的总体思路、灾情监测、预测预报等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松毛虫,包括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落叶松毛虫D.superan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云南松毛虫D.houi Lajonquiére和思茅松毛虫D.kikuchii Matsumura的灾情监测调查和虫情预测预报。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安徽省舒城县林业局、安徽省桐城市林业局、辽宁省凌源市林业局、辽宁省绥中县林业局、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作站
起草人:
方国飞、张旭、谭宏利、王玉玲、刘枫、高薇、叶明福、于治军、张志林、汪礼鹏、刘贺祥、揣连军、李智尧、王玥
出版信息:
页数:47页 | 字数:8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

B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30302018

松毛虫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Technicalreulationformonitorin&forecastininecaterillars

gggpp

2018-12-29发布2019-05-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

LYT3030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2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

、、、、、

站安徽省舒城县林业局安徽省桐城市林业局辽宁省凌源市林业局辽宁省绥中县林业局辽宁省三

北防护林工作站。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国飞张旭谭宏利王玉玲刘枫高薇叶明福于治军张志林汪礼鹏

、、、。

刘贺祥揣连军李智尧王玥

/—

LYT30302018

松毛虫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1范围

、、。

本规程规定了松毛虫监测预报的总体思路灾情监测预测预报等技术要求

,()、

本规程适用于松毛虫包括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unctatusWalker落叶松毛虫D.suerans

pp

()、、、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ormisTsaietLiu赤松毛虫D.sectabilisButler云南松毛虫D.houi

fp

Laonuiére和思茅松毛虫D.kikuchiiMatsumura的灾情监测调查和虫情预测预报。

jq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LYT1663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1681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1915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LYT2516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管理规范

LYT2517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松毛虫Dendrolimuss.

pp

()()()。、

鳞翅目Leidotera枯叶蛾科Lasiocamidae松毛虫属Dendrolimus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

ppp

,,,,、、。

火毛虫古称松蚕共有余种我国分布有种主要危害松柏杉类等树种松毛虫形态特征和生

3027

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

4总体思路

,,。

4.1松毛虫监测为灾情监测以危害为导向重点监测早期危害等孕灾情况和后期实际成灾情况

,,,

4.2预测预报为虫情趋势预测预报以指导实际防治为导向重点监测危害虫态的发生情况防范虫情

转变为灾情。

5灾情监测

5.1监测时间

。。

松毛虫幼虫危害期主要区域松毛虫发生期参见附录B

1

/—

LYT30302018

5.2监测内容

()、、。

松毛虫危害灾害发生地点程度面积等

5.3松毛虫危害程度和分级

松毛虫危害程度和分级见表1。

表松毛虫危害程度和分级

1

危害程度

统计单位

轻中重

林木失叶率/%30以下30~5050以上

/(/)

马尾松毛虫条株5~1314~3031以上

/(/)

落叶松毛虫条株20~4041~7071以上

/(/)

油松毛虫条株10~2021~4041以上

/(/)

赤松毛虫条株5~1516~4041以上

/(/)

云南松毛虫条株5~1011~3031以上

/(/)

思茅松毛虫条株10~2021~5051以上

:,(),()/。

注除非特别注明均为成林发生危害程度标准幼林的发生危害程度的标准在此基础上相应降低13

5.4调查方法

5.4.1地面调查

,,

根据辖区松林分布和历年松毛虫发生情况设置踏查路线组织开展日常巡查掌握辖区松毛虫

、、。/。

发生种类分布范围发生面积踏查路线设置要求具体见LYT2516

,,

对经初步判断达到轻度以上发生标准的踏查林分设置临时标准地详查掌握松毛虫发生危害

,。/。

程度确定各发生程度的发生面积与成灾面积临时标准地的设置及调查方法见LYT2516

《()》《()》(

填写松毛虫危害灾情监测调查记录表并汇总成松毛虫危害灾情监测调查汇总表见

附录C)。

5.4.2航空航天遥感监测

(),

通过航空器含无人机拍摄影像或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进行监测地面人工调查配合验证和

核查。

、/。

航空遥感监测技术系统及其主要工作流程航天遥感监测技术流程按LYT2516执行

5.5监测报告

。“”

5.5.1常规报告松毛虫发生情况等日常监测信息每月通过林业有害生物信息报告和管理系统报

。/。

告具体报告要求见LYT2517

。,。

5.5.2应急报告松毛虫突发灾情达到应急周报报告起点时实行应急报告具体报告要求见

/。

LYT2517

2

/—

LYT30302018

6虫情预测预报

6.1发生期预测

6.1.1发育进度调查

,

发育进度调查主要为预测防治靶向虫态的最佳防治时期根据预测虫态和预测方法确定调查

。。

时间具体调查方法参见附录D

通常通过调查成虫羽化盛期和幼虫初始期来推断防治最佳时期越冬代幼虫防治期应作为重

。。

点具体调查方法参见附录D

,。

成虫羽化盛期通过灯光或者信息素诱集获得幼虫初始期通过林间实地调查获得具体调查

方法参见附录D。

6.1.2预测方法

、、。、

利用期距法有效积温法物候法等来预测目标虫态的发生期发育历期参见附录具体预测方

B

法参见附录E。

6.2发生程度和发生范围预测

6.2.1林间基数调查

,。

根据所选择的预测方法确定需要调查获取的林间虫情或其他因子信息数据调查方法参见

附录D。

、。

调查时间根据松毛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发育历期确定

,,

在踏查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临时标准地调查获得幼虫虫口密度或者上一代成虫虫口密

、。。

度主要分布区域等调查方法参见附录D

6.2.2预测方法

,,,

主要通过调查始见期幼虫或上一代成虫林间情况结合气候等综合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幼虫

。:、、,

危害程度和面积常见的预测方法有有效虫口基数法经验指数法数理统计模型法等具体预测方法

见附录E。

6.3信息发布

、,。

信息应包括发生危害情况趋势预报等并提出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信息报送程序和

、、/。

范围发布渠道信息保存等具体见LYT2517

3

/—

LYT30302018

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松毛虫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A.1松毛虫形态特征

A.1.1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unctatusWalker

p

A.1.1.1成虫

,,;,

雌蛾体长20mm~32mm翅展42.8mm~80.7mm触角栉齿状雄蛾体长21mm~32mm翅展

,[)]。

36.1mm~62.5mm触角羽毛状见图A.1中的d

A.1.1.2卵

,、、,,,[

椭圆形初产时颜色有粉红淡紫淡绿色以粉红色为多近孵化前紫黑色卵面光滑无保护物见

图中的)]。

A.1f

A.1.1.3幼虫

,、,,,。

头黄褐色胸部第二节第三节间背面簇生毒毛带明显蓝黑或紫黑色有光泽体侧生有许多灰

。/[)]。

白色长毛龄以后幼虫第腹节腹板前缘处有一近透明的浅色圆斑见图中的

3923A.1b

A.1.1.4茧蛹

,,,。

茧长椭圆形长30mm~45mm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外有散生黑色短毒毛雌蛹体长26mm~

,,,,,,

纺锤形棕色或栗色肥大触角基部较平滑其端部与前足的长度相近生殖孔位于第腹

33mm8

,“”,,。,,,

节呈型腹末臀棘细长末端卷曲雄蛹体长纺锤形棕色或栗色触角基部明

I19mm~26mm

,,,“·”,,[

显突出其端部明显长于前足生殖孔开口在第节腹节呈状腹末臀棘细长末端弯曲见

9

图中的)]。

A.1e

落叶松毛虫()

A.1.2D.sueransButler

p

A.1.2.1成虫

,,;,

雌蛾体长28mm~45mm翅展70mm~110mm触角栉齿状雄蛾体长24mm~37mm翅展

,,)。

55mm~76mm触角羽毛状见图A.2中的d

A.1.2.2卵

,,,,、,)。

椭圆形长宽初产时淡绿色后变为粉黄红至深红色见图中的

2.5mm1.8mmA.2e

A.1.2.3幼虫

。,,;、

末龄幼虫体长灰褐色有黄斑被银白色或金黄色中后胸背面有条蓝黑色

55mm~90mm2

;,)。

闪光毒毛第八腹节背面有暗蓝色长毛束见图A.2中的b

A.1.2.4茧蛹

,,。,

长30mm~45mm暗褐色至黑色密布黄色微毛茧灰白或灰褐色表面粘附有许多蓝黑色的幼

4

/—

LYT30302018

,)。

虫毒毛见图A.2中的c

油松毛虫()

A.1.3D.tabulaeormisTsaietLiu

f

A.1.3.1成虫

,,,,,

雌成虫体长35mm~40mm翅展78mm~85mm触角棕褐色栉齿状长10mm~11mm鞭节

,);,,,

淡黄色见图中的雄成虫体长翅展触角近羽毛状体色比雌

A.3e28mm~32mm55mm~60mm

,)。

蛾深见图A.3中的f

A.1.3.2卵

,,,,,,

近球形长宽扁径初产时肉红色或紫红色两种精孔周围近似白色

1.25mm1.12mm1.01mm

孵化前色稍深。

A.1.3.3幼虫

,,,,

初孵幼虫长背部黄色老熟幼虫体长胸背部有条黑色纹并

3.8mm~4.2mm50mm~70mm2

,,,,,

生有簇毒毛两侧生有长毛额区中央有一块深褐色斑腹面棕黄色有一黑色斑纹两侧密被浅色绒

2

,)。

毛见图A.3中的b

A.1.3.4茧蛹

,,,,)。,

茧长45mm~55mm长筒形灰褐色表面粘有毒毛见图A.3中的c蛹长20mm~35mm雄

;。,,,

蛹腹背红色或红褐色雌蛹腹背紫绿色与绿色相间蛹腹圆形手感柔软体表密被黄色短毛尾端有钩

,)。

状棘见图A.3中的d

A.1.4赤松毛虫D.sectabilisButler

p

A.1.4.1成虫

,,,,,

雌成虫体长35mm~43mm翅展82mm~90mm触角棕褐色栉齿状长10mm~11mm栉齿

,;,,,

比油松毛虫的稍长鞭节淡黄色雄成虫体长30mm~33mm翅展58mm~65mm触角近羽毛状体

,)。

色较雌蛾浅见图A.4中的e

A.1.4.2卵

,,,,,,

椭圆形长宽扁径初产时绿色或紫红色而后变为深绿色或紫色精

1.37mm1.29mm1.24mm

,,,)。

孔在绿色部位孵化前色稍深与油松毛虫极易区分见图A.4中的f

A.1.4.3幼虫

,,;,、、

初孵幼虫长4.0mm背部黄色头黑色老熟幼虫体长70mm~90mm有烟色黄褐色灰黑色或

,,,,,

棕黑色体侧有长毛体背第节第节丛生黑色毒毛毛束较明显两侧密被浅色绒毛见图中

2~3A.4

的b)。

A.1.4.4茧蛹

,,,,,

茧长45mm~55mm长筒形灰褐色表面粘有毒毛茧上端有一个未封实稍凹陷的羽化孔见

)。。,;。

图A.4中的c蛹长30mm~45mm雄蛹腹背红色后为红褐色雌蛹腹背紫绿色与绿色相间蛹

,,)。

体表密被黄色短毛尾端有钩状棘见图A.4中的d

5

/—

LYT30302018

A.1.5云南松毛虫D.houiLaonuiére

jq

A.1.5.1成虫

,,,。

雌虫体长翅展触角锯齿状触角干黄白色前翅具条深褐

36mm~50mm110mm~120mm4

,)。,,,

色弧形线见图A.5中的f雄虫体长34mm~42mm翅展70mm~87mm全体密被赤褐色鳞毛

,,,)。

触角羽状翅面斑纹与雌虫同唯中室斑点较明显见图A.5中的e

A.1.5.2卵

,,,,

圆球形直径约灰褐色表面具有黄白色环状带纹条中间环带两侧各有个

1.5mm~1.7mm31

,)。

灰褐色圆点见图A.5中的d

A.1.5.3幼虫

,,,,

初孵幼虫体长7mm~8mm体灰褐色头部褐色胸部各节背面具有深褐色条纹两侧密生黑褐

;,,;(

色毛丛龄幼虫体长腹部各节出现白色小点个排列成四方形老熟幼虫龄

418mm~30mm46~

),,,)。

7龄体长90mm~116mm黑色腹部背面的蝶形斑不及以上各龄清晰见图A.5中的b

A.1.5.4茧蛹

,,,,

茧长椭圆形长60mm~80mm初期为灰白色以后转变为枯黄色表面杂有幼虫脱落的黑色

。,,,,,

刚毛蛹纺锤形长35mm~50.5mm浅褐色或黑褐色各节皆稀生淡红色短毛腹末具钩状刺见

图中的)。

A.5c

A.1.6思茅松毛虫D.kikuchiiMatsumura

A.1.6.1成虫

,,。,

雌虫体长25mm~31mm翅展68mm~75mm触角双栉齿状近翅基处无黄色肾形斑中室白

,,)。、,

斑明显翅面条深色波状纹较明显见图中的雄虫体色较雌虫深棕褐色至深褐色体长

4A.6e

,,。。

翅展触角羽毛状前翅翅基至外缘处有黑褐色波状纹条由个

23mm~34mm53mm~65mm48

。,

近圆形的黄色斑组成条亚外缘线顶角处的个斑及中室白斑明显中室白斑至基角之间有个黄

131

,,)。

色肾形斑纹大而明显见图A.6中的f

A.1.6.2卵

,,,,

近圆形长宽约咖啡色卵壳上具有条黄色环状花纹中间一条环纹两侧各

1.89mm×1.64mm3

,,)。

具个咖啡色小圆点点外为白色环见图中的

1A.6c

A.1.6.3幼虫

,。;、,

初孵幼虫体长约5mm~6mm头部桔黄色前胸背面色泽与头部近似中后胸背面为黑色

。,。。

中间为黄白色背线黄白色亚背线由黄白色及黑色相间的斑所组成气门线及气门上线黄白色

,。。

前胸前缘两侧具束长毛其长度超过体长之半龄龄幼虫斑纹及体色更为清晰龄幼虫体

22~55

,,、,,

长头部仍为桔黄色中后胸背面有黑色毒毛丛其间有丛桔黄色毛前胸前缘两侧仍保留

35mm1

,。,

每侧束长黑毛尖端为白色背中线由桔黄色倒三角形斑组成亚背线由深褐色及黄白色相间而

2

。,,。

近似于斜方形斑所组成气门上线桔黄色气门线黄白色在腹足处被桔黄色之斑纹所切断从

,,,。

6龄开始除体增长外色泽斑纹与前几龄无明显区别唯各节背面两侧开始出现黄白色的毛丛7龄

,,。,

时背面两侧的毒毛丛增长并在黑色斑纹处出现长的黑色长毛丛腹部背面后端较前端的毛束为长

6

/—

LYT30302018

,,、,

背中线由黑色和深桔黄色的倒三角形斑纹组成全体黑色部分增多中后胸背面的毒毛丛显著增长老

,)。

熟幼虫全身呈黑红色见图A.6中的b

A.1.6.4茧蛹

,,,。,

茧近似棱形灰白色羽化前呈污褐色壳上附着毒毛雌的大小约为67mm×20mm雄的大小

。,,。,,

约为58mm×20mm蛹长椭圆形栗褐色初期淡绿色雌蛹平均长为36mm雄蛹为32mm见

图A.6中的d)。

A.2松毛虫成虫检索表

),,

雄成虫触角羽毛状雌成虫触角栉齿状前翅亚外缘斑内侧有条条向外弓起的褐色横

a3~4

,……………………

纹雄性外生殖器前半部密布细刺马尾松毛虫

),,

a雌雄成虫触角均为栉齿状前翅亚外缘斑内侧无斑纹或斑纹白色雄性外生殖器前端无细刺分

布或有骨化小刺……………………b

),,……………

b雄成虫外生殖器刀状较短粗小抱针退化或仅留针尖状赤松毛虫

),………

b雄成虫外生殖器弯刀状或尖刀状小抱针消失或不退化c

),,…………………

c雌雄翅面斑纹相同后翅无斑纹小抱针完全消失云南松毛虫

),,………

c雌雄翅面斑纹有差异后翅有深色弧形斑纹或浅色斑纹小抱针未退化d

),…………………

d雌蛾中室白斑小后翅中央具深色斑纹油松毛虫

),…………………

d雌蛾中室白斑大后翅斑纹色浅e

)、、,,

前翅内中外横线深褐色外横线锯齿状亚外缘线有个黑斑略呈

e8

“”字形排列……………落叶松毛虫

3

),………

前翅基至外缘线平行排列条黑褐色波状纹亚外缘线有个近圆形黄斑思茅松毛虫

e48

7

/—

LYT30302018

)危害状)幼虫

ab

)茧)成虫

cd

)蛹)卵

ef

图A.1马尾松毛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状

8

/—

LYT30302018

)危害状

a

)幼虫)茧和蛹

bc

)成虫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