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935.1-1997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GB/T 16935.1-1997 Insulation coordination for equipment within low-voltage systems—Part 1:Principles,requirements and tes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7年07月
-
2008年04月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机械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 起草人:
- 周海麟、许仲孚、冯继锋
- 出版信息:
- 页数:46页 | 字数:8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16935门-1997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64-1((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
验)(1992年10月版)编制的,在技术内容上与国际标准等同,编写规则上也与之等同
这样,通过使我国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从而达到尽快适应国际贸
易,技术和经济交流飞速发展需要以及采用国际标准的需要。
本标准是一份基础安全标准,适用范围广,可用来指导电气设备(供电系统)的绝缘设计及其有关标
准的制、修订,以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
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概述和定义
第2部分:绝缘配合的基本原理
第3部分:要求及确定尺寸的规则
第4部分:试验和测量
本标准从1998年9月1日起实施,1998年9月1日起所有与之有关的专业标准均推荐采用本标准
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低压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部_L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海麟、许仲孚、冯继锋
GB/T16935.1一1997
IEC前言
本部分IEC664国际标准由IEC第28技术委员会:《绝缘配合》第28A分技术委员会:《低压设备
绝缘配合》制定的,本标准取代IEC664(1980版),修正1(1989版)和IEC664A(1981版)
本标准作为IEC664的第一部分。
IEC664山下列几部分组成,总标题均冠以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一部分((1992):原理、要求和试验
第二部分: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的简明要求(正在考虑中)
第三部分:采用涂层方法达到印刷电路板组件的绝缘配合
第四部分:应用指南(正在考虑中)
根据IEC导则104,本标准是一份具有基本安全要求的出版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
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16935.1-1997
idtIEC664-1:1992
Insulationcoordinationforequipment
withinlow-voltagesystems
Part1:Principles,requirementsandtests
1概述和定义
1.1适用范围
1.1门本标准规定低压系统中设备的绝缘配合,该设备适用于海拔至2000n,,额定电压:交流至
1000V;额定频率至30kHz或直流至1500V的系统中。
根据设备的性能标准,本标准对设备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休绝缘的要求作了规定
本标准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不适用于具有游离气体之处。有关这种情况的特殊要求可山相应的专
业标准自行处理。本标准不涉及确定以下几种距离:
—通过液体的绝缘;
—通过除空气以外的气体;
—通过压缩空气。
注
1频率适用范围扩大至1MHz的要求正在考虑中;
2设备内部电路可能会出现较高的电压;
3海拔高于2000m的要求可从附录A的表A2中导出。
,.1.2本标准是电气基础安全标准,旨在指导有关专业标准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设备合理地制定有关要
求,从而达到绝缘配合的目的
本标准为各专业标准当确定设备在空气中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时提供了必要的指异资
料。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1丁,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IEC导则104:1984起草安全标准导则和担负安全主导职能及安全组合职能委员会的任务
IEC38:1983IEC标准电压(GB156一93标准电压)
IEC50(151):1978国际电工词汇(IEV)第1,51章:电磁器件
IEC50(604):1987国际电工词汇((IEV)第604章:发电、输电及配电一一运行
IEC60-1:1989高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
验技术第一部分:般·试验要求)
IEC68-1:1988环境试验第1部分:概述和指导(GB242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
程总则)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一07一30批准1998一09一0,实施
BG/'I16935.1一1997
IEC68-2-2:197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B;干热(GB2423.2-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
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IEC68-2-3:1969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Ca:P-态、湿热(GB2423.3-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
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IEC68-2-14:198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N:温度变化(GB2423.22-87电工电子产品基本
环境试验规程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
IEC85:1984电气绝缘的热评价和分级
IEC99-1:1991避雷器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非线性电阻阀式避雷器
IEC112:1979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确定方法
GB4207-84固体绝缘材料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
IEC216电工绝缘材料耐热性评定导则
IEC2431:1988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GB1408-89固体绝
缘材料工频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IEC335-1:1991家用及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06.1-84家用和类似
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IEC364-4-41:1982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1章:防触电保护
IEC364-4-442:1992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2节:
低压装置在高压系统对地故障下的保护
IEC364-4-443:1990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
大气过电压或通断操作过电压的防护
IEC364-5=537:1981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3章:开关设
备和控制设备第537节:隔离和开关的电器(修正1:1989)
IEC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Up代号)(GB4208-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IEC536:1976电气和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分级(GB/T12501-90电工电子设备防触电保护的
分类)
IEC669-1:1981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电气装置用开关第1部分:通用要求
IEC730-1:199。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自动控制第1部分:通用要求
1.3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及其定义:
1.3.1绝缘配合insulationco-ordination
考虑了预期微观环境及其它影响作用的情况下电气设备绝缘特性的相互关系
注:按1.3.5条和1.3.7条规定的特性来表示预期电压强度特性
1.3.2电气间隙clearance
两导电部分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
1.3.3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
两导电部分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
1-3.4固体绝缘solidinsulation
电气设备中插人两导体部分之间作为绝缘的固体材料
1.3.5实际工作电压.r_作电压workingvoltage
在额定电源电压下,可能产生(局部地)在设备的任何绝缘两端的最高交流电压有效值或最高直流
电压值
注
1不考虑瞬态现象;
Gs/T16935.1-1997
2开路和币常运行二种情况都要考虑
1.3.6(周期性)再现峰值电压recurringpeakvoltage
由于交流电压畸变或交流分量叠加在直流电压曰吏电压波形发生周期性振幅偏移的最大峰值电
压
注:不规则的过电Jr(例如.由于偶尔it断操作产尘的过电压)不认为是再现峰值电压。
1.3.7过电压overvoltage
峰值大f在正常运行卜最大稳态电压的相应峰值的任何电压。
1.3.7门暂态过电压.短时过电压temporary。二二,page
持续相对长时间(对应于瞬态过电压)的r.;}t;f过电压
1.3.7-2瞬态过电压transientovervoltage
振荡的或非振荡的,通常为高阻尼的,持续时间只有几毫秒或更短的娜时间过电压。
1.3.7.2门通断操作过电压(简称通断过电压),操作过电压switchingovervoltage
因特定通断操作或故障通断,在系统中的任何位置匕出现的瞬态过电压。
1.3.7.2.2雷击(或雷电)过电压lightningovervoltage
因特定的雷击(或雷电)放电,在系统中的任何位置L出现的瞬态过电压。
1.3.7.3功能过电压functionalovervoltage
为了电器的功能所需,有意识地施加的过电压。
1.3.8耐受电压withstandvoltage
1.3.8.1冲击耐受电压(简称冲击耐压)impulsewithstandvoltage
在规定的条件下不造成击穿、具有、定形状和极性的冲击电压最高峰值
1.3.8.2有效值耐受电压r.m.swithstandvoltage
在规定的条件下,不造成绝缘击穿的电压的最高有效值。
1.3.8.3(周期性)再现峰值耐受电压recurringpeakwithstandvoltage
在规定的条件下,不造成绝缘击穿的(周期性)再现电压的最高峰值。
1.3.8.4暂态耐受过电压,短时耐受过电压temporarywithstandovervoltage
在规定的条件下,不造成绝缘击穿的暂态过电压的最高有效值
1.3.9额定电压ratedvoltage
制造厂刘元件、电器或设备规定的电压值,它与运行(包括操作)和性能等特性有关。
注设备可有一个以上的额定电压或可具有额定电压范围
1.3.9.1额定绝缘IL压ratedinsulationvoltage
制造厂对设备或其部件规定的耐受电压有效值,以表征其绝缘规定的(长期)耐受能力。
注:额定绝缘电压不一定等于设备的额定电爪而额定电压主要与设备的操作性能有关
1.3-9.2额定冲击电压ratedimpulsevoltage
制造)对‘设备或其部件规定的冲击耐受电压值,以表征其绝缘规定的抗瞬态过电乐耐受能力。
1.3.9.3额定()J期性)再现峰俏电压ratedrecurringpeakvoltage
制造厂对设备或其部件规定的(周期性)再现峰值耐受电压值,以表征其绝缘规定的抗再现峰值电
压的耐受能力。
1.3.9-4额定暂态过电压额·定短[If过电压ratedtemporaryovervoltage
制造厂刘一设备或其部件规定的暂态耐受过电压值,以表征其绝缘规定的抗交流电压的短时耐受能
力。
1.3.10过电J1类别overvoltagecategory
用数字表示瞬态过电压条件
注:用丁、1I、皿和IV表示过!创氏类别,见1.22.1条
GB/'r16935.1一,997
llution
1.3.11污染(污秽)po
任何外来物质(固体、
液体或气体)可使绝缘的介电强度和表面电阻率卜降的现象。
.3.12环境environment
.3.12.1宏观环境macro-environment
设备安置或使用的房间或其它场所的环境。
1.3.12.2微观环境micro-environment
特别会影响确定爬电距离尺寸的绝缘的紧密(直接)环境
1.3.13污染(污秽)等级pollutiondegree
用数字表征微观环境受预期污染程度
注:用1,2,3和4表r7训亏染等级,见2.5.1条
1.3.14均匀电场homogeneousfield
电极之间的电压梯度基本上恒定的电场(均匀电场),例如两个球之间每1球的半径均大于二者间
的距离的电场。
注;均匀电场条件被称为情况Ii,
1,3.15非均匀电场inhomogeneousfield
电极之间的电压梯度不恒定的电场(非均匀电场)。
注:尖端对平面电极间的非均匀电场条件被称为to况A
1.3.16被控过电压条件controlledovervoltagecondition
电气系统内预期瞬态过电压被限制在规定水平的条件
1.3.17绝缘insulation
,.3.17.1功能绝缘functionalinsulation
导体部分之间仅适用于设备特定功能所需要的绝缘。
1.3.17.2基本绝缘basicinsulation
设置在带电部分上,作为触电基本保护的绝缘。
注:基本绝缘不一定包活专门用作功能目的之绝缘(1EC536:1976(GI3/T12501--90)中2.1条)
1.3.17.3附fill绝缘supplementaryinsulation
除纂本绝缘外,另外再设置的独立绝缘.其目的是为了万一基本绝缘损坏时可提供触电保护((IEC
536中2.2条)。
1.3.17.4双重绝缘doubleinsulation
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者组成的绝缘(IEC536,1976(GB/T12501-90)中2.3条)。
1.3.17.5加强绝缘reinforcedinsulation
设置在带电部分上的一种单独的绝缘结构,主要在有关标准规定的条件下提供与双重绝缘相等的
防触电等级的绝缘(IEC536:1976(GB/T12301一90)中2.4条)。
注:个单独的绝缘结构不意味着该绝缘必需是一同质的部件它可有许多层次组成,而这些层次不能按基本绝缘
或附加绝缘单独地进行试验
1.3.18局部放电(PD)partialdischarge
部分桥接绝缘两端的放电。
1.3.18.1视在充电(视在电荷量)。apparentcharge
在被试品接线端子处能够测量到的充电
注
1视在充电比局部放电小
2测量视在充电要求在被试品接线端子处有一个短路条件(见附录1)的D2)
1.3.18.2规定的放电量specifieddischargemagnitude
根据本标准的规定视在充电量被认为是极限值
cs/T16935.1一1997
注:应计算最大幅度的脉冲。
1.3.18.3脉冲重复率pulserepetitionrate
视在充电量大于测量水平的每秒钟脉冲平均数
注:在本标准适用范围内,不允许用脉冲重复率来估算放电量。
1.3.18.4局部放电初始电压(U;)partialdischargeinceptionvoltage
当试验电压上升至高于未发生放电的F限值,而视在充电大于规定的放电量的试验电压最小峰值。
注:对于交流试验,可用有效值。
1.3-18.5局部放电熄灭电压(U,.)partialdischargeextinctionvoltage
当试验电压降至低于已发生放电的上限值,而视在充电小十规定的放电量的试验电压最小峰值。
注:对于交流试验,可用有效值。
1.3.18.6局部放电试验电压(U,)partialdischargetestvoltage
用于4.1.2.4.2条试验的试验电压峰值,在此电压下,视在充电必须小于规定的放电量。
注:对于交流试验可用有效值。
1.3.19试验test
1.3.19.1型式试验typetest
对按某一设计而制造的一个或多个电器所进行的试验,以表明这一设汁符合一定的标准(IEV151
04-15)。
1.3.19.2常规试验,例行试验routinetest
对每个电器在制造中和/或制造后所进行的试验,用以判断其是否符合某项标准(TEV15104-16)
1.3.20(出厂)抽样试验samplingtest
从一批电器中随机抽取若干个所进行的试验(iEV151-04-17)
2绝缘配合的墓本原理
2-1基本原理
绝缘配合意指根据设备的使用及其周围的环境来选择设备的电气绝缘特性。
只有设备的设计基于在其期望寿命中所承受的作用(例如电压)强度时才能实现绝缘配台。
2.1.1绝缘配合与电压的关系
应考虑下列内容:
a)在系统中可能出现的电压;
b)设备产生的电压(该电压可能会反过来影响系统中的其他设备);
c)要求的持续运行等级;
d)人身和财产安全,使电压强度造成事故的可能性不会导致损害性危险
2.1.1.1长期交流或直流电压与绝缘配合的关系
长期(交流和直流)电压的绝缘配合主要基于:
a)额定电压;
b)额定绝缘电压;
c)实际工作电压
2.1.1.2瞬态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的关系
瞬态过电压的绝缘配合主要依据被控过电压的条件
主要有卜面两种控制:
a)内在(固有)控制:电气系统内的条件要求该系统的特性能使预期瞬态过电压限制在规定的水
平;
b)保护控制:电气系统内的条件要求以特定的过电压衰减措施可使预期瞬态过VEs压限制在规定的
GB/T16935.1-1997
水平
注
I大型系统和复杂系统(例如低压电力系统,该系统可能会受到多种和多变因素的影响)中的过电压只能根据统
计法来评定,这种方法对大气产生的过电压来讲特别实用,同时对于无论通过内在控制或通过保护控制来实
现被控条件也适用
2建议用概率分析法来评定是否存在内在控制或是否需要保护控制。该分析要求了解电气系统的特性雷击水
平、瞬态过电压水平等。这种方法已被IEC364-4-443采用在与《低压电力系统连接的建筑物电气装段》。
3特定的过电压衰减措施可以是具有储能和耗能措施的器件并在规定的条件下能无害地消耗预期位vi`11过电
压的能量。
为了应用绝缘配合概念,必需区别以下二种瞬态过电压来源:
一来自系统的瞬态过电压,该系统是与设备的接线端子连接的;
一设备自身产生的瞬态过电压。
绝缘配合采用的额定冲击电压优先值如下:
330V,500V,800V,1500V,2500V,4000V,6000V,8000V,12000V,
2.1门3再现峰值电压与绝缘配合的关系
在考虑中。但必需考虑固体绝缘(见3.3,2.2.」条)和沿绝缘表而可能发生局部放电
2门门.4暂态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的关系
.庄考虑中.见3.3.3,2.2.1条和IEC364一1442
2.1-2环境条件和绝缘配合的关系
确定污染等级作为考虑绝缘的微观环境条件
微观环境条件主要取决于设备所处的宏观环境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微观和宏观环境是相同
的。但是,微观环JA可能会好于或坏于宏观环境。例如,外壳、加热、通风或灰尘可能会影响微观环境
注:符合IEC529(G[44208)标准规定的外壳防护等级的电气设备不一定需要改善有关污染的微观环境
2.2电ll:及其额定流
为厂按绝缘配合来确定设备绝缘结构的尺寸,应规定:
一荃本电压额定值;
一根据设备预期的用途规定过电压类别.尚需考虑预期与设备连接的系统之特rt
2.2.1长期作用电服的确定
选取设备的额定电压应不低于电源系统的标称电压
2.2.1.1确定基本绝缘的电压
2.2.11.1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
低压电网的标称电压先按表3a和表36(见3.2.1.1条)正确选取.并以此电压作为选定爬电距离
的电压最小(rt.也叮用来选定设备的额定绝缘电压。电气设备可以有几个额定电压以便可以使用在不同
标称电压的低庄电网,扣,这种设备电压应选取其最高额定电压。
各专业标准应考虑如何选定电压,是以“线对线”电压为基础:还是以“线对中性点”电压为基础对
于后者,该专业标准应规定必须使用户知道该设备只能用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
2.2门门-2非直接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设备和内部电路
系统、设备和内部电路中的基本绝缘应考虑各自可能出现的最高有效值电压。此电压的确定要考虑
电源标称电几以及设备在额定值范围内其它条件的最严重的组合情况。
FL:故障条件1-,考虑
2.2门.2确定功能绝缘的电压
实际工作电压可用来确定功能绝缘所要求的尺寸。
2.22额定冲.r,电压的确定
瞬态过电M].可作为确定额定冲击电压的基础
GB/T16935.1一1997
2.22.1过电压类别
直接由低压1包网供电的设备要采用过电压类别的概念
注:该过电庄类别概念已被IEC364落一443采用
连接其它系统例‘如,通讯和数据系统)的设备也能采用类似概念。
2.2.2门门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
各专业标准应以卜列过电压类别的基本说明为基础来确定过电压类别(也可参见EIC36吐一4一443)
一过电压类别丙的设备是使用在配电装置电源端的设备:
注:此类设备包含如电表和前级过电流保护设备
一一过电压类别爪的设备是安装在配电装置中的设备,以及设备的使用安全(1_作可靠)性和适用
性必需符合特殊要求者;
仑1几此类设备包含如安装在配电装拨中的汗关电器和水久连接主配电装羚的瓦收用设备
一一过电限类别可的设备是由配电装置供电的耗能设备;
注:此类设备包含如器具,可移动式下具及其它家用和类似用途负载
如果此类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适用性具有特殊要求时,则采用过电压类别1〔
一一过电压类别1的设备是连接至具有限制瞬态过电压至相当低水平措施的电路的设备
注:例如,乓有过电压保护的电子电路
2,2.2.1.2斗卜百接山低压电网供电的系统和设备
如适合的话,则建议各少业标准要规定该系统和设备的过电压类别或额定冲击电压
推荐采用21.1.2,1,的优先值「「
注:此类系统可以是通讯或」讨忆控制系统或载运装置巾的独立系统
2.22.2设备额定冲击电压的选定
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应按表1用相应规定的过电压类别和该设备额定电压来选定,
注
1具有特殊的额定冲击电仄和具有一个以上额定电压的设备可适用干不同过电压类别;
艺号虑通断过电压方而见2.2.2.4
友1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备的额定冲击电服V
从交流或直流标设备的额定冲击电11{的名’
称电压导出线对
过电压安〔装)类别确
中性点的电压媛~~~~~
~~~?一灰一灰灰灰灰灰灰灰?...
!尸采.1矛一(小于等于)1协{:一—
一l
{8。。1几。0
15‘O1)250协
{25c。4()仁户〔
6中助
一{:::60口0
一一!8钊0价
1::。‘‘:;一;:;一一;(一一上2队川一
2.2.2.3设备内部冲击电旅的绝缘配合
2.2.2.3.1受外来瞬态过电压影n向撇著的设备内部的部件或电路,要采川设备的额定冲击电)1{.而设
GB/"r16935.1-1997
备操作运行可能产生的瞬态过电压对外部电路状态的影响应不超过2.2.2.4规定的条件
2.2-2-3.2具有特定抗瞬态过电压保护的设备.其内部的部件或电路,山于它们受外来瞬态过电压影
响不大,则其基本绝缘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与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无关,但与该部件或电路的实际条件
有关,推荐应用2.1-1.2列出的冲击电压优先值使之标准化,其他情况,可用表2之值的内推法得到
2.2-2.4设备产生的通断过电压
设备可能在其接线端处产生过电压,例如开关电器,当根据有关标准和制造1一说明书采用额定冲击
电压时,该设备产生的过电压不应大于该值。
注:如电压超过额定冲击电压,则会发生漏电(剩余电流)危险,这种情况与线路的条件有关‘
如果开关电器具有指定额定冲击电压或过电压安装类别,且有二个额定冲击电压或二个过电压类
别.则开关电器产生的过电压不应高于较低过电压类别之值;高者与开关电器的冲击耐受电压有关.而
低者与其产生的过电压有关
注:额定冲击电压的给定值是指达到该幅值的过电压值可能会对系统产生影响,因此该设备不能用J-较低过电压
类别或要求有适用于较低过电压类别的抑制过电压措施
2.2-2.5交界面的要求
设备可在较高过电压类别的条件下使用,但必须将该处的过电压适当地降低。适当降低过电压可采
用以下措施:
-a)过电压保护器件;
—b)具有隔离绕组的变压器;
一一c)具有(能分散、转移浪涌过电压能员的)多分支电路的配电系统;
一一a)能吸收浪涌过电压能量的电容;
e)能消耗浪涌过电压能量的电阻或类似的阻尼器件
注:装置或设备中的过电压保护器件所消耗的能量可能会多于安装在装置电源端的ki有最高钳位电压的过电压保
护器件,这一事实必须注意此情况特别适用厂具有最低钳位电旅的过电压保护器件
2.2.3(周期性)再现峰值电压的确定
在考虑中
2.2.4暂态过电压的确定
在考虑中。
2.3频率
在考虑中。
2.4承受电压作用的时间
就爬电距离而言,电压作用时间会影啊下燥事故的次数干燥事故能发生表面闪烁,其能里大的足
以引起漏电t迹干燥')r故的次数被认为足以在以下几个方而引起漏电痕迹:
一预期持续使用并=ti内‘部产生的热量不星以使其干燥的设备内;
-一开关电器的输入端和直接由低压电网供电的开关电器的进线和负载端(输人和输出端)之间的
设备内;
一承受长期凝露作用和频繁接通,分断操作的设备内、
对预期长时间承受待续电压作用的绝缘,按表1确定其爬电距离。如果设备内绝缘仅承受短时间电
压作用,则各专业标准应按所属设备特点可考虑爬电距离允许降为略低于表4的规定值
注除污染等级4外,承受电压作用的总时间小干或等于I5000h的绝缘可采用相应低个电压等级的爬电yti.离;
同样承受电压的时间小于或等于1500h的绝缘可用相应低几个电压等级的爬电距离。放宽电压等级是按持续
受压作用的条件而暂定的
另一方面对于污染等级2,表4中规定的绝缘材料组别I的爬电距离也可用于所有材料组别
设备本身长时间承受电压作用,而其内部仅间断地承受电压作用的绝缘也可用以卜同样力法‘考虑
2.5污染、污秽
GB/'r16935.1一1997
微观环境决定对绝缘污染的影响,然而在考虑微观环境时必须注意到宏观环境。有效地使用外壳,
封闭式或气密封闭式等措施可减少对绝缘的污染。这些减少污染的措施对设备受凝露或正常运行中其
本身产生的污染时可能无效
固体微粒、尘埃和水能完全桥接小的电气间隙,因此凡微观环境可存在污染之处都要规定最小电气
间隙。
注
I在潮湿的情况下污染将会变为导电性污染。由污染的水、油烟、金属尘埃、碳尘埃引起的污染是常见的导电性污
染
2电离气体或金属褪盖累积引起的导电性污染仅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例如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灭弧室,这种
情况不包括在本标准中
2.5.1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
为了计算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微观环境的污染等级规定有以下4级:
一一污染等级1
无污染或仅有干燥的,非导电性的污染该污染没有任何彩ofl
一一污染等级2
,般仅有非导电性污染,然而必须预期到凝&ri会偶然发生短暂的导电性污染。
一一污染等级3
有导电性污染或由于预期的凝露使干燥的非导电性污染变为导电性污染口
污染等级4
造成持久的导电性污染,例如由于导电尘埃或雨或雪所引起的。
2.5.2与宏观环境的配合
在考虑中。
2.6设备提供的资料
各专业标准应规定设备必须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提供资料的方式
2.了绝缘材料
2.7.1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
2.7.1.1当污染表面由于干燥使表面泄漏电流分断时其闪烁过程集III释放的能量使绝缘材料受到损
伤,根据其损伤程度可大致表明绝缘材料的特性。在闪烁作用下绝缘材料可能有以朴性能:
-一绝缘材料性能不衰变;
—放电作用使绝缘材料蚀损(电腐蚀):
—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匕电介质污染和电场强度的综合效应,在其表而t.逐渐形成导电通道(漏电
起痕)
注:漏电起Ift或电腐蚀发生在以下条件:
承载表面泄漏电流的液膜中断时,和
一外施电压足以击穿小间隙,该间隙在液膜中断时形成.和
一击穿放电电流必须大于限值以便提供足够能量.以热的方式局部地衰变液膜下的绝缘材料。绝缘的恶化
随着电流通过的时间增长而增大
2.7.1.2根据2.7.1.1规定的性能无法对绝缘材料进行分类,在各种不同的污染和电压下绝缘材料的
性能是非常复杂的。在各种不同条件卜许多材料属于三种规定的二种甚至三种绝缘材料与2.7.1.3所
述材料组别实际上无直接关系。然而,经验和试验表明,具有相对较高性能的绝缘材料的排列也与按相
比漏电起痕指数(CTI)相应等级的排列大致相同。因此本标准采用CTI值来进行绝缘材料分类。
2.7.1.3本标准将绝缘材料按其CTI值划分为如卜四组:
绝缘材料组别t6())(二‘CTI
绝缘材料组别I400}CTI<600
GB/'r16935门1997
绝缘材料组别ma175钱CTI<400
绝缘材料组别11b100}CTI<175
以上CTI值是按IEC112((;B4207)以溶液A在专门试样上进行试验所得的数值、「
注:绝缘材料也可采用耐漏电起痕指数(PTI)来表明其起痕特性。某一绝缘材料可属于上述四种绝缘材料组别之
一,以PTI值为基础来决定该材料所属组别,用IEC112和溶液A方法确定材料的PTI值要等于或大卜该组
别所规定的较低值
2.7.1.4按IEC112(GB4207)标准相比漏电起痕指数试验,用来比较各种绝缘材料在试验条件「的
性能,即含水污染物的液滴落下至水平表面上导致电介质的导电,提供了定陇的比较,但就绝缘材料具
有形成漏电痕迹的趋向来说.相比漏电起痕指数也可给出定量比较
2.7.1.5对于玻璃、陶瓷或其他无机绝缘材料不会发生漏电起痕,爬电距离才无须大于其相应的(达
到绝缘配合的)电气间隙
27.2介电特性
在考虑中
2.7-3热特性
在考虑中。
2.7.4机械和化学特性
在考虑中。
3要求及确定尺寸的规则
3门电2丈间隙的确定
电气间隙应以承受所要求的冲击耐压来确定。对于直接接至低压电网供电的设各,其所要求的脉冲
耐压是在2.2.2.2基础上确定的额定冲击电压如果稳态有效值电压、再现峰值电压或暂态过电压比冲
击耐受电压所要求的电气间隙更大,则附录A表Al中交流(50/60Hz)峰值栏内的相应值适用
让:续运行中达到未击穿极限的情况
3.1.1影响因素
电气间隙应从表2中选取.R必须考虑以下影啊囚素:
—功能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求按3.1.4条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冲击耐受电压要
求按3.L5条;
一一电场条件l?i(3.1.2条);
—海拔,表2规定的电气间隙,对用于海拔2000m及以下的设备具有足够的冲击电)1'-耐受能
力,对用在高于海拔2000m的设各,3.1.3条适用;
一一微观环境(见2.5.1条)。
机械影响,例如:震动、外施力的效应等.则要求有较大的电气间隙
3-1.2电场条件
导电部件(电极)的形状和布置会影响电场的均匀性。因而必然影响要求耐受规定电压的距离(见表
2)。
3.1.2.1非均匀电场(表2中情况A)
情况A的电气间隙能满足在所有电场条件下要求的冲击耐受电压。选用不小于表2情况A的电气
间隙可不必考虑导电部件(电极)的形状结构,也不必用冲击耐受电压试验进行验证。
通过绝缘材料的外壳中槽和孔的电气间隙应不小干情祝A的电气间隙
3.1.2.2均匀电场(表2中情祝B)
表2中情况F3的电气问隙之值仅适月上f均匀电场。只有当导电部件(电极)的形状结构设计成使ii;
处内部电场强度基本卜为恒定的电压梯度时才能采用此值
GB/T16935.1一1997
电气间隙小于情况n之值,要求通过试验进行验证(见4.4.1)
注:污染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电场的均匀性,因此对丁选用小的电气间隙应增大其值,必须大3情况B之值
表2绝缘配合的最小电气间隙
海拔至2000n:的最小电气间隙
111111
要求的冲击
情况入冲青况11
耐受电压’1
3,15条)(均匀电场见1.3.14条)
(非均匀电场见1.
kV
污染等级污染等级
1
.
于
(〕.33乞’0.010.O1.!
0吐0此0.02}一{一
0.504.}(3)0.043)
0.60`'溺0.20.060、2
0.80'钊朋4)01
1.0日浙40).)84l
』.2抓一0.25
1.521-050.50.31、
2)〔目1.00」5
2.52’曰[.51.5(〕.6
0
3.0〔一20.8
4Q“,3I.2
5.04
6,0=55岛.55.5
8.Oz,一8吕
、
10-0一丁一一一l14141一以寸卞1|3.5月.气
12"4.:,4.5
|
共:一{11
巧|81托一18且,n户.|5.二下一万
021|25巧脚?1匕8
肠貂品洲幼曰nqlO
脚佣佣村压O12.巳::::一、2.S
一一
40以60洲6O1片71扦断
5O礼75︸了07"-11炭况况经
60909O毛)0一断︸卿舒价
浙肠肠扑
80、::130130130
|
10017017口上17}‘生比兰朽长
}170一一一一-
1)一此电压对功能绝缘而言是预期发生在跨电气间隙两端的最大冲击电压(见3.1.4):
此电压对直接承受低压电网瞬态过电压的从本绝缘或对AL本污染有显著影响者而言(见2.2.2.2
2.2.2.3.1和3.1.5)是指设备的额定冲击电压;
此电压对其他落木绝缘而言(见22.2.32〕是指电路中可能发生的最大冲击电压;
此电压对加强绝缘见3.15
2)优先值规定在2.飞.1.20
3)印刷电路材料可用表4中污染等级1的规定值.但其值应不小1.04:二
4)污染等级2,3和4所给出的最小电气间隙来自干经验而并非)iii4台数据
3.1.3海拔
表2中规定的电气间隙对海拔2000ii、及以下之处是有效的.对海拔高于2000mG.{f=的电'Lfid
Ga/T16935.1-1997
隙应乘以海拔修正系数,海拔修正系数规定见表A2
注:对于均匀电场(表A1中情况B的耐受电压),根据帕邢定律,空气中电气间隙的击穿电压正比于电极间之距离
和大气压的乘积。因此在接近海平面记录的经验数据是按海拔2000m与海平面之间的大气压差异进行修正
对于非均匀电场也采用同样的修正。
3.1.4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的确定
对于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合适的冲击耐受电压应是设备在额定条件下(特别是额定电压和额定冲
击电压)跨电气间隙二端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冲击电压
3.1.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YNZYC 0128-2025 绿色药材 紫皮石斛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 2024-12-01
- T/BLTJBX 30-2023 茶园用有机肥堆沤技术规程 2021-12-20
- T/CGAPA 002-2019 宠物配合饲料(全价宠物食品) 标准综合体团体规范 2019-08-01
- T/XJY 1114-2022 湘江源 香芋 2022-12-01
- T/MTTIA 12-2021 墨脱红茶 2021-10-26
- T/NXFSA 025-2022 农产品地理标志 宁夏菜心 2022-06-23
- T/EMSTJ 001-2021 地理标志产品 峨眉山藤椒生产技术规程 2021-03-19
- T/XMNXH 141-2024 农业社会化服务 耕作服务规范 2024-12-20
- T/YNBX 200-2024 滇南玉米坡耕地酸化改良技术规程 2024-12-19
- T/YNZYC 0008-2025 绿色药材 砂仁 202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