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T 473-2021 黑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DB4107/T 473-2021 Black wheat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7/T 473-2021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4-14
实施日期
2021-05-14
发布单位/组织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22

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473—2021

黑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2021-04-14发布2021-05-14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47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乡市植保植检站、新乡市种子服务站、延津县农业农村局、获嘉县农业农村局、

封丘县农业农村局、获嘉县齐州麦仁厂。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会芳、尹绍忠、朱素梅、倪勇、王莉、石珊珊、刘广鑫、刘忠于。

I

DB4107/T473—2021

黑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小麦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栽培技术、病虫草害控制、收获与贮藏。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黑小麦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7892优质小麦强筋小麦

GB/T23349肥料中砷、镉、铅、铬、汞生态指标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小麦

黑小麦是由小麦属和黑麦属物种经属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而人工结合成的新农作物,是一种特用型

优质小麦新品种。

4基本要求

4.1产地

4.1.1环境质量

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要求,土壤环境符合GB15618的要求,农田灌溉水质符合GB5084

的规定。

4.1.2土壤养分

耕层土壤(0cm~20cm)有机质含量≥15g/kg,全氮(N)含量≥0.8g/kg,有效磷(P2O5)含量

≥15mg/kg,速效钾(K2O)含量≥100mg/kg。

4.2品种

1

DB4107/T473—2021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引种备案),抗逆性好、稳产高产品种。品质

符合GB/T17892的规定。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

4.3肥料

肥料使用应符合GB/T23349、NY/T496要求。

4.4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要求。

4.5越冬苗情、群体动态、墒情与产量要素指标

以半冬性品种中普黑麦一号为例,越冬苗情与群体动态、墒情、产量要素指标,列于表1、表2、表

3。

表1越冬期苗情与群体动态指标

单位为万头/667m2

越冬期苗情

品种春季最高群体抽穗期成熟期

基本苗群体

中普黑麦一号16~2055~7280~10032~4032~35

表2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指标

单位为%

土壤播种期分蘖期越冬期起身期拔节期灌浆期

壤土17~2018~2018~2016~1818~2016~18

粘土18~2220~2218~2017~2020~2218~20

表3产量要素指标

目标产量穗数穗粒数千粒数

品种

kg/667m2万穗/667m2粒/穗g

中普黑麦一号450~55032~3445~5036~38

5栽培技术

5.1播种前准备

5.1.1选用品种

以半冬性品种中普黑麦一号为主。

5.1.2区域化种植

单品种区域化连片定单种植,生产加工一体化。

5.1.3种子处理

5.1.3.1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经过登记并符合质量要求的小麦专用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包

衣或药剂拌种。

2

DB4107/T473—2021

5.1.3.2防治根腐病、茎基腐和纹枯病,选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50mL加2.5%咯菌腈悬浮种衣

剂20mL,拌麦种10kg。

5.1.3.3防治小麦全蚀病,选用12.5%硅噻菌胺悬浮剂20mL,拌麦种10kg。

5.1.3.4防治地下虫害,选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mL,或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粒剂15g

拌麦种10kg,可与上述杀菌剂混合进行种子处理。

5.1.3.5采用拌种器械进行种子包衣,每100kg种子加水1.5kg~2kg,拌匀后堆闷2h~3h,并

及时摊开晾干待播。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时不应闷种,以防产生药害。

5.1.4土壤处理

地下虫害发生较重的地块,每667m2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5%毒死蜱颗粒剂5kg混拌20kg细土,耕

耙前均匀撒施地表。

5.1.5底墒

播种时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应达到70%~80%,土壤墒情不足时应浇灌底墒水。

5.1.6秸秆还田

在玉米收获后及时粉碎秸秆,耕翻入土,秸秆粉碎长度≤5cm。

5.1.7底肥

提倡使用配方肥料,底施肥料量参照表4。使用复合肥时,根据肥料的元素含量,计算氮、磷、钾

的配比和用量。宜增施有机肥,每667m2施肥3m3~5m3。施用方法:有机肥在犁地前撒施,氮肥、钾

肥顺犁沟均匀撒施,磷肥撒垡头、分层底施,锌肥拌细土在犁地前撒施。

表4不同产量水平底肥用量标准

产量水平有机肥氮肥(纯N)磷肥(P2O5)钾肥(K2O)锌肥(ZnSO4)

kg/667m2m3/667m2kg/667m2kg/667m2kg/667m2kg/667m2

500~6003~58~107~93~52

400~5003~57~96~83~51.5

5.1.8整地

耕深达到23cm~25cm,耕后机耙两遍,粉碎坷垃,捡净根茬,使之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根据播

种机播幅宽度,打好畦待播。麦畦适宜长度30m~50m,宽度2.5m~3m。

5.2播种

5.2.1播期

中普黑麦一号为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范围10月8日~10月25日,最佳播期10月10日~10月14日。

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种量。

5.2.2播量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高肥力、早茬地每667m2播量8kg~10kg;中肥力、中晚茬地每667m2播量10

kg~12kg。10月15日以后播种每晚播2d加0.5kg种子,最高每667m2播量不得高于15kg。

5.2.3播种方法

3

DB4107/T473—2021

5.2.3.1播种

播种机匀速慢行,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3cm~4cm,准备浇蒙头水时播深2cm。

5.2.3.2行距配置

高产田块23cm等行距,或20cm/20cm/27cm宽窄行种植;中产田18cm~20cm等行距种植。

5.3田间管理

5.3.1前期管理(播种~返青)

5.3.1.1查苗补种,疏稠补稀

出苗后对缺苗断垄(10cm以上无苗为“缺苗”,17cm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用同一品种

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

5.3.1.2冬灌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至3℃时(常年在12月上旬),对0cm~20cm土壤(壤土)含水量低于20%的麦

田进行冬灌,日最低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停止冬灌,每667m2灌水量30m3~40m3(灌水量标准后同)。

禁止大水漫灌,以当天渗完为宜。

5.3.1.3中耕

浇过蒙头水的麦田,在齐苗后,及时划耧松土。一般在11月中下旬进行浅中耕,破除板结,提高地

温,消灭杂草。

5.3.2中期管理(返青~抽穗)

5.3.2.1中耕

早春浅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5.3.2.2灌溉

拔节末期(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伸长1cm以上;常年在3月20日前后)进行灌溉。

5.3.2.3追肥

一类苗,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0kg左右,二类苗拔节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

素10kg~12kg,三类苗起身期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12kg~15kg。

5.3.2.4预防霜冻

拔节以后若遇寒流天气(日最低气温2℃以下),在寒流前立即浇水预防霜冻。

5.3.3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5.3.3.1灌溉

抽穗扬花期墒情不足时,选择无风天气进行小水浇灌,此后不再灌水。

5.3.3.2叶面喷肥

4

DB4107/T473—2021

灌浆中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667m2用尿素0.5kg~1kg或磷酸二氢钾0.2kg加水50kg进行叶

面喷洒。

6病虫草害控制

6.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科学植保”植保理念,使用高

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

6.2主要病害防治

6.2.1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

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