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805-2013 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DB41/T 805-2013 DB41/T 805-2013 Integrated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techniques for cucumber Note: The translation provided above is for reference only. The full text of the standard is recommended to be consulted for the exact meaning and scop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5月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805—2013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2013-05-08发布2013-07-08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80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济源市园艺工作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朴周、翟庆慧、孙树卓、王旭东、靳俊英、李东锋、刘海芳。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李进中、原维梓、陈解放、邢燕、熊明国。
I
DB41/T805—2013
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综合防治措施。
本标准适合于河南省辖区内的黄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16715.3-1999瓜菜作物种子瓜类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治适期
在防治某种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过程能够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适宜时期。
3.2
防治指标
田间发生某种病虫害的病症数量、某种虫害的危害程度超过产量或经济损失允许水平的阈值。
4发生条件及防治适期
4.1主要病害
4.1.1猝倒病
苗床温度低、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播前苗床种子处理时预防发生。
4.1.2立枯病
1
DB41/T805—2013
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主要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应在初现病株时开始防治。
4.1.3霜霉病
日平均气温16℃时,病害开始发生,温度20℃~24℃,相对湿度80%以上易流行;多雨、多雾、多
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预防发生。
4.1.4白粉病
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通风不畅、高湿、结露,病害发生严重。预防发生。
4.1.5蔓枯病
露地栽培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通风不良,种植密度过大,光
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发病重。预防发生。
4.1.6枯萎病
土壤温度20℃~23℃,土壤湿度90%以上极易发病。连作、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土壤过分干旱或
质地黏重的酸性土、根系受伤发病重。预防发生。
4.1.7疫病
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8℃~30℃,相对湿度在95%以上易发病;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重茬连作、高
温高湿发病重。预防发生。
4.1.8细菌性角斑病
温度4℃~39℃均可发生,相对湿度70%以上发病重。预防发生。
4.1.9灰霉病
温度15℃~20℃,相对湿度94%以上,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发病重。预防发生。
4.1.10病毒病
高温、干旱、光照强发病重。预防发生。
4.1.11炭疽病
温度10℃~30℃,相对湿度80%~90%均可发病,24℃左右发病最重。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
良或植株衰弱,发病重。预防发生。
4.1.12黑星病
温度在9℃~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17℃,相对湿度90%以上发病重。预防发生。
4.1.13绵腐病
高温、潮湿宜发病;土质黏重、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有损伤等发病重。结瓜期预防发生。
4.1.14镰刀菌根腐病
高温高湿宜发病。重茬地、低洼地、黏土地发病重。预防发生。
2
DB41/T805—2013
4.1.15白绢病
发病适温30℃,高温、时雨时晴利于病害的传播。重茬地、酸性土或砂土地发病重。预防发生。
4.1.16黑斑病
结果期遇高温高湿环境,宜发病;浇水、雨后病情加重。预防发生。
4.1.17菌核病
温度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98%以上发病重。预
防发生。
4.1.18褐斑病
温度在25℃~28℃,昼夜温差大、有结露,发病重。预防发生。
4.1.19斑点病
温暖、多雨的天气易发病,连作、通风不良、湿度大,发病重。预防发生。
4.1.20棒孢叶斑病
温度在25℃~28℃,相对湿度大于85%的棚室易发病,生长后期,发病重。预防发生。
4.1.21根结线虫病
设施栽培常年发生,露地栽培6~9月为发病盛期。重茬地块,砂质土壤,发病严重。上茬发生及时
防治。
4.2虫害
4.2.1黄蓟马
温度在15℃~32℃条件下均可发生,夏秋两季干旱条件下发生严重。发现虫害及时防治。
4.2.2美洲斑潜蝇
设施栽培常年发生。露地栽培4~10月均可发生为害。预防发生。
4.2.3烟粉虱
设施栽培常年发生。露地栽培7~8月间虫口密度较大,8~9月间为害严重。预防发生。
4.2.4瓜蚜
温度16℃~20℃,相对湿度低于75%条件下均可为害。设施栽培常年为害。露地栽培6~7月中下旬
虫口密度最大,为害重。平均5头/株~7头/株时开始防治。
5综合防治措施
5.1防治原则
3
DB41/T805—2013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
病抗虫品种、做好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清洁田园、轮作倒
茬、间作套种、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一系列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5.2防治措施
5.2.1预测预报
根据病虫害发生基数、发生条件,结合气象条件,分析、推断发生程度,以确定发生时期和防治适
期。
5.2.2农业防治
5.2.2.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抗耐病虫黄瓜品种。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3-1999
中2级以上要求。
5.2.2.2种子处理
阳光晒种2d,温汤浸种:将种子用55℃温水恒温处理10min。
5.2.2.3环境控制
加大昼夜温差,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和二氧化碳,通过放风和辅助加
温,调节不同生育时期的适宜温度,避免低温和高温障碍。
5.2.2.4耕作改制
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三年以上。深沟高畦,严防积水,黑膜覆盖,清洁田园,
避免侵染性病害发生
5.2.2.5肥水管理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优先采用废水一体化、膜下暗灌、滴灌技术。施肥应符合NY/T394
和NY/T496的规定。
5.2.2.6嫁接防病
对枯萎病发生严重的地块或设施连作的,宜采用嫁接技术。
5.2.3生物防治
5.2.3.1人工引移、饲放天敌
保护、引进、释放天敌防治虫害,如人工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粉虱,一般1万头/667m2。
5.2.3.2生物药剂
采用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活体、植物源和动物源农药四大类生物药剂防治黄瓜病虫害,生产上
常用的有藜芦碱、苏云金杆菌(Bt)、新植霉素等。
5.2.4生态防治
4
DB41/T805—2013
5.2.4.1日光消毒
土传病害严重的设施栽培地块,可在夏季高温季节,撒施生氰氨化钙40kg/667m2~60kg/667m2和切
碎的稻草和麦秸混合物1000kg,及时深翻25cm以上,起垄,铺地膜,灌水,闷棚升温,使地面温度达到
60℃以上,持续7d~10d。
5.2.4.2高温闷棚
霜霉病发生严重时,选择晴天上午灌水后,闭棚升温达到45℃,持续2h,缓慢降至正常温度管理范
围。
5.2.4.3通风降湿
遇到连续阴雨天,适时通风降湿;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延迟关闭封口时间,减少夜间结露,防治
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
5.2.5物理防治
5.2.5.1人工诱杀
利用色板、杀虫灯、性诱剂诱杀。30块/667m2~40块/667m2悬挂黄色粘虫板。1台/公顷杀虫灯诱杀害
虫。
5.2.5.2银灰膜驱蚜
中小棚地面覆盖银灰色地膜,或在大棚四周悬挂银灰色膜条,条宽15cm,间宽15cm~20cm趋避蚜虫。
5.2.5.3设施保护
覆盖塑料薄膜、40目~60目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防虫、这样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2.6化学防治
5.2.6.1土壤消毒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100配成药土,按照1.25kg/m2撒于地面与土壤拌匀,或70%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10g/m2,加少量土混匀撒施,或用福尔马林500倍液喷湿地面,盖膜一周,放风两周后播种。
使用穴盘或营养钵育苗,且每立方土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混合剂(按1:1混合)60g~80g混合均匀,
进行土壤消毒。
5.2.6.2育苗器具消毒
营养钵或穴盘40%甲醛喷淋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消毒。
5.2.6.3种子处理
72.2%霜霉威盐酸盐、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min
~20min、或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
5.2.6.4设施消毒
定植前,硫磺熏蒸,将保护地密闭,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667m2,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
g/667m2熏蒸,或用75%百菌清500倍液对保护地内墙体、地面、竹杆、立柱等处均匀喷雾,密闭。
5
DB41/T805—2013
5.2.6.5适时防治
加强监测,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发生初期及时用药,科学防治。
5.2.6.6农药种类选择
按照GB4285、GB/T8321和农业部199号公告的规定进行防治。交替使用化学药剂,避免产生抗药
性。黄瓜农药安全使用方法见附录A。黄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见附录B。主要病虫害防治药剂参见附录C。
5.2.6.7农药使用准则
按照农药标签标定的剂量和方法施用,合理施药,注意持效期,严格按安全间隔期施药。
6
DB41/T805—2013
附录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2796-2015 水果中有机酸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2015-05-21
- NY/T 2798.12-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2部分:畜禽屠宰 2015-05-21
- NY/T 2798.13-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3部分:养殖水产品 2015-05-21
- NY/T 2798.10-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0部分:蜂产品 2015-05-21
- NY/T 2798.1-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 2015-05-21
- NY/T 2798.11-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1部分:鲜禽蛋 2015-05-21
- NY/T 2798.6-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6部分:茶叶 2015-05-21
- NY/T 2798.4-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4部分:水果 2015-05-21
- NY/T 2797-2015 肉中脂肪无损检测方法 近红外法 2015-05-21
- NY/T 2798.5-2015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5部分:食用菌 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