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50046-2019 高模量纤维 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FZ/T 50046-2019 High modulus fibers—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single high modulus fiber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高模量纤维,其他化学纤维可以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
2019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连云港市纤维检验中心、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孙晓慧、孙宇、丁振华、梁燕、吴凯琪、黄兴良、周祯德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1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060.20
W50FZ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50046-XXXX
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Highmodulusfibres-Testmethodfortensilepropertiesofsinglefiber
(报批稿)
201×-××-××发布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FZ/T××××-××××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连云港市纤维检验中
心、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晓慧、孙宇、丁振华、梁燕、吴凯琪、黄兴良、周祯德。
I
FZ/T××××-××××
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模量纤维单纤维拉伸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高模量纤维,其它化学纤维可以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146(所有部分)纺织品化学纤维
GB/T6504-2017化学纤维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6529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29762碳纤维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的测定
FZ/T01057.7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第7部分密度梯度法
3术语和定义
GB/T4146(所有部分)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拉伸模量Tensilemodulus
在强力——伸长曲线上规定两点之间的应力增量与应变增量之比。
3.2
系统柔量KSystemcompliance
由于加载系统和试样夹持系统所引起的指示伸长的修正系数。
3.3
试样垫Specimenmounting
支撑试样夹持的垫片。
4原理
单纤维在规定条件下,在等速伸长型拉伸仪上拉伸至断裂,从强力——伸长曲线或数据显示采集系
统中得到试样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等测量值。
结合纤维横截面积或线密度计算得到断裂强度、拉伸模量等。
拉伸过程中强力与伸长可能是非线性关系,计算拉伸模量应按规定定义弦的位置。
拉伸模量需按系统柔量修正。
5仪器和材料
5.1拉伸试验机(等速伸长型)
5.1.1拉伸试验机应配备以下装置:
a)能指示或者记录施加到试样上的强力和相应伸长值的装置;
b)具有变换不同拉伸速度的装置;
c)能作出强力——伸长曲线的装置,从该曲线上能看出纤维在拉伸过程中是否发生滑移。可附加
数字显示系统或者数据收集系统。
5.1.2仪器技术要求:
a)施加力误差不超过指示力值的±1%;
1
FZ/T××××-××××
b)伸长误差不超过±0.1mm;
c)夹持长度误差不超过±0.2mm;
d)夹持器应具有调节装置,夹持器钳口与试样接触的表面应有一层衬面以避免对纤维的损伤,避
免纤维滑移或者在钳口断裂;
e)在拉伸试验机启动1s后,夹持器移动速度与规定速度的差异不超过5%。
5.2胶黏剂
任何能将单纤维牢固粘在试样垫上的环氧树脂、AB胶,或其他能有效粘贴的胶水。
5.3胶带
能将单纤维暂时固定在试样垫上的双面胶或透明胶带等。
5.4试样垫
2
由薄的纸片制成的试样垫,如图1所示。纸片推荐厚度是:80g/m的打印纸。
单位为毫米
说明:
1——粘胶带的提示框,尺寸5mm×2mm;
2——试样垫中线;
3——试验长度提示线,二线距离L为试样长度;
4——圆孔,与试验长度提示线相切或相离;
5——滴胶黏剂的提示框,尺寸1mm×1mm。
图1试样垫
6试验通则
6.1取样
从被测试样品中取约2g短纤维或长丝。长丝剪成60mm~70mm。
注:不要抽取在运输途中意外受潮、污染、擦伤或包装已经打开的包装件。
6.2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调湿和试验应在温度为(20±2)℃,湿度为(65±4)%的标准环境中进行。在其他环境中进行试
验,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试验室温度和湿度。
6.3拉伸速度
2
FZ/T××××-××××
拉伸速度为3mm/min。
6.4试验次数
6.4.1每次试验最终应得到20个有效的测试结果。
6.4.2如要求试验结果在规定的置信水平,期望的测试相对误差不超出允许值时,则得到20个有效的
测试结果后按式(1)计算需增加的有效试验次数,结果保留至整数。如是正值时则作为有效试验次数
继续试验。
2CV2
nt20(1)
W2
式中:
n——需增加有效的试验次数;
t——系数,90%置信水平时=1.73、95%置信水平时=2.10;
W——期望的测试相对误差的允许值,%;
CV——20个有效的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
6.5试样准备
6.5.1按GB/T6504-2017方法A去除纤维上浆剂/浸润剂,并烘干。
6.5.2从短纤维或剪断的长丝束抽取单根纤维。
6.5.3将单根纤维放在试样长度L为20mm的试样垫(5.4)中线处,暂时用胶带(5.3)将试样的一端
与试样垫粘在一起,轻轻地沿着中线长度方向伸直试样,用胶带将试样的另一端固定。
6.5.4在试样垫两端滴胶处滴上胶黏剂(5.2),使纤维与试样垫牢固地结合在一起。滴胶黏剂时应尽
量避免损伤纤维。并确保试样的标准长度偏差小于±0.5mm。
在保证能将纤维固定的情况下,胶黏剂直径应尽量小,并确保两胶黏点之间的试样长度L为(20
±0.5)mm。
粘贴好纤维的试样垫见(图2)。
说明:
1——胶带(5.3);
2——拉伸试验时,剪断试样垫的位置;
3——单根纤维;
4——胶黏剂(5.2)。
图2粘贴好纤维的试样垫
6.5.5将粘贴好的试样放置在6.2大气条件下至少调湿1小时,待胶水牢固后再进行拉伸试验。
7试验方法
3
FZ/T××××-××××
7.1横截面积和线密度的测定
7.1.1按GB/T29762规定的方法测量纤维的横截面积。
注:GB/T29762规定了四种测试方法,不同测试方法间无可比性。
7.1.2按式(2)或式(3)计算单丝的线密度,纤维的密度ρ按FZ/T01057.7规定测试,线密度结果
保留一位小数。
2(2)
lAf10
122
ld10(3)
4
式中:
ρ——纤维的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
l
2
A——纤维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微米(μm);
f
3
ρ——纤维的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
π——圆周率,取值3.14;
d——纤维直径,单位为微米(μm)。
7.2试验步骤
7.2.1设定拉伸试验机的移动速度为3mm/min。
7.2.2夹紧试样垫前,沿着上下两个剪切线,先剪断试样垫一侧。夹紧试样垫两端时,应使试样与加
载轴线同轴,隔距长度应大于试样长度。
7.2.3加载前,沿着试样垫另一侧两个剪切线剪断。由于单丝非常脆,应尽量避免试样在剪断过程中
断裂。
7.2.4启动拉伸试验机加载直至试样断裂,记录强力-伸长曲线。
7.2.5若试样在夹持时破坏,或滑移,则舍弃该试样,重新测试。
7.3系统柔量K
测试方法见附录A。
拉伸试验机、加载系统、夹持系统、试样垫和试样不变时,可不必每次试验前测试系统柔量。
7.4结果表示
7.4.1断裂强度
按式(4)或式(5)计算断裂强度,计算所有有效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本次试验的断裂强度值。以
MPa为单位的保留至整数;以cN/dtex为单位的保留至一位小数。
F
f104(4)
f1A
f
F
f
(5)
f2
l
式中:
σ——断裂强度,单位为兆帕斯卡(MPa);
f1
F——断裂强力,单位为厘牛(cN);
f
2
A——单丝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微米(μm);
f
σ——断裂强度,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
f2
ρ——纤维的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
l
7.4.2拉伸模量
按式(6)或式(7)计算拉伸模量,计算所有有效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本次试验的拉伸模量值。以
GPa为单位的保留至整数;以cN/dtex为单位的保留至一位小数。
4
FZ/T××××-××××
图3强力——伸长曲线
FL
()()
AL
Ef10(6)
f1F
1K()
L
FL
()()
lL
E(7)
f2F
1K()
L
式中:
E——拉伸模量,单位为吉帕斯卡(GPa);
f1
∆F——按表1中纤维对应的两强度选择点差值计算的强力增量(或表2中两伸长率选择点对应的强
力增量),单位为厘牛(cN);
2
A——单丝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微米(μm);
f
L——试样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对应于∆F两点的伸长增量(或按表2中计算的伸长增量),单位为毫米(mm);
K——系统柔量,单位为毫米每牛顿(mm/cN);
E——拉伸模量,单位为厘牛每分特(cN/dtex);
f2
ρ——纤维的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
l
∆F和∆L图示见图3。
5
FZ/T××××-××××
表1强度的选择点
纤维名称第一点强度/(cN/dtex)第二点强度/(cN/dtex)
碳纤维48
玻璃纤维24
玄武岩纤维1.53
对不适合上表1的纤维可按表2取得两点伸长率。
表2伸长率的选择点
断裂伸长率ε/%第一点伸长率/%第二点伸长率/%
ε≥1.20.10.6
0.6≤ε≤1.20.10.3
0.3≤ε≤0.60.050.15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采用本标准;
b)单丝直径/横截面积及测试方法;
c)所用的胶黏剂;
d)系统柔量K;
e)试验数量,包含舍弃的试样数;
f)断裂强度和拉伸模量的单值、平均值;
g)拉伸模量的计算时增量的选择;
h)试验环境;
i)可能影响结果的任何偏离;
j)试验日期。
6
FZ/T××××-××××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系统柔量的测定
A.1测试步骤
A.1.1准备试样长度为5mm、10mm、20mm、30mm和40mm的试样垫,每种试样长度至少准备5个。如单根
纤维长度小于40mm时,可以用试样长度为4mm、8mm、12mm、16mm和20mm的试样垫。
A.1.2按正文6.5.3~6.5.5准备试样。试样数量应满足A.1.3要求。
A.1.3按正文7.2测试样品,每个试样长度需有5个有效的试验结果。
A.2计算
A.2.1按正文7.4.2,读出每个试样的∆F和∆L。
A.2.2计算每种试样长度的∆L/∆F平均值。
A.2.3以试样长度为自变量,A.2.2的计算结果为因变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
A.2.4将自变量=0代入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的因变量值即为系统柔量,单位为毫米每厘牛(mm/cN),
结果修约至二位有效数。
7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0004-1999 硬质合金刮削滚刀 技术条件 1999-05-20
- JB/T 9990.2-1999 直齿锥齿轮精刨刀 第2部分:技术条件 1999-05-20
- JB/T 10000-1999 55°圆锥管螺纹滚丝轮 1999-05-20
- JB/T 9993-1999 带侧面齿键槽拉刀 1999-05-20
- JB/T 9992-1999 矩形花键拉刀 技术条件 1999-05-20
- JB/T 10003-1999 1:50锥孔锥柄麻花钻 1999-05-20
- JB/T 10002-1999 长直柄麻花钻 1999-05-20
- JB/T 9999-1999 55°圆锥管螺纹搓丝板 1999-05-20
- JB/T 2672-1999 普通木工车床 参数 1999-05-14
- JB/T 9990.1-1999 直齿锥齿轮精刨刀 第1部分:基本型式和尺寸 199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