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625-2023 人民防空工程伪装防护技术规范
DB43/T 2625-2023 Standard for Camouflage Protection Technology of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CCSP18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625—2023
人民防空工程伪装防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amouflageProtectionofCivil
AirDefenseEngineering
2023-05-29发布2023-08-29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625—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要求..........................................................................2
5伪装技术要求......................................................................3
6人防工程目标要素伪装..............................................................8
7人防工程伪装效果勘察和检测.......................................................12
附录A(资料性)判读目标所需的分辨率(m)..........................................14
附录B(资料性)湖南省伪装常用植物表...............................................15
附录C(资料性)植物伪装作业力.....................................................16
附录D(资料性)迷彩伪装作业力.....................................................17
附录E(资料性)1000m正面每小时小型发烟罐消耗量(个)..............................18
I
DB43/T2625—2023
前言
为提高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的伪装防护能力,规范人防工程伪装防护技术,根据湖南
省现代人防体系建设任务和相关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人防工程伪装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提出了人防工程防光学侦察、防热红外侦
察及防雷达侦察伪装的性能指标和伪装防护技术措施。
本标准主要包括人防工程天然伪装、植物伪装、迷彩伪装、人工遮障、干扰伪装、假目标伪装、灯
火伪装、音响伪装,人防工程口部的伪装,人防工程排烟管和排烟口的伪装防护,人防工程场坪和道路
的伪装防护,人防工程劈坡和挡土墙的伪装防护,人防工程输变电线路和通信线路的伪装防护,人防工
程伪装防护检测等内容,主要规范人防工程伪装的技术措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人民防空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娄底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
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湘能卓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苏州涤致良特种防
护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卫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志刚、王家营、王新武、谢晓清、杨大峰、舒平、马栋良、侯建斌、周报
春、郑远、冯文辉、黄启斌、李鸿明、郭太新、徐宏强、曾卫东、周琴、冯阵图、王兴忠、刘国权、
郑青、郭进军、尚飞、车全玉、张金利、曹为祥、张宁、安苗、张献文、郭良、张伟、孙
毅萌、郭望波、毕征、翟文睿、王丽田、毕利春、王威。
III
DB43/T2625—2023
人民防空工程伪装防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伪装需求的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及其口(孔、井)等相关部位、设
施的应用场景和伪装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造的为保障战时人民防空指挥、人员与物资掩蔽、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
地下防护建筑和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及其相关设施。人防地面指挥场所、城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需要的工程、重要经济目标等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JB434B-2021伪装术语
GJB798A-2021伪装涂料漆膜颜色
GJB1887A-2021防可见光近红外溶剂型伪装涂料规范
GJB1888A-2021防可见光近红外水溶型伪装涂料规范
GJB20320A-2021伪装器材防雷达性能野外测试规程
GJB2674A-2021防中远红外侦察伪装遮障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JB434B-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目标target
可能成为敌方探测或攻击的对象。如人民防空的行动和部署、装备和设施、以及其它有价值的人民
防空设施。本技术规范中所指的目标是人防工程。
背景background
沿侦察方向,与目标同时落人视场的地形或其他景物。对于地面目标,按侦察方向不同分为垂直背
景、水平背景和倾斜背景。地面水平观察时,目际后方区域的景物(地形、天空)为垂直背景,空中垂直
观察时,目标下方区域的景物为水平背景。地面或空中倾斜观察时,目标投影方向的景物为倾斜背景。
辐射亮度对比radiancecontrast
目标与背景辐射亮度之差绝对值与二者中辐射量度最大值之比。
地面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亦称空间分辨率。航天和航空侦察设备对地面目标能够辨析的程度。通常以能够分析辨别出的最小
地物的长度和宽度表示,以米为单位。判读常见目标的地面分辨率见附录A。
1
DB43/T2625—2023
航天侦察spacereconnaissance
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外的侦察。军事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用于战略侦察,也可进行战役
侦察和战术侦察。按使用的航天器可分为卫星侦察、宇宙飞船侦察、航天飞机侦察和航天站侦察。
示假displayoffalsetarget
设置假目标、实施佯动和散布假情报的统称。
灯火伪装Lightcamouflage
消除、降低和模拟目标灯火暴器征候的伪装方法。战时,尤其是在有被侦察的顾虑时,不论前方和
后方,凡能显露军队和军事目标位置与活动的一切室内外灯火,都要实施严密的伪装。灯火伪装的方法
有遮光法、限制照明法、灯火管制和灯火模拟等。
音响伪装acousticcamouflage
消除、降低、压制或模拟目标的音响暴露征候,所采取的一整套措施。用以对付声测侦察,防止敌
人查明己方的兵力部署、换班、机动和作战准备。在战斗中运用模拟音响的伪装措施,还可分散敌人注
意力和火力,提高目标的生存力。
客土喷播soildressedspray-seeding
运用喷播机械将植物种子和客土与土壤改良剂、粘结剂、保水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混合物依特定
工序加水后喷播到坡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连续的、能够保障植物生长的基质层的工程方法。
植生岛vegetationisland
通过工程方法或利用微地形,在坡体局部创造能够固定厚层基质的植物种植和生长空间。
植被混凝土vegetationconcrete
在植被基材中加入常规硬性凝结材料-水泥,形成的能满足植物生长的基材。
伪装施工camouflageconstruction
按伪装设计所进行的工程作业。
施工伪装constructioncamouflage
在构筑人防工程和其他有价值的工程时,对施工中出现的、可能暴露人防工程性质的目标及作业活
动实施的伪装。
4一般要求
人防工程目标伪装防护波段应包括光学(0.3~1.2)、热红外(3~5,8~14)、雷达(1GHz~40GHz)
频段。
采用封堵方法伪装的人防工程口部,应与周围背景相融合。
人防工程实施隐真应优先考虑利用天然伪装。只有天然条件不具备时,才辅助以人工技术伪装。
人防工程目标的伪装,应遵循自然性、多样性、连续性、积极性、多谱性和全程性的原则。
新建和改建人防工程,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2
DB43/T2625—2023
人防工程实施假目标伪装时,假目标的位置应距离真目标不小于80m的安全距离。
人防工程伪装应确保人防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人防工程战术技术性能的正常发挥。
定期维护人防工程伪装设施,保持伪装效果。
人防工程施工对背景破坏较大时,可采用堆砌毛石、覆土等措施,仿造地形地物。
5伪装技术要求
天然伪装
5.1.1人防工程目标实施天然伪装,应在项目规划选址阶段统筹考虑植被茂密、地形条件比较好、建
筑风格融合度高的不易通视区域。
5.1.2利用不通视区域的天然遮障,有效对付敌光学、热红外和雷达侦察。
5.1.3人防工程目标可配置在砖、石、土、混凝土墙或建筑物形成的不通视区域内。
5.1.4人防工程应充分利用能够形成遮蔽区的地物、地貌等天然遮障遮蔽目标。
5.1.5高地的反斜面、谷地、地褶、冲沟、土堤等所形成的不通视区域,可遮蔽人防工程目标,以防
光学、热红外及雷达侦察。
5.1.6天然遮障隐蔽人防工程,附近不宜有明显地标和方位物并应及时消除人防工程区域人员的活动
痕迹等暴露征候。
植物伪装
5.2.1人防工程应选用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绿期长、景观效果好、前期生长速度较快的植物种类。
以多年生植物为主,优先选用乡土(化)植物。
5.2.2人防工程目标采用植物伪装,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类型,优先选择阔叶树和常绿树,如
香樟、杜英、泡桐等。伪装常用植物见附录B。
5.2.3实施植物伪装,应高、中、低搭配,疏密相间,多树种混植。可采用多种植物组合,植物种类
通常不宜少于5种,其中草本植物不少于2种,木本植物不少于2种,宜釆用豆科植物和其他植物混
植。
5.2.4植物伪装种植的树木,应避免形成高大独立树木、有标志性特征的树林,植被分布应自然,与
当地植被一致或者相似。
5.2.5植物伪装应根据目标植物群落类型,合理设定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和藤本植物的使用量和比
例。落叶树木较多,应辅助以其它伪装方法以防止因落叶较多而造成的目标暴露。
5.2.6人防工程口部宜采用移植树木、形成树木群落,实施植物遮障伪装。
5.2.7伪装移植成年树,除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杨、柳、槐等采用裸根移植外,通常采用带土移植。
5.2.8有装备车辆出入的人防工程口部可采用箱植植物群实施植物遮障伪装。箱植植物可根据伪装需
要随时搬动。
5.2.9人防工程劈坡护坡、截水沟、排水沟、进出道路等宜采用植物覆盖,也可采用植被混凝土实施
植物覆盖。
5.2.10人防工程采用种植草根和种植含在土层中的草籽时,在采集地点铲取的带草根和草籽的土层
厚度应不小于20cm。
5.2.11人防工程采用移植草皮的方法实施植物伪装时,草皮采集点应远离作业点,避免造成新的暴露
特征。
5.2.12人防工程采用扦插种植树苗时,插条应选择1~3年生的健壮枝条,与地面成45°插入深度为
枝条长度的70%,然后在上端涂泥并养护。
3
DB43/T2625—2023
5.2.13人防工程周围的单调背景需要变色改造时,可采用植物变色法,增加背景斑驳性,降低工程显
著性。
5.2.14人防工程植物伪装时,根据气候带类型、原生植被、施工场地类型、土壤质地、施工季节等因
素科学采用植草格、植生岛、植被混凝土、植被毯、客土与厚质基材喷播、岩石陡劈坡植被恢复高次团
粒喷播和立体生态复合修复系统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5.2.15植生岛的形式和大小应根据地层破坏面的地形和拟选用植物生长的需求来确定。
5.2.16植生岛分布密度应根据所选植物单株覆盖面积、生长速度及工程复绿的时间要求来确定。
5.2.17植生岛必须利用锚杆或者土层破坏面原有稳定的微地形进行固定以确保稳定和安全。
5.2.18客土喷播施工挂网时,网与网之间搭接≥5cm,喷播时基质厚度应≥8cm。使用三维土工网挂网
喷播,其单位重量≥260g/㎡,抗拉强度≥l.4kN/m;如使用镀锌铁丝网,铁线规格应不小于14#(Ф2.2),
铁丝网与坡面间距在5cm~7cm之间。
5.2.19用于喷播的基质份必须包括肥料、粘合剂和保水剂,可适当加入成孔剂、pH值调节剂、菌剂等
成分。保水剂用量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及立面特点做相应调整,粘合剂应根据岩层立面坡度和质地确定。
5.2.20人防工程植物伪装作业、养护痕迹应及时清除,确保伪装效果。植物伪装作业力见附录C。
迷彩伪装
5.3.1人防工程暴露在外的工程结构和设施可采取迷彩伪装,因季节变化部分迷彩斑点的颜色需要调
整。
5.3.2人防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可考虑迷彩伪装。
5.3.2.1暴露在外的人防工程口部、进出道路。
5.3.2.2人防工程排水沟、截水沟等附属设施。
5.3.2.3人防工程附近的设施和工程结构。
5.3.3人防工程采用迷彩伪装时,可使用迷彩水泥混凝土、迷彩瓷砖、迷彩泡沫材料等就便材料实施。
5.3.4在天然伪装、人工遮障不具备条件时,人防工程伪装通常宜采用仿造迷彩,亦可采用保护迷彩,
不宜采用变形迷彩。
5.3.5迷彩伪装应有效降低人防工程的显著性,提高人防工程融入周围背景的程度,增强伪装效果。
迷彩伪装作业力见附录D。
5.3.6人防工程迷彩伪装可在目标表面仿造周围背景的颜色、斑点图案,使人防工程表面斑点成为背
景斑点的延续和组成部分。
5.3.7人防工程迷彩伪装采用的涂料应具有与背景相似的光学和近红外特性,使用性能应满足
GJB1887A-2021和GJB1888A-2021的规定要求。
5.3.8人防工程迷彩伪装前,应做好清理工作,光滑表面宜做好粗糙化处理。
5.3.9人防工程迷彩伪装应根据当地季节变化植物迷彩颜色差别换季作业,至少应分为春夏季和冬季
2个类型。
5.3.10单调背景上的人防工程应在无法采取其它伪装措施时再考虑用保护迷彩实施伪装。
5.3.11人防工程的保护迷彩颜色可选用目标所在背景的颜色。处于斑驳背景的保护迷彩颜色可选用
优势背景的颜色或者背景的平均色。
5.3.12人防工程保护迷彩的颜色应与背景颜色或背景优势斑点颜色或背景平均色相接近,色差∆E≤3
(L*a*b*单位)。
5.3.13人防工程保护迷彩的颜色与背景颜色或背景优势斑点颜色或背景平均色的亮度对比,宜满足
亮度对比K≤0.2。
5.3.14人防工程保护迷彩的颜色与背景颜色或背景优势斑点颜色或背景平均色的辐射温差,宜满足
辐射温差∆T≤2K。
4
DB43/T2625—2023
5.3.15处于斑驳背景上的人防工程,在其它伪装措施无法实施时,可采用仿造迷彩实施伪装。
5.3.16人防工程仿造迷彩的斑点颜色、亮度和辐射温度,应符合人防工程周围中心背景斑点颜色、亮
度和辐射温度分布要求。斑点颜色的种类,应根据中心背景颜色的种类确定,通常为5~8种。
5.3.17人防工程与中心背景相连的斑点颜色亮度,应满足亮度对比、辐射温度的要求。
5.3.18人防工程表面仿造道路、小径等线状斑点时,应与人防工程立面的交线成5~10°的锐角。
5.3.19人防工程的孔、口部位应配置暗斑点,且不应重复孔、口的轮廓。
5.3.20人防工程采用数码迷彩实施伪装时,数码迷彩的基本单元可为正方形,尺寸为10cm×10cm,
修饰斑点尺寸为5cm×5cm。
5.3.21数码仿造迷彩不应出现斑点对称、均匀、周期性分布等特征。部分面积较大的斑点内应适当配
置亮度对比大的修饰斑点,外部适当增加同一颜色的修饰斑点。
5.3.22数码仿造迷彩斑点锯齿边长应有变化,不得出现规则的、等边长的台阶,同时也不得出现无锯
齿的直线。
5.3.23人防工程暴露凸出部位宜配置暗斑点,凹进部位宜配置亮斑点,斑点中心不应与目标凸、凹部
的顶点相重合。
5.3.24人防工程顶部暴露部位配置暗斑点,而背光面和阴影部位宜配置亮斑点。
5.3.25人防工程迷彩图案的颜色应尽量与背景一致,并随背景变化而改变。
5.3.26人防工程所用线形迷彩斑点应自然弯曲,斑点的宽度应大于面状斑点可见尺寸的1/4。
5.3.27根据人防工程中心背景的情况,可对背景斑点色块进行必要的伪装处理,如增大背景的斑点尺
寸、数量和颜色差别,改变背景斑点的轮廓,增添一些背景上原来没有的斑点,确保背景与目标迷彩斑
点协调吻合。
5.3.28下列情况不应采用迷彩伪装。
5.3.28.1人防工程仿造民用目标时。
5.3.28.2人防工程假目标和掩护工程时。
人工遮障伪装
5.4.1在不适合实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等时,人防工程可采用人工遮障伪装。
5.4.2人防工程遮障伪装根据空间环境采用水平遮障、垂直(倾斜)遮障,根据显著性选用显著遮障
或不显著遮障。
5.4.3人防工程伪装宜采用不显著遮障实施伪装,当采用显著遮障时,应辅助以种植爬藤类植物伪装
措施降低遮障的显著性。
5.4.4人防工程采用不显著遮障时,应模拟背景地物形状、颜色、亮度、纹理、热红外特征及雷达波
后向散射特性,遮障面宜随背景斑点颜色变化而更换。
5.4.5采用不显著人工遮障伪装的人防工程,其口部宜实施仿形遮障。有热源的人防工程伪装,应先
设置隔热层,有效隔绝热辐射。
5.4.6人防工程口部采用人工遮障伪装,可设置伪装门。设置在郊区的伪装门与背景的可见光平均色
差不大于5(L*a*b*单位),且能模拟背景表面的起伏状态,在热红外波段平均辐射温差满足伪装等级
要求。设置在市区的伪装门以仿造周边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主,不宜采用变形迷彩图案和制式伪装器材。
5.4.7人防工程伪装遮障面材料,可使用土壤、岩石、植物等天然材料,也可以采用伪装网、各类混
凝土、发泡材料、相变吸热材料等制式材料。
5.4.8人防工程伪装遮障面采用制式伪装网或就便材料时,支撑骨架可采用支撑杆、钢管、钢筋混凝
土柱、竹竿、木杆等构成。
5.4.9人防工程采用人工遮障应可靠遮蔽人防工程及附属设施,要求结构稳固、便于日常维修和季节
变换时更换遮障面。
5
DB43/T2625—2023
5.4.10人防工程遮障面的最大允许挠度,应确保遮障面不出现本影。
表1人防工程遮障面最大允许挠度(米)
背景类型跨数跨度6米跨度9米跨度12米
单跨0.150.230.30
平坦开阔背景
多跨0.070.110.15
林间空地、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9331-2007 地理标志产品 互助青稞酒 2007-09-19
- GH/T 1043-2007 棉花加工工艺系统安装及制作通用技术条件 2007-09-21
- GH/T 1041-2007 绵羊皮 2007-09-21
- GB/T 10726-2007 化学试剂 溶剂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杂质通用方法 2007-09-26
- GB/T 19508-2007 地理标志产品 西凤酒 2007-09-19
- GB/T 19329-2007 地理标志产品 道光廿五贡酒(锦州道光廿五贡酒) 2007-09-19
- GH/T 1012-2007 方便榨菜 2007-09-21
- GH/T 1042-2007 脱酚棉籽蛋白 2007-09-21
- GB/T 12589-2007 化学试剂 乙酸乙酯 2007-09-26
- GH/T 1011-2007 榨菜 200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