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583-2019 油樟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DB51/T 2583-2019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and low-efficiency Litsea cubeba plant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宜宾市林科院
- 起草人:
- 靳伟、黄振、莫开林、贾廷彬、辜云杰、贾晨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853—2019
油樟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2019-04-16发布2019-05-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583—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判断标准..........................................................................1
4改造目标..........................................................................1
5类型划分..........................................................................1
6低改技术措施......................................................................2
7作业设计..........................................................................4
8作业施工..........................................................................4
9档案管理..........................................................................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油樟标准地现状调查表............................................6
附录B(规范性附录)油樟主要虫害防治方法............................................7
I
DB51/T258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宜宾市林科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靳伟、黄振、莫开林、贾廷彬、辜云杰、贾晨。
II
DB51/T2583—2019
油樟地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樟(CinnamomumlongepaniculatumN.Chao)低产低效林判断标准、改造目标、
类型划分、低改技术措施、作业设计、作业施工、档案管理。
本标准所指的油樟林,是以油樟叶片为材料提炼樟油的人工林。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油樟低产低效林的改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LY/T1690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NY/T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DB51/T710油樟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3判断标准
连续3年的叶片产量低于320kg/亩或樟油产量低于12kg/亩的油樟林。
4改造目标
油樟林叶片产量稳定在400kg/亩以上或樟油产量稳定在12kg/亩以上。
5类型划分
5.1林地调查
在进行低产低效林改造前必须对林地进行调查,分析低产原因,确定低产林类型,选择适宜的改造
方式。
5.1.1调查方法
采用标准地抽样调查法,根据拟改造林分的小班面积设置1块~5块面积为(20m×30m)~(30m
×40m)的典型标准地或宽20m、长50m~100m的样带(≤1hm21块,1.01hm2~3hm23块,3hm2以上5
块),进行标准地调查。抽样面积不低于林分面积的2%。
5.1.2样地调查内容
1
DB51/T2583—2019
调查标准地内立地条件、树种组成、年龄结构、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单株胸径、单株冠幅、树
形结构、叶片产量、林分管理水平等,填写附录A。
5.2类型划分
5.2.1立地制约型
由于立地条件差导致的油樟树体长势衰弱,叶片更替慢,樟油产量低。
5.2.2管理制约型
水肥管理、虫害防治等方面管理不当,或砍枝取叶强度过大破坏了树形造成的油樟低产低效林。
5.2.3品种制约型
品种不适宜或种苗质量低劣造成的油樟低产低效林。
5.2.4综合制约型
立地因素、管理因素和品种因素等数种或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油樟低产低效林。
6低改技术措施
6.1立地制约型
6.1.1改造范围
适用于品种合适,因土壤条件差,肥力不足造成油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叶片产量低下的油
樟林。
6.1.2垦复
坡度<10°的油樟林,低改的第1年冬季应全垦深挖1次,深度40cm~60cm,清除凸出石头、树桩
等杂物,耙平后环山定点挖穴,穴深40cm~50cm。宜在每年的春季谷雨前、夏季采叶后、秋季秋分后,
结合追肥进行浅锄,深度5cm~10cm。3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
坡度>10°的油樟林,有条件的宜按行距开水平环山带,带宽不低于2m,外高内低,按株距定点
挖穴,穴深40cm~50cm。坡度过大或条件不允许时,应采用穴垦,穴深40cm~50cm。以后每年夏季
7月~8月采叶后宜结合追肥进行浅锄,深度5cm~10cm。3年一穴垦,一年一浅锄。
6.1.3施肥
基肥
宜以腐熟的厩肥、堆肥等农家肥为主,第一次施基肥宜在春季施入冬季垦复的穴中。树龄≤10年生
油樟20kg/株~30kg/株,树龄>10年生油樟40kg/株~50kg/株,回填表土还穴并压实。以后每年施
基肥宜在秋分浅锄时挖大穴进行。
追肥
油樟须根发达,宜以全园撒施方式追肥,结合浅锄把肥料翻入土中。春季谷雨前追肥以300kg/hm2~
900k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T 152.2-2000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二部分:叶菜类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0-12-07
- DB41/ 154-2000 辣椒品种 豫椒2号 2000-12-07
- DB41/ 157-2000 白菜品种 豫白菜4号 2000-12-07
- DB41/ 155-2000 辣椒品种 豫椒3号 2000-12-07
- DB41/ 156-2000 白菜品种 豫白菜3号 2000-12-07
- DB41/T 152.1-2000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一部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基本条件 2000-12-07
- DB41/ 153-2000 辣椒品种 豫椒1号 2000-12-07
- DB41/T 152.5-2000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五部分:豆类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0-12-07
- DB41/T 152.3-2000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三部分:瓜类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0-12-07
- DB41/T 151-2000 长白猪 200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