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
DB45/T 2151-2020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R60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
分析规程
Regulationsforhydrologicalobservationandanalysisofwaterways
affectedbyoperationofhydropowerstationinmountainrivers
2020-10-12发布2020-11-2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2151—2020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水文观测.........................................................................................................................................................3
6通航水位.........................................................................................................................................................7
7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10
附录A(规范性)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河段通航水位推算.........................................................12
I
DB45/T2151—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水运管理处、水利部交
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庞雪松、陆宏健、曹民雄、冯小香、谢殿武、马爱兴、张明、韦作明、
李旺生、邹智、谢涛、吴信、麦建清、王秀红、黄伟军、周昱瑛、苏达宁、李玉婷、蒋乙平、黄湘、
杨奕健、胡颖、邓涯、汪路瑶。
II
DB45/T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水文观测、
通航水位、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的相关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受枢纽运行影响的山区河流航道工程水文观测、水文分析与计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S132水运工程水文观测规范
JTS145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
JTS/T231-4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acousticdopplercurrentprofiler
利用声学多普勒原理,测量垂直剖面水流流速的仪器。
3.2
盲区blankingdistance
ADCP换能器附近不能获取有效测量数据的范围。
3.3
旁瓣区sideloberegion
ADCP换能器发射超声波能量扩散、衰减增多的范围。
3.4
RTK
全球卫星定位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
3.5
回水尖灭点pinchoutpointofbackwater
同级流量下天然水位与枢纽回水水位相交的点。
3.6
回水曲线backwatercurve
枢纽坝址至回水尖灭点河段的沿程水面高程的连线。
1
DB45/T2151—2020
3.7
变动回水区fluctuatingbackwaterregion
枢纽上游距坝址最远的尖灭点与最近尖灭点之间的区段。
3.8
常年回水区permanentbackwaterregion
枢纽上游距坝址最近的尖灭点与坝址之间的区段。
3.9
综合历时曲线syntheticdurationcurve
某一水文要素在其多年资料按序排列后大于等于不同定值的累积时间曲线。
3.10
保证率reliability
某一水文要素在其统计系列中大于等于不同定值的历时百分比。
3.11
重现期recurrenceinterval
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一定量级的水文要素值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年数。
3.12
整治水位regulationstage
对整治目标区段航行条件有显著改善,与整治流量相对应的水位。
3.13
整治线regulationlines
整治河段在整治水位时,设计新河槽左右两侧的轮廓线。
3.14
整治线宽度regulationwidth
设计新河槽在整治水位时的宽度,即左右两侧整治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4基本规定
4.1水文观测应采用国家或相关工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采用工程坐标系时应明确其与国家
坐标系的关系,采用工程项目高程基准时应明确其与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
4.2水文观测工作开始前,应对采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校核;如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增设控制点。
4.3水文观测仪器设备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进行现场校验和比对。
4.4使用新技术和新仪器前,应进行验证,观测成果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本标准相应精度
要求时方可使用。
4.5收集的水文资料系列应查明其来源、精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采用系列应满足可靠
性、一致性和代表性的要求。
4.6水文分析与计算应以观测河段及上下游的水文站、水位站、专用站观测资料为主要依据。
4.7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分析与计算时,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
a)受枢纽回水影响的航道,按回水尖灭点影响范围分为上游变动回水区和常年回水区;
b)受枢纽调度运行影响明显的下游航道。
4.8水文观测数据整理符合下列规定:
a)水文观测原始记录不得擦、涂、刮和改字;
b)水文观测数据可根据观测要素的相关特性剔除原始观测数据中的粗差;
2
DB45/T2151—2020
c)各观测要素应归算至所要求的基准;
d)相应水文要素应绘制过程线、图表,并编制成果表。
4.9观测河段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时,可根据需要通过与上下游或邻近水文站、水位站、专用站的观测
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查插补延长工程所需的相关水文资料。对无资料地区,应根据工程需要及时进行调
查和设立专用站进行相关水文要素的观测。
4.10水文分析与计算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5水文观测
5.1一般规定
5.1.1应收集下列资料:
a)流域的基本情况;
b)气温、降水、能见度、风速和风向、相对湿度、雷暴和灾害性天气等气象资料;
c)河道地形图和河床地质资料等;
d)观测河段上下游有关水文站点的历年逐日平均水位、流量,以及有关特征水位、流量和实测流
量资料;
e)枢纽调度运行有关情况,枢纽坝上坝下的设计最高、最低通航水位及最大、最小下泄流量,枢
纽坝上、坝下近年水位及入库、出库流量等资料;
f)观测河段以往的水位、流量、流速、流向、流态和比降等实测资料和历史洪、枯水调查资料等。
5.1.2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有效性、完整性分析,并结合工程项目的需要,合理确定水文观测内容。
5.1.3枢纽上游变动回水区航道水文观测范围应根据设计流量条件下水库运行方式确定,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调整。
5.1.4水文观测工作开始前,应了解上下游枢纽运行对观测河段水位的影响,必要时与枢纽管理部门
协商临时调整运行,提供满足观测需要的水文条件。
5.1.5观测河段流量、流速、流向、比降等要素应同步观测;观测水尺应至少提前1h观测,各观测
要素结束后观测水尺应至少延后1h结束。
5.2水位观测
5.2.1水位可通过基本水位站、基本水尺或临时水尺等站点进行观测。可采用水尺、自记水位计、RTK
等测量方法。
5.2.2水位观测符合下列要求:
a)水尺基点与水准点联测应符合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b)水尺基点和自记水位计基点应定期校核。水尺倾斜或基点变动时,应立即校正,并校核基点高
程。
5.2.3采用枢纽管理部门提供的运行水位和流量数据时,应进行校核。
5.2.4水尺布设满足下列要求:
a)能充分反映测区的水位变化;
b)水尺布设的密度能控制全测区的水位变化,基本水尺、临时水尺根据观测需要和河型特征设置;
c)有明显横比降的河段或重点观测河段应在两岸的相应位置设立水尺;
d)水尺应设置于稳固处、垂直于水面,不易被船只碰撞,且便于水位观测和水准测量;
e)同一站点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水尺时,两相邻水尺的重叠部分取0.1m~0.3m;
f)水尺的设定范围,满足观测期间内高水位时尺顶不淹没,低水位时尺底不露出;
3
DB45/T2151—2020
g)洪中枯水期水位观测时,同一组的各水尺或自记水位计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受地形限制偏
离断面线时,偏离距离不宜超过5m。
5.2.5使用水尺观测水位符合下列规定:
a)观测和记录应整点进行;水位暴涨暴落或有特殊需要时,应加密观测,并记录测前、测后的气
象等情况;
b)用于水位观测的时钟允许误差应为±1min,超限时应校正,并将校正情况记入观测手簿;
c)水位读数应取连续3次读数的平均值,读数应估读至1mm;
d)水面达到两根水尺重叠范围时,应同时读取两根水尺的读数,并归算为基尺零点上的水位,其
差值≤20mm,并把平均值作为水位观测值;
e)各水尺的读数均应归算为基尺零点上的水位;
f)因故未按时观测水位时,应及时补测并按实际观测时间测记,严禁伪造;
g)水位观测频次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水位观测频次
水位变化特征观测频次(建议观测时间点)
水位平稳每日观测一次(08:00)
水位变化缓慢每日观测两次(08:00,20:00)
水位变化较大或出现缓慢的峰谷每日观测四次(02:00,08:00,14:00,20:00)
洪水期、电站日调节期或水位变化急剧每整小时观测一次
暴涨暴落每5min~30min观测一次
5.2.6自记水位计设置满足下列要求:
a)设置自记水位计的同时应设置校核水尺;
b)保证自记水位计的传感器稳固,低水位时不干出,高水位时在其量程之内,并便于校核。
5.2.7使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符合下列规定:
a)观测前,应联机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并应校正时钟;
b)绝压型自记水位计工作期间应同步测定大气压值;
c)岸边设置的临时自记水位计应在测前、测后以其他观测方式进行水位校核,校核时间应不少于
30min,测记间隔≤10min,校核互差应<20mm;
d)实施长期系列水位观测时,每15d应至少校核一次,时间不应少于2h,测记间隔应为10min,
校核互差值≤2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5740-1995 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设计要求 1995-11-18
- SY/T 6151-1995 钢质管道管体腐蚀损伤评价方法 1995-12-25
- SY/T 6130-1995 注蒸汽井参数测试及吸汽剖面解释方法 1995-12-25
- SY/T 5733-1995 注水井偏心配水管柱分层测试调配规程 1995-11-08
- SY/T 5729-1995 稠油热采井固井作业规程 1995-11-08
- SY/T 6131-1995 碎屑岩粒度的测定 激光法 1995-12-25
- SY/T 6168-1995 气藏分类 1995-12-25
- SY/T 6132-1995 煤岩中甲烷吸附量测定 容量法 1995-12-25
- SY/T 5738-1995 采油设备修理劳动定额 1995-11-18
- SY/T 5732-1995 锁扣指式抽油泵脱接器 199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