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643-2002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技术

GB/T 18643-2002 Diagnotic techniques for Marek's diseas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8643-2021 | 页数: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643-200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2-02-19
实施日期
2002-05-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起草人:
赵晓岩、吴东来
出版信息:
页数:6页 | 字数:1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cB/T18643-2002

前言

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简称MD)是鸡的一种由马立克氏病疙疹病毒(简称MDV)引起的传

染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理组织学特征为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

组织器官发生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病鸡表现为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MD传染性强,死亡

率高,是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我国70年代末研究和建立了MD琼脂扩散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先后研制和改进了用于MD

血清学诊断用的MD皮肤抗原和MDV细胞培养抗原。这两种抗原用于MD的检测与国外同类进口抗

原相比,具有同样的敏感性。

然而由于MD疫苗的使用,仅能预防MD肿瘤的发生,不能阻止环境中MD野外毒株的感染及在

体内的复制;同时MD血清「型疫苗的应用,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可以检测到病毒抗原

的存在。因此,尽管MD琼脂扩散试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MD琼脂扩散试验的检测结果,对于MD的

临床诊断仅具有参考价值。

MDV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除SPF鸡群外,几乎所有的鸡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MDV野外毒株

的流行。MDV野外毒株致病力强弱存在着差异,因此病鸡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型(古典型)和内脏型

(急性型);此外,比较少见的还有皮肤型和眼型,有时可以混合发生。大多数死于MD的鸡剖检时,在各

内脏器官中可以见到单发性或多发性肿瘤,最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有肝脏、肾脏、性腺等内脏器官。值得

注意的是,其他一些禽病也可以导致内脏肿瘤的发生,如禽白血病AQ()和网状内皮增生病(RE)。其肿

瘤的外观形态与MDV引起的肿瘤在临床剖检时无法区别,应通过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判定。

另外,MD的临床诊断还可以通过MD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如病鸡临床症

状表现为两腿前后伸展,呈“劈叉”姿势;尸体剖检时可见到坐骨神经单侧或双侧肿大、横纹消失、皮肤发

生肿瘤、虹膜褪色和瞳孔不规则。这些变化在其他传染病很难见到,可以作为MD的临床诊断指征。

总之,由于MD发病机理及致病过程比较复杂,其血清学诊断方法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

临床诊断仅具有参考价值。而MD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在发病鸡群中并不常见,MD的

临床诊断一般需要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确诊。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晓岩、吴东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s/'r18643-2002

鸡马立克氏病诊断技术

DiagnotictechniquesforMarek'sdiseas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鸡马立克氏病(MD)的诊断技术。

木标准适用于MD的流行学病普查、产地和口岸检疫、SPF鸡群的疫病监测

2MD琼脂扩散试验检测技术

鸡马立克氏病琼脂扩散试验既可以用于马立克氏病病毒抗原的检出,也可以用于马立克氏病病毒

抗体的检出该方法一般在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14d-24d后检出病毒抗原;抗体的检出一般在病毒

感染3周后

2.1材料准备

2.1门抗原和标准阳性血清。

2门.2溶液配制:

a)pH7.40.01mol/-1磷酸盐缓冲液;

b)1%硫柳汞溶液;

c)生理盐水。

以上各种溶液配制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2门3琼脂板的制备:见附录s(标准的附录)。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