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9/T 256-2021 榆三节叶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1309/T 256-2021 DB1309/T 256-2021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Ulmus threesiensis Chlorogalum Beetle。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09/T 256-2021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11-15
实施日期
2021-12-15
发布单位/组织
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5

DB1309

沧州市地方标准

DB1309/T256—2021

榆三节叶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1-11-15发布2021-12-15实施

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09/T256—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献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沧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泽勇、侯军铭、李长领、赵素荣、林琳、王丽红、李建兵、张立宝、赵庆、

李会芬、谷玉娟、陈晓曦、曹艳敏、邓卓亚、吕远、王妍妍、高洁、张宝云、李娜、韦国庆、范佳佳、

冯晓一、关志国、周新启、马敏、高志杰。

I

DB1309/T256—2021

榆三节叶蜂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榆三节叶蜂综合防治技术的防治原则、监测调查、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及防治阈值、

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调查。

本文件适用于榆三节叶蜂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2648林用药剂安全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榆三节叶蜂

榆三节叶蜂(ArgecaptivaSmith)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又名榆红胸三节叶蜂、榆叶蜂。其形态特

征与生物学特性见附录A。

3.2

预蛹

老熟幼虫停止取食至脱皮成蛹之前的发育阶段。

4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加强虫情监测,采取人工、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进行综

合防治。化学药剂的使用应符合LY/T2648的规定。

5监测调查

5.1标准地的确定

在发生榆三节叶蜂的片林内,每50亩~100亩设置一块面积为3亩的标准地。路、堤、林带及农田林

网,每3km~5km设置一块60株的标准地。

1

DB1309/T256—2021

5.2标准株的确定

在标准地内,片林采用平行线、Z字型或五点抽样方法抽取30株,林带或林网按每隔3株~5株选1

株的方法抽取10株做为标准株。

5.3标准枝的确定

在标准株上随机抽取从枝条顶部算起长度为50cm的枝条做为标准枝。每株树分上中下3层、东南西

北4个方位,每个部位分别随机剪下1个标准枝,每株标准树共剪取12个标准枝。

5.4叶部受害率调查

调查标准枝上受害叶片数量和全部叶片数量,计算叶部受害率的平均值,即为该株树的叶部受害率。

叶部受害率调查表见附录B。

6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及防治阈值

6.1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

叶部害虫是指危害树木叶子的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1。

表1叶部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受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叶子受害率(x)/%0<x≤2020<x≤50X>50

6.2防治阈值

危害程度为轻度时,应加强监测;危害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时,应进行全面防治。

7防治方法

7.1人工物理防治

7.1.1杀灭越冬预蛹

结合冬春松土抚育(10月~11月、3月~4月为宜),将越冬预蛹从土壤中翻出,集中销毁。

7.1.2震落杀虫

幼虫期利用其假死性,早晨(6:00~8:00)或傍晚(17:00~19:00)采用摇动树干或振动树枝的方

法使幼虫落地,集中销毁。

7.1.3剪除卵叶

人工剪除或摘除产卵叶片,集中销毁。

7.2生物防治

7.2.1保护天敌

保护和利用赤眼蜂、姬小蜂、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