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96-2014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技术规程

DB36/T 796-2014 Highway Greening Desig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6/T 796.1-2021 |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796-2014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0-14
实施日期
201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20

R04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796—2014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eeningDesignofExpressway

2014-10-14发布2014-12-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796—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3

5各分部工程绿化设计................................................................4

6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和内容..........................................................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植物资源库基本树种一览表.......................................10

I

DB36/T796—2014

前言

本规程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制。

本规程由江西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机械工程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交通运输厅鹰潭至瑞金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办公室。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古新仁、赖瑞澄、龚鹏、张家权、裘利洪、罗鹏、龙春英、晏小明、刘苑秋、

安勇娜、杜天真、季春峰、章奏东、张绿水。

II

DB36/T796—2014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沿线服务设施、边坡、隧道口、取弃土(渣)

场等地段的绿化设计。

本规范适用于江西省高速公路路域绿化设计,其他通道绿化,如国、省道的绿化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124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JTG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D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T644公路绿化术语

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3术语和定义

3.1

路堑cutting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

3.2

路堤embankment

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3.3

碎落台stageforheapingsoilandbrockenrock

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缘之间,为防止碎落物落入边沟而设置的有一定宽度的纵向平台。

3.4

中央分隔带medianstrip

在道路中间设置的分隔车行道用的带状设施。

3.5

1

DB36/T796—2014

普通喷播hydro-seeding

也称种子喷播,是一种喷播材料中不包含土壤的喷播绿化方法。喷播后的混合物在土壤表面形成一

层膜状结构,能有效地防止冲刷,并在较短时间内,植物即可萌芽、生长,迅速覆盖地面,达到快速绿

化之目的。

3.6

客土喷播soilseeding

是一种喷播材料中包含土壤的喷播绿化方法。喷播后的混合物在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类似自然表土的

结构,既能防止种子被冲刷,又能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基质,可在岩石边坡、贫瘠土壤等立地条件很差的

地段营造植被。

3.7

植生带beltseeding

植生带是指采用专用机械设备,依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草种、肥料、保水剂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

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它材料上,并经过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的复合定位工序形成的种植材料。

3.8

植生袋法sack-plantingprocedure

俗称BAG植生,是将植物种子混合在肥土中,并装在可以自降解的网袋里形成植生袋,再将植生

袋铺设在绿化场地上营造植被的施工工艺。

3.9

边坡防护biologicalslopeprotection

是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以减轻坡面侵蚀,保持坡面稳定的一种防护形式。

3.10

林苗一体化afforestationandseedlingintegration

在具一定规模且立地条件较好的互通区,采取林间套种、林苗间作等方式达到观赏与生产相结合的

一绿化形式。

3.11

视距三角形sighttriangle

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会车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在

视距三角形内不允许有阻碍司机视线的物体和道路设施存在。

3.12

绿地率ratioofgreenspace

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地面积与该区域总面积的比率(%)。

2

DB36/T796—2014

3.13

公路绿化率highwaygreeningrate

已绿化的公路里程数量占可绿化公路里程数量的百分比。

3.14

绿化覆盖率rateofgreencoverage

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垂直投影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3.15

乡土植物nativeplants

起源于当地的植物。这类植物在当地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能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其生理、遗

传、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16

主体工程themainpartoftheproject

指高速公路中的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互通立交工程等。

3.17

绿化工程greenengineering

指绿地建设工程,包括乔灌木种植、草坪铺设及景观小品营建等。

3.18

防火植物refractoryplant

指植物本身理化性状具有干扰火势蔓延,耐火能力强的一类植物。

3.19

视线诱导栽植visuallineinductlonplanting

公路曲线外侧边缘平行等距栽植乔木,使视野范围内的公路线形清晰,以加强交通安全的一种种植

方式。

3.20

护坡道berm

当路堤较高时,为保证边坡稳定,而在路基坡脚与取土坑内侧坡顶之间沿纵向保留或筑成有一定宽

度的平台。

4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

3

DB36/T796—2014

高速公路沿线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地貌、土壤条件、气候与水文条件、动

植物情况、主体工程条件、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相关案例,见表1。

表1现状调查与分析

地质地貌地质条件、地貌类型。

土壤条件成土母质、土壤容重、土壤养分、土壤厚度、土壤酸碱度等。

气象水文条件气温、降水量、无霜期、风力、光照、地下水位、地表水等。

动植物情况自然植被、野生动物、栽培植物等的种类和分布;苗源分布、使用状况和生长状况等。

主体工程条件路基、路面、桥梁、互通立交、隧道及房建等工程施工进度及现状条件。

社会经济文化区域特色、风俗民情、景观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状况等。

相关案例相关区域其它高速公路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评价分析对调查项目分类评估,总结现状优势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绿化设计指导性意见。

5各分部工程绿化设计

5.1一般性原则

高速公路绿化设计须充分考虑各分部工程类型特点,兼顾安全、便捷、生态、美观、经济的原则进

行种植设计;植物品种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设计时明确各类植物种植土层厚度;根据需要进行

地形处理、给排水、硬质景观、电器照明等规划设计。

最低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种植土层厚度表

植物类型小灌木大灌木浅根乔木深根乔木草坪、地被植

土层厚度,cm≥40≥50≥100≥150≥30

5.2中央分隔带绿化

5.2.1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原则

中央分隔带植物种植高度控制在1.5m~1.8m(以行车路面为参照);同时枝下高不宜高于0.4m,如

大于此高度则需加种低矮灌木形成复层结构,达到防眩以保证行车安全的要求;单排种植的植物株距为

冠幅的2倍~3倍,双排种植的植物株距为冠幅的3倍~5倍,不同冠幅的植物株距的配比如表3所示。

4

DB36/T796—2014

表3不同冠幅植物株距参考表

冠幅2R单排株距D双排株距D

cmcmcm

60120~180180~300

80160~240240~400

100200~300300~500

5.2.2配置形式

植物配置形式要乔灌结合,形成层次,尽量密植形成良好的防眩效果。

中央分隔带采用填充种植土的新泽西护栏类型时,在设置防眩板的情况下可以种植低矮灌木;没有

设置防眩板的情况下要以球形植物为主,种植高度控制在1.5m~1.8m,同时要求满足表3对种植的要

求。

分隔带宽度大于3m的路段在满足防眩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复合种植。

相近色彩或树形的树种连续栽植长度应不超过4km。

5.2.3树种选择原则

选择常绿、抗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修剪和窄冠幅的树种,并以直立型冠幅树种为主。

5.3沿线服务设施绿化

沿线服务设施包括服务区、观景台、停车区、收费站(所)管养工区等分部工程。

5.3.1服务区绿化

1)绿化设计原则

服务区绿化要满足人车集散要求,并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短暂休息环境。

乘客下车区绿化设计兼顾司乘人员休息、赏景需求,设计要结合庭园绿化的手法,绿化配置中要注

意与建筑的呼应,并需考虑安排适当遮荫、避雨设施。

2)配置形式

植物配置需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兼顾方式,并保证司乘人员活动休闲区间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以上。

场区周边种植乔木形成围合空间,靠高速公路主线边界要求提高绿化种植密度,以达到较好的减噪、

防尘效果,营造良好的场区环境。

进场区绿化以诱导栽植形式为主,以起到提示作用;出场区要考虑安全视距,满足视距三角形要求。

3)植物选择

服务区绿化树种选择以遮荫效果好,具有良好观花、观叶、观型效果的树木进行植物造景,突出季

相变化,并尽可能体现地方特色。

停车区分隔带以大乔木为主,花灌木点缀。

加油站附近绿化以防火植物为主。

5.3.2观景台绿化

1)绿化设计原则

5

DB36/T796—2014

观景台主要是为乘客提供观景和休息的场所,要合理开辟透景线起到障丑显美的作用,以营造良好

的游憩环境为主,并安排必要的休闲设施。绿化设计以生态恢复为主。

2)配置形式

根据观景台环境特点,植物配置要考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配置形式以自然式为主;适当安排景观

小品和休息设施,充分考虑借景、框景等手法,丰富与提升场地景观。

3)植物选择原则

以乡土树种为主,构建与周边环境协调的植被景观。

5.3.3停车区绿化

1)绿化设计原则

以方便车辆停靠和司乘人员集散、兼顾卫生与便利管护为目的。行车道附近可以采用诱导栽植方式,

停车区绿化以乔木为主,以形成良好的遮荫效果。

2)配置形式

结合周边自然环境,植物配置以混合式为主,并在停车区安排必要的休息、垃圾收集等设施。

3)植物选择原则

绿化树种以耐干旱、耐瘠薄、易于管护的乔灌木为主。

5.3.4收费站(所)、管养工区

1)绿化设计原则

绿化设计要考虑美化、防护、游憩、健身等功能要求,绿地率要大于40%。场地中可考虑必要的微

地形处理,为不同植物营造适宜生长环境,并增加竖向变化,丰富景观层次。

2)配置形式

自然式种植为主,并根据站(所、区)规模大小营造良好的游憩环境、户外健身空间。

3)树种选择原则

乔灌草相结合,突出季相变化,适当考虑观花观果种类。

5.4边坡绿化

5.4.1配置形式

1)岩质路堑边坡

一般岩质路堑边坡,以及点锚或导管注桨加固的岩质边坡,采用基材客土植生护坡技术防护。

根据不同坡率、岩性风化程度、节理发育情况,采用厚层、中层、薄层基材客土植生等生态护坡类

型,类型选择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①坡率为1:0.5~1:1的稳定弱、中风化岩质边坡,或多级边坡的一、二级边坡,采用厚层基材

客土植生护坡形式。

②坡率为1:0.75~1:1.25的稳定中、强风化岩质边坡,或多级边坡的中部各级边坡,采用中层

基材客土植生护坡形式。

③坡率小于1:1.25的稳定全风化岩质边坡及贫瘠土(砂)质边坡,或多级边坡的顶部边坡以及1~

2级边坡的坡面采用薄层基材客土植生护坡形式。

④对于框格锚杆、大导管注浆砼支撑梁进行工程加固的边坡,框架内岩质边坡,采用BAG植生护坡、

基材客土植生护坡,同时配合坡脚种植槽内栽种藤本植物,坡顶种植槽内栽种垂吊植物。

6

DB36/T796—2014

⑤对于挡土墙、桩板墙、桨砌片石护面墙等混凝土砌法护坡,坡面上下要设计种植槽,种植攀爬、

垂吊植物,进行绿色遮挡处理。

⑥边坡为稳定的景观较好的裸露岩石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予以保留。

设计时应对基材客土配方、施工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选用进行明确。要严格界定草、灌、乔各类种

子播种量,通过实验确定不同季节种子配方比。

2)土质路堑边坡

一般土质边坡采用喷播植生、贴草植灌防护。

坡率小于1:1.5,坡高小于4m的土质边坡,采用立体绿化方式。

植物采用乔、灌、草合理配置,液态喷播方式为主,人工种植为辅,前期以草、灌覆盖为主,后期

以灌、乔(要求小乔及深根系)覆盖为主。

3)路堤边坡

为保持路堤稳定,减少侵蚀风化影响,可采用根系较发达的草、灌和藤蔓植物全面覆盖。

边坡防护中为骨架防护类型且填料为石料的可以BAG植生袋形式或客土植生方式绿化,填料为土料

的可以采用边坡生物防护。植物选择以深根系的为主。

桥梁锥坡绿化以藤蔓植物为主,如防护面材为植草砖则可根据立地条件及生态环境选择适宜草种。

5.5隧道口绿化

5.5.1绿化设计原则

尽可能保留原有植被,适当安排与原环境相协调的植物进行造景。

隧道出入口道路两侧应采用渐变株行距方法实现明暗过渡。

隧道口上部边坡种植要以安全防护为前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面稳定。

5.5.2配置形式

削竹式隧道口绿化配置以自然式种植为主,端墙式隧道口仰坡部分以安全防护为主。

隧道口广场绿化配置形式可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群落式种植,营造自然景观。

5.5.3树种选择原则

隧道口广场的植物选择以耐干旱、耐瘠薄、易于管护的乔灌木为主。

隧道口植物选择强调适地适树,种植方式见表4。

表4不同隧道口边坡绿化种植方式

隧道口类别绿化种植

土质边坡乔(小乔及深根系),灌,草相结合

岩石边坡喷播草、灌或藤本植物护坡

混凝土铺设边坡采用硬质景观处理和爬蔓植物覆盖相结合方法

5.6互通立交绿化

5.6.1绿化设计原则

互通立交绿化设计以生态恢复为主,景观与生产相兼顾。

7

DB36/T796—2014

互通设计强调地域特征,省会城市周边的互通要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注重空间层次、色彩的

营造,突出个性,增强景观效果;对地级城市、一般县级城市、城镇乡村周边的互通设计标准可逐次降

低。在城市的出入口可以辅以少量硬质景观点缀。

5.6.2配置形式

植物配置采取群落式进行自然式布局。

在主线下穿型互通立交中,绿化设计可采取垂直绿化方式增强绿化效果。

在分线匝道处应种植体量较大的植物,在并线匝道处则以低矮灌木或地被植物为主。

在面积较大、条件较好的互通区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林苗一体化”模式。

5.6.3植物选择原则

互通立交绿化植物选择应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构建植物群落,以适应性广、抗性强的乔木为主。

互通立交桥墩,可利用蔓藤植物形成多层次立体绿化,桥墩5m内不栽植乔木。

5.7取弃土(渣)场

5.7.1绿化设计原则

以保持水土、恢复生态为目标。

可采用荒山造林、边坡绿化等方式恢复植被。

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复耕复垦。

5.7.2配置形式

以自然式种植为主。

尽可能与其它功能设施(如水利设施、鱼塘)相兼顾。

5.7.3树种选择原则

地势较平坦处可采用撒播草、灌种子并点植少量乔木的方式恢复植被并提升景观效果,选择适应性

强易于管护的乡土树种。

取弃土(渣)场边坡处理可参照边坡生物防护措施。

5.8碎落台绿化

5.8.1绿化设计原则

碎落台绿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和生态防护等要求,碎落台的绿化设计不得影响排水道功能,宽度

小于3米的碎落台上不能种植乔木植物。

5.8.2配置形式

在陡坡上可以种植藤本植物和匍匐状的地被植物。

坡脚碎落台,一般情况可选择小乔木与灌木相结合方式种植,以丰富立面效果,防护与造景相兼顾。

对于场地较大的区域可进一步丰富植物类型,营造小景点,提升路域景观。

石质碎落台绿化设计可采用种植池(槽)绿化,种植土厚度要满足所选植物的要求,同时种植池(槽)

的设计要满足排水要求

5.8.3树种选择原则

8

DB36/T796—2014

植物选择宜采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植物,并按坡度差

异进行不同的配置模式。

平缓坡地势条件好,可按园林景观布局要求进行多样化的植物种植,在平缓坡的台地边缘以灌草仿

自然群落的方式,以乡土植物进行植物配置。

5.9护坡道绿化

5.9.1绿化设计原则

路基两侧的护坡道以保持坡道稳定,防止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适地适树种植。

5.9.2配置形式

护坡道绿化配置形式以单排乔木为主,隔离栅附近可配置藤本植物。

5.9.3树种选择原则

护坡道以浅根系乔木及灌草类为主,防止根系对道路的破坏。

5.10江西省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资源库

江西省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资源库见附录A。

6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和内容

6.1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

依据设计委托书,结合现状调查提出设计思路,经比选确定设计方案;根据确定设计方案完成施工

图设计;根据施工图提出分步实施计划和工程概算。

6.2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

6.2.1方案设计阶段

本阶段应基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基础资料的收集,结合高速公路设计的总体规划和公路沿线的自然

和人文景观分布,对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和设计范围提出明确的目标与原则。

方案设计阶段文件编制内容包括设计图纸、材料表、设计说明、工程概算书、形象材料(幻灯片或

多媒体等)。

6.2.2施工图设计阶段

本阶段包括:

①施工设计总说明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特点难度、主要的工程技术措施、材料的质量标准、注

意事项、施工要求。

②绿化种植施工图内容包括总体绿化布置图、植物定点放线图、各种技术措施局部详图、植物列表、

工程量清单表。

③其它施工图包括坡面绿化施工图、园林建筑工程施工图、局部详图、水电施工图、工程量清单表。

④工程预算文件编制包括编制说明、苗木价格分析表、分项工程预算表、工程量总汇表。

9

DB36/T796—2014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植物资源库基本树种一览表

序号植物中名植物学名科名习性应用于路域类型级别备注

1红皮树Styraxsuberifolius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