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132-2022 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

DB22/T 5132-2022 Urban parking facility technical standard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5132-2022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19
实施日期
2022-12-19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urbanparkingfacilities

DB22/T5132-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年12月19日

2022·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616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等3项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城市停车设施技术标准》《物业服务标准》《城

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

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5132-2022、DB22/T5133-2022、

DB22/T5134-2022,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普通住宅物业服务

规范》DB22/T5082-2021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2年12月19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22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设〔2022〕4

号)文件要求,编制组经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

验,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

省停车设施建设情况,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

基本设施设计;5配套设施设计;6施工与安装;7工程验收;8

运行与维护。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市

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

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

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

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邮箱:jljsbz@126.com),以

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城投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长春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吉林省吉规城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嘉技智能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长春)高新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会权徐征宇李建国杜艳韬

关文英曲正民张思源王健鹏

徐浩洋刘福生赵炟焮尤洋

刘欣伟洪德法齐景东徐俭

肖波高爽刘继斌孙宏亮

张伟王伟隋洪凯王晨阳

冯澍王汝鑫杨柳胡馨月

刘缤璘董桂红张可新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赵英鹏赵卓

崔永生衣建全杨晓雨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基本规定.........................................................................................6

3.1一般规定.................................................................................6

3.2停车需求预测.........................................................................6

3.3分类.........................................................................................7

3.4规模.........................................................................................8

4基本设施设计.................................................................................9

4.1一般规定.................................................................................9

4.2设计基本要求.........................................................................9

4.3停车场...................................................................................14

4.4自走式停车库.......................................................................17

4.5机械式停车库.......................................................................22

4.6路内停车泊位.......................................................................24

5配套设施设计...............................................................................30

5.1一般规定...............................................................................30

5.2建筑设备...............................................................................31

5.3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35

5.4管理设施与服务设施...........................................................38

5.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39

5.6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41

5.7停车换乘设施.......................................................................42

6施工与安装...................................................................................43

7工程验收.......................................................................................47

8运行与维护...................................................................................52

8.1运行.......................................................................................52

8.2维护.......................................................................................53

附录A机动车停车库内部交通组织方式......................................56

附录B机动车停车库交通组织流线..............................................58

附录C停车设备类型......................................................................59

本标准用词说明.................................................................................64

引用标准名录.....................................................................................65

附:条文说明.....................................................................................69

1总则

1.0.1为健全城市综合交通标准体系,统一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技

术要求,提高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停车设施建设。

1.0.3城市停车设施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停车设施Parkingfacilities

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及地上、地下建(构)筑物。一般由出入

口、停车位、通道和配套设施组成。

2.1.2停车场parkinglot

停放机动车的露天场所。

2.1.3停车库parkinggarage

停放机动车的建(构)筑物。停车库包括自走式停车库和机械

式停车库两种类型。

2.1.4路内停车泊位on-streetparkingspaces

利用车行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机动车停车泊位。

2.1.5基地base

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1.6基地出入口baseaccess

停车设施建筑基地与城市道路联系的部位。

2.1.7停车库出入口garageaccess

停车库进行室内外车辆交通联系的部位,包括人员和车辆出入

口。

2.1.8停车场出入口parkinglotaccess

停车场出入停车区域的联系部位,包括人员和车辆出入口。

2.1.9自走式停车库self-propelledparkinggarage

机动车自走停放、不采用机械传动的停车库。

2.1.10机械式停车库mechanicalgarage

采用机械式停车设备存取、停放机动车的停车库。

2

2.1.11停车当量parkingequivalent

用于协调各种不同车型,便于统计与计算停车数量、停车位大

小等数据而设定的标准车单元。

2.1.12停车区域parkingarea

停车设施中车辆行驶与停放的空间,主要由停车位与通车道组

成。

2.1.13坡道式出入口rampaccess

停车库中通过坡道进行室内外车辆交通联系的部位。

2.1.14升降梯式出入口elevatoraccess

停车库中通过升降梯进行室内外车辆交通联系的部位。

2.1.15平入式出入口horizontalaccess

停车库中由室外场地直接出入停车区域的部位。

2.1.16缓坡段transitionslope

当坡道坡度较大时,为避免机动车的底部在坡道两端碰擦地面

而设置的缓和坡段。

2.1.17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minimumturningradiusofmotor

vehicle

机动车回转时,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机动车以最低稳定车

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承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

半径。

2.1.18环形车道内半径innerradiusofaroundabout

以回转圆心为参考点,机动车回转时其内侧最近端循圆曲线行

走的轨迹半径减去机动车最近端至环形车道外边的安全距离。

2.1.19机械式停车设备mechanicalparkingequipment

采用机械方法存取、停放机动车的机械装置或设备系统。简称

停车设备。

2.1.20配建停车设施equippedparkingfacilities

建筑物依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所附设的面向本建筑物使

用者和公众服务的供机动车停放的停车设施。

3

2.1.21停车诱导系统parkingguidancesystem

面向驾车者服务,提供停车设施的位置、空闲车位数据等信息,

指引驾驶员停车的系统。

2.1.22换乘停车场ParkandRide(P+R)

提供停车换乘功能的场地,是一种主要布置在城市中心区以外、

公共交通服务不足地区,为鼓励个体机动车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

式转换而设置的享受停车收费优惠补贴的停车场。

2.1.23无障碍楼梯accessiblestairway

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

动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楼梯。

2.1.24无障碍电梯wheelchairaccessibleelevator

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2.1.25无障碍出入口accessibleentrance

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

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

2.1.26无障碍通道accessibleroute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

碍者通行的通道。

2.1.27轮椅通道wheelchairaccessiblepath/lane

为方便乘轮椅者设置的通道。

2.1.28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accessiblevehicleparkinglot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机动车停车位。

2.2符号

D——停车位总需求(个);

D1——基本车位需求(个);

D2——出行车位需求(个);

We1——垂直停车道宽度的最小停车位宽度(不靠墙);

4

We2——垂直停车道宽度的最小停车位宽度(靠墙);

Lt——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

Wd——通(停)车道最小宽度;

DN——公称直径;

LX——照度单位;

URG——眩光指数;

Ra——显色指数;

V/C——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

——机动车平均行车速度;

d1——每两个平行式停车泊位一组设置时,每组之间的泊位间隔;

d2——多个平行式停车泊位一组设置时,每组之间的泊位间隔;

La——垂直车行道方向的停车位宽度;

Lb——平行车行道方向的停车位长度;

B——单个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m2);

△H——停车场内地面与场外高差;

H内——场内地面高度;

H外——场外高度。

5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停车设施建设应与城市车辆保有量、交通需求以及交通发展

政策相协调。

3.1.2停车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空间规划、城市停车规划、城市环境保

护、建筑设计、古城保护、环保、防火、节能及安全防护等规定,

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3.1.3停车设施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

与设备;建筑形式应满足交通功能;建筑结构应坚固、耐久、稳定,

确保使用安全;建筑装饰应实用,采用防火、防潮、防滑、防腐、

无污染、易于清洁的安全材料。

3.1.4停车设施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3.2停车需求预测

3.2.1停车需求预测应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为

依据,根据城市用地规划、交通出行特征、交通服务水平及城市交

通管理等因素,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预测规划期末城市停车需求

总量及空间分布。

3.2.2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

关资料的收集、现状停车供给和需求关系分析与评价等,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停车设施调查应获取停车设施规模和空间分布、形式、收

6

费管理等信息;

2停车特征调查应获取停车需求生成率、停车设施供给能力、

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停车设施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等指

标;

3相关资料收集应获取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机动车保

有量、城市道路里程和网络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规模、性质和布局

等;

4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结果,

定量化评价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3.2.3停车需求预测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

1基本车位需求应等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规划年城市机动

车保有量应综合考虑影响机动车发展的政策,结合城市人口、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等,采用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预

测;

2出行车位需求与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停车特征、交通管理

政策等紧密相关,其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可采取经验

借鉴法、用地类别法、机动车出行分布法等预测;

3停车位总需求应等于基本车位需求与出行车位需求之和。

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D=D1+D2(式3.2.3)

式中:D——停车位总需求(个);

D1——基本车位需求(个);

D2——出行车位需求(个)。

3.3分类

3.3.1停车设施的分类方式:

1按停车布置形式分类:停车场和停车库;

2按服务对象分类:公共停车设施和专用停车设施;

7

3按管理方式分类:免费停车设施、限时收费停车设施和收

费停车设施。

3.4规模

3.4.1停车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相关规划,综合考虑周边用地情

况、停车需求、交通出行特征、路网承载能力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因

素确定。其中,配建停车设施的建设规模应依据城市停车配建标准

确定。

3.4.2停车设施的规模按停车当量数计算,换算系数应按表3.4.2

确定。

表3.4.2不同车型的停车当量换算系数

车型小型车轻型车中型车大型车铰接车

换算系数1.01.52.02.53.5

3.4.3停车设施规模按停车当量数可分为四类,如表3.4.3所示。

表3.4.3停车设施建筑规模及停车当量数

类型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停车设施停车当量>1000301~100051~300≤50

注:其中机动车停车当量数以小型车为计算当量。

8

4基本设施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基地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

计统一标准》GB5035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规定及城市交通规划和

管理的有关规定。

4.1.2基地内的道路纵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

统一标准》GB50352的最大限值的规定。

4.1.3机动车经基地出入口汇入城市道路时的通视要求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的规定。

4.1.4停车设施的平面布置应遵循安全、便捷、顺畅的布置原则,

在停车需求较大的区域,停车设施的平面布局应有利于提高停车高

峰时段的使用效率。

4.2设计基本要求

4.2.1特大型、大型、中型停车设施的基地宜临近城市道路;不相

邻时,应设置通道连接。

4.2.2连接停车设施和干路间通道的通行能力应能够承受建成后

所吸引的附加交通量,并能提供车辆因等候停车而排队所必需有的

空间。

4.2.3停车设施的总体布置应充分考虑基地平层面积是否具备足

够的承载力,若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宜建设立体停车库。

4.2.4应避开地质灾害多发的不良地质地区。

4.2.5城市停车设施应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集约用地,因地制

9

宜地选择建设形式。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宜结合城市广场、

体育场馆、公共绿地等用地修建地下停车库;当快速路桥下有建设

条件时,可设置桥下停车场。

4.2.6停车设施的组成部分包括停车基本设施、建筑设备、安全防

护与环境保护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等配套设施。

1停车基本设施,包括停车位、通车道、出入口、坡道、人

行道、升降机、电梯、候车场地以及交通工程设施(防护、标志标

线、信号、信息诱导等)。机械式停车库还应包括机械停车设备;

2建筑设备,包括给水排水系统、采暖通风系统、电气系统;

3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设施,包括消防、防雪、防滑等安全

防护设施和绿化、降噪等环境保护设施;

4管理设施,包括值班室(管理办公室)、控制室、防灾中

心等管理用房和管理系统;

5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等候室、洗车房等设施。

4.2.7停车设施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总平面的功能分区应合理,除考虑停车区、通行区外,还

应组织好步行流线,设置步行安全通行带;

2总平面内,单向行驶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

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以上车道不应小于7m;

3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根据通行车辆种类确定。消防车道

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道路转弯时,应保证

良好的通视条件,弯道内侧的边坡、绿化及建(构)筑物等均不应影响

行车有效视距。

4.2.8停车设施的纵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总平面内的道路、广场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道路纵坡坡

度不应小于0.2%,广场坡度不应小于0.3%;

2当机动车道路纵坡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坡段与城市道路连

接,缓坡长度可采用4m。

4.2.9停车设施应根据停放车辆的设计车型外廓尺寸进行设计。设

10

计车型的外廓尺寸可按表4.2.9取值。

表4.2.9设计车型的外廓尺寸

尺寸外廓尺寸(m)

设计车型总长总宽总高

小型车4.801.802.00

轻型车7.002.252.75

客车9.002.503.20

中型车

货车9.002.504.00

客车12.002.503.50

大型车

货车11.502.504.00

注:专用停车设施可按所停放的机动车外廓尺寸进行设计。

4.2.10机动车之间以及机动车与墙、柱、护栏之间的最小净距应

符合表4.2.10的规定。

表4.2.10机动车之间以及机动车与墙、柱、护栏之间最小净距

机动车类型中型车

小型车轻型车

项目大型车

平行式停车时机动车间距纵向净距(m)1.201.202.40

垂直式、斜列式停车时机动车间距纵向净距(m)0.500.700.80

机动车间横向间距(m)0.600.801.00

机动车与柱间净距(m)0.300.300.40

机动车与墙、护栏及其纵向0.500.500.50

他构筑物间距(m)横向0.600.801.00

注:纵向指机动车长度方向、横向指机动车宽度方向;净距指最近距离,当

墙、柱外有突出物时,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4.2.11车辆出入口、坡道、停车区域的最小净高应符合表4.2.11

的规定。

11

表4.2.11车辆出入口及坡道的最小净高

车型最小净高(m)

小型车2.20

轻型车2.95

中型、大型客车3.70

中型、大型货车4.20

注:净高指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设备管道、梁或其他构件底面

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高度。

4.2.12停车区域的停车方式应排列紧凑、通道短捷、出入迅速、

保证安全和与柱网相协调,并满足一次进出停车位要求。停车方式

可采用平行式、斜列式(倾角30º、45º、60º)和垂直式(图4.2.12),

或混合布置。

(a)平行式

12

(b)斜列式

(c)垂直式

图4.2.12停车方式

4.2.13机动车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可通过计算或作图

法求得,且通车道宽度应大于或等于3.0m。小型车的最小停车位、

通(停)车道宽度应符合表4.2.13的规定。

13

表4.2.13小型车的最小停车位、通(停)车道宽度

垂直通车道方向的最平行通车道方向通(停)车道

小停车位宽度(m)

停车方式的最小停车位宽最小宽度Wd

We1We2度Lt(m)(m)

平行式后退停车2.42.16.03.8

30゚前进(后退)停车4.83.64.83.8

斜45゚前进(后退)停车5.54.63.43.8

式60゚前进停车5.85.02.84.5

60゚后退停车5.85.02.84.2

前进停车5.35.12.49.0

垂直式

后退停车5.35.12.45.5

4.2.14停车基本设施的交通工程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根据设施类型、建设规模等设置交通工程设施。交通工

程设施可分为交通管理设施与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包括标志、

标线、信息系统和运行监控系统等;交通安全设施包括护栏、隔离

设施、防撞设施等;

2交通标志宜采用附着式安装方式,条件受限时也可采用单

柱、悬臂或门架式安装方式。交通标志不应侵占行车与停车限界;

3交通标线包括标划和设置于停车场地面的各种线条、箭头、

文字、立面标记、凸起路标与轮廓标等。特大、大型、中型城市停车设

施应以交通标线区分停车位、行车道、禁行(停)位及场内分区等;

4停车设施内应分别设置行人和车辆的引导系统。

4.2.15机械式停车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机械式停车库

工程技术规范》JGJ/T326的规定。

4.3停车场

4.3.1停车场的基地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口的规划设计应满足车位对外经营的管理要求;

14

2基地出入口不应直接与城市快速路相连接,且不宜直接与

城市主干路相连接;

3基地主要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4m,并应保证出入口与内部

通道衔接顺畅;

4需在基地出入口办理车辆出入手续时,基地出入口处应设

置候车道,且不应占用城市道路;机动车候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长度不应小于10m;

5基地出入口必须保证良好的通视条件,与城市道路连接的

出入口地面坡度不宜大于5%。基地出入口应在车辆出入口设置明显的

减速或停车等交通安全标识,提醒驾驶员出入口的存在,以保证车辆出

入安全。机动车经基地出入口汇入城市道路时,必须保证驾驶员有良

好的视线条件,出入口边线以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不应有遮

挡视线的障碍物。如图4.3.1所示,设计应保证驾驶员在视点位置可

以看到全部通视区范围内的车辆、行人情况;

图4.3.1机动车基地出入口通视要求示意图

1—建筑基地;2—城市道路;3—车道中心线;4—车道边线;5—视点位置;

6—基地机动车出入口;7—基地边线;8—道路红线;9—道路缘石线

6基地出入口处的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应满足基地通行车辆

最小转弯半径的要求;

7相邻停车场基地出入口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且

不应小于两出入口道路转弯半径之和;

8基地出入口应设置减速安全设施。

15

4.3.2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出入口和车道数量应符合表4.3.2的规定。当车道数量大于

等于5且停车当量大于3000辆时,机动车出入口数量应经过交通

模拟计算确定,交通模拟计算时应考虑消防紧急疏散时间控制和单

车道通行能力限制的影响因素;

表4.3.2停车场出入口和车道数量

停车当量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规模>1000501~1000301~500101~30051~10025~50<25

机动车

≥3≥2≥2≥1≥1

出入口数量

非居住建筑

出入口车道≥5≥4≥3≥2≥2≥1

数量

居住建筑物

出入口车道≥3≥2≥2≥2≥2≥1

数量

注:对于停车当量小于25辆的小型停车场,出入口可设一个单车道,并应采

取进出车辆的避让措施。

2出入口宜与基地内部道路相接通,当直接通向城市道路时,

应符合本标准第4.3.1条的规定;

3出入口设置应进行交通组织设计,采取单行线、右进右出

等方式,减少车流冲突,保证车辆顺畅行驶;

4车辆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

应小于4m;

5交通流线应周转畅通,且应形成连续不断的通路,并应防

止上、下行车辆交织;

6设有道闸的停车场,道闸应设置在出入口附近的平坡段上,

并应留出方便驾驶员操作的空间;

7停车场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

4.3.3停车场内的标志和标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6

1入口应设置停车场入口标志、公示牌、限制速度标志、限

制高度标志、禁止驶出标志和禁止烟火标志。车行道应设置车行出

口引导标志、停车位引导标志、注意行人标志、车行道边缘线和导

向箭头。停车区域应设置停车位编号、停车位标线和减速慢行标志。

人行通道应设置人行道标志和标线。出口应设置出口指示标志和禁

止驶入标志;

2应在地面上用醒目线条标明行驶方向、用100mm~150mm

宽线条标明停车位。应将标志设在明亮的地方,以保证人们能正常

地辨认标志。如在应设置标志的位置附近无法找到明亮地点,则应

考虑增加辅助光源或使用灯箱;

3应保证引导标志信息的连续性、设置位置的规律性和引导

内容的一致性。在系统内所有节点(如入口、路线上的分岔点或汇

合点等)都应设置相应的要素,并应通过标志的设置,对所有可能

的目的地以及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短或最合适的路线进行引导。

4.4自走式停车库

4.4.1基地内停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其坡顶或者坡底距离城市

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

4.4.2大型车不宜进入地下停车库或立体停车库,铰接车禁止进入

地下停车库或立体停车库。

4.4.3停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停车库的人员出入口与车辆出入口应分开设置。四层及以

上的多层停车库或地下三层及以下停车库应设置乘客电梯;

2区域或相邻地块地下停车库连通,或设置有地下公共通道

的,应统筹考虑地下停车库出入口设置数量,并应进行交通服务水平

评价,合理确定地下停车库出入口数量。

4.4.4停车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下停车库排风口宜设于下风向,并应做消声处理;

17

2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的可开启外窗;

3当排风口与人员活动场所的距离小于10m时,朝向人员活

动场所的排风口底部距人员活动地坪的高度不应小于2.5m。

4.4.5停车库按出入方式可分为平入式、坡道式、升降梯式三种类

型,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平入式出入口室内外地坪高差不应小于0.15m,且不宜大于

0.3m。

2坡道式出入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坡道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4.5-1的规定;

表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