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859-2016 银杏品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DB37/T 2859-2016 Ginkgo cultivar breeding procedures and requirements, as per DB37/T 2859-2016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859-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0-08
实施日期
2016-11-0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859—2016

银杏品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ProcedureandrequestonSelectionandbreedingofGinkgocultivars

2016-10-08发布2016-11-08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859—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郯城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世岩、李际红、孙霞、桑亚林、皇甫桂月、邓荫伟、苏明洲、樊记欣、高森、

王宗喜。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37/T2859—2016

引言

为了推动山东省银杏品种选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达到速生、丰产、优质的目标,特制定本标

准。

II

DB37/T2859—2016

银杏品种选育程序与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杏核用、叶用、观赏、材用品种选育程序、方法、标准及相关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银杏核用、叶用、观赏及材用品种的选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071林木良种审定规范

GB/T20397银杏种核质量等级

GB/T28991油茶良种选育技术

LY/T1340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

LY/T134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核用品种nut-usedcultivars

以生产银杏果实为目标的栽培品种。

3.2

叶用品种leaf-usedcultivars

以生产银杏叶子为目标的栽培品种。

3.3

观赏品种ornamental-usedcultivars

以培育银杏优美树形、叶形、叶色、果形等为目标的栽培品种。

3.4

材用品种wood-usedcultivars

以培育银杏木材为目标的栽培品种。

3.5

标准叶standardleaf

1

DB37/T2859—2016

1年生长枝从基部向上3~4片叶为银杏的标准叶。

3.6

叶子有效成分effectivecomponentinleaf

银杏叶中的黄酮、萜内酯、淀粉、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物质。

3.7

农家品种farmhousecultivars

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品种,亦称“地方品种”。

4选育材料

4.1优树

成龄树中结果性状、木材性状、叶子形状和观赏性状优良的单株,执行LY/T1344标准。

4.2杂种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的天然杂种或人工杂种。

4.3引进种质

从国外及非本地区引进的种质,必须通过引种试验确认适合本地方可作为选育材料。

4.4超级苗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的实生超级苗。

5选育程序

5.1选育程序包括选择、试验和推广3个阶段。选择包括优树选择、杂种选择、引种及超级苗选择;

试验包括品种对比试验和区域性试验;选育的品种必须通过省及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才能在

规定的范围内推广。

5.2品种选育程序执行GB/T28991标准。

6选育方法

6.1根据选种目标制定相应的选种标准,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直接选择法。

6.2对遗传力高、遗传增益大、性状特异的进行直接选择。

6.3采用评分和指数选择等方法,对多性状进行综合评价。

7测定

7.1测定要求

7.1.1同一批试验林中的各种处理材料其繁殖方法、育种技术、苗龄及苗木规格要一致。

2

DB37/T2859—2016

7.1.2子代测定需要严格的遗传对照和生产对照,对照要求见LY/T1340。生产对照采用当地生产种

(品种)与已推广的良种作双重对照。

7.1.3品种采用无性系测定。采集成龄树接穗,经幼化的穗条繁殖成无性系作试验材料。

7.2测定林

7.2.1测定林的立地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要求一致。

7.2.2测定林试验设计和要求见GB/T28991。

7.2.3根据测定目标和不同阶段要求进行观测。

7.3测定内容和要求

7.3.1.1测定物候期、形态指标、生长指标、产量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及抗逆性等。

7.3.1.2萜内酯、黄酮、淀粉、糖等营养及药物成分测定,测定要求参见GB/T20397。

7.4遗传参数估算

获得的试验数据用常规方法估算遗传参数,选育评价采用遗传增益与育种增益估算。用单性状选择

与指数选择进行选择评价。

7.5建立技术档案

建立选择、试验和推广等一系列完整的技术档案。

8良种标准

8.1核用良种标准

内容指标要求见附录A。

8.2叶用良种标准

内容指标要求见附录B。

8.3观赏良种标准

内容指标要求见附录C。

8.4材用良种标准

内容指标要求见附录D。

9良种鉴定

9.1良种鉴定,必须根据科学试验所获得的系统资料及统计分析结果。应具备试验现场、试验报告和

良种选育报告。良种鉴定的试验期限和试验点设置应符合本标准和GB/T14071的要求。

9.2良种登记采用良种登记卡,品种定名用中文、拉丁文或缩写加数码表示。

9.3有关良种鉴定与审定程序,应符合国家与省级有关规定。

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