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346-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346-2018 DB37/T 3346-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th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Production Safety Hidden Dangers in Wheat Flour Processing Industry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40
X09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346—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ofEnterpriseHiddenDangersElimination&Governance
SysteminWheatFlourProcessingIndustry
2018-06-29发布2018-07-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34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山元、张宜强、张玉喜、李祖一、尚成强、唐智勇。
I
DB37/T3346—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通则》和《工贸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粮食
加工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山东省粮食加工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小麦粉加工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
安全措施有效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
业安全发展。
II
DB37/T3346—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确
定了同类型企业常用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明确了组织实施、隐患治理和验收的具体要求,及相关配套
制度、记录文件等。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3011-2017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DB37/T3345-2018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3-2016、DB37/T3011-2017、DB37/T3345-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健全机构
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双重
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具体负责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任务落实,对体系建设、运
行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4.1.1组长职责
组长应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
——统一思想认识,做好宣传发动与全员培训;
——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投入与物资保障;
——确保领导小组成员履行职责,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负责组织编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相关制度的审核工作;
——审批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隐患治理资金,对隐患治理组织实施。
4.1.2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进行统一部、协调;
1
DB37/T3346—2018
——监督各成员小组履行职责,并对责任落实情况考核奖惩;
——制定体系建设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
4.1.3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起草以及制度建设;
——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全员掌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流程;
——监督、检查各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运行情况,以及对各部门责任落实进行考核奖惩;
——负责制定《企业生产安全隐患排查计划》,组织或督促各级人员按计划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负责事故隐患的收集归档,定期向领导汇报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协调生产部门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
令,不得违章指挥。
4.1.4各部门职责
——按照实施方案、制度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落实工作;
——负责对分管范围内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流程;
——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清单编制,组织实施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登记并整改。
4.1.5岗位人员职责
——岗位人员应掌握本岗位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标准、工作程序、方法;
——熟悉本岗位作业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杜绝弄虚作假现象;
——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并协助整改,若不能及时整改,则采取临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4.2制定实施方案
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有序的开展,由安全管理部门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日期以及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职责。
4.3宣传发动
可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共同进行,组织宣传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及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等,引导全体员工深刻认识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的重要性。
4.4制度建设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与企业现行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企业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建设实施方案、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培训计划、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建设
奖惩制度,完成隐患排查治理相关记录文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
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4.5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纳入安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相
关奖惩等内容。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隐患类别、隐患排查和治
2
DB37/T3346—2018
理的方法、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培训工作可与风险分级管控培训工作
合并进行,保留培训记录,并在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闭卷考核。
4.6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明确奖惩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条件,明
确每一个岗位都有排查隐患、落实治理措施的责任,建立以员工目标责任制为前提、以绩效考核制度为
手段、以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制度。考核奖惩采用积分制,根据考核分数,实行
阶段性奖惩及年终奖惩,并且考核奖惩与工资挂钩。考核项目主要包括:隐患排查清单编制情况,岗位
人员掌握隐患排查内容情况,隐患排查运行情况,隐患整改治理情况,以及文件管理情况等。
5隐患分级与分类
5.1隐患分级
5.1.1按DB37/T3011-2017第5.1条规定执行。
5.1.2对于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按照《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等标
准规定,以下情形也应列为重大事故隐患: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办公区、居民区、员工宿舍等人
员密集场所安全防火距离不足的;
——不同防火分区的除尘系统互联互通;
——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
——除尘系统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20区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的;
——在粉碎、研磨、高速运转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金属物磁选
装置;
——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
——未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辨识,并在作业场所未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的;
——有限空间作业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作业的;
——未落实作业审批制度,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
——进入粮仓进行堆垛或处理结顶作业,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
5.2隐患分类
DB37/T2883-2016第6.2条适用于本条款。
6工作程序和内容
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按DB37/T3011-2017第6.1条规定建立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
查清单(参见附录B)。
6.2制定排查计划
3
DB37/T3346—2018
DB37/T3011-2017第6.2条适用于本条款。
6.3隐患排查
6.3.1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
a)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b)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
c)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
1)对设备、电气、消防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
2)根据行业特点对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粉尘防爆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
设施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d)季节性排查是指根据行业季节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等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洪涝、防暑降温等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等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滑、防静电等为重点。
e)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排
查,特别对节日期间各级管理人员、检修队伍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辅料、备品备件、应
急预案及物资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排查;
f)专家诊断性检查是指技术力量不足或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欠缺的企业委托安全生产专家排查隐
患;
g)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或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排查。
6.3.2排查要求
DB37/T2883-2016第7.3.2条适用于本条款。
6.3.3组织级别
企业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
织级别进行调整。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如消防、供配电;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
——专项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如粉尘防爆、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职业健康。
6.3.4排查周期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
期。具体包括:
——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班不少于一次,针对风险较大的设备设施;
示例1:报警监控系统、除尘系统等,巡检间隔一般不得大于4小时。
4
DB37/T3346—2018
——公司级综合性隐患排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每月组织一
次;
——设备、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性隐患排查;
——节假日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根据季节性特点每季度开展一次;
——专项隐患排查由公司组织相关技术专业人员每半年开展一次;
——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粉尘爆炸等事故时,企业应组织各部门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
排查;
——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DB37/T3011-2017第6.3.4.2条规定适用于本条款。
6.3.5确定排查项目
DB37/T3011-2017第6.3.5条适用于本条款。
6.3.6排查结果记录
DB37/T3011-2017第6.3.5条适用于本条款。
6.3.6.1岗位隐患排查
各岗位操作工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隐患排查表的内容进行现场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排查,对排查
出的隐患,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整改,需于其他岗位协调解决的上报领导协调解决。隐患排查记录可参
考表1。
表1岗位日常隐患排查记录表
部门:检查人:年月
日期
类型编号风险点等级序号检查项目/作业步骤
123456…
1
2
3
注:隐患排查情况符合标准打√,未符合打×,隐患描述与交接班记录一块上报汇总。
6.3.6.2综合性隐患排查
车间和公司级综合性隐患排查,应按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C)中的时间要求进行隐患排查并将
排查情况及时填入隐患排查记录表。样式参考表2。
表2综合性隐患排查记录表
排查级别:部门:排查人员:年月日
类编风险序检查项目/作排查情况(落实到位打
等级危险源排查标准隐患描述排查人审核备注
型号点号业步骤√,未落实打×)
1
2
3
5
DB37/T3346—2018
6.3.6.3专业、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
应按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C)中的时间要求进行隐患排查并将排查情况及时填入隐患排查记录
表。样式参考表3。
表3专业、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记录表
排查类型:排查级别:部门:排查人员:年月日
类编风险序检查项目/作排查情况(落实到位打
等级危险源排查标准隐患描述排查人审核备注
型号点号业步骤√,未落实打×)
1
2
3
6.4隐患治理
6.4.1隐患治理要求
DB37/T3011-2017第6.4.1条适用于本条款。
6.4.2隐患治理流程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
节。
——通报隐患信息。隐患排查结束后,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
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通过办公系统对从业人员进行通报;
——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对不能立即现场整改的隐患,隐患排查组织部门通过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
将治理建议传达给治理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人,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包括隐患描述、隐患
等级、原因分析、建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等;
——实施隐患治理。整改责任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参考治理建
议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并落实;
——治理情况反馈。整改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治理情况反馈至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部门验
收,填写治理情况记录,内容包括整改完成时间、整改情况、整改效果等,未能及时整改完成
的应说明原因与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协同解决;
——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
6.4.3一般隐患治理
DB37/T3011-2017第6.4.3条适用于本条款。
6.4.4重大隐患治理
DB37/T3011-2017第6.4.4条适用于本条款。
6.4.5隐患治理验收
DB37/T3011-2017第6.4.5条适用于本条款。
7文件管理
6
DB37/T3346—2018
DB37/T3011-2017第7条适用于本条款。
8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DB37/T3011-2017第8条适用于本条款。
9信息化管理
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全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录入山东省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信息平
台,并投入正常运行。
10持续改进
应按DB37/T3011-2017第9条规定执行。
7
DB37/T3346—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粉尘电气
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3月一次/公(1月一次/部
(半年一次/公(半年一次/部
司)门)
司)门)
生产经营单企业生产经营资质证照齐全,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生产许可证,且按时年
1√
位资质证照检审验,在合法有效期内。
安全生产管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理机构及人应设置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
员安全管理人员应有任命文件,且取得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书。√
安全生产责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责任内容。√√
3
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当涵盖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法律、法律中规定的
√
安全生产管制度,制度中还应有粉尘定期清扫制度、除尘系统使用维护制度。
4
理制度每年至少一次评估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
每年对双重预防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将双重预防体系培训教育纳入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参加继续教育。√
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按规定取证,证件有效,证件与实际岗位相符、证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
5教育培训
开展日常教育、“三级”教育、转岗培训等安全培训教育,安全培训教育时间或内容符合要求,建立员工培训教育
√
个人档案。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每日召开班前会,对从业人员进行班前教育。√
安全生产管
6安全管理部门必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包含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等,档案及时更新。√
理档案
1
DB37/T3346—2018
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粉尘电气
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3月一次/公(1月一次/部
(半年一次/公(半年一次/部
司)门)
司)门)
灭火器设置配备必须合理,应在有效使用期内,压力符合要求。√√√√
消防水池蓄水量充足,消防水泵工作正常。√√√√
静电消除设施、避雷针完好无损坏。√√√√
安全设备设
7生产场所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的应急门、疏散通道、应急照明,标志标牌明显,符合(GB50016-2014)的相
施管理√√√√
关规定。
爆炸危险区域应设有两个以上安全出口,其中至少一个通向非爆炸危险区域,其安全出口的门应当向爆炸危险性较
√√√√
小的区域侧开启。
企业应有安全生产费用投入预算,费用资金及时到位,制定并实施包含以下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1.完
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个体防护装备。3.安全评价、职业危害评价、
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4.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5.设备设施√
安全生产投
8安全性能检测检验。6.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7.安全标志及标识和职业危害警示标识。8.其
入
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保证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专款专用,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使用台账。√
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企业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对于涉爆粉
√√
尘等危险性较大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9应急管理应当定期组织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
√√√
案演练,并根据演练效果进行评估、修订和完善。
根据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制定劳保用品发放使用制度,按标准配发并正确佩戴劳保用品。√
职业卫生基
10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卫生机构对作业人员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础管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0/ 355-2010 产蛋鸡、肉用仔鸡、仔猪、生长肥育猪复合预混合饲料 2010-03-01
- DB50/ 356-2010 产蛋鸡、肉用仔鸡、仔猪、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 2010-03-01
- DB11/ 206-2010 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2010-02-04
- DB50/ 354-2010 产蛋鸡、肉用仔鸡、仔猪、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 2010-03-01
- DB51/T 1062-2010 绿色食品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2010-02-10
- DB50/T 353-2010 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 2010-05-01
- DB11/ 122-2010 在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010-01-12
- DB50/T 352-2010 渝东黑山羊 2010-05-01
- DB11/ 207-2010 油罐车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 2010-02-04
- DB50/T 351-2010 重庆市地理空间信息内容及要素代码标准 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