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6250-2018 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 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

GB/T 36250-2018 Model based aviation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nterprise evaluation on digital capability level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6250-2018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07
实施日期
2019-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35)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水平的评价原则、方法和形式,给出了评价与改进流程以及应用示例。本标准适用于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价和持续改进。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江航飞机装备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李学常、陈刚、夏晓理、彭有云、刘畅、雷娟、徐燕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1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49.020

V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6250-2018

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

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

Modelbasedaviationequipmentresearchanddevelopment一

Enterpriseevaluationondigitalcapabilitylevel

2018-06-07发布2019-0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峪非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0(..'I(J

GB/T36250-2018

目lj昌

“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系列标准包括6项:

GB/T36247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

GB/T36248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数据交换;

GB/T36249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技术数据包;

GB/T36250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

GB/T36251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数据发放与接收;

GB/T36252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数字化产品定义准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5)提出井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江航飞机装

备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学常、陈刚、夏晓理、彭有云、刘畅、雷娟、徐燕。

I

GB/T36250-2018

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

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水平的评价原则、方法和形式,给出了评价

与改进流程以及应用示例。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评价和持续改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725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

GB/T36247-2018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研制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1872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暗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OM:材料清单(BillOfMaterial);

CMM: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MeasuringMaching);

NC:数字校制(NumericalControl);

PLM:产品寿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ccycleManagement)。

4评价原则

数字化能力评价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a)科学性: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

b)导向性:评价应有利于企业数字化的改进和发展;

c)针对性:不同类型的企业可针对企业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d)统一性:同次、同类评价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并执行统一的评价程序;

e)客观性:评价应尊重企业实际情况,以客观数据为依据;

f)公正性:要对评价过程进行规范和监控,防止弄虚作假。

GB/T36250-2018

5评价方法和形式

5.1评价方法

数字化能力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巳rarchyproc巳ss,AHP)进行。AHP法是一种定量与

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使复杂的系统整体分解清晰,把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转化为

多层次、单目标的两两对比,然后只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即可。基本方法如下:

a)把评价体系分解成各个组成指标,按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

次间的相互关系,构造一个各指标之间相互联结的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

b)根据层次结构,通过对一定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运用数

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中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c)检验判断的逻辑一致性,综合这些判断,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通过排序结果对问题进行分

析决策。

5.2评价形式

数字化能力评价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a)企业自评:由企业自行组织专家组成数字化评价机构,对企业的数字化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自

评,草握本企业数字化的现状,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最终达到改善与提高企业

数字化水平的目的。

b)外部评价:由外部专家按数字化能力等级标准对企业数字化情况进行评价,最终达到为企业

提供更客观、更详实、更专业的数字化绩效评价的目的。

6评价与改进流程

根据GB/T36247-2018确立的数字化能力等级模型对企业的数字化能力进行评估,获取对于流

程、工具、媒介、培训和设施等的信息和要求,确立发展里程碑,合理安排提到’计划,实现企业数字化能力

的提升。其一般流程参见图1,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应用示例参见附录A。

i口|

Lh

h

I离制)11

naff价

’Ht:Wt’·~阳舍,.

阳…n树叶l

图1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和改进

企业数字化能力等级评价和改进流程活动内容为:

a)自我评价,按照数字化能力等级表(参考GB/T362472018第6章)进行自我评价,确定数字

化能力等级,包括需求数据、设计数据、技术数据包、更改和构型管理数据、内/外部制造数据交

换、质量控制、企业协同与数据交互、保障数据等内容。

b)外部评价,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