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53-2023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DB64/T 1953-2023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large-ball mushroom under fores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953—2023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underforestcultivationof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2023-11-03发布2024-02-03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95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与草原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宁夏农产品质量
安全中心、灵武市自然资源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海霞、贾永华、冯学梅、李晓龙、沈甜、岳海英、李阿波、杜慧莹、李冬、
杨俊丽、黄岳、杜涵、倪静、郭鹏、王东云。
I
DB64/T1953—2023
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大球盖菇林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病虫鼠害防治各项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林下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球盖菇strophariarugosoannulata
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
菇科(Strophariaceae)、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一类可食用大型真菌。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
直径5cm~35cm,颜色为酒红色至棕色,表面光滑,或有纤维状鳞片,菌柄长5cm~20cm,直径0.5
cm~4cm,实心,子实体成熟后期中空,表面平滑,孢子印紫褐色,适应性广。
4产地环境
4.1环境选择
栽培场地交通便利、水源方便、通风良好、远离污染源、环境洁净,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
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要求。
4.2林地选择
林分郁闭度0.6以上可直接栽培,0.6以下需搭建遮荫密度为80%~85%的遮阴网,林地坡度应小
于25°、排灌方便、土质以沙壤土为宜,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1
DB64/T1953—2023
5栽培技术
5.1季节选择
春季栽培,宜在3月中下旬开始栽培,5月底出菇。秋季栽培,宜在9月底~10月上旬开始栽培,下
一年5月初出菇。
5.2林地处理
在种植前一周,对林地灌水后,人能下地时,清除杂草及树枝,将杀虫剂按NY/T393的规定均匀地
撒在地表后,深翻晾晒2d~3d,喷洒5%~10%石灰水,然后在两行树的中间开槽,槽长为地块的长
度,槽宽为70cm~80cm、深8cm~10cm,将槽中取出的土放在两边,以供覆土用。槽间留30cm~
2
40cm的作业道,铺料前在槽内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50kg~70kg/667m)。
5.3栽培料配方
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灵活选用栽培料和比例。物料质量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玉米芯直径为0.5
cm~3cm,木屑大小为0.5cm~1.5cm,稻草长短为10cm左右。配方见表1。
表1大球盖菇栽培料配方
玉米芯%稻壳%苹果枝屑%麦麸%生石灰%稻草%
配方一404009110
配方二305009110
配方三3535109110
5.4栽培料制作
5.4.1预湿拌料
预湿拌料方法如下:
a)栽培料发酵前2d,发酵场地应喷洒石灰水杀菌灭虫;
b)根据配方,准备好各种原辅材料;
c)将粉碎好的玉米芯或木屑等转入拌料场混合,混合均匀后将物料堆成底宽1.5m~2m、顶宽
1.2m~1.5m、高1m~1.5m、长度适宜的料堆(温度较高时建小堆、温度较低时建大堆);
d)将生石灰溶于水槽中(料水比为1:1.6~1.7,使石灰搅拌充分溶解,灰渣滤去不用),均匀
洒在料堆上,将所有原料预湿拌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达到60%左右,进行堆闷;
e)将稻草用1%的生石灰水预湿码垛,每天用水浇透,如遇发热,进行翻垛备用。
5.4.2建堆
建堆方法如下:
a)堆闷24h后,将麸皮均匀撒在料堆表面,然后将打好眼的通气长管(通气长管直径为5cm,
长度大于料堆长度,通气孔直径0.5c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5cm),顺堆长方向,埋入离
地20cm高处的中心位置;
b)边翻堆边将打好眼的通气立管(通气立管直径为5cm,长度大于料堆顶部,一般长度为1.7m~
1.9m,通气孔直径0.5cm,孔与孔之间的距离为5cm),以每50cm~80cm的间距竖直排
放一根,立管底部与长管靠紧,立管上部管头露出料堆顶部;
2
DB64/T1953—2023
c)建好堆后,用尖头木棍(直径5cm~8cm、长2m)在料堆侧坡每隔0.5m处打一孔洞至底
部,清理地面,整堆成形后随即盖好塑料薄膜。
5.4.3发酵翻堆
发酵翻堆方法如下:
a)建堆后料温升至60℃~70℃进行内外翻堆,边翻堆边将通气长管和立管按照建堆的要求进
行摆放;
b)翻堆时,将高温区的熟料、热料与地角冷区的冷料交换位置,同时将料堆顶部约5cm的表皮
刮入到翻堆后的热料区,然后进行热料封边,翻堆结束后整堆,侧坡打眼、清扫地面、覆膜;
c)一般24h~48h按以上方法翻堆一次,共翻2次~3次,用生石灰将pH值调至7~8,发酵7
d左右即温度达到65℃~70℃之间保持96h~120h,发酵至淡褐色,有大量白色高温放线
菌,无酸臭味,质地松软发酵即可结束。
5.4.4散堆
发酵好的栽培料要及时散堆、降温,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方可铺料播种。
5.5栽培种选择
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整密、无污染、菌龄适宜、刚长满袋的栽培种。菌种生产应符合NY/T528
的要求。
5.6播种
播种方法如下:
a)每平方米用干料20kg~25kg,菌种0.5kg~0.65kg。铺料时料层要平整,厚度均匀,宽
窄一致;
b)将发酵好的栽培料铺在处理好的槽内(底层铺料厚度约10cm~12cm),将栽培种脱袋掰成3
cm~5cm的块状,采用梅花形点播,穴与穴之间距离为10cm~12cm、深6cm~7cm,播种
后立即用手或耙子将穴内菌块用料盖严;
c)接着盖一层10cm~12cm厚的栽培料再接一层菌种,最后盖一层2cm~3cm厚的栽培料,
即三层料两层菌种,播种后20d内如遇雨水天气应覆膜防雨淋。
5.7覆土
5.7.1覆土材料
应使用天然的、未受污染的林地腐殖土、草炭土或农田耕作层15cm之内的壤土,不宜用沙土和粘
土。
5.7.2覆土方法
播种后,立即将栽培料用铁锹轻轻拍打压实,料堆呈梯型,然后将处理好的土覆在上面,厚度约为
2cm~3cm,土壤含水量为40%左右,再用铁锹轻轻拍打压实。覆土后在菌床上面间隔25cm左右打通
气孔(5cm~8cm)至底部。
5.8盖草、覆膜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4010-2022 5G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测试方法 2022-04-24
- YD/T 4008-2022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应用标识分配及映射 2022-04-24
- YD/T 4007-2022 无线短距通信 车载空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2-04-24
- YD/T 4009-2022 5G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要求 2022-04-24
- YD/T 4013.2-2022 城域N×25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第2部分:CWDM 2022-04-24
- YD/T 4006-2022 信息通信用10kV交流输入的直流不间断电源系统 2022-04-24
- YD/T 4012-2022 5G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通用管理服务 2022-04-24
- YD/T 4013.1-2022 城域N×25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 2022-04-24
- YD/T 4013.5-2022 城域N×25Gbit/s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第5部分:DWDM 2022-04-24
- YD/T 4011-2022 5G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总体要求 202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