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665-2009 偏光显微镜
GB/T 24665-2009 Polarizing microscop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海理工大学、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教学仪器有限公司、宁波市华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宁波舜宇仪器有限公司、广州粤显光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麦克奥迪实业集团公司、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胡钰、黄卫佳、毛磊、王国瑞、徐利明、张景华、沈晓江、李弥高、李晞、肖倩、吴国通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37.020
犖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246652009
偏光显微镜
犘狅犾犪狉犻狕犻狀犿犻犮狉狅狊犮狅犲
犵狆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20091115发布2010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246652009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分类及基本参数1
4要求2
5试验方法6
6检验规则14
7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15
附录(资料性附录)使用贝瑞克补偿器测量光程差的数据表A16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Ⅰ
/—
犌犅犜246652009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A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Ⅲ
/—
犌犅犜246652009
偏光显微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偏光显微镜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筒长为160mm或无限远系统的各类偏光显微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609/显微镜物镜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部分:按接收质量限(1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
GBT2828.12003ISO285911999IDT
GBT2829/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9247/显微镜聚光镜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第部分:筒长(/—
GBT22057.11160mmGBT22057.1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
2008ISO934511996MOD
/显微镜相对机械参考平面的成像距离第部分: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
GBT22057.22
(/—,:,)
GBT22057.22008ISO934522003MOD
/显微镜放大率(/—,:,)
GBT22059GBT220592008ISO80391997IDT
/—显微镜镜筒滑块和镜筒槽的连接尺寸(/—,:
GBT220602008GBT220602008ISO8040
,)
2001IDT
JBT5475/网格板
JBT5591/星点板
JBT932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3分类及基本参数
3.1偏光显微镜的分类按表规定。1
3.2偏光显微镜的光学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2057.1/和GBT22057.2/的规定。
3.3偏光显微镜补偿器滑块和镜筒槽的连接尺寸应符合GBT22060/的规定。
表1
项目普及偏光显微镜实验室偏光显微镜研究用偏光显微镜
机械筒长160mm或∝
总放大率≤640×>640×
类别消色差平场消色差平场消色差或平场半复消色差
物
镜
放大率按/选取
GBT22059
1
/—
犌犅犜246652009
表(续)
1
项目普及偏光显微镜实验室偏光显微镜研究用偏光显微镜
放大率按/选取
GBT22059
目
镜目镜与镜筒的犉8犉8犉8
23.2、25或30
配合尺寸犺8犺8犺8
聚光镜根据/规定选取
GBT9247
移动尺:移动范围30mm×40mm
载物台旋转载物台:可转动360°
旋转载物台:可转动360°
十字带尺平场目镜十字带尺平场目镜十字带尺平场目镜
辅助试板:十字平场目镜十字平场目镜
一级红补偿器网格平场目镜网格平场目镜
/补偿器(即带面积计算板的目镜,网格(即带面积计算板的目镜,网格
λ4
石英楔补偿器每边长,每边等分,总每边长,每边等分,总
1cm201cm20
中性滤光片面积2。)面积2。)
1cm1cm
蓝色滤光片0.01mm测微尺垂直照明器
辅助试板:压平器
一级红补偿器摄影装置
/补偿器0.01mm测微尺
λ4
石英楔补偿器各种滤光片
摄影、摄像装置辅助试板:
附件中性滤光片一级红补偿器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蓝色滤光片/补偿器
λ4
谢乃尔蒙补偿器(四分之石英楔补偿器
一波晶片)谢乃尔蒙补偿器(四分之
一波晶片)
勃氏柯勒补偿器
贝瑞克补偿器
穿孔目镜
万能转台
浸没反差物镜
温控装置
显微硬度计
显微光度计
4要求
4.1各类物镜不应有应力。
4.2各类物镜应校正好相应的像差。
偏光显微镜成像应清晰,其清晰范围(直径)不应小于表的规定。
4.32
表2单位为毫米
数值孔径消色差物镜平场消色差物镜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
≤0.20713.515.5
>0.20~0.40713.514
>0.40~0.806.513.513.5
2
/—
犌犅犜246652009
表(续)单位为毫米
2
数值孔径消色差物镜平场消色差物镜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
>0.80~1.005.51111.5
>1.0041010.5
4.4物镜的数值孔径允差应符合表的规定。3
表3
数值孔径允差
<0.4±10%
0.4~1±8%
>1±4%
4.5物镜放大率允差不超出±5%。
4.6目镜放大率允差不超出±5%,成对目镜放大率相对误差不超出1%。
4.7十字分划目镜的十字丝中心与目镜配合外径轴线的重合性误差不大于0.1mm。
4.8起偏镜处于零位时的偏振方向为东西方向,与旋转载物台处于零位时移动尺的犡方向(也应为东
西方向)平行,其相对偏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4
表4单位为[角]分
类型偏差
普及偏光显微镜≤40
实验室偏光显微镜≤30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研究用偏光显微镜≤20
检偏镜处于零位时的偏振方向为东西方向,当检偏镜旋转时应与起偏镜的偏振方向严格正
4.990°
交,视场呈黑暗。检偏镜应能方便地移出或移入光路。
使用物镜转换器变换物镜的显微镜,转换器各螺孔定位的重复性应符合表的规定。
4.105
表5单位为毫米
型式重复性
普及偏光显微镜≤0.03
实验室偏光显微镜≤0.02
研究用偏光显微镜≤0.01
4.11采用制动机构锁定旋转载物台时,旋转载物台的中心变化允差为0.005mm,而旋转载物台的分
度读数变化允差为±6′。
旋转载物台旋转时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应符合表的规定。
4.126
表6单位为毫米
类型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
普及偏光显微镜≤0.008
实验室偏光显微镜≤0.005
研究用偏光显微镜≤0.003
4.13移动尺的主尺刻线面和旋转载物台的圆刻度面与游标刻线之间的高低差不应大于0.1mm。间
隙不应大于0.2mm。
4.14移动尺夹持标本应稳定可靠,在移动时,被夹持的标本不允许脱离、跳动和偏斜。
3
/—
犌犅犜246652009
4.15用移动尺纵横方向移动标本时应平稳、灵活。在5mm×5mm范围内,标本像不应模糊,如需重
新调焦,调节量不应大于0.012mm。
4.16聚光镜中顶透镜摆动架多次摆入光路时,顶透镜轴线应与整个聚光镜轴线共轴,其轴线的偏移在
聚光镜焦平面上不应大于0.02mm。
4.17聚光镜不应有明显应力,当光路内无其他光学元器件时,在正交偏光下,视场应呈基本黑暗。
4.18勃氏透镜组应能方便地移出或移入光路,当使用高倍物镜和勃氏透镜组在聚敛光束下观察垂直
于(晶体)光轴的单轴晶切片时,黑十字应清晰。
显微镜微调机构的空回应符合表的规定。
4.197
表7单位为毫米
型式空回
普及偏光显微镜≤0.008
实验室偏光显微镜≤0.004
研究用偏光显微镜≤0.002
使用倍物镜观察载物台上分划尺(检偏镜推出光路),调焦成像清晰后,当转换用其他倍率的
4.2010
物镜进行观察(全孔径)时,仍应能看到分划尺轮廓像。
使用倍物镜观察载物台上分划尺,由于检偏镜推入光路并转动时所引起的初次成像面上像的
4.2110
位移不应超过0.1mm。
4.22补偿器的最高折射率(狀)方向应与所标注的方向一致,补偿器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Z/T 0028-2001 邮政业务分类与代码集 2001-03-09
- JB/T 9679-1999 电瓷用真空练泥机 1999-08-06
- JB/T 9658-1999 硅钢片纵剪机 1999-08-06
- JB/T 5285-2001 真空净油机 2001-04-03
- JB/T 8389-2001 放映银幕特性参数的测定方法 2001-04-09
- JT/T 445-2001 汽车底盘测功机通用技术条件 2001-04-10
- JG/T 137-2001 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 2001-06-25
- JB/T 6526-1999 电动工具用电子调速开关 1999-08-06
- YZ/T 0030-2001 邮政大宗用户代码编制规则及相关代码 2001-03-09
- JB/T 8952-1999 35kV及以下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99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