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84.3-2018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DB11/T 384.3-2018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Part 3: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tocol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02月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M6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384.3—2018
代替DB11/T384.3—2009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mageinformationmanagement
system—Part3:Communicationcontrolprotocol
2018-12-17发布2019-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384.3—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1
3.1术语和定义....................................................................1
3.2缩略语........................................................................2
4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2
4.1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示意图......................................................2
4.2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示意图说明..................................................3
5接口..............................................................................3
5.1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接口..........................................................3
5.2矩阵管理系统接口..............................................................3
5.3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间接口..........................................4
6通信协议..........................................................................4
6.1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通信协议......................................................4
6.2矩阵管理系统通信协议..........................................................6
6.3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互联通信协议....................................8
附录A(资料性附录)矩阵管理系统通信协议说明.......................................1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矩阵管理系统命令、返回消息、命令参数一览表.....................29
附录C(资料性附录)权限组编码方法.................................................41
附录D(规范性附录)北京市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设备编码细则.............................44
附录E(规范性附录)北京市矩阵管理系统摄像机9位编码细则...........................46
附录F(规范性附录)摄像机编码转换细则.............................................48
I
DB11/T384.3—2018
前言
DB11/T384—2018《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分为以下18部分:
——第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
——第2部分:视音频格式与编码;
——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第4部分:传输网络;
——第5部分:图像质量要求与评价方法;
——第6部分:图像存储与回放要求;
——第7部分:工程要求与验收。
——第8部分:危险场所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第9部分: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
——第10部分:图像采集点设置要求;
——第11部分:控制权限分类与管理;
——第12部分:图像采集区域标志的设计与设置;
——第13部分:图像信息存储系统;
——第14部分:移动终端联接技术要求;
——第15部分:软件质量评价方法;
——第16部分:视频图像字符叠加要求;
——第17部分:运行维护要求;
——第18部分: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本部分为DB11/T384—2018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DB11/T384.3—200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本部
分与DB11/T384.3—2009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引言;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见3,2009年版3);
——修改了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见4,2009年版4);
——修改了接口(见5,2009年版5);
——增加了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通信协议(见6.1);
——增加了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间通信协议(见6.3);
——修改了附录A、B(见附录A、B,2009年版附录A、B);
——增加了附录D、E、F。(见附录D、E、F)。
——本部分由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北京市公安局归口。
——本部分由北京市公安局组织实施。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公安局、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富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
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网力
II
DB11/T384.3—2018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天地阳光通信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冰洋、崔云红、解丹、钟永强、钟宏全、崔国勤、井文琦、房子河、郅晨、
刘惟锦、饶丽华、张伟民、闫雪、季景林、李忠伟、孔维生、王超、闫伟、王利彬、王海增。
本部分历次发布版本:
——DB11/Z384.3—2006;
——DB11/T384.3—2009。
III
DB11/T384.3—2018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通信控制协议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间接口的参考模型、接口以及通信协议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系统检测、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研发、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DB11/T254.1政务数字证书规范第1部分:格式
DB11/T3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DB11/T384.1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平台结构
DB11/T384.9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9部分:图像资源及系统设备编码与管理
IETFRFC2976SIPINFO方法(TheSIPINFOMethod)
IETFRFC3261会话初始协议(SIP: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IETFRFC3428会话初始协议(SIP)即时消息扩展[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SIP)Extension
forInstantMessaging]
IETFRFC3550实时传输协议(RTP:ATransportProtocolforReal-TimeApplications)
IETFRFC4566会话描述协议(SessionDescriptionProtocol)
3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28181和DB11/T384.1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控制协议网关controlprotocolgateway
实现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之间的网络传输协议、控制协议、设备地址等转换的服务器
或设备。
3.1.2
媒体转换网关mediaconversiongateway
1
DB11/T384.3—2018
实现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之间媒体传输协议、媒体数据编码格式转换的服务器或设
备。
3.1.3
边界管理服务器boundarymanagementserver
矩阵管理系统中从一个平台向另一个平台传递通信协议控制的服务器。边界管理服务器有时也简称
边界服务器。
3.1.4
视频干线trunk
指矩阵管理系统中从一个平台向另一个平台传递视频信息的一条中继线。视频干线分模拟干线与数
字干线,模拟干线指采用模拟方式传递视频信息的干线,数字干线指将视频信息经过压缩编码后的视频
码流通过事先分配的UDP端口上进行传递的视频干线。视频干线的管理与分配由视频信息的接收端负责,
即由接收端平台的边界管理服务器负责管理及分配。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部分:
HD-SDI:高清数字分量串行接口(HighDistinct-SerialDigitalInterface)
AVS: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AudioandVideoCodingStandard)
CA: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Authority)
PS:节目流(ProgramStream)
MANSCDP: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控制描述协议(MonitoringandAlarmingNetworkSystemControl
DescriptionProtocol)
MANSRTSP: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实时流协议(MonitoringandAlarmingNetworkSystemReal-Time
StreamingProtocol)
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TransportProtocol)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eal-timeTransportControlProtocol)
RTSP:实时流化协议(Real-TimeStreamingProtocol)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
PTZ:摄像机或云台所支持的动作,包括左右移动、上下移动和焦距缩放(Pan-Tilt-Zoom)
SSL:安全套接字连接层协议(SecureSocketsLayer)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
SVAC: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TechnicalspecificationofSurveillanceVideo
andAudioCoding)
4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
4.1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示意图
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示意图见图1。
2
DB11/T384.3—2018
上级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上级矩阵管理系统
控制协议网关边界管理矩阵联网管理
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服务器控制服务器
模拟矩阵HD-SDI矩阵
GB/T28181媒体服务器
标准
前端设备媒体转换网关
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
下级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下级矩阵管理系统
控制协议网关边界管理矩阵联网管理
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服务器控制服务器
模拟矩阵HD-SDI矩阵
GB/T28181媒体服务器
标准
前端设备媒体转换网关
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
图例标注:
控制信令
视频传输
图1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示意图
4.2平台间接口参考模型示意图说明
如图1所示,图像信息平台间接口分为共享平台上下级间接口、矩阵管理系统上下级间接口、同级
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间接口。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独立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不依赖其它平台运行;
每个平台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用户独立进行授权管理,同时宜实现用户漫游功能。
5接口
5.1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接口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通信协议:TCP/UDP;
端口号:会话通道端口宜为5060。
5.2矩阵管理系统接口
3
DB11/T384.3—2018
5.2.1数字干线的接口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通讯协议:UDP;
端口号:10000-19999,每个端口对应一路视频。
5.2.2管理控制通路的接口
物理接口:以太网接口;
通讯协议:TCP;
端口号:2008。
5.3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间接口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侧的接口应符合5.1的要求,矩阵管理系统侧的接口应符合5.2的要求。
6通信协议
6.1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通信协议
6.1.1概述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内部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时,应遵循6.1所规定的通
信协议,通信协议的结构见图2。
会话通道媒体流通道
MPEG-4G.711/G.723.1
SDPMANSCDPMANSRTSP
/H.264/SVAC/G.729
SIPRTP/RTCP
TCP/UDPTCP/UDP
IP
图2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通信协议结构图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两个传输通道: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会话
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经过压缩编码的
视音频流采用流媒体协议RTP/RTCP传输。
6.1.2会话初始协议
注册、实时视音频点播、历史视音频的回放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IETFRFC3261规定的Register、
Invite等请求和响应方法实现,历史视音频回放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IETFRTC2976规定的INFO方法实
现,前端设备控制、信息查询、报警事件通知和分发等应用的会话控制采用SIP扩展协议IETFRFC3428
规定的Message方法实现。
SIP消息应支持基于UDP和TCP的传输。
4
DB11/T384.3—2018
互联的系统平台及设备不应向对方的SIP端口发送应用无关消息,避免应用无关消息占用系统平台
及设备的SIP消息处理资源。
6.1.3会话描述协议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有关设备之间会话建立过程的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应采用IETFRFC4566协议描
述,主要内容包括会话描述、媒体信息描述、时间信息描述。会话协商和媒体协商信息应采用SIP消息
的消息体携带传输。
6.1.4控制描述协议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有关前端设备控制、报警信息、设备目录信息等控制命令应采用监控报警联网系
统控制描述协议(MANSCDP)描述,符合GB/T28181—2016中附录A规定。联网系统控制命令应采用SIP
消息Message的消息体携带传输。
6.1.5媒体回放控制协议
历史视音频的回放控制命令应采用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实时流协议(MANSRTSP),符合GB/T28181—
2016附录B规定,实现设备在端到端之间对视音频流的正常播放、快速、暂停、停止、随机拖动播放等
远程控制。历史媒体的回放控制命令采用SIP消息Info的消息体携带传输。
6.1.6媒体传输和媒体编解码协议
媒体流在图像信息共享平台IP网络上传输时应支持RTP传输,媒体流发送源端应支持控制媒体流发
送峰值功能。RTP的负载应采用如下两种格式之一:基于PS封装的视音频数据或视音频基本流数据,符
合GB/T28181—2016附录C规定。媒体流的传输应采用IETFRFC3550规定的RTP协议,提供实时数据传
输中的时间戳信息及数据流的同步;应采用IETFRFC3550规定的RTCP协议,为按序传输数据包提供可
靠保证,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6.1.7传输要求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传输要求应符合GB/T28181—2016中第5章的要求。
6.1.8交换要求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交换要求应符合GB/T28181—2016中第6章的要求。
6.1.9控制要求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应实现如下基本控制要求:
a)注册和注销;
b)实时视音频点播;
c)设备控制;
d)报警事件通知和分发;
e)设备信息查询;
f)状态信息报送;
g)历史视音频文件检索;
h)历史视音频回放;
i)历史视音频文件下载;
j)校时;
5
DB11/T384.3—2018
k)订阅和通知;
l)语音广播和语音对讲;
m)锁定解锁。
其中,a)~l)项的控制要求应符合GB/T28181—2016中第7章的要求。m)项锁定/解锁为在GB/T28181
基础上的扩展功能,用于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用户对任一实时视频源的云镜控制进行锁定/解锁。低于当
前锁定操作权限的用户不得使用当前锁定摄像机的云镜控制功能,高于或等于当前锁定权限的用户可以
解锁当前锁定状态,并能进行该摄像机的正常云镜控制操作。解锁功能是锁定功能的反操作,只有不低
于当前锁定操作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解锁操作。用户权限控制处理应符合GB/T28181—2016中8.5的要
求。
6.1.10通信流程及协议接口
6.1.9中a)~l)项的通信流程及协议接口应符合GB/T28181—2016中第9章的要求。
6.1.9中m)项的通信流程应符合GB/T28181—2016中9.3.2.2的要求,锁定/解锁的控制请求命令采
用Message方法实现,MESSAGE消息头Content-type头域为Content-type:Application/MANSCDP+xml。
设备控制命令采用MANSCDP协议格式定义,符合GB/T28181—2016附录A中的A.2.3的控制命令规定。
应包括命令类型(CmdType)、命令序列号(SN)、设备编码(DeviceID)、目标锁定命令(ControlLock)、
目标锁定时长(Period),采用MESSAGE方法的消息体携带。在MANSCDP的控制命令中增加定义如下:
<!--目标锁定命令,1:加锁,2:解锁(可选)-->
<elementname="ControlLock"minOccurs="0"/>
<!--目标锁定时长,单位:秒(目标锁定必选)-->
<elementname="Period"type="integer"/>
设备在收到MESSAGE消息后,应立即返回应答,应答均无消息体。
设备控制应答命令应包括命令类型(CmdType)、命令序列号(SN)、设备编码(DeviceID)、执行
结果(Result),采用MESSAGE方法的消息体携带。
设备控制应答命令采用MANSCDP协议格式定义,符合GB/T28181—2016附录A中的A.2.6设备控制应
答命令规定。
MESSAGE消息头Content-type头域为Content-type:Application/MANSCDP+xml。
6.2矩阵管理系统通信协议
6.2.1概述
矩阵管理系统通信协议的通信过程和实例说明见附录A。
6.2.2协议封装结构
协议的底层网络协议采用TCP协议。
边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需使用SSL等安全措施来保证通信数据的安全。
协议中所有保留字段都应当置0。
字节顺序为小尾顺序(little-endian)。
数据包格式见表1。
6
DB11/T384.3—2018
表1数据包格式表
3210
协议标识(4)
数据包长度(2)保留(1)协议主版本号/子版本号(1)
原始命令设备号(4)
原始命令序列号(4)
命令序列号(4)
命令/返回消息
(变长)
数据包格式具体含义如下:
——协议标识:数据包的包头,定义如下:‘VBGP’,也就是0x560x420x470x50;
——协议主版本号/子版本号:高4位为协议主版本号,低四位为协议子版本号。现在为0x11,表
示主版本为1,子版本为1(即1.1修订版,兼容版本1.0);
——数据包长度:除去协议标识(4)、数据包长度(2)、保留(1)和协议版本号(1)之外的所
有数据长度,包括:原始命令设备号(4)、原始命令序列号(4)、命令序列号(4)、命令/
返回消息(变长);
——原始命令设备号:命令最初发起设备的编号,系统内应唯一。不会随命令的转发而改变,主要
用于系统调试及诊断;
——原始命令序列号:命令最初发起设备的命令流水号,不会随命令的转发而改变,主要用于系统
调试及诊断;
——命令序列号:边界管理服务器间使用的命令流水号,保证命令与返回消息的一一对应,所有返
回消息都使用原来请求命令包中的序列号;
——命令/返回消息:命令的具体内容为变长的结构。
6.2.3命令/返回消息结构
命令/返回消息是边界管理服务器之间通讯的有效命令数据,它被包装在协议包中发送出去,命令/
返回消息需要32位对齐,不够的补0,保留字段置0,它由命令基本头结构和具体命令参数列表组成,不
同的命令/返回消息的总体长度是可变长的,长度可以从数据包长度计算得到。
命令/返回消息结构见表2。
表2命令/返回消息结构表
3210
保留命令码/返回码
(命令/返回消息的参数)...
命令/返回消息结构具体含义如下:
——命令/返回消息的基本头结构包括:命令码/返回码;
——命令码/返回码(2):命令的编码,返回消息的编码;
——命令/返回消息参数(可变长):具体的参数列表;
——命令/返回消息的长度可以从数据包长度计算得到。
6.2.4命令、返回消息、命令参数一览表
7
DB11/T384.3—2018
矩阵管理系统的命令、返回消息、命令参数一览表见附录B。
6.3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互联通信协议
6.3.1概述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间通过控制协议网关进行用户和视频资源、通信协议转换;通过
媒体转换网关实现媒体流格式转换。
6.3.2用户和视频资源的转换
6.3.2.1用户转换
控制协议网关实现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间的用户和级别的转换。用户转换原则上要求
一一对应,即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一个用户对应矩阵管理系统的一个相应的用户,反之亦然。图像信息
共享平台的用户级别等身份信息携带方式应符合GB/T28181—2016中8.5节的要求。
6.3.2.2视频资源转换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摄像机资源编码细则应符合GB/T28181和附录D的要求。矩阵管理系统的资源
编码细则见附录E。两种编码的转换和转换细则见附录F。控制协议网关实现上述编码转换。
6.3.3通信协议转换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的对接功能及描述见表3。
表3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与矩阵管理系统的对接功能表
功能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通信控制协议参考标准章节矩阵管理系统通信控制协议参考标准章节
获取视频资源列表GB/T28181—2016中9.5节附录B.4.12
视频调用GB/T28181—2016中9.2节附录B.4.2
云镜控制GB/T28181—2016中9.3节附录B.4.6
锁定/解锁6.1.1节附录B.4.4和附录B.4.5
6.3.3.1获取视频资源列表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获取视频资源列表的通信过程应符合GB/T28181—2016中9.5的要求。图像信息
共享平台用SIP指令,通过MESSAGE方法携带。
矩阵管理系统获取视频资源列表的指令见附录B.4.12。矩阵管理系统用二进制指令。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返回包含了20位的摄像机编码的摄像机信息列表,而矩阵管理系统返回的16位的
视频资源编号、名称列表,摄像机编码的转换规则见附录F,由控制协议网关实现平台间视频资源列表
各数据项的转换、补充。
6.3.3.2视频调用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视频调用的通信过程符合GB/T28181—2016中9.2的要求。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采
用SIP协议的INVITE(withSDP)方法发起视频调用请求。
矩阵管理系统请求视频的指令见附录B.4.2。矩阵管理系统用二进制指令,其格式如下:命令码2,
视频资源编号(16位编码),干线编号(可使用默认值或为空),视频源格式(可使用默认值或为空)。
8
DB11/T384.3—2018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调用矩阵管理系统的视频时,控制协议网关将SIP指令转换为矩阵管理系统的二
进制指令,同时20位的摄像机编码根据附录F的规则转换为矩阵管理系统16位的视频资源编号。
矩阵管理系统调用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视频时,控制协议网关将二进制指令转换为图像信息共享平
台的SIP指令,同时16位的视频资源编号根据附录F的规则转换为图像信息共享平台20位的摄像机编码。
6.3.3.3云镜控制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云镜控制的通信过程符合GB/T28181—2016中9.3的要求。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采
用SIP协议的MESSAGE方法发起控制请求。MESSAGE方法携带命令类型CmdType、命令序列号SN、设备编码
DeviceID(20位编码)、子命令。
矩阵管理系统云镜控制的指令见附录B.4.6。矩阵管理系统用二进制指令,其格式如下:命令码6,
视频资源编号(16位编码),PTZ控制命令。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对矩阵管理系统的视频进行云镜控制时,控制协议网关将SIP指令转换为矩阵管
理系统的二进制指令,同时20位的摄像机编码根据附录F的规则转换为矩阵管理系统16位的视频资源编
号。
矩阵管理系统对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视频进行云镜控制时,控制协议网关将二进制指令转换为图像
信息共享平台的SIP指令,同时16位的视频资源编号根据附录F的规则转换为图像信息共享平台20位的摄
像机编码。
6.3.3.4锁定/解锁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锁定/解锁的通信过程符合GB/T28181—2016中9.3和6.1.10的要求。图像信息共
享平台用SIP协议的MESSAGE方法发起控制请求。MESSAGE方法携带命令类型CmdType、命令序列号SN、设
备编码DeviceID(20位编码)、子命令。
矩阵管理系统锁定/解锁的指令见附录B.4.4和附录B.4.5。矩阵管理系统用二进制指令,锁定的格
式如下:命令码4,视频资源编号(16位编码),锁定时间。解锁的格式如下:命令码4,视频资源编号
(16位编码)。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对矩阵管理系统的视频进行锁定/解锁时,控制协议网关将SIP指令转换为矩阵管
理系统的二进制指令,同时20位的摄像机编码根据附录F的规则转换为矩阵管理系统16位的视频资源编
号。
矩阵管理系统对图像信息共享平台的视频进行锁定/解锁时,控制协议网关将二进制指令转换为图
像信息共享平台的SIP指令,同时16位的视频资源编号根据附录F的规则转换为图像信息共享平台20位的
摄像机编码。
6.3.4通信流程
6.3.4.1矩阵管理系统获取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视频资源列表
矩阵管理系统获取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视频资源列表流程见图3。
9
DB11/T384.3—2018
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控制协议网关边界管理服务器
1: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请求
2:控制指令转换
3:国标目录查询请求
4:权限控制
5:国标目录查询响应
6:控制指令转换
7: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响应
图3矩阵管理系统获取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前端设备资源列表流程图
流程描述如下:
n)1:边界管理服务器向控制协议网关发送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请求;
o)2:控制协议网关收到指令后进行资源转换、控制指令转换操作;
p)3:控制协议网关采用GB/T28181规定格式将目录查询请求发送到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
q)4: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进行权限控制处理;
r)5:权限控制处理通过后,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返回当前域的设备目录列表;
s)6:控制协议网关收到指令后进行资源转换、控制指令转换操作;
t)7:控制协议网关将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响应发送到边界管理服务器。
6.3.4.2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矩阵管理系统视频资源列表
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GB/T28181规定的目录获取功能通过控制协议网关获取矩阵管理系统的
视频资源列表。获取流程见图4。
10
DB11/T384.3—2018
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控制协议网关边界管理服务器
1:国标目录查询请求
2:控制指令转换
3: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请求
4:权限控制
5: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响应
6:控制指令转换
7:国标目录查询响应
图4图像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矩阵管理系统前端设备目录流程图
流程描述如下:
a)1: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向控制协议网关发送目录查询请求,指令采用GB/T28181规定格式;
b)2:控制协议网关收到指令后进行资源转换、控制指令转换操作;
c)3:控制协议网关将矩阵管理系统目录查询请求发送到边界管理服务器;
d)4:边界管理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进行权限控制处理;
e)5:权限控制处理通过后,边界管理服务器返回当前矩阵管理系统的设备目录列表;
f)6:控制协议网关收到指令后进行资源转换、控制指令转换操作;
g)7:控制协议网关将目录查询响应发送到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
6.3.4.3矩阵管理系统调用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视频
矩阵管理系统调用图像信息共享平台实时视频流程见图5。
11
DB11/T384.3—2018
前端设备媒体服务器中心信令控制服务器控制协议网关媒体转换网关边界管理服务器模拟矩阵/HD-SDI矩阵
1:矩阵管理系统实时视频请求
2:控制指令转换媒体网关资源分配
5:建立前
端设备与媒
3:国标视频点播请求
体服务器间
的媒体流
4:权限控制
6:数字实时视频7:建立媒体服
媒体流务器与媒体网关
间的媒体流
8:数字实时视频媒体流
9:媒体转换网关控制
10:矩阵管理系统实时视频响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B/T 10444-2007 商贸企业信用管理技术规范 2007-12-28
- GB/T 8586-2007 探鱼仪工作频率分配及其防止声波干扰技术条件 2007-12-27
- GB/T 6976-2007 羊毛毛丛自然长度试验方法 2007-12-27
- SB/T 10442-2007 沐浴业经营技术规范 2007-12-28
- GB/T 3594-2007 渔船电子设备电源的技术要求 2007-12-27
- SB/T 10445-2007 成品油仓储企业管理技术规范 2007-12-28
- SB/T 10443-2007 早餐经营规范 2007-12-28
- SB/T 10441-2007 足浴保健经营技术规范 2007-12-28
- GB/T 19892.2-2007 批控制 第2部分:数据结构和语言指南 2007-12-28
- GB/T 21292-2007 渔网 网目断裂强力的测定 200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