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184-2020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规范

DB13/T 5184-2020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184-2020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25
实施日期
2020-04-25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6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184—2020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规范

2020-03-25发布2020-04-25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184—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设计要求...........................................................................3

5预处理.............................................................................4

6人工湿地系统.......................................................................5

7施工和调试........................................................................10

8运行与管理........................................................................10

I

DB13/T518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曹利荣、王春敏、李子富、石晶晶、周晓琴、周律、杨会静、张翔、郑蕾、

赵杨、刘冉、王素欣、曹智、邸振华。

II

DB13/T5184—2020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设计、预处理、人工湿地系统、施工和调试、运行与管理

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小于或等于10000m3/d)、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受

污染地表水净化及其他类似水质的污水处理等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调试、运行与管

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837城市给排水紫外线消毒设备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14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CJ/T3008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

CJJ/T54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

CJJ60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工湿地

指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选择一定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根据需要,人为设计与建造的

湿地。本标准中定义的人工湿地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主要通过填料、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对水体进行净化。

3.2

表面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填料表面以上流动,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注:改写HJ2005—2010,定义3.2。

1

DB13/T5184—2020

3.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指水在填料表面以下流动,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的人工湿地。

注:改写HJ2005—2010,定义3.3。

3.4

垂直流人工湿地

指水垂直通过池体中填料层的人工湿地。分别有下行垂直流人工湿地和上行垂直流人工湿地。

注:改写HJ2005—2010,定义3.4。

3.5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指由两个底部相连的池体组成,水从一个池体垂直向下(或向上)流入另一个池体中后垂直向上

(或向下)流出。

3.6

组合式人工湿地

指由多个同类型或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池体构成的水质净化系统。

3.7

预处理

指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单元,主要是去除水中漂浮物、油脂类污染物、悬浮物、泥沙等。

3.8

水力停留时间

指水在人工湿地处理区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注:改写HJ2005—2010,定义3.8。

3.9

污染物面积负荷

指单位面积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内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污染物量。

注:改写CJJ/T54—2017,定义2.1.17。

3.10

水力负荷

指单位面积人工湿地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水量。

注:改写HJ2005—2010,定义3.10。

3.11

水力坡度

指水在人工湿地内,沿水流方向单位路程长度上的水位下降值。

注:改写HJ2005—2010,定义3.11。

2

DB13/T5184—2020

3.12

填料

指在人工湿地内用以提供人工湿地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并对污染物起过滤、吸附作用的填充材料。

3.13

渗透系数

指水流在人工湿地防渗层内单位时间流动通过的距离。

注:改写CJJ/T54—2017,定义2.1.22。

3.14

孔隙率

指人工湿地填料层中,存在于填料间的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注:改写CJJ/T54—2017,定义2.1.20。

4设计要求

4.1选址与总体布置

4.1.1人工湿地选址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范围内的设计水量、分布情况、发展规划以及变化趋势等因素;

b)处理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工程,与环境敏感区的防护距离满足环评要求;

c)优先考虑具有自然坡度的洼地或塘,以减少或不用提升设施达到重力排放;

d)靠近受纳水体或便于回用的地点;

e)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

4.1.2人工湿地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场地环境条件,按照使用功能和流程要求,构筑物的布置应紧

凑、合理,构筑物间距应满足施工、设备安装、填料装填及日常管理的要求;综合用房、预处理系统、

消毒系统等建(构)筑物宜分区域集中布置,且建(构)筑物之间应考虑风向、距离、便于管理等因

素;宜结合湿地植物配置、景观设施建设,形成与周围环境协调、自然的湿地风貌;因地制宜考虑人

工湿地的利用,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发挥科普宣传教育作用。

4.1.3人工湿地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符合排水通畅、能耗低、投资少等要求,多单元湿地

系统高程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坡度,采用重力流形式,需提升时,宜一次提升。

4.1.4用于受污染地表水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选址除满足本标准4.1.1条的要求外,宜靠近取水方便

的位置,净化后人工湿地出水宜靠近水体补水位置以利于水循环。

4.1.5人工湿地处理设施应设置通向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的必要通道,通道的设计可参照GB50014

的有关要求。

4.1.6人工湿地的建设规模宜以近期规模为主,预留出远期扩建用地。小型工程可一次性建成附属工

程。

4.2设计水量

3

DB13/T5184—2020

4.2.1用于生活污水处理时,设计水量宜根据服务区域范围内实际调查的污水量确定。缺乏污水量调

查资料的,可通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和变化系数确定。

4.2.2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和受污染地表水净化时,应根据需要处理的水量确定人工湿

地设计水量。

4.3设计水质

4.3.1人工湿地进水水质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用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时,对进水水质进行调查,缺乏调查资料的,可参照GB50014的有关

规定或者周边地区同类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确定;

b)农村居民生活污水水质通过实测确定进水水质,缺乏实测资料的,可参考农村生活污水管理

相关文件;

c)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时,根据出水实际水质确定;

d)用于受污染地表水净化时,根据水体现状调查水质及未来水质预测综合确定。

4.3.2预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的进水水质浓度满足表1的规定。

表1预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的进水水质要求单位为: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氨氮总磷

人工湿地类型

(BOD5)(CODCr)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