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350-2014 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
DB11/T 350-2014 DB11/T 350-2014 Rural Folk Tourism Village Level Division and Evalu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6年04月
-
2014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
A12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350—2014
代替DB11/T350—2006
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
Classificationandevaluationofruraltourismvillage
2014-05–21发布2014-09-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350—201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等级划分............................................................................2
5基本条件............................................................................2
6划分依据............................................................................2
7评定与管理..........................................................................3
附录A(规范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必备项目...............................5
附录B(规范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6
附录C(资料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表..........................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申请表................................14
附录E(资料性附录)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意见反馈表............................15
I
DB11/T350—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T350—2006。与DB11/T350—2006相比,主要技术要求变化如下:
——对市级民俗旅游村和区(县)级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方法进行了修订,将民俗旅游村划分为三
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三个等级。
——对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必备条件进行了修订,强调指标量化性,提高指标区分度。
——对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定程序进行了修订,将评定程序分为申请、评定、复核、处理四
个环节。
——对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进行了修订,新增经济指标、智慧旅游乡村等指标。
——新增游客满意度调查指标,注重游客旅游评价。
本标准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德斌、安金明、邹统钎、孙健、李辉、王洪声、乔剑平、范子文、游景军、
王萌萌、居强、马博洋、王欣、唐承财、邹兆莎、杨玉山、任亚青、吴婷婷、金川。
II
DB11/T350—2014
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与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旅游接待的乡村民俗旅游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16766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乡村旅游ruraltourism
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区域,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
社会文化风俗等为吸引物,吸引游客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
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方式。
3.2
民俗旅游村ruraltourismvillage
指区域相对独立,乡村民俗文化鲜明,拥有一定数量民俗旅游户的行政村或自然村。
3.3
民俗旅游户ruraltourismhouseholds
1
DB11/T350—2014
指以乡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农家民俗生活方式为特色,以当地人为经营主体,为游客
提供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娱乐等服务的乡村旅游独立经营户。
4等级划分
4.1乡村民俗旅游村质量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星级越高表示乡村
民俗旅游村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品质越高。
4.2星级以金色月季花(北京市花)为标志,三支月季花表示三星级、四支月季花表示四星级、五支
月季花表示五星级。
5基本条件
5.1村庄有特色历史文化背景,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地方、民族特色、
民俗风情和传统乡村特色、自然风貌。
5.2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统一管理旅游业的管理机构。
5.3有安全组织和安全制度,有必要的旅游安全设施,危险地段有醒目的警示牌。
5.4村容村貌干净整齐,布局合理,村内无私搭乱建、乱设摊位、乱堆乱放现象。
5.5村庄编制有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且科学有效。
5.6从事旅游接待民俗旅游户不低于10户,且评为北京市星级民俗旅游户不低于5户。
5.7民俗旅游村年游客接待数不低于1万人次。
5.8近三年来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现场检查无安全隐患。
5.9村内道路交通良好,通往民俗旅游村各主要路口有该民俗旅游村的旅游标志,包括中文的路标、
导游图、民俗旅游村名称牌、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牌。
5.10有稳定的供水供电系统,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好有效。
5.11文化设施健全,无封建迷信、邪教会道门、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
5.12设有医务室,配有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
6划分依据
6.1必备项目
必备项目规定了星级民俗旅游村应具备的硬件设施和服务项目,等级评定前需进行逐项确认满足后
才具备评星资格。
6.2等级评定
星级民俗旅游村的等级评定采用打分的方法进行划分。乡村民俗旅游村满足附录A所规定的所有必
备项目后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评分。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总分为600分,各星级标准分值划分:
——三级民俗旅游村:附录B评定得分不能低于300分。
2
DB11/T350—2014
——四级民俗旅游村:附录B评定得分不能低于400分。
——五级民俗旅游村:附录B评定得分不能低于500分。
7评定与管理
7.1评定组织
7.1.1市、区(县)两级评定委员会具体负责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工作。市评定委员会统筹全市
民俗旅游村的评定工作,授权并督导区(县)评定委员会开展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工作。
7.1.2市、区(县)现场评定专家组成员分别从市、区(县)评定委员会专家库中抽取,人数不少于
6人,由农业、公安、食药、卫生、环保、旅游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组成。
7.1.3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市评定委员会负责四星、五星级民俗旅游村的
评定工作;区(县)评定委员会负责三星级民俗旅游村的评定工作。区(县)评定委员会应将三星级民
俗旅游村评定结果及时上报市评定委员会备案,并负责四、五星级民俗旅游村的初评和推荐工作。
7.1.4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评定时间由市评定委员会书面告知区(县)评定
委员会,并对外公告。
7.2评定程序
7.2.1申请与受理
7.2.1.1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由民俗旅游村对本村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
出申请,按《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附录B)进行自评打分,填写《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
申请表》(附录D)。
7.2.1.2乡村民俗旅游村申报材料包括申请表、自评打分、游客满意度评价表及相关证照复印件等,
经乡镇人民政府进行自评并统一向区(县)评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7.2.1.3区(县)评定委员会负责监督申请评定民俗旅游村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评价,民俗旅游村将
满意度调查结果提交区(县)评定委员会。
7.2.1.4提供虚假材料者一经查实将不予受理,且此后三年内不再受理该村的申请。
7.2.2评定
7.2.2.1区(县)评定委员会负责对申报的三星级民俗旅游村组织评定,进行现场考察和打分评定,
并将评定材料及结果报市评定委员会备案。
7.2.2.2区(县)评定委员负责对申报四星、五星级民俗旅游村进行初评,形成初评报告,并向市评
定委员会推荐四星、五星级的民俗旅游村。
7.2.2.3市评定委员会派出专家组,对区(县)评定委员会推荐申报四星级、五星级民俗旅游村,进
行现场考察和打分评审,提出评定报告。
7.2.2.4经评定符合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评定标准的星级民俗旅游村,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七天(设举报监督电话)。
7.2.2.5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由市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并适时授牌。
7.2.3复核
3
DB11/T350—2014
7.2.3.1三星级民俗旅游村的复核工作由区(县)评定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向市评定委员会写出书
面复核报告。
7.2.3.2四星级、五星民俗旅游村的复核工作,由市评定委员会组织实施。
7.2.3.3民俗旅游村等级实行五年一复核和不定期明察、暗访相结合制度。
7.2.3.4复核结果分为四种:通过、限期整改、降级、取消星级。限期整改的民俗旅游村,应在半年
内消除不合格项,重新申请复核,结果仍达不到要求的,将降级或取消星级。
7.2.4处理
7.2.4.1民俗旅游村在经营过程中,遇消费者投诉,经市或区(县)评定委员会查实后,根据情节和
影响程度,可降低或取消其星级。
7.2.4.2民俗旅游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消防、食药、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责任
事故或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直接取消星级。
7.2.4.3被取消等级的民俗旅游村,自取消等级之日起三年后方可申请重新评定等级。
7.3标志管理
7.3.1标志牌和证书有效期为五年。
7.3.2标志牌和证书由市评定委员会统一设计、制作、发放,标志牌上应标注有效期限。
7.3.3标志牌应置于民俗旅游村入口、接待服务中心等明显位置。
7.3.4被降低等级的民俗旅游村,由区(县)评定委员会负责收回原等级标志牌和证书,上交市评定
委员会,并换发降低后的等级标志牌和证书。
7.3.5取消等级的民俗旅游村,由区(县)评定委员会负责收回标志牌和证书,并交还市评定委员会。
4
DB11/T350—2014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必备项目
表A.1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必备项目
星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
1.村庄有特色历史文化背景,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能够较完整真实地体现地方、民族特色、
民俗风情和传统乡村特色、自然风貌。
2.有机构健全、职责分明、统一管理旅游业的管理机构。
3.有安全组织和安全制度,有必要的旅游安全设施,危险地段有醒目的警示牌。
4.认真执行有关旅游统计调查制度,承诺履行向有关机构提供经营管理真实数据的义务。
基
5.村容村貌干净整齐,布局合理,村内无私搭乱建、乱设摊位、乱堆乱放现象。
本
6.村庄编制有建设规划和旅游规划且科学有效。
要
7.近三年来无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现场检查无安全隐患。
求
8.村内道路交通良好,通往民俗旅游村各主要路口有该民俗旅游村的旅游标志,包括中文的路标、
导游图、民俗旅游村名称牌、游客服务中心标识牌。
9.有稳定的供水供电系统,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污水处理设施,并完好有效。
10.文化设施健全,无封建迷信、邪教会道门、聚众赌博等不良现象。
11.设有医务室,配有专业资质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
游客满意度调查得分≥38≥32≥26
民俗旅游户数或民俗
≥10户或≥
旅游户占全村农户数≥30户或≥25%≥20户或≥15%
10%
比例
星级民俗旅游户数≥15户≥10户≥5户
五星级民俗旅游户数≥1户
年旅游接待游客数≥5万≥3万≥1万
1.旅游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有能容纳200人以上的1.旅游服务公共基础设
室内演出文化娱乐场所,有封闭水冲式公厕,有能容纳施完善,有室内演出文
不少于90辆A级轿车的规范停车场,有游客服务中心,化娱乐场所,有封闭水
有多功能会议中心;冲式公厕,有能容纳不
2.村庄主要出入口、重点旅游项目位置建设视频监控设少于60辆A级轿车的规
级
施;范停车场;
别
3.村域范围内旅游产品丰富,有被评为乡村旅游新业态2.在区(县)级以上新
要
产品或市级以上的农业观光采摘园;闻媒体上做过旅游宣传
求
4.村集体能组织观赏性或参与性的农村民俗节庆文化广告。
活动,有文化传承载体,建有文艺演出团队,文化活动
丰富;
5.有体现本村特色旅游形象标识、宣传口号及形象定
位,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做过旅游宣传广告。
注:第一次星级民俗旅游村评定时,星级民俗旅游户数以市级民俗旅游户数核算,五星级民俗旅游户数不作为必备项。
5
DB11/T350—2014BB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
表B.1乡村民俗旅游村等级划分评分细则表
项目分项分档自评评定
序号评定内容备注
分值分值分值得分得分
1经济指标55
1-2万得1分,2-3万得2分,
1.1上年接待游客数10以此类推,10万以上得10分,
1万以下不得分
1000万及以上得15分,
999-800万得12分、799-5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STEA 00036-2021 正山小种红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2021-11-17
- T/HNTI 021-2020 湘西黄金茶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范 2020-09-11
- T/QGCML 501-2022 王德芳坤沙工艺酒生产流程规范 2022-12-01
- T/JGCYXH 002-2022 景谷大白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2-05-21
- T/CTMA 004-2019 英德高香红茶 2019-10-22
- T/ZJTSS 025-2025 粉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5-02-06
- T/HTBBA 008-2022 潇湘茶 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2022-11-28
- T/HNBX 186-2023 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 绿茶 2023-11-22
- T/AHFIA 034-2019 代用茶加工技术规程 2019-12-30
- T/GZTSS 2.3-2022 六盘水早茶 第 3 部分:商品茶 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