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451.2-2003 风力发电机组 功率特性试验
GB/T 18451.2-2003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s—Wind turbine power performance testing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4月
-
2012年05月
-
2021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王建平、李秀荣、张世惠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5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前言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1400-12:1998《风力发电机组第12部分:功黝寺性试验》·
本部分的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1.1-2000,保留了IEC61400-12:1998的前言和引言,同时
增加了本标准的“前言”。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李秀荣、张世惠。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I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由各国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世界标准化委员会组织。
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和电子领域有关标准化问题的国际间合作。为了这个宗旨开展其活动。
IEC发布国际标准。标准的制定工作委托给技术委员会,任何IEC国家委员会对涉及的项目感
兴趣的话,都可以参加该项目的制定工作。与IEC建立了联络关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
的组织均可参加制定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两个组织间确立的协议条件,密
切合作。
2.IEC技术间题的正式决议和协议,尽可能地表达国际间对有关项目一致的观点,因为每个技术
委员会都是由对该问题感兴趣的国家委员会代表组成的.
3.制定的文件推荐给国际上使用,并以正式标准形式、技术报告形式或技术指导文件形式发布。
这些文件,在某种意义上讲,要由各国家委员会认可。
4.为了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应明确,在其国家和地区性标准中应最大限度地采
用IEC国际标准。IEC国际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性标准之间的差异,都应在后者给以明确
指出。
5.IEC不提供其标准制定及批准过程说明,也不对任何设备宜称的与某一标准相一致的说明承担
责任。
6.应注意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属于专利项目的可能性。IEC不负鉴别这些专利项目的责任。
国际标准IEC61400-12是由IEC第88技术委员会:风力发电机组工作组制定的。
该标准版本基于下列文件
FDIS投票报告
88/85/FDIS88/89/RVD
在上表指出的投票报告中可找到本标准通过认可的全部信息。
本标准的另外语言版可能在以后发行。
附录A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附录B,附录D和附录E是资料性附录。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引言
IEC61400-12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统一的方法以保证对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的测量和分析的可
靠性和准确性。本部分将适用于:
—满足生产厂家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要求;
—满足购买者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要求;
—风力发电机组操作者,他们要求验证制造商的声明;
—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者或调整者,他们必须准确地和公正地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特
性,该特性应符合其规范或特定要求。
本部分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的测量、分析和报告方面提供指导。本部分将使从事风力发电
机组的制造、安装、计划、运行和管理的组织收益。本部分所推荐的准确的测量和分析技术应适用于所
有方面,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使用和发展有益于环境。希望本部分所提供的测量和报告的步骤可提
供准确的结果而且其他人也能同样获得这一结果。
然而,读者应注意场地标定方法是相当新的。现在尚无充分的证据证明它能对所有场地特别是复
杂地形的场地提供准确的结果。本方法的一部分是基于应用对测量的误差计算。在复杂地形条件下,
声明结果是准确的是不够的,因为误差的标准偏差会是10%-15%。将来针对这些问题要开发一个新
的测量标准.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试验
范.
本部分规定了测试单台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特性的方法,并适用于并网发电的所有类型和规格的风
力发电机组的试验。
本部分适用于确定一台风力发电机组的绝对功率特性,也适用于确定不同结构的各种风力发电机
组功率特性之间的差异。
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特性由测定的功率曲线确定,并用来估计年发电量(AEP),测得的功率曲线
由采集的瞬时风速和功率抽出值确定,此项试验应在试验场有足够长的测量时间,并建立在有效的统计
数据库的基础上,该数据库应夜盖一定的风速范围和各种风况条件。年发电量利用测得的功率曲线对
应于参考风速频率分布计算获得,假设可利用率为100%0
本部分描述了一个侧量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测量的功率曲线和导出的年发电量应由补充误差及其
综合影响修正。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45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207电压互感器(eqvIEC60186:1987)
GB/T1208电流互感器(eqvIEC60185:1987)
GB/T13850交流电量变换为模拟量或数字信号的电测量变送器(idtIEC60688:1992)
ISO2533:1975标准大气压
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精度accuracy
被测量物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3.2
年发电fannualenergyproduction
利用功率曲线和轮毅高不同风速频率分布估算得到的一台风力发电机组一年时间内生产的全部电
能。计算中假设可利用率为100%,
3.3
可利用率availability
在某一期间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
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3.4
友杂地形complexterrain
试验场地周围属地形显著变化的地带或有能引起气流畸变的障碍物的地带。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3.5
数据组dataset
在规定的连续时段内采集的数据集合。
3.6
距离常数distanceconstant
风速仪的时间响应指标,当风速仪指示值为其气流总值63%时,通过风速仪哟空气路径长度。
3.7
外推功率曲线extrapolatedpowercurve
用估计方法对测出的功率曲线从测量的最大风速延伸到切出风速。
3.8
气流院变flowdistortion
由障碍物、地形变化或其他风力机引起的气流改变,其结果是相对自由来流产生了偏离,造成一定
程度的风速测量误差。
3.9
自由流风速freestreamwindspeed
通常指轮毅高度处.未被扰动的自然空气流动速度。
3.10
轮毅高度(风轮)hubheight(windturbines)
从地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高度。
3.11
测,功率曲钱measuredpowercurve
用图形和表格表示的按正确方法测试、修正和标准化处理的风力发电机组净电功率输出。是测量
风速的函数关系。
3.12
测,周期measurementperiod
收集功率特性试验中具有统计意义韵基本数据的时段。
3.13
wit扇区measurementsector
测取测量功率曲线所需数据的风向扇区.
3.14
比思法methodofbins
将实验数据按风速间隔(bins)分组的数据处理方法。
注在bin内,数据组数或采样数与它们的和都被记录下来,并计算出每bin内平均参数值。
3.15
净电功率输出netelectricpoweroutput
风力发电机组输送给电网的电功率值。
3.16
陈碍物。bstacles
邻近风力发电机组能引起气流畸变的固定物体,如建筑物、树林、风力发电机组。
3.17
桨距角pitchangle
在指定的叶片径向位置(通常为100%叶片半径处)叶片弦线与风轮旋转面之间的夹角。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3.18
功率系数powercoe
净电功率输出与风轮扫掠面上自由来流应有的功率之比。
3.19
功率特性powerpe
风力发电机组发电能力的表述。
3.20
额定功率ratedpower
正常工作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达到的最大连续输出功率。
3.21
标准误差standarduncertainty
用标准方差表示的测量结果误差。
3.22
扫掠面积sweptarea
垂直于风矢量平面上的,风轮旋转时叶尖运动所生成圆的投影面积。
3.23
试验场地testsite
风力发电机组试验地点及周围环境。
3.24
测,误整uncertaintyinmeasurement
关系到测量结果的,表征由测量造成的量值合理离散的参数。
符号和单位
A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扫掠面积仁mz]
AEP年发电量仁kWh]
Bio测得的大气压的10min平均值[Pa]
c一个参数的(偏微分)敏感性系数
CP.在bin£中的功率系数
尸刁
D风轮直径1mJ
厂F
De等效风轮直径LmJ.
F工
D。附近的正在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轮直径Lm习
ft在一个风速间隔段内风速的相对发生频率
F(V)风速的瑞利分布函数
尸气
m
‘
J
Ih障碍物高度L
F门
I.障碍物宽度LmJ
F刁
L风力发电机组与测风杆之间的距离LmJ
F刁
L,风力发电机组或测风杆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LmJ
L刁
Lo风力发电机组或测风杆与附近的正在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Jm」
距离
M每个bin中误差分量的数量
呱A类误差分量的数量
呱B类误差分量的数量
Nbins的数目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N、一年的小时数,约等于8760[h]
N‘在bin£中10min数据组的数量
从在一个10min期间预处理数据组的数量
N预处理数据组的取样数据的数量
P;在bin‘中正常的平均功率愉出[kW]
P,正常的功率输出[kW]
P...j在bini中1数据组正常的功率输出[kW]
p-测得的10min平均功率输出[kW]
RR气体常数[J/(kg·K)]
SA类误差分量组成
T,。二测得的10min平均大气绝对温度[K]
UB类误差分量组成
UAW估计的年发电量综合标准误差[kWh]
Ur.i在bini中功率的综合标准误差[kW]
V风速[m/s]
V.,轮毅高度处年平均风速[m/s]
V‘在bin‘中正常的平均风速[m/s]
V,正常风速[m/s]
叭,,,j在bin£中i数据组的正常风速[m/s]
V01二测得的10min平均风速[m/s]
Xk预处理时间段的平均参数值
Xiomin10min的平均参数值
P相关系数
Po参考大气密度mk/g'][
八oml.导出的10min平均大气密度mk/g'[]
a,预处理参数的标准方差
po';在bini中正常的功率数据的标准方差[kW]
am10min的平均参数值的标准方差
5缩写
WTGS风力发电机组
6到试条件
关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测试的特定试验条件应该在测试报告中和有关的文件中加以很好的
说明,参见第10章的有关内容。
6.1风力发电机组
按第10章中所描述,对将要侧试的风力发电机组应该在文件中对其机组结构进行准确的说明。
6.2试验场地
在试验场地上风力发电机组的附近要安装气象测风杆,以确定吹向试验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风速值。
试验场地可能会造成对所测风力发电机组输出功率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气流崎变可能造成的测风杆上
的风速与风力发电机组上的风速值不同。
在进行测试之前,需要对试验场地的气流畸变情况进行评估.以便:
GB/T18451.2-2003/IEC61400-12s1998
—选择气象测风杆的安装位置;
—确定合适的风速测量扇区;
—估算出合理的气流崎变修正系数;
—评估由于气流畸变造成的误差。
以下因素必须加以特别考虑:
—地形变化;
—其他风力发电机组;
—障碍物(建筑物,树林,等等)。
有关试验场地的情况应该按照第10章的要求提供可靠的报告。
6.2.1气象测风杆的距离
在安装气象侧风杆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安装位置,尽量不要太靠近风力发电机组,因为在风力发电
机组前方的风速值将会降低。相反也不要离风力发电机组太远,因为这样会造成所测量的风速值与风
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相关性减小。测风杆所处位置与风力发电机组的距离应该为风力发电机组风轮
直径D的2倍~4倍。一般建议采用风轮直径D的2.5倍为宜。侧风杆必须设里在所选择的测量扇
区内。对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其D值应该选择风轮最大的水平直径的1.5倍。
图1给出了气象测风杆与风力发电机组之间的间隔距离要求,并推荐了气象测风杆与风力发电机
组之间的距离,为2.5倍风轮直径。
侧风杆与风力
发电机组之间
距离为ZD^}
门刀,推称为么5D
最大侧t脚区
2D,257'
2.6D,267'
4刀:266'
图1气象侧风杆的距离和.大允许测.扇形区域
6.2.2侧t扇区
测量扇区方向上应排除主要障碍、地貌变化或其他风力发电机组,既要离开试验状态风力发电机
组,又要离开气象测风杆。
由于在试验风力发电机组尾流内的气象测风杆距离是2倍、2.5倍和4倍风轮直径,排除在干扰扇
区之外,如图1所示。试验风力发电机组和气象测风杆之间.以及所有相邻风力发电机组和障碍物之间
所有距离,用附录A的方法决定排除这方面尾流的影响。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6.2.3由于气流崎变试验场地引起的.正系政和误理
如果试验场地满足附录A规定的要求,那么不需对场地做进一步分析,也没有必要有气流畸变修
正系数。如果气象测风杆安装位置距离风力发电机组2倍一3倍风轮直径时,应取)2%测量风速,当
其距离为3倍~4倍风轮直径时应取)300测量风速,作为由于场地气象畸变引起的适用标准误差。
如果试验场地不满足附录A规定的要求,或要求由试验场地气流畸变引起误差较小时,那么需对
试验场地进行标定,或用三维流模型对试验场地进行分析,对这种有关类型的地形应审查批准后方可
试验。
如果一个试验场地进行了标定.应用附录B推荐的方法。应用每一扇区的气流畸变修正系数。确
定试验场地修正的标准误差,应不小于在整个测量扇区内求得最大修正量的1/3,并且600扇区内集中
主导试验风向。
如果进行试验场地理论估算的修正系数,采用有效的三维流模型,那么应用的扇区应小于或等于
300。确定场地修正标准误差,应不小于在整个测量扇区内求得最大修正量的1/2,并且在试验主风方
向的600扇区内。
尽管在一个风电场内,为确定单个风力发电机组的性能特性,可采用(附录B)场地标定方法,但必
须重视复杂地形与其估算结果的一致性。
7测试准备
71电功率
测量风力发电机组的净电功率应采用功率测量装置(比如:功率变送器)建立在测量每相的电流和
电压的基础上。
电流互感器精度级别应符合GB/T1208的要求,如果需要电压互感器进行电压测量时,其精度应
符合GB/T1207的要求。建议这两种互感器的精度应为。.5级或更高。
如果功率测量采用功率变送器,其测量精度应符合GB/T13850的要求,建议其精度选用。5级或
更高。如果不采用功率变送器进行功率测量,其测量精度应该等同于功率变送器0.5级的精度。测试
装置的量程应设置为可以测量风力发电机组翰出的最大的正负瞬间的峰值。这里建议选用风力发电机
组额定输出功率的一50Y.-200%作为功率的满量程测量范围。在测量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所有测量
数据,以确保被测数据不超出测量仪器的工作范围。功率测量仪器应安装在与电网连接的地方,确保所
测量的功率为风力发电机组输向电网的净有功功率值。
7.2风速
风速测量应采用风杯式风速仪,并且要正确地安装在测风杆上与风力发电机组轮毅中心的高度相
同,此处风速仪所测的气流应该能够代表自由吹向并驭动风力发电机组的气流速度。
风速测量应该采用具有小于5m距离常数的风杯式风速仪,其标定值在整个测量周期内维持不
变。风速仪的标定应该在功率测量之前和之后进行以达到可追溯。第二次风速仪标定可以在原位置与
另一标定过的参考风速仪比较进行,在测试期间应与轮毅中心高度上安装的风速仪相差1.5m^-2m
地方所安装的参考风速仪进行对比。在标定过程中,风速仪的安装情况必须与功率测量过程中所用的
风速仪安装环境相同。然后需要标明功率测量中风速仪的误差。
风速仪应该安装在与轮毅高度相差小于士2.5%的位置,最好安装在测风杆竖直杆的顶部。如果不
易安装在顶部时,也可以安装在固定于测风杆上的横杆上,此时风速仪应处在指向主风向的位置上。
在安装测风仪时,应该注意邻近其他测风仪可能产生的扰流的影响。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在竖直方
向的任何横杆与测风仪的距离至少为横杆直径的7倍以上,而在水平方向测风仪与测风杆的距离至少
应为同等高度处测风杆最大直径的7倍以上。测风杆必须是管状锥形或析架型结构。附近不应安装任
何可以导致干扰或影响流向测风仪气流的仪器。
去了弃示风谏妥用了哪些修干系教.如由于她形引起的气流畸变,应有清楚的记录。还应报告和估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算修正的误差,典型的修正误差是应不小于修正与未修正值之差的一半。
7.3风向
风向可以采用尾冀式风向测试仪进行测量,应安装在与轮毅中心高度相差10%的范围内。安装时
必须避免与风速测量仪之间的相互干扰。风向测试仪的绝对精度应高于5'.
7.4空气密度
空气密度应该通过测量气温和气压采用公式(3)计算获得。在气温非食高的情况下,建议测量空气
相对湿度对计算的空气密度进行修正。
气温测量传感器应该安装在离地面10m以上的地方。但最好安装在气象测量杆上接近被测轮毅
中心高度的地方,以更好地反映轮毅中心处的温度值。
气压传感器应该安装在气象测量杆上接近被测轮毅中心高度的地方,以更好地反映轮毅中心处的
气压值。如果无法安装在轮毅中心高度附近,则必须采用ISO2533的有关规定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
修正。
7.5降水
为了区分在干燥和潮湿两种气候条件下测量的不同,在风力发电机组测试全过程中,必须监测大气
的降水情况。此监测情况应该在测试报告中明确说明。
7.6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
应该监测至少一项能够反映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状态的参数,状态信息应被用在确定风力发电机组
可利用性的过程中。
7.7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每个测量通道的采样速率至少为。.5Hz,以便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与预
处理。
安装的数据库系统应进行每一信号的终端到终端的标定。但原则上数据采集系统本身的误差与传
感器所产生的误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侧试方法
8.1概述
测试方法应按系列明确的标准要求采集数据,保证收集足够数量的、具有高质量的数据,以精确地
确定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特性。侧试报告的起草应该按照第10章的要求进行,报告中应该提供测
试方法、测试条件等。
测试数据的误差情况应该按照附录C中的说明加以叙述。在测试的全过程中,必须定期对测试的
数据进行检查,以保证所测数据的质量及侧试结果的可重复性。与此同时,还应该持续进行测试记录,
以记录功率输出特性测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8.2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
在测试过程中,风力发电机组应该按其使用手册所述正常运行,不得对机组进行任何形式的结构更
改。而风力发电机组不工作时的数据应该删除。
8.3数据收集
数据的采集应该采用。.5H:或更快的取样速率连续进行。对于温度、气压、降水量及风力发电机
组状态等参数测量可以用较低的采样速率,但至少每分钟采样一次。
数据采集系统应该能够储存采样得到的数据、或者预处理过的数据组、或者两者。预处理的数据应
该包含下列内容: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大值;
7
GB/T18451.2-2003/EEC61400-12:1998
—最小值。
每组预处理的数据组的总时间应该在30s-10min之间,并且应为可以被整除的10min数据值。
另外,如果数据组的时间值小于10min,所侧相邻数据组不能通过时间延迟加以区分,此时数据将持续
采集直到满足8.6所述的要求时才可停止。
8.4傲据肺选
筛选的数据是以10min为一个周期由连续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而产生。吻果要从预处理的数据中
产生,则需要根据公式(1)、公式(2)计算出每10min时间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Xo:一N1,套、.:。..…。·...……”·(1)
on一汀N,N,-1粤[N,(X,。一X02+a.'(N!一’‘〕······…·…‘“’
式中:
从-10min预处理数据组数据量;
X,-预处理数据时间内的平均数值;
X,,-10min内的平均数值;
N—‘预处理数据组内取样数据的数量,
a!预处理数据组数据的标准差,
v,,—10min的平均预处理数据标准方差。
在下列情况下的数据组应该从数据库中删除:
—风力发电机组不工作;
—测试系统发生故障;
—风向不在侧量扇区内。
在一些特殊工作情况(比如:由于灰尘、盐雾、昆虫、冰雪造成叶片表面非常粗糙)或大气气候条件
(比如:降水,风剪作用)下采集的数据需要作为特殊数据,而在测试报告中应该说明其数据筛选的标准。
8.5数据修正
对于可能由气流畸变(参见6.2)和因测风仪没有安装在接近轮毅中心高度的地方(参见7.4)所造
成的气压误差而筛选到的数据需要进行修正。这种修正适用于那些显示可以获得更高测试精度的测量
数据(如:在非常高的气流畸变地区所造成的风速仪超速的情况所进行的风速仪错误修正)。
8.6橄据库
在完成数据回归后(见9.1),选定的测试数据要根据bin方法进行排序(见9.2),所选取的数据组
应该覆盖从低于切人风速1m/s到风力发电机组85额定功率输出时风速的1.5倍的风速范围内。
换言之,风速范围应该粗盖从小于1m/s切人风速到“测得的年发电量”大于或等于95%的“外推出的
年发电量气见9.3)时的风速值。风速范围应连续分成0.5m/sbin,中心值是0.5m/s的整数倍。
该数据组在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认为完整:
—每个bin中至少含有30min的采样数据值;
—全部测试周期中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在风速范围内正常运行至少180h.
所测数据组应该在侧试报告中列出,见第10章。
9推导结果
9.1橄据回归
从测试所筛选出的数据组需要折算回归到两种参考空气密度下的数据。一种为在试验场所测得的
空气密度平均值,其变化幅值接近0.05kg/m',而另一种应为海平面的空气密度值,参考ISO标准的空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气密度((1.225kg/m3)。如果实测空气密度值在1.225kg/m3士。.05kg/m3范围内,则没有必要进行
空气密度折算。空气密度可以根据所测得的大气温度和压力通过公式(3)计算得出:
B,
N。二。=······.……”.·····……(3)
R·T,1m,.
式中:
Ho—得到的10min的平均空气密度;
毛。。—测得的10min的平均绝对气温。
玖。。—测得的10min的平均气压;
R—气体常数287.05J/(kg·K),
对于采用失速控制的、具有恒定桨矩和转速的风力发电机组,其所测得的功率输出数据可以利用公
式((4)计算:
P=P,omm两····..·.·.··········……(4)
八Dm.
式中:
P,—折算后的功率愉出;
P10m.-测得的10min的平均功率值;
Po-标准空气密度;
ADm.—所得到的10min的平均空气密度。
对于功率自动控制的风力发电机组应采用折算后风速数据,可按公式((5)进行折算:
,,一t7lp10min11/3
v月一,10皿.l—1……二“”.”.”.……(5)
、的/
式中:
V.—折算后的风速值;
V-.-测得的10min的平均风速值;
Po—标准空气密度;
ADmin—得到的10min的平均空气密度。
9.2确定所测得的功率曲线
测量的功率曲线是对折算的数据组采用bin方法(methodofbins)进行处理的。采用0.5m/sbin
宽度为一组,利用折算后的每个风速bin所对应的功率值根据公式(6)、公式((7)计算得出:
V一‘N}(6)
(7)
式中:
认—折算后的第i个bin的平均风速值;
从、—折算后的第i个bin的i数据组的风速值;
只—折算后的第个‘bin的平均功率值;
P,zo—折算后的第个‘bin的i数据组的功率值;
N—第1个bin的10min数据组的数据数量。
测量最后所得到的功率曲线应该按照第10章所述要求提供。
9.3年发电f(AEP)
年发电量是利用测量所得到的功率曲线对于不同参考风速频率分布所计算出的估算值。而参考风
速频率分布可以采用瑞利分布进行,该分布与形状系数为2时的威布尔分布等同。对于年平均风速为
GB/T18451.2-2003/IEC61400-12:1998
4,5,6,7,8,9,10,11m/s时的年发电量(AEP)可以根据公式(8)、公式(9)计算获得:
一
二:一NN,、,ZNF[(二,一FV(,_Jl(PFD2+Pil
式中:
AEP—年发电量;
N6—一年内的小时数,,}8760;
N-bin数;
V—折算后的在第£个bin的平均风速值;
P;—折算后的在第i个bin的平均功率值。
F(V,一-‘exp一「4(盖)·..·..·..····……(9)
式中:
F(V)—风速的瑞利分布函数;
V-—在风力机轮毅中心高度处的年平均风速值;
V—风速值。
以设定V;_,=V;-0.5m/s和P_;,=0.0kW时开始叠加。
年发电量(AEP)必须计算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年发电量测量”;另一方面为“年发电量外推”。如
果测量所得到的功率曲线中没有包括到切出风速值时,则只能采用外推法获得从所测得的最大风速值
外推到切出风速的功率曲线。
年发电量测量部分由测试所得到的功率曲线获得,假定在所侧功率曲线范围的以上或以下所有风
速的功率值为零。
年发电量外推部分获得是假设所有低于测试的功率曲线最低风速的所有风速的功率值为。,而假
设所有高于所测得功率曲线上最高风速到切出风速之间风速范围内的功率为恒定值。用于外推法的恒
定功率值应该是所测得的功率曲线中最高风速bin的功率值。
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的测量与外推应该在测试报告中明确指出,报告应按第10章要求进行。所
有年发电量计算冲,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可利用率为100。对于在给定年平均风速而进行年发电量
估算时,若年发电量测量部分小于年发电量外推部分的95%,则应该在报告中标明年发电量测量部分
的估算为“不完整”。
根据附录C的要求,对于所有给定年平均风速的条件下,应该给出年发电量中的标准误差有关的
测量误差估计。
对于上述的年发电量的误差,只考虑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6433-2025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2025-01-24
- GB/T 45229-2025 剧场工艺安全要求 2025-01-24
- GB/T 45239-2025 夜间蓝光辐射危害的评价方法 2025-01-24
- GB/T 23595.1-2025 LED用稀土荧光粉试验方法 第1部分:光谱的测定 2025-01-24
- GB/T 1480-2025 金属粉末 干筛分法测定粒度 2025-01-24
- GB/T 45227-2025 化工园区封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2025-01-24
- GB/T 45230-2025 数据安全技术 机密计算通用框架 2025-01-24
- GB/T 45220-2025 大规模定制多主体画像系统 参考架构 2025-01-24
- GB 17918-2025 港口散粮装卸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范 2025-01-24
- GB/T 24628-2025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生物与化学指示物 测试设备 2025-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