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914-1986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
GB/T 6914-1986 Standards for the qualifications of raw and fresh milk received from farm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6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
- 起草人:
- 王鹏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1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鲜牛乳收购标准GB/T6914—86
Standardsforthequalificationsof
rawandfreshmilkreceivedfromfarms
━━━━━━━━━━━━━━━━━━━━━━━━━━━━━━━━━━━━━━━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的生鲜牛乳的检验和评级。
1定义
1.1收购的生鲜牛乳:收购的生鲜牛乳系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
母牛乳房内挤出的常乳。
2收购的生鲜牛乳的质量要求
2.1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只有合格指标,不再分级,见表1。
表1
━━━━━━━━━━━━━━━━━━━━━━┯━━━━━━━━━━━━━
项目│指标
──────────────────────┼─────────────
脂肪,%≥│3.10
──────────────────────┼─────────────
蛋白质,%≥│2.95
──────────────────────┼─────────────
密度(20℃/4℃)≥│1.0280
──────────────────────┼─────────────
酸度(以乳酸表示),%≤│0.162
──────────────────────┼─────────────
杂质度,ppm≤│4
──────────────────────┼─────────────
汞,ppm≤│0.01
──────────────────────┼─────────────
六六六、滴滴涕,ppm≤│0.1
━━━━━━━━━━━━━━━━━━━━━━┷━━━━━━━━━━━━━
2.2感官指标
正常牛乳应为乳白色或微带黄色,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的异物,不得有红色、绿色或其
他异色。不能有苦、咸、涩的滋味和饲料、青贮、霉等其他异常气味。
2.3细菌指标
收购牛乳细菌指标计有下列两个,每个均可采用。采用平皿细菌总数计算法,按表2
每毫升内细菌总数分级指标进行评级;采用美蓝还原褪色法按表8美蓝褪色时间分级指标
进行评级。两者只许采用一个,不能重复。
表2
━━━━━━━━━━━━━━┯━━━━━━━━━━━━━━━━━━━━━
分级,级│平皿细菌总数分级指标,万个/ml
──────────────┼─────────────────────
Ⅰ│≤50
──────────────┼─────────────────────
Ⅱ│≤100
──────────────┼─────────────────────
Ⅲ│≤200
──────────────┼─────────────────────
Ⅳ│≤400
━━━━━━━━━━━━━━┷━━━━━━━━━━━━━━━━━━━━━
表3
━━━━━━━━━━━━━━┯━━━━━━━━━━━━━━━━━━━━━
分级,级│美蓝褪色时间分级指标
──────────────┼─────────────────────
Ⅰ│≥4h
──────────────┼─────────────────────
Ⅱ│≥2.5h
──────────────┼─────────────────────
Ⅲ│≥1.5h
──────────────┼─────────────────────
Ⅳ│≥40min
━━━━━━━━━━━━━━┷━━━━━━━━━━━━━━━━━━━━━
3检验方法
3.1乳的取样法
3.1.1适用范围:本法记述从大型容器或小型容器中,取得具有代表性样品的生乳及消
毒乳取样的方法。
3.1.2规定:样品的采取必须由公认的、具有一定技术的代理人进行。该代理人必须
无传染性疾病。样品应附有负责取样者签名的报告书,该报告书应详细记载取样的场所、
奶别、货主、日期、时间、取样者和到场者的姓名及职称,必要时还应包括包装形式、
大气温度、湿度、取样器具的灭菌方法、样品防腐剂添加与否及有关的特殊情况。
3.1.3各样品必须贴上标签并密封之,必要时还要写明样品的重量。样品采取后必须
在24h内,迅速送往试验室进行检验。检验细菌的样品采样后应立即于4℃下冷藏,并于18h
内送到试验室进行检验;如无冷藏设备,必须于采样后2h内进行检验。
3.1.4化学分析用样品采样所用器具及样品容器都必须清洁干燥。细菌检验用的取样
器具必须清洁灭菌,灭菌方法应根据不同材质容器,采用不同灭菌法。
3.1.4.1在170℃高温热气中保持2h(能在无菌条件下放置更好)。
3.1.4.2在120℃蒸气(高压锅)中保持15~20min(能在无菌条件下放置更好)。
3.1.4.3在100℃开水中浸泡1min(器具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SME 1939-2025 新能源汽车用金属基厚膜加热元件 2025-03-07
- T/CPCA 6302-2021 挠性及刚挠印制电路板 2021-10-08
- T/CI 425-2024 钙钛矿电池用镀膜设备技术规范 2024-07-15
- T/SHDSGY 275-2022 制氧新风净化杀菌一体机 2022-12-21
- T/DZJN 391-2025 集成电路产品生产单位能源消耗限额与计算方法 2025-01-13
- T/QGCML 2081-2023 携带导热装置的滤波器 2023-11-08
- T/CSTM 00990-2023 毫米波频段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测试方法 准光腔法 2023-04-07
- T/GBG 0008-2018 LED照明标准光组件接口与性能要求: 光源模块3 2018-10-10
- T/GDEIIA 06-2022 光伏及低压直流电子设备用电涌保护模块技术规范 2022-08-19
- T/WHHLW 122-2024 电力施工现场勘测装置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