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

DB34/T 3480-2019 DB34/T 3480-2019 Wheat Phytophthora blight pathogen detection and disease diagnos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480-2019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25
实施日期
2020-01-2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依据、病原的分离纯化与子囊壳诱导、形态学鉴定、分子检测、 回接试验和检测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安徽省霍山县启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宿州市植检植保站、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肥西县农业综合 服务中心、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科技教育中心、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旌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阜南县植保植检站、宿州市埇桥区植检植保站、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临泉县韦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阜阳市颍州区种子管理站。
起草人:
赵伟、汪涛、迟元凯、马书芳、朱德慧、王勋、斯黔东、赵友邦、孔令聪、戚 仁德、吴岩松、赵其苍、胡冠麟、殷言军、汪继承、查明方、胡凤桂、徐辉、李绍然、马骥、张培培、 陶玲、王月英、赵振邦、周宗玲、张俊勇、刘玉玲、孙文勤、李娟、王道中。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

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Gaeumannomycesgraminis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2-25发布2020-01-25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48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安徽省霍山县启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宿州市植检植保站、淮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肥西县农业综合

服务中心、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滁州市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科技教育中心、安徽省农业

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旌德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颍上县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阜南县植保植检站、宿州市埇桥区植检植保站、宿州市农业科学院、临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临泉县韦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阜阳市颍州区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伟、汪涛、迟元凯、马书芳、朱德慧、王勋、斯黔东、赵友邦、孔令聪、戚

仁德、吴岩松、赵其苍、胡冠麟、殷言军、汪继承、查明方、胡凤桂、徐辉、李绍然、马骥、张培培、

陶玲、王月英、赵振邦、周宗玲、张俊勇、刘玉玲、孙文勤、李娟、王道中。

I

DB34/T3480—2019

小麦全蚀病的病原检测与病害诊断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依据、病原的分离纯化与子囊壳诱导、形态学鉴定、分子检测、

回接试验和检测结果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全蚀病的检测诊断。

2检测诊断依据

2.1以小麦全蚀病菌引致病害的症状、病菌形态学特征、PCR反应结果、柯赫氏法则等为病原检测和

病害诊断依据。

2.2小麦全蚀病菌的形态学特征及其所引致病害的症状参见附录A。

3病原的分离、纯化与子囊壳诱导

3.1培养材料准备

3.1.1培养基准备

3.1.1.1基础培养基

其中: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0g,葡萄糖(或蔗糖)20.0g,琼脂粉15.0g~20.0g,蒸馏水1000

mL,pH7.0;

——PD培养液:马铃薯200.0g,葡萄糖(或蔗糖)20.0g,蒸馏水1000mL,pH7.0;

——1/2PD培养液:马铃薯100.0g,葡萄糖10.0g,酵母浸提膏2.0g,蒸馏水1000mL,pH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