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10-2022 悬浮偶极场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指南
T/CI 010-2022 Suspended Dipole Field Magnetic Confinement Plasma Device Guideline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10-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2-03-03
实施日期
2022-03-03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悬浮偶极场磁约束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科学目标、总体设计参数、设计要求、主机结构、主要辅助系统及设备构成,以及作为聚变研究应用场景下的重要物理和工程参数设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本指南适用于悬浮偶极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概念的物理及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及材料研发,主要作为聚变领域研究用的悬浮偶极场磁约束装置的设计与研发的技术依据。此外,本指南也可作为空间物理研究、反物质研究用的悬浮偶极场磁约束实验装置设计与研发的重要依据;
主要技术内容:悬浮偶极场磁约束等离子体装置是基于悬浮载流偶极子线圈产生的闭合极向磁力线形态(即偶极场)来进行等离子体约束的实验装置,其约束原理借鉴了宇宙中行星地磁场磁层等离子体环的约束原理。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由日本Akira Hasegawa教授和浙江大学陈骝教授共同提出的宇宙空间等离子体约束特性,源自于宇宙星体磁层的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在宇宙中,约束等离子体最常见的磁场结构就是磁偶极场。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宇宙中飞行,途径木星和天王星时,意外地发现木星和天王星外层的空间等离子体环,类似于单个载流线圈产生的极向磁场,对宇宙中带电粒子具有稳定的约束能力,如图1所示,图中红色环部分表示约束的等离子体所形成的天然环。随后日本的Akira Hasegawa教授首次考虑使用偶极磁场线来进行磁约束聚变的概念。图1 木星磁层等离子体环和地球磁场偶极磁场约束的等离子体的中心峰值、稳定密度分布是低频电磁扰动引起的径向传输的结果。对于磁层捕获的粒子,其能量足以使反弹和回旋加速器频率比太阳风引起的低频扰动大得多,以保持第一和第二绝热不变量 μ 和 J 为运动常数,无碰撞回旋动力学描述径向扩散方程为:(3.1)其中F(μ,J,Ψ,φ,t)是沿极向磁力线(Ψ,φ)的反弹平均粒子分布函数,Ψ为磁通函数,φ为环向立体角,t为时间,S是反弹平均加热或粒子源(或损失)。DΨΨ 是径向扩散系数。偶极场等离子体满足三个绝热不变量约束条件,磁通不变量φ、纵向不变量J、磁矩不变量μ,偶极场满足基本约束原理为:(1)磁矩不变量μ:μ=(1/2 mv2)/B=mv2/2 sin2?θ/B=常数(3.2)(2)纵向不变量J:dJ/dt=d/dt ?〖v(24&dl=-?(μB)/?z)〗 (24&dz=0) (3.3)(3)环向磁通不变量:Φ=_s?〖?
发布历史
-
2021年07月
-
2022年03月
-
2023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国书、刘义保、赵开君、王智健、张瑾、刘腾、刘云辉、杜俊杰、黄凡、罗先喜、江嘉铭、陈俞钱、李然、曹小岗、张梓晗、骆国柯、王雨锋、傅国勇、肖湧、王晓钢、肖池阶、郭志彬、高喆、叶民友、毛世峰、郑鹏飞、陈伟、杨庆喜、徐皓、宋江锋、李超
-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45632-2025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控制测量规范 2025-04-25
- JJF 2190-2025 声波测井仪校准规范 2025-02-08
- GB/T 45674-2025 网络安全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安全规范 2025-04-25
- GB 20071-2025 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2025-04-25
- GB/T 45650-2025 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机组 2025-04-25
- GB/T 45638-2025 使用条形码和二维符号的电子元器件产品包装标签 2025-04-25
- GB/T 45631-2025 无人机遥感测绘飞行管理信息要求 2025-04-25
- GB/T 29479.1-2025 移动实验室 第1部分:通则 2025-04-25
- GB/T 45656-2025 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规范 2025-04-25
- GB/T 18487.4-2025 电动汽车传导充放电系统 第4部分:车辆对外放电要求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