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901-2008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 6901-2008 Chemical analysis of silica refractor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5月
-
2017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山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中冶集团武汉冶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梁献雷、郭秋红、郝良军、任国涛、王玉霞、曹海洁、杨红、靖振梅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5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81.080
犙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69012008
代替/—2004
GBT6901.16901.11~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犆犺犲犿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狊犻狊狅犳狊犻犾犻犮犪狉犲犳狉犪犮狋狅狉犻犲狊
狔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20080508发布2008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69012008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仪器和设备2
4试样制备2
5通则2
6试验报告3
7灼烧减量的测定3
8二氧化硅的测定3
9氧化铝的测定7
10氧化铁的测定10
11二氧化钛的测定12
12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13
13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17
14氧化锰的测定21
15五氧化二磷的测定22
附录(规范性附录)验收分析值程序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A24
Ⅰ
/—
犌犅犜69012008
前言
本标准是对/—《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整合修订,本标准与
GBT6901.16901.112004~
上一版的主要区别如下:
———将原来的11个部分合并按章编写,并对标准的结构和格式进行了调整;
———扩展了分析方法的测定范围;
———修改了分析方法的允许差;
———重量钼蓝光度法[(SiO96%)]增加了铂坩埚熔样法;
狑2≤
———增加了测定高纯硅质材料[()]二氧化硅的差减法;
狑SiO98%
2≥
———增加了测定氧化钙、氧化镁的EDTA容量法;
———增加了测定氧化钾、氧化钠的火焰光度法。
本标准代替/—。
GBT6901.16901.112004~
本标准的附录是规范性附录。A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Ⅲ
/—
犌犅犜69012008
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硅质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本标准分析的项目如下:
a)灼烧减量(LOI);
b)二氧化硅(SiO);
2
)氧化铝();
cAlO
23
d)氧化铁(FeO);
23
)二氧化钛();
eTiO
2
)氧化钙();
fCaO
)氧化镁(MO);
gg
h)氧化钾(KO);
2
)氧化钠();
iNaO
2
)氧化锰(MnO);
j
k)五氧化二磷(PO)。
25
本标准适用于分析元素的测定范围见表。1
表1测定范围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分析项目范围(质量分数)/%分析项目范围(质量分数)/%
LOI≤20MO≤5
g
SiO2≥65K2O≤15
Al2O3≤35Na2O≤15
Fe2O3≤5MnO≤1
TiO2≤1P2O5≤5
CaO≤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铝硅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69002006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77281987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GBT10325/定形耐火制品抽样验收规则
/—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GBT128051991neISO3851984
q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128061991evISO10421983
q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evISO6481977:)
GBT128081991
q
/—耐火原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取样(neISO865611988:)
GBT176171998
q
1
/—
犌犅犜69012008
3仪器和设备
3.1天平(感量0.1m)。
g
3.2铂坩埚或瓷坩埚(30mL)。
3.3铂皿(75mL)。
3.4自动控温干燥箱。
3.5高温炉:最高使用温度≥1100℃,且能自动控温的箱式电炉。
3.6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约380nm780nm~。
3.7火焰光度计。
火焰光度计在最佳条件下应达到下列指标:
———稳定性:同一测试溶液在15s内连续进样,仪器读数漂移应不大于;2
———重现性:同一测试溶液重复测定次,测量值的相对偏差。
7<1.5%
原子吸收光谱仪:备有空气乙炔燃烧器,钙、镁、钾、钠、锰空心阴极灯。空气和乙炔气体要足够
3.8
纯净,以提供稳定清澈的贫燃火焰。
其“精密度的最低要求”、“特征浓度”、“检出限”和“标准曲线的线性(弯曲程度)”应符合
/—的规定。
GBT77281987
吸量管:/—类。
3.9GBT128081991A
滴定管:/—类。
3.10GBT128051991A
容量瓶:/—类。
3.11GBT128061991A
3.12玻璃漏斗。
4试样制备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4.1采样
按/和/—采集实验室样品。
GBT10325GBT176171998
4.2制备
4.2.1将实验室样品全部破碎至6.7mm以下,按四分法缩分至约100。
g
4.2.2当合同另有取样约定或由于产品形式的限制,无法取得≥100g的实验室样品时,可以例外。
4.2.3将缩分后的样品粉碎至0.5mm以下,继续缩分,并加工成粒度小于0.090mm的试样。
试样分析前应在烘,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
4.2.4105℃110℃2h~
5通则
5.1一般规定
分析时,仅使用认可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纯度相当的水。
5.2测定次数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定次。2
5.3空白试验
在重复性条件下做空白试验。
5.4结果表述
所得结果应按/修约,保留位小数;当含量时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如果委
GBT81702<0.10%2
托方供货合同或有关标准另有要求时,按要求的位数修约。
5.5分析结果的采用
当所得试样的2个有效分析值之差不大于表所规定的允许差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分析2
结果;否则,应按附录的规定进行追加分析和数据处理。A
2
/—
犌犅犜69012008
5.6质量保证和控制
5.6.1工作曲线应定期(不超过个月)用标准物质校准一次。如果仪器维修或更换部件(如灯泡等),3
应重新绘制工作曲线,并用同类型标准物质校准。当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之差大于表所规定2
允许差的0.7倍时,应重新绘制工作曲线。
5.6.2一般情况下,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应每个月重新标定一次;如果个月内温度变化超过2210℃
时,应及时标定一次。重新标定后,应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当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之差不大于
表所规定允许差的20.7倍时,则标定结果有效,否则无效。
仲裁试验时,应随同试样分析同类型标准物质。当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之差不大于表所2
规定允许差的0.7倍时,则试样分析值有效,否则无效。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委托单位;
———试样名称;
———分析结果;
———使用标准(/—);
GBT69012008
———与规定的分析步骤的差异(如有必要);
———在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如有必要);
———试验日期。
表2分析值允许差
含量范围各元素分析值允许差/%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质量分数)/%LOISiO2AlOFeO2323TiO2CaOMOK2ONaOMnOPO225
g
≤0.10.010.020.020.020.020.010.01
0.05—0.040.03
0.10.50.020.050.050.050.050.020.02
>~≤
0.51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05
>~≤
—0.06
>~≤120.15—0.150.150.150.15—
0.200.15
>~≤25—0.20—0.200.200.200.20—0.10
5150.25—0.30————0.300.30——
>~≤
15350.30—0.40————————
>~≤
3565———————————
>~≤
6598—0.50—————————
>~<
≥98—0.30—————————
对于微量成分,当分析值的平均值小于允许差的倍时,其允许差为该分析值的/。
212
7灼烧减量的测定
按/—第章的规定进行。
GBT690020067
8二氧化硅的测定
二氧化硅的测定可根据含量范围按以下种方法之一进行:3
a)氢氟酸重量法[94%狑()]();
≤SiO99%8.1
2≤
)重量钼蓝光度法[()]();
b狑SiO96%8.2
2≤
3
/—
犌犅犜69012008
)差减法[()]()。
c狑SiO98%8.3
2≥
氢氟酸重量法[狑犛犻犗99%()]
8.194%≤
≤2
8.1.1原理
试样经灼烧至恒量后,用氢氟酸、硝酸溶解,蒸干挥散除硅,再以硝酸赶氟。于1000℃1100℃~灼
烧至恒量。两次称量之差,即为二氧化硅量。
8.1.2试剂
8.1.2.1硝酸(1.42mL/)。
ρg
8.1.2.2氢氟酸(1.13mL/)。
ρg
8.1.3试料量
称取约0.50g试样,精确至0.1mg。
8.1.4测定
8.1.4.1将试料置于铂坩埚中(3.2),加盖并稍留缝隙,放入1000℃1100℃高温炉(3.5)中,灼烧
~
1h。取出,稍冷,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每次15min),称量,直至恒量(两次灼烧称
量的差值不大于0.2mg即为恒量)。
将坩埚置于通风橱内,沿坩埚壁缓缓加入硝酸()、氢氟酸(),加
8.1.4.23mL8.1.2.17mL8.1.2.2
盖并稍留缝隙,置于低温电炉上,在不沸腾的情况下,加热约30min(此时试液应清澈)。用少量水洗净
坩埚盖,去盖,继续加热蒸干。取下冷却,再加硝酸()、氢氟酸()重新蒸发
5mL8.1.2.110mL8.1.2.2
至干。
8.1.4.3沿坩埚壁缓缓加入5mL硝酸(8.1.2.1)蒸发至干,同样再用硝酸(8.1.2.1)处理两次,然后
升温至冒尽黄烟。
8.1.4.4将坩埚置于高温炉(3.5)内,初以低温,然后升温至1000℃1100℃~灼烧30min,取出,稍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冷,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每次15min),称量,直至恒量(两次灼烧称量的差值不大
于0.2mg即为恒量)。
8.1.5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氧化硅量用质量分数狑()计,数值以表示,按式()计算:
SiO2%1
犿犿(犿犿)
1-+23-4
狑(SiO2)=×100…………()1
犿
式中:
犿———试料与铂坩埚灼烧后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1g
犿———氢氟酸处理并灼烧后残渣与铂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2g
犿———试剂空白与铂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3g
犿———测定试剂空白用铂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4g
犿———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
g
重量钼蓝光度法[()]
8.2狑犛犻犗96%
2≤
8.2.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硼酸混合熔剂熔融,盐酸硫酸混合溶液浸取,用聚氧化乙烯作凝聚剂凝聚硅酸,经
过滤并灼烧成二氧化硅。然后用氢氟酸处理,使硅以四氟化硅的形式除去。氢氟酸处理前后的质量之
差即为二氧化硅的主量。再用熔剂处理残渣,稀盐酸浸取,以钼蓝光度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
量,两者之和即为试样中二氧化硅的量。
8.2.2试剂
8.2.2.1无水碳酸钠。
8.2.2.2硼酸。
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份无水碳酸钠与份硼酸研细,混匀。
8.2.2.3101
4
/—
犌犅犜69012008
8.2.2.4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份无水碳酸钠与份硼酸研细,混匀。21
钼酸铵[()·]溶液(/),过滤后存放于塑料瓶中。
8.2.2.5NHMoO4HO50L
467242g
硫酸亚铁铵溶液(/):取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加
8.2.2.640L4FeSONHSO6HO5mL
gg44242
硫酸(1+1),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乙二酸硫酸混合溶液:取乙二酸(·)溶于硫酸()中,用水稀
8.2.2.715HCO2HO250mL1+8
g2242
释至1000mL,混匀,过滤后使用。
聚氧化乙烯溶液(/):取聚氧化乙烯溶解到水中,再滴加滴盐酸,搅拌
8.2.2.80.5L0.1200mL2
gg
溶解。保证使用期周。2
硝酸银溶液(/)。
8.2.2.910L
g
8.2.2.10氢氟酸(1.13mL/)。
ρg
8.2.2.11盐酸(1+1)。
8.2.2.12盐酸(1+50)。
8.2.2.13硫酸(1+1)。
8.2.2.14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含SiO0.2mmL/):称取0.2000预先在1000℃灼烧2h并冷至室
2gg
温的二氧化硅(99.99%)于铂坩埚中,加入2gg~3无水碳酸钠,盖上坩埚盖并稍留缝隙,置于1000℃
高温炉中熔融5min10min~,取出,冷却。置于盛有100mL沸水的聚四氟乙烯烧杯中,低温加热浸取
熔块至溶液清亮,用热水洗出坩埚及盖,冷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3.11)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贮存于塑料瓶中。
8.2.2.15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含SiO0.04mmL/):用吸量管(3.9)移取2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
2g
(8.2.2.14)于100mL容量瓶(3.11)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2.3试料量
国家标准ㅤ可打印ㅤ可复制ㅤ无水印ㅤ高清原版ㅤ去除空白页
称取约0.30g试样,精确至0.1mg。
8.2.4测定
试样的熔融处理按下列种方法之一进行:2
a)铂皿熔样法(8.2.4.1);
b)铂坩埚熔样法(8.2.4.2)。
8.2.4.1铂皿熔样法
8.2.4.1.1将试料置于盛有4混合熔剂(8.2.2.3)的铂皿(3.3)中,混匀,置于800℃900℃高温炉
g~
(3.5)中,升温至1000℃1100℃~熔融5min10min~,待试样完全熔解。取出铂皿,冷却。
8.2.4.1.2分次加入30mL盐酸(8.2.2.11)和2mL硫酸(8.2.2.13),放到电炉上低温加热至熔融物
完全溶解。继续加热约40min,此时溶液呈胶状,取下铂皿。
8.2.4.1.3加适量纸浆,搅匀,加10.0mL聚氧化乙烯溶液(8.2.2.8),搅匀,放置5min,用短颈漏斗、
中速滤纸过滤,滤液用250mL容量瓶(3.11)承接。将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并用热盐酸(8.2.2.12)
洗涤沉淀次,再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28.2.2.9)检查]。以下按8.2.4.3进行。
8.2.4.2铂坩埚熔样法
8.2.4.2.1将试料置于盛有3~4混合熔剂(8.2.2.3)的铂坩埚(3.2)中,混匀。再覆盖1~2
gggg
混合熔剂(8.2.2.3),盖上坩埚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0℃900℃~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1100℃~熔
融15min30min~,取出,旋转坩埚,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坩埚内壁,冷却。
8.2.4.2.2用滤纸擦净坩埚外壁,放入盛有煮沸的30mL盐酸(8.2.2.11)和50mL水的烧杯中,加热
浸出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硅高时会有硅酸胶体析出),以水洗出坩埚及盖,低温加热蒸发溶液至10mL
左右。取下,冷却。
8.2.4.2.3加入少许纸浆,边搅拌边加入15.00mL聚氧化乙烯溶液(8.2.2.8),放置5min,用慢速定
量滤纸过滤,滤液用250mL容量瓶(3.11)承接。用热盐酸(8.2.2.12)洗涤并将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
5
/—
犌犅犜69012008
上,再洗涤35~次。然后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用硝酸银溶液(8.2.2.9)检查]。以下按8.2.4.3进行。
将或中的沉淀连同滤纸放到铂坩埚()中,加滴硫酸()
8.2.4.38.2.4.1.38.2.4.2.33.248.2.2.13
放到700℃以下高温炉中,敞开炉门低温灰化,待沉淀完全变白后,开始升温。升至1000℃1050℃~后
保温取出稍冷,即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重复灼烧(每次),称量,直至恒量()
1h15min犿1
(当两次称量的差值不大于0.2mg时,即为恒量)。
加数滴水润湿沉淀,加滴硫酸()、氢氟酸(),低温蒸发至冒尽白
8.2.4.448.2.2.1310mL8.2.2.10
烟。将坩埚置于1000℃1050℃~高温炉中灼烧15min取出稍冷,即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
重复灼烧(每次),称量,直至恒量()。
15min犿2
8.2.4.5加约1g混合熔剂(8.2.2.4)到烧后的坩埚中,置于1000℃1050℃~高温炉中熔融5min,
取出冷却。加5mL盐酸(8.2.2.11)浸取,合并到原滤液(8.2.4.1.3或8.2.4.2.3)中,用水稀释到刻
度,摇匀。此溶液为试液,用于测定残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钛。A
用吸量管()移取试液于容量瓶()中。加入水、钼酸
8.2.4.63.910mLA100mL3.1110mL5mL
铵溶液(8.2.2.5),摇匀,于室温下放置20min(室温低于15℃则在约30℃的温水浴中进行)。
加入乙二酸硫酸混合溶液(),摇匀,放置,加入硫酸亚
8.2.4.750mL8.2.2.70.5min2min~5mL
铁铵溶液(8.2.2.6),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2.4.8用10mm吸收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690nm处,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8.2.5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滴定管()移取、、、、、、、、
3.1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SHDSGY 208-2022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 流程开发规范 2022-12-23
- T/GQYH 0112-2024 智慧城市 智慧社区居民体验评价指南 2024-01-10
- T/GQYH 0107-2024 智慧城市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能化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2024-01-10
- T/GQYH 0101-2024 校园质量信息化建设标准 2024-01-10
- T/GQYH 0102-2024 学校智慧课室建设规范 2024-01-10
- T/GNDECPA 0007-2021 路侧智能交通控制终端技术规范 2021-12-29
- T/GQYH 0110-2024 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规划导则 2024-01-10
- T/GNDECPA 0008-2021 智慧交通摄像机智能分析通用技术规范 2021-12-29
- T/GDIS 002-2023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应用系统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 2023-04-20
- T/WAPIA 013.2-2011 WAPI证书管理 第2部分:证书/私钥存储和使用技术 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