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044-2008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 要求与指南
GB/T 24044-2008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Life cycle assessment—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起草人:
- 陈亮、黄进、杨建新、张天柱、李江华、李燕、周文权、刘玫
- 出版信息:
- 页数:38页 | 字数:6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20.10
Z00
a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4044:2006
GB/T24044--2008/IS0
24041--2000;
部分代替GB/T24040--1999;GB/T
2404224043--2002
GB/T2002;GB/T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Environmentaland
management--Lifecycle
(IS014044:2006,IDT)
2008-05-26发布
宰瞀髁鬻瓣警糌瞥鐾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供”。
GB/T14044:2006
24044—-2008/IS0
目次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LCA方法学框架………···………·………-●Ⅲ,,,0
4.1总体要求…·……………0
4.2目的和范围的确定……·0
4.3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D··…………··
4.4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
4.5生命周期解释……··…-…
5报告…………
5.1总体要求和考虑…··……-
5.2第三方报告的附加要求和指南…………
5.3向公众发布的对比论断进行报告的要求
6鉴定性评审………………··
6.1概述………·……………·
6.2内部或外部专家进行的鉴定性评审……
6.3相关方评审组的鉴定性评审……………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收集表示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生命周期解释示例…
参考文献………·……………··0坨”¨”∞n毖毖拢毖∞拍∞
14044:2006
GB/T24044--2008/IS0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044:2006《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英文版)。
本标准为生命周期评价系列标准之一。生命周期评价系列标准共有二项标准,另外一项标准为:
——GB/T
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出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ISO24044”;
14044”一词改为“GB/T
b)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c)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d)删除ISO14044:2006的前言,增加了中文前言;
e)对于ISO14044:2006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标准采用我国的
这些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在本
标准中均被直接引用。
24040
本标准和GB/T24040共同代替GB/T1999{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
240422002
GB/T24041--200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GB/T
24043
《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影响评价》、GB/T2002《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生
命周期解释》。
2404124043
本标准对GB/T24040—1999、GB/T2000、oB/r24042--2002、GB/T2002的内
容进行了合并和补充,它们之问的差异主要为:
a)对术语做了如下修改:
24040
删除了GB/T1999中对执业者术语的定义;
24041
一增加了GB/T2000中对辅助性输入、共生产品、数据质量、能量流、原料能、中问
产品、过程能量、基准流、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10个术语的定义;
24042
增加了GB/T2002中对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影响类型、生命周期影响类型参
数、类型终点、特征化因子和环境机制等6个术语的定义;
240432002中对完整性检查、一致性检查、评估和敏感性检查等4个术语
——增加了GB/T
的定义;
一一新增对产品、过程、取舍准则、中间流、产品流、排放物、鉴定性评审等7个术语的定义;
——对能量流、中间产品、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输出、过程能量、产品流、产品系统、系统边
界、不确定性分析、单元过程、废物、类型终点、一致性检查等13个术语的定义进行了
修改。
b)在内容上做了如下调整:
——新增4.1;
24040
——4.2中将GB/T1999和GB/T24041…2000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并补充了相
关内容;
24041
一--4.3中将GB/T2000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补充了相关内容;
——4.4中将GB/T24042—2002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补充了相关内容;
24043
——4.5中将GB/T2002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补充了相关内容;
——新增5.1;
——5.2中将GB/T24041—2000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补充了相关内容;
I
1
GB/T24044--2008/IS04044:2006
2404024042
——5.3中将GB/T1999和GB/T2002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合并调整,并补充
了相关内容;
24040
——6.1和6.2中将GB/T1999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并补充了相关内容;
——将GB/T24041--2000、GB/T24042--2002、GB/T
合并,形成了两个资料性附录;
——对参考文献进行了修订,列出所有本标准中引用的相关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国合
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亮、黄进、杨建新、张天柱、李江华、李燕、周文权、刘玫。
本标准于1999年首次发布。
Ⅱ
GB/T24044--2008/IS014044:2006
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对产品”生产与消费中可能伴随的影响的进一步了解,人们希望建立
一些方法,来更好的理解和说明这些影响。生命周期评价(LcA)就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技术
之一。
LCA能用于帮助:
识别改进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环境绩效的机会;
一一给产业、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中的决策者提供信息(例如为战略规划、确定优先项对产品或过程
的设计或再设计的目的);
一选择有关的环境绩效参数,包括测量技术;
——营销(如实施生态标志制度、发表环境声明或发布产品声明)。
GB/T
24044标准为LCA的从业者详细规定了开展LCA的要求。
LcA强调贯穿于从获取原材料、生产、使用、生命末期的处理、循环和最终处置(即从摇篮到坟墓)
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因素和潜在的环境影响”(例如资源的使用和废物排放的环境结果)。
在LCA研究中有以下4个阶段:
a)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b)清单分析;
c)影响评价;
d)解释。
LCA研究的范围(包括系统边界和详细程度)取决于研究的对象和应用意图。不同目的的LCA,
其深度和广度可存在很大的差异。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阶段是LCA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对所研究系统中输入和输出数据建立
清单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对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的收集。
评价产品系统的LCI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生命周期解释是LCA的最后一个阶段。本阶段根据所定义的研究目的和范围,对LCI、或LCIA、
或两者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为结论、建议以及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
在某些情况下,仅仅通过清单分析和解释就能很好地实现LCA的目的。这通常被视为LCI研究。
本标准涵盖了2种类型的研究:生命周期评价研究(LCA研究)和生命周期清单研究(LCI研究)。
一般来说,从LCA或LCI研究所取得的信息可作为其他更全面的决策过程的一部分加以应用。
对于不同的LCA或LCI研究,只有当它们的假设和背景条件相同时,才有可能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因
此本标准针对这些问题包含了若干要求和建议以确保透明性。
LcA只是环境管理技术(例如风险评价、环境绩效评价、环境审核、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种,它并
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适用的。LCA通常不涉及产品中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但在本标准中描述的生命
周期的方法和方法学可以与这些因素结合使用。
本标准和其他标准一样,不是用来制造非关税贸易壁垒,也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1)本标准中,术语“产品”包括服务。
2)“潜在的环境影响”是一个相对的表述,因为它与产品系统的功能单位相关联。
Ⅲ
GB/T24044--2008/ISO14044:2006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命周期评价(LCA)的要求,并提供了指南,包括:
a)LCA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b)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阶段;
c)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阶段;
d)生命周期解释阶段;
e)LCA的报告和鉴定性评审;
f)LCA的局限性;
g)LCA各个阶段间的关系;
h)价值选择和可选要素应用的条件。
本标准涵盖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和生命周期清单(LCI)研究。
对LCA和LCI结果的应用应考虑在所定义的目的和范围之内进行,但对它的应用不在本标准的
范围之内。
本标准不拟用于契约、法规、注册和认证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040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ISO
assessmentandframeworks,IDT)
management--LifecyclePrinciples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4040~2008。
注:为使用本标准用户的方便,以下术语和定义摘自G13/T
3.1
生命周期lifecycle
产品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3.2
生命周期评价lifeassessment(LCA)
cycle
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
3.3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ifecycleinventoryanalysis(LCI)
生命周期评价中对所研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输入和输出进行汇编和量化的阶段。
3.4
assessment(LCIA)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ifecycleimpact
生命周期评价中理解和评价产品系统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潜在环境影响的大小和重要性的
阶段。
1
14044:2006
GB/T24044--2008/IS0
3.5
生命周期解释lifecycleinterpretation
生命周期评价中根据规定的目的和范围要求对清单分析和(或)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评估以形成结
论和建议的阶段。
3.6
assertion
对比论断comparative
对于一种产品优于或等同于具有同样功能的竞争产品的环境声明。
3.7
透明性transparency
对信息的公开、全面和明确表述。
3.8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GB/T24001:2004,定义3.61
3.9
产品product
任何商品或服务。
注1:商品按如下分类:
…一服务(例如运输);
——软件(例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一硬件(例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例如润滑油)。
注2:服务分为有形和无形两部分,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例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例如为纳税所进行的收入申报)上所完成的活动;
——无形产品的支付(例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为顾客创造氛围(例如在宾馆和饭店)。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
注3:源自GB/T24021:2001和1SO9000:2005。
3.10
共生产品CO—product
同一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中产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
3.11
过程process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Uso9000:2005,定义3.4.1(不包括注解)]
3.12
flow
基本流elementary
取自环境,进入所研究系统之前没有经过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或者是离开所研究系统,进人环
境之后不再进行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
3.13
flow
能量流energy
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中以能量单位计量的输入或输出。
注:输入的能量流称为能量输入;输出的能量流称为能量输出。
2
GB/T24044--2008/IS014044:2006
3.14
energy
原料能feedstock
输入到产品系统中的原材料所含的不作为能源使用的燃烧热,它通过热值的高低来表示。
注:有必要确保原材料的能量不被重复计算。
3.15
material
原材料raw
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初级和次级材料。
注:次级材料包括再生利用材料。
3.16
input
辅助性输入ancillary
单元过程中用于生产有关产品,但不构成该产品一部分的物质输人。
3.17
分配allocation
将过程或产品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流划分到所研究的产品系统以及一个或更多的其他产品系
统中。
3.18
criteria
取舍准则cut-off
对与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研究范
围之外所做出的规定。
3.19
数据质量data
quality
数据在满足所声明的要求方面的能力特性。
3.20
unit
功能单位functional
用来作为基准单位的量化的产品系统性能。
3.21
输入input
进入一个单元过程的产品、物质或能量流。
注:产品和物质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共生产品。
3.22
中间流intermediateflow
介于所研究的产品系统的单元过程之间的产品、物质和能量流。
3.23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product
在系统中还需要作为其他过程单元的输入而发生继续转化的某个过程单元的产出。
3.24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lifeinventoryresult(LClresult)
cycleanalysis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成果,据此对通过系统边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进行分类,并作为生命周期影响
评价的起点。
3.25
输出output
离开一个单元过程的产品、物质或能量流。
注:产品和物质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共生产品和排放物。
3
GB/T24044--200811S014044:2006
3.26
过程能量processenergy
在单元过程中,用于运行该过程或其中的设备所需的能量输入,不包括能量自身生产和运输所需的
能量输入。
3.27
flow
产品流product
产品从其他产品系统进入到本产品系统或离开本产品系统而进入其他产品系统。
3.28
产品系统productsystem
拥有基本流和产品流,同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并能模拟产品生命周期的单元过程的集合。
3.29
flow
基准流reference
在给定产品系统中,为实现一个功能单位的功能所需的过程输出量。
3.30
排放物releases
排放到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物质。
3.31
analysis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用来估计所选用方法和数据对研究结果影响的系统化程序。
3.32
系统边界systemboundary
通过一组准则确定哪些单元过程属于产品系统的一部分。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系统边界”与LCIA无关。
3.33
不确定性分析uncertaintyanalysis
用来量化由于模型的不准确性、输入的不确定性和数据变动的累积而给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带
来的不确定性的系统化程序。
注:区间或概率分布被用来确定结果中的不确定性。
3.34
单元过程unit
process
进行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时为量化输入和输出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部分。
3.35
废物waste
处置的或打算予以处置的物质或物品。
注:本定义源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年3月22日),但在本标准中不局限于危险
废物。
3.36
类型终点categoryendpoint
用于识别特定环境问题所涉及的自然环境、人体健康或资源的属性或组成,并给出相应的原因。
3.37
factor
特征化因子characterization
由特征化模型导出,用来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转换成类型参数共同单位的因子。
注:共同单位使类型参数结果的计算得以实现。
4
14044:2006
GB/T24044--2008/IS0
3.38
环境机制environmentalmechanism
特定影响类型的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系统,它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与类型参数和类型终点相
联系。
3.39
影响类型impactcategory
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的分类,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结果可划归到其中。
3.40
indicator
影响类型参数impactcategory
对影响类型的量化表达。
注:为便于阅读,在本标准中使用缩略语“类型参数”。
3.41
check
完整性检查completeness
验证生命周期评价各阶段所得出的信息是否足以得出与目的和范围相一致的结论的过程。
3.42
check
一致性检查consistency
验证在得出结论之前研究过程中所应用的假设、方法和数据的前后一致性,以及是否与所规定的目
的和范围保持一致的过程。
3.43
check
敏感性检查sensitivity
验证在敏感性分析中所获得的信息是否与结论和给出的建议相关的过程。
3.44
评估evaluation
在生命周期解释阶段中用于确定生命周期结果置信度的要素。
注:评估包括完整性检查、敏感性检查、一致性检查以及对任何根据研究规定的目的和范围所进行的核查。
3.45
review
鉴定性评审critical
确保生命周期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的原则与要求保持一致的过程。
注1;原则在GB/T24040的4.1中已做出规定。
注2:要求在本标准中做出了规定。
3.46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一个产品系统的环境绩效或其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或受到它们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4LCA方法学框架
4,1总体要求
24040。
LCA的原则和框架见GB/T
LcA研究应包括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及对结果的解释。
LCI研究应包括目的和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和对结果的解释。本标准所做出的要求和建议,除了
针对影响评价的条款外,其余的都适用于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研究。
单独的LCI研究不应用于向公众公布的对比论断的比较中。
宜意识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将LCA结果简化为一个单一的综合得分或数值。
5
GB/T24044--2008/1S014044:2006
4.2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4.2.1概述
LCA的目的和范围应明确定义并符合应用的意图。鉴于LCA的反复性,可能需要对研究范围不
断调整完善。
4.2.2研究目的
定义LCA目的时,应明确说明以下问题:
——应用意图;
——开展该项研究的理由;
…沟通对象(即研究结果的接收者);
——结果是否用于向公众发布的对比论断。
4.2.3研究范围
4.2.3.1概述
定义LCA范围时,应考虑以下内容并对其做出清晰描述:
——所研究的产品系统;
——产品系统的功能,或在比较研究的情况下系统的功能;
——功能单位;
…一系统边界;
——分配程序;
——LCIA的方法学与影响类型;
一解释;
一数据要求;
——假设;
——价值选择和可选要素;
——局限性;
——数据质量要求;
~一一鉴定性评审的类型(如果有);
——研究所要求的报告的类型和格式。
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限制或增添新的信息,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在某些情况下可进行调整。调整的
内容及理由宜进行书面说明。
上述内容在4.2.3.2~4.2.3.8中将会详细介绍。
4.2.3.2功能和功能单位
LCA的研究范围中应明确规定所研究系统的功能(-N效特征)。功能单位应与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保持一致。功能单位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输入和输出数据的归一化(从数学的角度)提供基准。因此应
对功能单位做出明确的定义并使其可测算。
定义功能单位后,应对基准流做出说明。系统之间的比较应建立在相同功能的基础之上,这些功能
通过相同的功能单位以基准流的形式来进行量化。在功能单位的比较中,如果没有考虑某个系统中的
其他功能,那么对这些省略应进行解释并书面说明。反之,和某功能相关联的系统可以加入到其他系统
的边界中以使系统之间更具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对所选择的过程应做出解释并书面说明。
4.2.3.3系统边界
4.2.3.3.1系统边界决定哪些单元过程应包括在LCA中。系统边界的选择应与研究的目的相一致。
应对建立系统边界的准则做出说明并解释。
应对研究中所包括的单元过程以及对这些单元过程研究的详细程度做出规定。
对研究的总体结论不会造成显著影响的生命周期的阶段、过程、输入或输出才允许被排除,但应明
6
14044:2006
GB/T24044--2008/IS0
确说明并解释排除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应对LCA所应包括的输入和输出及其详细程度做出说明。
4.2.3.3.2以流程图形式来描述系统是十分有帮助的,它可以展现出各单元过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宜对每个单元过程做出如下基本描述:
——通过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输入确定单元过程的起点;
——单元过程中的转化和运行特征;
——通过中间和最终产品的输出确定单元过程的终点。
在理想状况下,产品系统的模拟宜以输入和输出均为基本流和产品流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系统中
宜追溯到环境中的输入输出的确定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即需要确定在所研究的产品系统中宜包括的输
入输出单元过程。最初的确定是根据可获得数据而做出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宜通过对进一步的数据的
收集而更加全面的确定输入输出,然后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见4.3.3.4)。
对于物质输入,分析应从初始选择的输人人手。这种选择宜基于每个所模拟的单元过程中对输入
的确定。这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从特定的地方或公开的来源所收集到的数据。目的就是要确定和每一
个单元过程相关联的重要的输人。
能量的输人输出应作为LCA中其他的输入和输出。不同类型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应包括所模拟的
系统中燃料、原料能以及过程能量的生产和传输等。
4.2.3.3.3对初始输入输出的取舍准则及其假设等应做出明确的描述。所选择的取舍准则对研究结
果产生的影响也应在最终的报告中做出评价和解释。
LCA中用于确定输入的取舍准则应包括在评价中,例如物质、能量和环境影响重要性等。如果仅
考虑物质的贡献来确定输入可能会导致研究中的某些重要的输入被忽略。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宜考虑
将能量和环境影响重要性也作为取舍准则。
a)物质量:在运用物质准则时,当物质输入的累计总量超过该产品系统物质输入总量一定比例
时,就要纳人系统输入。
b)能量:同样的,在运用能量准则时,当能量输入的累积总量超过该产品系统能量输入总量一定
比例时,就要纳入系统输入。
c)环境影响重要性:在运用环境影响重要性准则时,如果产品系统是通过环境相关性选择出来
的,则当该产品系统中一种数据输人超过该数据估计量一定比例时,就要纳入系统输入。
相似的取舍准则可以被用来确定哪些输出宜追溯至环境中,例如通过最终废物的处置过程。
当研究用于进行向公众发布的对比论断,则输入输出数据的最终敏感性分析应包括物质、能量和环
境重要性的准则,以使所有累积贡献超过一定比例的输入都包括在内。
所有在本过程中被确定的输入宜被作为基本流进行模拟。
宜确定哪些输入输出数据需追溯到其他的产品系统中,包括要分配的流。宜对系统进行详尽而明
确的表述,以使其他人能反复进行清单分析。
4.2.3.4LCIA方法学和影响类型
应确定在LCA研究中包括哪些影响类型、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在LCIA方法学中影响类型、
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的选择应与研究的目的保持一致(见4.4.2.2)。
4.2.3.5数据的种类和来源
LCA中所选择的数据取决于研究的目的和范围。这些数据可以从系统边界内与单元过程相关的
生产场所中收集,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或计算得出。实际上,所有的数据可能是通过测量、计算
或估计得出的。
输入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矿物资源的利用(例如原生或再生金属、运输或能源供给等服务以及辅助
物质的应用例如润滑剂或肥料等)。
作为大气排放物中的一部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排放可以单独确定。
7
GB/T24044--2008/ISO14044:2006
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排放通常是指经过污染控制设施后从点源或面源中释放出来的排放物。如
果无组织排放很重要,则数据中也宜包括它们。指标参数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下列:
——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
——可吸收的有机卤素化合物(AOx);
——总卤素物质(TOX);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另外,噪声和振动、土地利用、辐射、气味以及余热等数据也可收集。
4.2.3.6数据质量要求
4.2.3.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X/T 403-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年度报告规范 2017-12-29
- QX/T 387-2017 气象卫星数据文件名命名规范 2017-10-30
- QX/T 406-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要求 2017-12-29
- QX/T 388-2017 静止气象卫星红外波段交叉定标技术规范 2017-10-30
- MZ/T 095-2017 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 2017-12-29
- QX/T 389-2017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产品规范 2017-10-30
- QX/T 408-2017 基于CAP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文件格式 网站 2017-12-29
- QX/T 398-2017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处罚规范 2017-10-30
- QX/T 395-2017 中国雨季监测指标 华南汛期 2017-10-30
- QX/T 402-201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监督检查规范 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