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192-2016 中小型机场空管设施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51/T 2192-2016 Lightning protection equipment testing specifications for air traffic control facilities 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airpor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绵阳市防雷中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南充市防雷中心。
- 起草人:
- 曾旭东、黄裕文、陈超、熊海、谢先波、李一丁、唐发勇、钟秉武、李兵、杨崧令、李文明、韩维。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192—2016
中小型机场空管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016-06-24发布2016-07-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2192—2016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一般规定..........................................................................3
5主要检测方法......................................................................3
6防雷装置检测......................................................................3
7检测作业要求......................................................................8
8防雷检测技术报告及整改意见........................................................9
9检测仪器.........................................................................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接地电阻三极测量法.............................................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雷电防护区划分.................................................14
附录D(资料性附录)各类SPD基本配置分别见图D.1、D.2、D.3、D.4、D.5、D.6、D.7、D.8。16
附录E(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记录式样表.....................................20
参考文献............................................................................23
I
DB51/T2192—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绵阳市防雷中心、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南充市防雷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旭东、黄裕文、陈超、熊海、谢先波、李一丁、唐发勇、钟秉武、李兵、杨
崧令、李文明、韩维。
II
DB51/T2192—2016
中小型机场空管设施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及相关辅助设施防雷装置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
主要检测方法、防雷装置检测、检测作业要求、防雷检测技术报告及整改意见、检测仪器。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型民用机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设施防雷装置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MH/T4020—2006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雷技术规范
MH/T5101—1999工频接地电阻测量
QX2—2000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
QX30—2004(2011)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DB51/T853—2008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场(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通信导航监视设施communicationnavigationsurveillancefacility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有关设备及其设施,包括相关建筑物、设备、附属设施、线路等
组成。
[MH/T4020—2006,定义3.1]
3.2
过渡电阻intergraderesistance
两个金属导体作电气连接时产生的电阻。
[DB51/T853—2008,定义3.4]
3.3
接地线earthingconductor
1
DB51/T2192—2016
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体或接地装置
的连接导体。
[MH/T4020—2006,定义3.10]
3.4
防雷区lightningprotectionzones(LPZ)
将一个易遭雷击的区域,按通信局(站)建筑物内外、通信机房及被保护设备所处环境的不同进行
被保护区域划分,被保护区域称为防雷区。
[GB50057—2010,术语2.0.1]
3.5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LEB)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等电位连接到防雷装置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
电位差。
[GB50057—2010,术语2.0.19]
3.6
接地基准点earthingreferencepoint(ERP)
一系统的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共用接地系统之间唯一的那一连接点。
[MH/T4020—2006,定义3.12]
3.7
电磁屏蔽electromagneticshielding
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指定区域穿透的措施。
[GB50343—2012,术语2.0.15]
3.8
电压开关型SPDvoltageswitchingSPD
无电涌出现为高阻抗,当出现电压电涌时突变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闸流管
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做这类SPD组件。有时称这类SPD为“短路开关型”或“克罗巴型”。
[MH/T4020—2006,定义3.17]
3.9
限压型SPDvoltagelimitingtypeSPD
无电涌出现时为高阻抗,随着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阻抗跟着连续变小。通常采用压敏电阻、抑
制二极管做这类SPD组件。有时称这类SPD为“箝压型”SPD。
[MH/T4020—2006,定义3.18]
3.10
组合型SPDcombinationtypeSPD
由电压开关型组件和限压型组件组合而成,可以显示为电压开关型或限压型或这两者都有的特性,
这决定于所加电压的特性。
[MH/T4020—2006,定义3.19]
2
DB51/T2192—2016
3.11
防雷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
按照防雷装置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
程。
[GB/T21431—2015,定义3.23]
4一般规定
4.1检测项目:机场航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设施的低压供电线路、信息传输线路及天馈线路的
电涌保护装置;各类共用或专用接地装置;各类机房设施的安全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等电位连接;
各类线路的综合布线;大功率电磁发射环境的电磁屏蔽接地装置;室外设施的防直接雷击保护装置、气
象观测场防雷装置等。
4.2各类专业检测设备应完好正常并符合本标准第九章要求。
4.3对于曾遭受过雷击损害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系统的设备设施,应详细了解查证当时的受损
情况并结合检测结果分析排查防雷装置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4.4防雷装置检测应由具有相应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
4.5雷电防护等级的划分:
a)塔台、一/二次雷达、航向台、下滑台、全向信标台、无方向信标台、卫星地面接收站等通信
导航监视设施按照MH/T4020-2006第6章的要求划定;
b)自动气象站场室按照QX30—2004第6章的要求划定;
c)天气雷达站按照QX2—2000第5章的要求划定;
d)通信、导航、监视设施所在的建(构)筑物按照GB/T21431-2015的技术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测。
其中,特级防雷设施按照一类建筑物防雷标准检测,其余设施按照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检测。
4.6检测周期:对上述设施的防雷装置按国家相关规定实行定期检测制度。其中,雷电防护等级为特
级或一等(级)的设施,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余设施每年检测一次。
5主要检测方法
5.1测量接地电阻应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测量方法采用三极测量法,参见附录A。若所使
用仪器另有要求时,则应按照该仪器要求的测量方法进行。
5.2测量相关连接点的过渡电阻需使用等电位测试仪或毫欧表进行测量,其实测值应不大于0.2Ω。
测量方法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若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则需对过渡点两端进行比对测试来判别
等电位连接是否有效。
5.3测量防静电设施表面电阻应使用表面电阻测试仪测量,测量方法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
5.4测量SPD漏电流应使用微安表或具有微安测量功能的万用表,测量方法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
6防雷装置检测
6.1检测流程
检测工作流程按图1防雷装置检测流程图所示。
3
DB51/T2192—2016
受理防雷装置检测申请
现场环境和有关资料调查
出
具
制定检测方案、确定检测日期
整
改
意
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安排
见
并
经
实施现场检查和检测
整
改
原始数据记录和整理
计算分析和判定结果
否
合格
是
出具检测报告
图1防雷装置检测流程图
6.2防雷检测实施
6.2.1雷电防护措施基本要求
6.2.1.1特级或一等(级)防雷设施应符合GB/T21431—2015规范第5章规定的一类建筑物防雷标准
要求,其余防雷设施应符合二类建筑物防雷标准要求。
6.2.1.2雷达天线接闪杆应不少于3根。
6.2.1.3雷达天线平台应设置均压环。
6.2.1.4特级或一等(级)防雷保护设施应设置四级以上技术参数相匹配的电源SPD。
6.2.1.5甲级或二等(级)防雷保护设施应设置三级以上技术参数相匹配的电源SPD。
6.2.1.6乙级或三等(级)防雷保护设施应设置二级以上技术参数相匹配的电源SPD。
6.2.1.7信号、天馈SPD的配置应符合MH/T4020-2006第9、10章的规定要求。
6.2.2外部防雷装置检测
6.2.2.1检查所有安装于室外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设施是否位于LPZ0B区以内。雷电防护区的
划分参见附录C。
4
DB51/T2192—2016
6.2.2.2检查接闪器的有效保护范围是否符合MH/T4020-2006第7章规定的通信、导航、监视设施防
雷等级要求,必要时应采用滚球法计算验证。
6.2.2.3检查一、二次雷达天线、全向信标台(DVOR)的接闪杆是否为不少于3根并对称设置。对于
高度较低的雷达天线,可设置地面独立接闪杆保护。保护全向信标台的接闪杆应沿反射网或天线阵均匀
分布。检查全向信标台天线反射网平台圆周外设置的防侧击雷接闪带是否符合要求。水平架设的通信天
线宜采用接闪线的方式保护。
6.2.2.4检查卫星地面站天线或有方向性通信天线的接闪杆布置是否符合要求,接闪装置应设置于天
线的两侧或后方,主通信方向不得安装接闪装置。
6.2.2.5检查接闪杆与被保护物体的水平距离是否符合大于3m的规定。
6.2.2.6检查引下线截面积是否符合不小于50mm²多股铜芯线的要求。若采用的是其它材料则应符合
GB50057-2010第5.3条的规定。气象观测场风杆(塔)与接闪器的水平绝缘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设
置独立引下线。引下线截面积不小于50mm²的多股铜芯线且与风杆相互绝缘,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
器、接地体作可靠连接。
6.2.2.7检查专用接地网或人工接地体,包括以下方面:
a)地网或人工接地体的设置应符合GB50057-2010中第5.4条的要求;
b)全向信标(DVOR)、仪表着陆系统(ILS)监控天线宜设置人工接地体,并用埋地接地线与台
站接地装置互连;
c)下滑/测距仪(GP/DME)天线塔地网、航向(LLZ)天线阵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6.2.2.8检查每根天线的接地端与地网的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2.2.9检查室外设施的各类强、弱电线缆屏蔽接地措施是否符合要求;线缆屏蔽层在LPZ0与LPZ1
界面的等电位连接是否符合要求;非屏蔽线缆是否穿钢管埋地引入,埋地长度是否大于15m并做了符合
要求的等电位处理;进入导航台的电缆是否距离导航台200m以外埋地处理,其埋地深度是否大于0.7m。
引下线距平行敷设的各类强弱电线缆是否大于1.8m。
6.2.2.10检查防雷装置各部件是否完好、连接可靠。
6.2.2.11检查屋面金属物是否有可靠的等电位连接。气象观测场、自动气象站的遥测雨量器、蒸发皿、
百叶箱金属支架、数据采集箱等设备旁均应设置有地网引出端子并与相应设备连接。
6.2.2.12测量接地电阻,通信导航监控设施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宜≤1Ω。在土壤电阻率ρ<300Ω·m
时应≤2Ω。在ρ>300Ω·m时应≤4Ω。当系统的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
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应以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为准。该接地电阻应从总等电位端子(MEB)
或接地基准点进行测量。
6.2.3内部防雷装置检测
6.2.3.1机房防雷装置检测
包括以下内容:
a)检查机房防雷设施是否满足相应防雷等级的要求;机房设施是否位于规定防雷区内。特级防护
标准的机房设施应位于LPZ2区内,甲、乙级防护标准的机房设施应位于LPZ1区内。雷电防护
分区的划分参见附录C;
b)检测机房设备、机柜及工作台等设施与墙体或构造柱的距离,该距离不宜小于1m;
c)检测防静电设施的接地电阻是否≤100Ω;
d)检测进入机房各类线缆的屏蔽层包括光缆的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和金属加强芯在LPZ1后续
防雷区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e)检查各类线缆的安全距离是否符合表1、表2的要求;
5
DB51/T2192—2016
f)检查机房等电位连接状况和连接导体规格,机房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
吊顶金属龙骨,金属门窗及机房屏蔽层等是否以最短距离与机房内等电位网络连接。等电位网
络材质应为截面积不小于100mm2铜带;等电位网络与上述设施连接的多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
于6mm2;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LEB)与等电位网络连接的多股铜导线截面积不小于25mm2;
机房局部等电位连接端子(LEB)与总等电位端子(MEB)或接地基准点连接的多股铜导线截面
积不小于50mm2;
g)检测过渡电阻,所有等电位连接点均应牢固可靠,其过渡电阻实测值应不大于0.2Ω。
表1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的间距
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的净距
其它管线类别
最小平行净距(mm)最小交叉净距(mm)
防雷引下线1000300
保护地线5020
给水管15020
压缩空气管15020
热力管(不包封)500500
热力管(包封)300300
燃气管30020
注:当线缆敷设高度超过6000mm时,与防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3132-2024 电动剃须刀 2024-07-24
- GB/T 44260-2024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 2024-07-24
- GB/T 4706.118-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18部分:皮肤美容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46-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46部分:挤奶机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71-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71部分:供热和供水装置固定循环泵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62-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62部分:商用电水浴保温器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40-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40部分:商用多用途电平锅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4220-2024 虚拟现实设备接口 定位设备 2024-07-24
- GB/T 4706.11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13部分:无线电源设备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3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33部分:商用电油炸锅的特殊要求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