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277-2022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南
DB34/T 4277-2022 Guidelin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special equipment accid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安徽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合肥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局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CCSB5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277—2022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南
Guideforinvestigationandhandlingofspecialequipmentaccidents
2022-08-31发布2022-09-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277—2022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事故报告...........................................................................2
5应急处置和现场保护.................................................................3
6事故调查...........................................................................3
事故调查流程...................................................................3
成立事故调查组.................................................................4
开展调查.......................................................................6
查阅资料.......................................................................6
实地调查和视频分析.............................................................7
现场勘查.......................................................................7
证人询问.......................................................................7
技术鉴定.......................................................................8
经济损失评估...................................................................8
7原因分析与责任认定.................................................................8
调查结果汇总...................................................................8
事故原因分析...................................................................8
事故性质认定...................................................................8
事故责任认定...................................................................9
事故责任追究...................................................................9
8调查报告与事故处理.................................................................9
调查报告批复..................................................................10
调查结果处理..................................................................10
9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0
附录A(资料性)关于成立XX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组的请示.................................11
附录B(资料性)关于按简易程序开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请示..........................12
附录C(资料性)事故调查会议记录....................................................13
附录D(资料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报告................................................14
附录E(规范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调取证据通知书......................................18
附录F(规范性)事故伤亡人员名单....................................................19
附录G(规范性)特种设备事故现场示意图..............................................20
I
DB34/T4277—2022
附录H(规范性)特种设备现场勘查记录................................................21
附录I(规范性)特种设备事故调查询问笔录.............................................23
附录J(规范性)技术鉴定委托书......................................................25
附录K(规范性)事故调查报告会审记录表..............................................26
参考文献..............................................................................27
II
DB34/T427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安徽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庆艮、刘丰、韩传茂、张青斌、付学强、章学军、戴清晨、王科、管国伟、
汪秋怡、马梦琪。
III
DB34/T4277—2022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的调查处理工作程序和方法,并规定了事故报告、事故现场保护、
事故调查组成立、事故调查、原因分析和责任认定、调查报告与事故处理、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符合《特种设备目录》范围内的较大及
以下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50号令
安徽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23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特种设备事故specialequipmentaccidents
特种设备因其本体原因及其安全装置或者附件损坏、失效,或者特种设备相关人员违反特种设备法
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造成具有相应事故特征或人员伤害的事故。
事故特征accidentcharacteristics
导致事故最严重后果所对应的设备失效形式或者致害方式。通常表现为事故特种设备的爆炸、爆燃、
泄露、倾覆、变形、断裂、损伤、坠落、剪切、挤压、碰撞、失控、故障或者受困(滞留)等现象。
技术鉴定technicalappraisal
对现场勘查中发现并收集的各种痕迹、物证进行技术检验、试验和鉴定的活动。其目的是根据痕迹、
物证的本质特征,分析它的形成条件及其与事故过程的联系,以便判定事故过程和分析事故原因。一般
有物理检验、化学分析、模拟试验和直观分析等。
主要原因mainreasons
对事故后果起主要作用的事件或者使事故不可逆转地发生的事件为事故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secondarycauses
1
DB34/T4277—2022
除事故的主要原因外,对事故后果起次要作用的其他影响事件为次要原因。一般事故的次要原因可
能有若干个,按照其对事故后果作用的大小进行排序。
责任事故liabilityaccidents
违规、违章、违纪造成的事故;可以预见、抵御和避免的事故,但是由于行为(责任)人或者管理
者的原因,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或者预防措施不力造成的事故。
自然事故naturalaccidents
由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系指受自然力影响超过特种设备设计规范而导致的特种设备失效、损坏或
者造成其他损失的事故。
技术事故technicalaccidents
因技术不够完善或者设备自然损耗等原因引起并且是在人所不能预见或者不能避免的情况下所发
生的事故。
全部责任fullresponsibility
单位或行为(责任)人或者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违反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未履行职责,其行
为对事故发生起决定性作用所应承担的责任。
主要责任primaryresponsibility
单位或行为(责任)人或者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违反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未履行职责或不正
确履行职责,其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应承担的责任。
次要责任secondaryresponsibility
单位或行为(责任)人或者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违反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未履行职责或不正
确履行职责,其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所应承担的责任。
4事故报告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
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应
急管理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报告。
事故发生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有关特种设备事故信息后,应当立即派员赶赴事故现
场组织查证核实。属于特种设备事故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逐级报告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直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经核实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的,应当移送同级应急管理部门;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确定是否为特
种设备事故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开展相关工作;其他安全主管
部门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中发现属于特种设备事故并移交的,同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接
收,并按本文件规定组织开展事故调查。
以下事故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一百条规定的特种设备造成的事故;
b)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外部因素引发的事故;
2
DB34/T4277—2022
c)人为破坏或者利用特种设备实施违法犯罪导致的事故;
d)特种设备具备使用功能前或者在拆卸、报废、转移等非作业状态下发生的事故;
e)特种设备作业、检验、检测人员因劳动保护措施不当或者缺失而发生的事故;
f)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驶出规定的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发生的事故。
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事故发生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应当及时通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特种设备安全监
督管理部门应当配合做好事故调查处理相关工作。
特种设备登记地和事故发生地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县级特种设备安全
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报告。
5应急处置和现场保护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必
要时寻求社会力量救援。
开展应急处置要遵循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统一领导,科学处置的原则,处置过程中避免次生灾
害的发生。
应急处置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及时收集、整理
有关资料,为事故调查做好准备;必要时,应当对设备、场地、资料进行封存,安排专人看管。
事故发生单位要对事故设备本体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损坏情况、部件、爆炸碎片、失
效形态、故障代码等进行妥善保护,在事故调查前不得擅自移动和更改,不得清理事故现场,不得伪造
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组进驻前,事故发生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事故种类和事故特征,
及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按照事故波及区域安排专门人员设立警戒区域,保护现场和有关证据,非事故调
查人员不得进入。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负责移动的单位或
者相关人员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有条件的,
应当现场制作视听资料。
根据事故调查需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及时商请公安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第一时间封
存相关管理资料,限制关键人员的活动,保全有关财产不被转移。
6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流程
事故调查流程一般按图1进行。
3
DB34/T4277—2022
图1事故调查流程图
成立事故调查组
6.2.1负责特种设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性质、事故等级、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等情况,邀请纪委监委,会同应急、公安、工会和行业主管等部门成立事故调查组,报请本级
人民政府批准后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工作(参见附录A)。
6.2.2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等级发生变化,依法应当由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
织事故调查的,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本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也可以经本级人
民政府批准,委托下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继续组织进行事故调查。
4
DB34/T4277—2022
6.2.3对于跨区域发生、事故调查处理情形复杂、舆论关注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特种设备事故等情况,
上级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事故调查进行督办,必要时可以直接进行调查。
6.2.4自事故发生之日起超过30日,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发生变化的,由负责调查
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继续按照原事故等级组织事故调查。
6.2.5特种设备事故对社会无重大影响、无人员死亡且事故原因明晰的,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
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见附录B),可采取简易程序,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
理部门独立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或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委托下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事
故调查,接受委托的下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将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情况报告委托的上级部门
和本级人民政府。
6.2.6根据事故调查工作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事故调查。
6.2.7事故调查组组长一般由负责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或者指定的人员担任,
事故调查组组长负责主持事故调查组的调查工作。
6.2.8调查组根据调查工作需要,一般可设管理组、技术组、综合组等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
长由事故调查组组长指定,各工作小组在事故调查工作中应当服从事故调查组组长的指挥,相互支持配
合,及时完成调查工作,其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a)管理组,主要负责管理方面的原因调查、取证,查明导致事故发生的管理方面的原因、应急
处置情况、相关人员活动情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认定事故相关责任,提出事
故发生单位、事故相关单位、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管理方面的事故分析意见或者报
告,提出管理方面的事故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汇总整理事故调查工作资料,完成事故调查报
告初稿,整理移交事故调查资料;
b)技术组,主要负责技术方面的原因调查、勘查、取证、分析工作,提出必要的鉴定需求,在
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事故发生过程,分析事故的技术原因,提出技术方面的事故分析意见
或者报告,提出技术方面的事故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
c)综合组,主要负责事故调查过程中与各个部门单位的协调工作,负责与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沟
通工作,按照规定发布事故信息,配合管理组、技术组开展事故调查,安排事故调查过程中的
保障工作。
6.2.9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a)查清事故发生前的特种设备状况;
b)查明事故经过(含应急救援情况)和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以及其他后果;
c)分析事故原因;
d)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
e)提出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以下统称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f)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类似事故发生和整改措施的建议;
g)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h)整理并且向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移交有关事故调查的资料。
6.2.10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具备下列条件但不限于:
a)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
关人员不存在利害关系;
b)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服从调查组组长领导,在事故调查工作中正确履行职责,诚信公正,遵守
事故调查组的纪律,不得泄露有关事故调查信息;
c)事故调查组所聘请的专家应当具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生产、检验检测或者科研教学等相
关工作经验。
6.2.11事故调查过程中,应如实填写各类调查记录。记录应当及时、规范、全面、客观、准确并有调
5
DB34/T4277—2022
查人员、记录人员和相关人员签字。
开展调查
6.3.1事故调查工作由事故调查组长主持开展,各调查组小组组长具体负责,调查组成员共同完成,
事故调查工作一般在事故发生地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
a)召开事故调查组成员第一次会议(参见附录C),通报事故初步情况,宣布事故调查纪律和要
求,明确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等调查小组的分工与职责,宣布事故调查工作方案;
b)各组分头开展调查工作,收集调查证据资料;
c)汇总调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NSYS 007-2022 零担货物运输服务规范 2022-12-09
- T/CTS 7-2022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2022-09-02
- T/JSATL 12-2017 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 (通讯协议规范) 2017-12-11
- T/CACEM 22.2-2022 校车运营服务管理 第2部分:服务规范 2022-05-16
- T/CPCAS 1-2023 船用甲醇燃料水上加注规程 2023-09-25
- T/ITS 0112-2019 营运车辆驾驶员监测系统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2019-10-30
- T/ITS 0201.1-2022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监管系统 第1部分:监管平台技术要求 2022-12-05
- T/CACEM 15.2-02-2020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 第2部分:现场管理要求 2020-06-09
- T/ITS 0220-2023 智能座舱健康度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3-12-26
- T/URTA 0003-2021 导轨式胶轮系统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场景规范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