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T 125-2024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景区

DB3502/T 125-2024 Low-carbon demonstration area evalu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cenic area

福建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502/T 125-2024
标准类型
福建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6-05
实施日期
2024-06-05
发布单位/组织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蝌蚪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
起草人:
刘艳英、许杰龙、黄厔、陈森阳、庄马展、何月云、杨心怡、宋榕荣、张燕茹、林剑艺、任引、黄云凤、林建清、郑渊茂、吴义诚、刘昕、高莉洁、左舒翟、苏脂仁、王昕怡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

CCSZ06

3502

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

DB3502/T125—2024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景区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evaluationoflow-carbondemonstrationarea——

Scenicdistrict

2024-06-05发布2024-06-05实施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02/T125—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要求...........................................................................1

5等级划分...........................................................................2

6评价指标...........................................................................2

参考文献..............................................................................8

I

DB3502/T12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蝌蚪生态环保科技有

限公司、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英、许杰龙、黄厔、陈森阳、庄马展、何月云、杨心怡、宋榕荣、张燕茹、

林剑艺、任引、黄云凤、林建清、郑渊茂、吴义诚、刘昕、高莉洁、左舒翟、苏脂仁、王昕怡。

II

DB3502/T125—2024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景区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碳景区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等级划分及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低碳景区示范区的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1084绿色饭店

CJ/T16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DB35/322厦门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低碳示范区low-carbondemonstrationarea

在低碳发展规划、低碳建设、低碳管理、低碳运营、资源利用效率、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处于领先地

位的区域。

纯自然景观型旅游景区purenaturallandscapetypeoftouristattractions

景区内无常住居民,且以纯自然资源为主要风景资源和构景要素,满足旅游者出游目的为主要功能

的旅游景区。

低碳景区low-carbonscenicspot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综合利用低碳技术、低碳管理及增加碳汇等方式方法,实现在相同行业

中具有较低或更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旅游景区。

近零碳景区nearzerocarbonscenicspot

在评价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逐步趋近于零的低碳景区。

4评价要求

景区应有效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绿色、循环和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近三年

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重大生态环境违法事件。

景区应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1

DB3502/T125—2024

景区内应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景区内食品卫生应符合国家规定,整体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景区内污水排放应符合DB35/322的规定。

5等级划分

60分(含)以上的为低碳景区,70分(含)以上的为近零碳景区,近零碳景区划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三星级近零碳景区:90分及以上;

——二星级近零碳景区:80分(含)~90分;

——一星级近零碳景区:70分(含)~80分。

6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

低碳景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包括1个约束性指标和20个一

般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为近零碳景区必须达标指标,不参与指标打分,其它各指标分值之和为100分(不

含加分项),具体指标及得分见表1。

表1低碳景区验收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评分标准分值备注

景区内无植被覆盖或者

纯自然景观型景区≤0.0002;景区内景观大部分属于

1人均碳排放量tCO2e/人约束性

其它景区≤0.03人工造景的景区使用其

碳排放控制它景区指标

指标单位营业收入tCO2e/万纯自然景观型景区≤0.2tCO2e/万元;不收费的景区该项指标

23

碳排放量元其它景区≤0.3tCO2e/万元得满分

纯自然景观型景区≥50%;

3碳补偿率%6

其它景区≥30%

纯自然景观型景区≥90%;

4

其它景区≥50%

景区碳排放核算边界范

景区全电厨房70%≤纯自然景观型景区<90%;

4%2围内有酒店的使用其它

普及率30%≤其它景区<50%

景区指标

纯自然景观型景区≤7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