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58-2021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
DB33/T 2158-2021 Disaster Evacuation Sit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1月
-
2021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2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158—2021
代替DB33/T2158-2018、DB33/T2159-2018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
Useofregulationsforplanningandmanagementofsheltersand
resettlementplaces
2021-06-15发布2021-07-15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158—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选址要求..........................................................................2
5建设要求..........................................................................2
6物资储备要求......................................................................5
7管理要求..........................................................................6
附录A(规范性)视频监控设备要求....................................................9
附录B(规范性)应急生活包物品.....................................................10
附录C(规范性)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LOGO及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标识牌示意图............12
附录D(规范性)避灾安置场所指示牌示意图...........................................14
I
DB33/T2158—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标准代替DB33/T2158-2018《避灾安置场所内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规范》、DB33/T2158-2019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DB33/T2158-2018《避灾安置场所内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规范》中救灾物资储备相关内容整
理并入《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中(见第6章);
——修改了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和管理主管部门(见第7章,2018年版的第6章);
——增加了避灾安置场所建筑安全检查和评估的要求(见5.1.7);
——增加了测定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模的参考依据(见5.2.2);
——修改了场所内各类设施配置的要求(见5.4.2,2018年版的5.4.3);
——修改了救灾物资储备的要求(见6.3.1,DB33/T2158-2018的5.2.1);
——增加了避灾安置场所命名规定(见7.3.3);
——增加了对功能分区牌、宣传牌等摆设的要求(见7.3.4)。
——增加了对视频监控设备的要求(见附录A)
——修改了对应急生活包物品的要求(见附录B,DB33/T2158-2018的附录A、附录B)
本标准由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应急管理数字与技术中心、浙江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晓和、邵琦、石永国、方恒、毛树怀、徐骋、陈星、王鹏飞、罗壮、王俊。
本标准所代替的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2158-2018、DB33/T2159-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3/T2158—2021
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与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避灾安置场所的选址要求、建设要求、物资储备要求和管理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含新造、新挂牌)、改建(含改造、扩建)的避灾安置场所及运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种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24439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DB33/1066村镇避灾场所建设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避灾安置场所sheltersandresettlementplaces
由政府确认或组织建设,为受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需要转移安置的当地群众及外来人员,无
偿提供临时性避护和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
3.2
避灾安置人员shelterandresettlepeople
因受到自然灾害风险威胁或自然灾害袭击以及突发事件影响,由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需要临
时安置的避灾人员。
3.3
自然灾害naturaldisasters
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
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
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
1
DB33/T2158—2021
4选址要求
4.1避灾安置场所选址时应考虑覆盖区域内需要转移安置的人员数量、空间分布和公共设施状况,合
理布局,确保选址安全。
4.2避灾安置场所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建设规划,且交通便利、转移便捷,避开下列地段、建筑物和线
路:
——地震断裂带、不稳定斜坡或滑坡、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
——江堤、海塘或溪滩边、旧有河道或山口、谷口;
——工矿排污污染源、病源、大气污染源、水污染源等的下风、下游或下坡;
——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高压输电、输油或输气线路。
4.3避灾安置场所应避开自然灾害高发地带,选址要求如下:
——台风多发地区的避灾安置场所不应选择建造在风口地带的建筑,所选建筑宜与周围房屋集中成
片;
——避灾安置场所选择室内公共场所的场、馆,应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
——蓄滞洪区以及洪水威胁的地段,避灾安置场所选址时应考虑最高洪水位的影响,选择地势高的
平坦区域,且应避开蓄滞洪期间漂浮物易于集结的地区及进洪或退洪主流区。
5建设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避灾安置场所的抗震设防应符合GB18306、GB50011和GB50223的相关要求。
5.1.2避灾安置场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符合GB50016相关要求。
5.1.3避灾安置场所主体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台风多发地
区的避灾安置场所,屋盖应采取措施与相邻构件可靠连接,屋顶不应设置天窗。
5.1.4避灾安置场所分为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可以新建确认、改造、修
缮等方式建设,可利用以下公共资源:
——县(市、区)级避灾安置中心可利用人防疏散基地、体育馆、影剧院、会场、学校和社会福利
院等公共建筑物和公园、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进行建设;
——乡镇(街道)级避灾安置中心可利用乡镇敬老院、文化中心、学校等符合避灾要求的公共设施
进行建设;
——村(社区)级避灾安置点可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文化礼堂、
党群服务中心及中小学校等公共设施进行建设。
5.1.5选择已有公共建筑物设立为避灾安置场所时,使用单位应做好场所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工作,必
要时应进行加固。乡镇(街道)、村级避灾安置点建设应符合DB33/1066的要求。
5.1.6避灾安置场所应定期做好安全评估工作:
——每年汛前应对避灾安置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每隔2年―3年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避灾安
置场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鉴定。
——避灾安置场所若使用教育用房、医疗卫生用房、文化场馆、体育场馆、养老服务用房、交通站
场、商场等公共建筑,应在其实际使用年限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分之二的当年委托房屋安全鉴
定;
2
DB33/T2158—2021
——若避灾安置场所使用建筑未通过安全鉴定,应协调该建筑的使用单位和产权单位进行房屋修缮,
或更换使用建筑。
5.2建设规模
5.2.1避灾安置场所其建设规模由容纳受灾群众所需的建筑面积确定。
5.2.2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模见表1。测定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模(规划安置人口数、建筑面积等)
可参考以下标准:以服务责任区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为基准核定,规划安置人口数不宜低于常住人口数的
10%,人均有效避灾面积不宜低于3m2。
表1避灾安置场所规模分类表
规模分类规划安置人口数(人)总建筑面积(㎡)
县(市、区)级≥200≥6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WAN 0026-2021 MIG/MAG焊枪电缆技术要求 2021-06-09
- T/QGCML 1420-2023 喷漆生产用具有自动密封循环的粉末静电喷涂设备 2023-09-15
- T/DJPEC 0004-2019 商品陈列柜台表层涂料、涂层外观检测技术规范 2019-11-20
- T/WLJC 85-2021 刀片倒棱磨床 2021-12-10
- T/CSTE 0308-2023 质量分级及“ 领跑者 ”评价要求工业机器人系统与集成第一部分:集成工业机器人最大负载10kg最大臂长1000mm 2023-01-30
- T/CWAN 0102-2024 航空不锈钢导管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推荐工艺规范 2024-02-05
- T/CC 7-2022 混凝土结构智能检测机器人 2022-07-28
- T/ZAITS 10601-2021 “未来工厂”建设导则 2021-07-22
- T/ZZB 0862-2018 双线并联模块化涂装生产线 2018-12-17
- T/ZGWJHXH 12-2018 气动直钉打钉机 20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