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
DB33/T 2345-2021 DB33/T 2345-2021 Ecological Tea Garden Construction Gener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
Generalrequirementsforconstructionoftheecologicalteaplantation
2021-05-20发布2021-06-2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345—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州市农业
农村局、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安吉龙王山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晶、冷杨、罗列万、冯海强、范冬梅、肖强、柳丽萍、罗文文、郭华伟、王
校常、何卫中、韩震、马军辉、周竹定、胡双、方辉韩、潘元清、马亚平。
I
DB33/T2345—2021
生态茶园建设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茶园的建立、栽培管理和绿色防控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态茶园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茶园ecologicalteaplantation
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学理论,通过立体复合栽培,具有多物种并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
茶叶生产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茶园。
3.2
绿色防控greencontrol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综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茶
园有害生物的行为。
4生态茶园建立
4.1产地环境条件
茶园土壤和灌溉水质量符合NY/T5010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的规定。
4.2园地要求
4.2.1茶园土壤酸性,pH值4.5~6.0。土层有效深度不少于80厘米,土壤质地良好、养分均衡。
4.2.2茶园应为平地或缓坡,坡度15°以上建立梯级园地,15°以下的坡地可等高条植。
1
DB33/T2345—2021
4.2.3所在区域植被丰富,自然覆盖率不低于80%。
4.2.4茶园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集中,应离公路干线直线距离大于200米。
4.2.5茶园道路布局合理,有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等,能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主干道硬化,平整
清洁。
4.2.6茶园排、蓄、灌水系统设置合理。根据茶园地形、地势,利用自然溪沟设置排水沟和蓄水池,
主、支干道内侧建排水沟,宜每隔15米~20米设立存水沟,以便蓄水减少水土流失。宜配套建设喷灌、
滴灌或水肥一体等现代节水灌溉设施。
4.2.7园区内建筑物采用统一风格或主题,色彩、外形等协调美观,有体现相关茶文化特色的元素。
4.3生态配置
4.3.1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与茶园的共生关系、病虫管理、环境价值、种植管理成本、
自身价值等因素。品种应多样化、叶色多变化,落叶树与常绿树、乔木与灌木搭配,形成色彩丰富茶园
景观。植物品种推荐参见附录A。
4.3.2山坡茶园应具有“头戴帽、脚穿鞋、腰系带”的特点,在茶园的山顶、山腰、山脚及山谷岙口
处保留自然植被或补种防护林,宜选枝叶繁茂常绿树种。
4.3.3茶园与周边荒山、农田、果园等非茶地块间应设隔离林带或隔离沟,隔离林宜选枝叶繁茂树种,
隔离沟宜深不低于50厘米,可以沟渠兼用。连片茶园宜按每1公顷~2公顷设隔离林带。
4.3.4茶园内宜种遮荫树,与茶树形成“乔灌”两层生态结构,或“树木+茶树+绿肥”的“乔灌草”
三层生态结构。遮荫树宜选茶叶生产季不落叶落花、无共生病虫害乔木树种。种植密度为每公顷90株~
150株,茶园遮光率宜达到10%~30%。机采茶园须按网格化种植。对遮荫树应进行修剪整枝管理,树冠
不超过3米×3米,第一分枝高度应高于1.5米,减少间作树木留养的骨干枝和侧枝数量,不影响茶园
作业。
4.3.5茶园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宜选高大美观树种,株距适宜,可结合种植花草形成立体景观。
4.3.6茶园内除茶树外的其他植被覆盖率宜不少于5%。
5栽培
5.1品种选择
5.1.1选用抗逆、优质、高产、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茶树无性系良种率不低于70%。
5.1.2早中晚生及不同抗性品种搭配合理,中晚生品种占比不低于10%。
5.2树冠管理
培养结构合理、长势健壮的树冠,常规条栽茶园覆盖度不少于80%;宜配备单人修剪机或双人修剪
机进行机械化修剪。茶树修剪操作按NY/T5018执行。
5.3土壤管理
5.3.1合理采用浅耕、中耕、深耕等耕作技术,配备有茶园耕作机械。耕作深度,一般浅耕5厘米~
10厘米、中耕10厘米~15厘米、深耕20厘米~25厘米,深耕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耕作后及时修复
排水沟,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锄草与追肥进行。
5.3.2修剪枝叶宜回归茶园,病枝条宜移出茶园。鼓励集中无害化处理。
5.3.3对pH小于4.0的严重酸化茶园,宜用白云石粉或土壤调理剂等物质改良,白云石粉用量为每公
顷1500千克~3000千克,土壤调理剂按推荐用量使用,均宜与中耕、深耕相结合使用。
2
DB33/T2345—2021
5.4施肥
5.4.1肥料种类
宜依据测土配方结果,根据基础地力、养分需求、目标产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肥料种类。以选择与当
地土壤肥力相适应的缓(控)释肥、配方肥、茶树专用肥(如18-8-12或相近配方)、商品有机肥或饼肥
等为宜。
5.4.2肥料用量
宜依据测土配方结果,根据基础地力、养分需求、目标产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肥料用量。建议商品有
机肥300千克~500千克/亩或饼肥150千克~200千克/亩。配施化肥,特异品种亩施氮肥(N)10千克~
12千克,磷肥(P2O5)3.0千克~4.5千克,钾肥(K2O)4.5千克~6.0千克;名优茶亩施氮肥(N)12.5
千克~15.0千克,磷肥(P2O5)3.0千克~4.5千克,钾肥(K2O)3.0千克~4.5千克。大宗茶亩施氮肥
(N)15千克~19千克,磷肥(P2O5)3千克~4千克,钾肥(K2O)4千克~5千克。
5.4.3施肥方式
生态茶园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分次使用,基肥采用开沟施肥或机械深施,追肥撒施后翻耕入土。特异
品种(白化茶、黄化茶)和名优茶在春茶开采前30天~40天和采摘后各追施一次,大宗茶在春茶采摘
前20天~30天、春茶采摘后、夏茶采摘后各追施一次。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茶园可开展水肥一体化施
肥。
5.4.4施肥比例
特异品种(白化茶、黄化茶)、名优茶按化肥总氮量的40%~50%作基肥,50%~60%作追肥;大宗茶
30%作基肥,70%作追肥;磷肥、钾肥等全部作基肥。此外,建议基施硫酸镁10千克/亩。
5.4.5间作绿肥
可在茶园行间、隙地种植矮生或匍匐型绿肥,推荐品种见附录A。一龄茶园茶行间隙种植2行~3行,
2足龄茶园种植1行~2行,行距1.5米以上的3足龄茶园可种植2行~3行。
5.5灌溉
宜制定灌溉计划。宜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喷灌,连续一周高温无雨,根据茶园土壤墒情和茶
树缺水情况实施地面灌溉。
6绿色防控
6.1生物防治
6.1.1利用多作物间作、栖息地和缓冲带,或种植蜜源植物招引或保护茶园中的瓢虫、蜘蛛、捕食螨、
寄生蜂、螳螂等有益生物,以虫治虫。
6.1.2宜利用茉莉酸、水杨酸等诱导茶树产生对害虫或病原物的抗性,或诱导茶树产生挥发物以聚集
天敌。
6.1.3利用以草抑草技术,宜种植三叶草、圆叶决明、鼠茅草等抑制杂草生长。
6.1.4宜使用在茶树上登记的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
6.2物理防治
3
DB33/T2345—2021
6.2.1宜人工捕杀茶丽纹象甲、茶毛虫、茶蚕、蓑蛾类等害虫。
6.2.2宜使用除草布覆盖茶行间抑制杂草生长,或采用机械、人工方法直接除草。
6.2.3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诱剂诱杀。宜利用吸虫机械吸除茶小绿叶蝉、
粉虱等小型害虫。
6.2.4宜采用分批勤采技术,减少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饼病等趋嫩性病虫为害。
6.2.5采用深修剪或重修剪,减轻蚧类为害。
6.2.6宜秋末清园亮脚,采用石硫合剂封园,减少茶树病原菌和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虫蛹基数。
6.3化学防治
6.3.1只在必要时才选择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时应按防治指标要求,在防治适期施药,具体按照NY/T
5018执行。
6.3.2不使用国家、地方规定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
6.3.3施药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妥善处理使用后的农药废弃包装物,清洗、保养施药器械。
7技术模式图
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B。
4
DB33/T2345—2021
AA
附录A
(资料性)
茶园生态配置选择
茶园生态配置树种推荐见表A.1,草本植物推荐见表A.2。
表A.1生态茶园配置树种推荐
用途
植物名称特性
防护林隔离树遮荫树行道树
楝树落叶乔木√√√√
香椿落叶乔木√√
柿子落叶乔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CM 1620-2024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医诊疗指南 2024-11-11
- T/CHAS 10-1-4-2022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1-4部分:总则 标准通用术语 2022-11-26
- T/SEA 006-2023 空气净化消毒机技术规范 2023-01-18
- T/CACM 1021.68-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苦杏仁 2018-12-03
- T/SHNA 0012-2025 免陪照护服务基本规范 2025-02-26
- T/CVMA 111.1-2023 常见犬猫体格检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 犬猫临床基本检查 2023-05-17
- T/CCCMHPIE 1.91-2023 植物提取物 紫锥菊提取物 2023-07-05
- T/SHDSGY 250-2022 生物医药临床研究管理规范 2022-12-21
- T/SXPFS 0001.1-2022 银行机构现金服务消毒规范 第 1 部分:现金 2022-03-29
- T/DXZYJLM 006.2-2023 中药材 板蓝根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 20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