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1914-2013 杨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DB22/T 1914-2013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Yang Fanzhou Mot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1914—2013
杨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Closteraanachoreta
2013-12-04发布2013-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1914—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张健、李立梅、陈越渠、左彤彤、孙悦、张杨、王成杰、王曼。
I
DB22/T1914—2013
杨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us)发生程度与成灾指标、虫情调查及综合
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杨扇舟蛾发生林分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us)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舟蛾科Notodontidae,扇舟蛾属Clostera,是危害阔叶树的主要食叶
害虫之一。分布、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参见附录A。
3.2
虫口密度populationdensity
每延长米枝条的幼虫数量。
3.3
标准地sampleplot
根据人为判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期望代表预定总体的实测调查地块,主要用途是为
掌握有害生物发生及危害等而收集数据,提取林分调查因子的平均指标。
3.4
发生程度attackdensity
林业有害生物在林间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条/株、虫情级、有虫
株率、头/10cm2、条/50cm标准枝、粒/株、个/m标准枝、活虫/株、条/百叶、头/m2、盖度等)。
1
DB22/T1914—2013
4发生程度与成灾指标
4.1发生程度的划分
根据50cm样枝上幼虫数量确定发生程度:
——轻度发生:1~4条/m(延长枝)
——中度发生:5~8条/m(延长枝)
——重度发生:8条以上/m(延长枝)
4.2成灾指标
失叶率达到50%以上界定为成灾。
5虫情调查
5.1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中龄林及以下的寄主林份,龄级划分标准参照杨、柳等阔叶树种龄级组划分标准(见附录B)。
5.2虫情线路踏查
对同一林地每年进行3次线路踏查,分别于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
察记载有无幼虫形成的虫苞或分散幼虫,将调查结果填入杨扇舟蛾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见附录C.1)。
5.3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于5月下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采用样枝调查法各调查一次,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
样株依次轮换取一主枝长50cm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cm
长枝条的平均幼虫数,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杨扇舟蛾标准地样枝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2)。
5.4发生面积统计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将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林分,填入______月份杨扇舟蛾发生情况报告表(见
附录C.3)。
5.5危害程度调查
于6月上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末期,采用叶部危害程度调查法分别调查一次树
冠叶部危害程度,将调查结果填入杨扇舟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记录表(见附录C.4)。
6综合防治技术
6.1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卵块和虫苞并销毁。
6.2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利用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灭幼脲、杀铃脲等无公害药剂,
喷雾防治。使用药剂参考用量见附录D,应按照GB4285和NY/T1276-2007执行。
2
DB22/T1914—2013
6.3生物防治
6.3.1苏云金杆菌
苏云金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按药剂说明书施用。
6.3.2林间释放赤眼蜂
对中度以下发生林分,在卵期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放蜂量为30卡/hm2。
6.3.3保护自然天敌
收集蛹置于纱网袋中,待天敌羽化后释放到林内。
6.4灯光诱杀
在发生林分内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设置间距100m。
3
DB22/T1914—2013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杨扇舟蛾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活史
A.1分布
杨扇舟蛾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杨树和柳树。
A.2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雄虫体长13~17mm。体灰褐色,翅面有4条灰白色波状横
纹,顶角有1个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一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斑点,
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点。后翅灰褐色。卵扁圆形,初为橙红色,近孵化时为暗灰色。老熟幼虫体
长32~40mm。头部黑褐色,腹部灰白色,侧面墨绿色,体上长有白色细毛。腹部背面灰黄绿色,每节
着生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较大的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
射,腹部第一和第八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的红黑色瘤。胸足褐色。蛹体长13~18mm,褐色。茧灰白色。
A.3生活史
杨扇舟蛾在吉林省1年3代,成虫在4月下旬至5月初出现。成虫具有趋光性。未展叶前产卵于小枝上,
后产于叶背。卵成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5673-2020 聚酯薄膜预涂底层用聚酯型水胶乳 2020-04-16
- HG/T 5689-2020 C.I.酸性橙33 2020-04-16
- HG/T 5674-2020 光学功能薄膜 三醋酸纤维素酯(TAC)膜 紫外吸收剂含量测定方法 2020-04-16
- HG/T 4044-2020 C.I.分散棕19(分散棕S-HWF 200%) 2020-04-16
- HG/T 5691-2020 荧光增白剂ER-Ⅲ 2020-04-16
- HG/T 5690-2020 六磺酸非对称性荧光增白剂 2020-04-16
- HG/T 5675-2020 光学功能薄膜 自修复硬化膜 2020-04-16
- HG/T 5693-2020 荧光增白剂KB 2020-04-16
- HG/T 5686-2020 C.I.溶剂绿28 2020-04-16
- HG/T 5676-2020 高反射率银反射膜 20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