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7/T 472-2021 夏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DB4107/T 472-2021 Potato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ummer sweet potato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1
4107
新乡市地方标准
DB4107/T472—2021
夏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2021-04-14发布2021-05-14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7/T47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宇、李好中、郭文婵、冯丽芳、谢延臣、浮光成、王红灿。
I
DB4107/T472—2021
夏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甘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育苗技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
治、收获与贮藏、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新乡市夏甘薯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夏甘薯
指在麦收后栽插的甘薯。
4基本要求
生产环境
适宜种植环境应符合GB15618、GB3095的要求。
肥料使用准则
4.2.1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NY/T496的要求,按以地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施磷、钾、微
的原则进行科学施肥。所用肥料,不应对环境和作物(营养、食味、品质和植物抗性等)产生不良后果。
4.2.2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
4.2.3严禁使用未腐熟的沼气液、人畜粪尿、饼肥,严禁使用影响对土壤、水源二次污染的肥料。
有害生物控制及农药使用原则
4.3.1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1
DB4107/T472—2021
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4.3.2使用的农药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
的要求。
4.3.3农药的使用要按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
4.3.4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选用合适的施药器械并正确使用,避免在施药
过程中,发生“跑冒滴漏”现象,影响施药者的身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适时用药,保护天敌。
5育苗技术
品种选择
应选用经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登记且经在当地示范种植,适宜当地大田生产的优质、高产、抗逆性
强的品种。
种薯选择
选择具有原品种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明显的纯种,要求皮色鲜艳、表皮光滑,次生根少,薯块
大小适中,无病虫鼠害,未受冻害、涝害和机械伤害的薯块。提倡使用脱毒种薯。
种薯处理
温汤浸种,将种薯置于55℃~57℃温水中浸泡1min~2min,再将其在51℃~54℃温水中浸泡10
min;或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的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水500倍浸种10min,可预防黑斑病。
育苗时间
以大田扦插时间和育苗方式确定育苗时间。一般在扦插前40d~60d排种。
苗床建立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靠近水源、排水良好,两年内未种植甘薯,无病、无毒的沙质
壤土。做床前,深翻床土并施足底肥,整平整细,苗床深20cm,播前浇足水。每667m2栽培面积需育苗
床8m2~10m2。
排种
温床育苗,每平方米苗床用种量20kg~25kg;露地育苗,每平方米苗床用种量10kg~15kg。种
薯大小以200g~250g为宜。
苗床管理
5.7.1排种至齐苗
排种至齐苗阶段以催为主,床温保持在30℃~35℃,高温催芽快长和预防黑斑病;在床温不高时,
晴天应揭除膜上的草苫等覆盖物,使阳光直射提高床温,晚上盖好覆盖物保温。
5.7.2齐苗至剪苗前
2
DB4107/T472—2021
本阶段以培育壮苗为目标,保持床温25℃~28℃。随着薯苗生长,叶片增多,蒸发量提高,浇水量
可适当增加,保持床土相对湿度70%~80%为宜。
5.7.3炼苗与剪苗
苗高25cm左右时,应转为炼苗,停止浇水,进行蹲苗,白天炼苗时间由短到长,大风降温天气不
宜炼苗,经3d~4d锻炼后可剪苗栽插;剪苗时,在离床土3cm以上处剪,剪口要平;剪苗后,用4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蘸苗消毒。要适当补水补肥,促使小苗快长。一般在采苗后1d结合浇水,每
667m2施尿素10kg~12.5kg,如此循环视肥力状况,可剪苗3次左右。
5.7.4壮苗选择
叶片舒展肥厚,色泽浓绿,顶叶平齐,节间粗短,剪口多白浆,百株苗重0.75kg~1kg,苗长20
cm~25cm,根原基粗大无伤,无气生根,无病虫害。
6栽培技术
底肥
整地时底肥中,按照70%的底肥,其余30%的有机肥和全部化肥在扶垄时集中施于垄底翻耕于垄内作
包心肥。氮、磷、钾比例以1∶1∶2~2.5。在中等肥力条件下,鲜薯目标产量2500kg/667m2~3000
kg/667m2,每667m2施优质农家肥4000kg~5000kg。禁用氯化钾。
起垄
随施肥,随耕作,随起垄。起垄要因地制宜,粘土地及低洼易涝或肥力高的宜起大垄、高垄,垄距
1m左右,垄高25cm~33cm,每垄一行,株距20cm左右;在地势高或沙质土、土层厚或肥力较差的地
块,宜起小垄,垄距65cm~80cm,垄高20cm~25cm,每垄一行,株距30cm左右。
扦插
6.3.1扦插时间
夏甘薯生长期短,麦收后抢时早栽。时间上一般在6月上中旬。
6.3.2扦插方法
6.3.2.1直插法
薯苗垂直入土2~3个节,外露1~2个节,栽深7cm~10cm。优点是插苗较深,能吸收下层水分和
养分,能抗旱耐瘠,成活率高,缺点是下部节入土太深,通风不良结薯少。
6.3.2.2水平扦插法
薯苗平插入土3~5个节,外露2~3个节,栽深10cm。优点是有利于早结薯,多结薯,缺点是扦插
费工,用苗量能多,不耐旱,适用于水肥条件好的地块。
6.3.2.3斜插法
3
DB4107/T472—2021
选择具有6~7个节薯苗,入土2~3个节,露出2~4个节,栽深约5cm。优点是单株结薯数增加,近
土表易结大薯,缺点是抗旱能力比直插稍差。
6.3.3扦插密度
红薯栽植密度一般应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栽插密度因品种而异,夏薯要适当增加密度,
每667m24000~4500株。
7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
栽后4d~5d查苗,选用壮苗补缺,活棵后追施“偏心肥”,促使晚苗快发,赶上大苗。
中耕除草
在秧苗返青后和封垄前进行,一般两次。第一次中耕在活棵后结合施苗肥进行,第二次在封垄前结
合促薯肥进行,中耕深度由深到浅,株旁宜浅,垄脚深锄。
追肥
7.3.1促苗肥
在栽插后10d~15d,薯苗活棵后追施速效氮肥,每667m2用尿素3kg~4kg,小株多施,大株少
施,促使薯苗均衡生长。
7.3.2壮苗肥
在栽后20d~30d施一次壮苗肥,根据植株长势确定追肥种类和数量。长势差的以氮肥为主,每
667m2用尿素4kg~5kg,长势一般的可减少一半用量;长势好的并施过苗肥的应以磷钾肥为主,或只
施钾肥。
7.3.3促薯肥
生长后期若叶色落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3/T 478-2002 鲜桃果实质量 2002-07-11
- DB50/ 79-2002 常规小麦品种 渝麦7号 2002-11-28
- DB13/T 482-2002 核桃坚果质量 2002-07-11
- DB50/ 76-2002 萝卜品种 万萝一号 2002-11-28
- DB50/ 64-2002 甘薯品种 铜薯1号 2002-11-28
- DB50/ 68-2002 柑桔品种 奉节脐橙 2002-11-28
- DB13/T 476-2002 柿果实质量 2002-07-11
- DB50/ 82-2002 常规油菜品种 万油22号 2002-11-28
- DB50/ 80-2002 常规小麦品种 重庆面包麦 2002-11-28
- DB13/T 477.1-2002 优质柿生产技术规程 苗木 200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