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GIA 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

T/CGIA 005-2022 Evaluation of Graphene Material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GIA 005-2022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30
实施日期
2022-12-30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适用范围
范围:本标准对企业在石墨烯材料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建立了分类分级,提供了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对于初创型企业,主要评价其开发能力;对于规模型企业,评价其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 (1)第三方评价,结果可作为下游应用企业选择“合格的石墨烯材料合作伙伴”时的依据,也可作为石墨烯企业在本行业内展示自身能力的依据。 (2)石墨烯材料制造企业和石墨烯材料应用企业的自我评价,用于指导企业发展,以实现持续改进; 主要技术内容:石墨烯由于自身优异的光、电、力、热性能,在储能(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热管理(导电散热材料)、纺织(抗菌抗病毒、红外、防紫外线)、传感器(生物及化学传感器、物理传感器)等领域均有应用。自获”诺奖“之年起算,石墨烯产业发展已有12年,客观讲我国石墨烯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专利申请与应用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与石墨烯相关的企业共计3.8万家。石墨烯领域的头部企业正逐渐显现,部分企业由于产业介入时间早,技术储备深厚,市场探索充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技术与生产均衡发展的“规模型”企业;同时,鉴于近年来石墨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抗菌织物等诸多应用领域研究的深入研究,新兴起了一批以应用导向为目标但暂未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与稳定客户的“初创型”企业。两类企业各有特色,均是石墨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石墨烯产业存在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精准对接难的痛点,联盟基于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实际现状以及下游应用企业关注重点,标准立足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两大产业关注点,基于适用性、客观性、系统性和引领性四原则建立了7个维度20个细分指标体系。做好企业能力等级评价,对产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作为“诺奖”材料,石墨烯曾“风靡一时”,各种“石墨烯”产品层出不穷,投资指数居高不下,导致部分不良商家打着石墨烯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或过度宣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墨烯在大众视野的印象,虽然近年来由于学术界的纠偏及投资理性化,石墨烯产业逐渐回温,但依然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有助于优势企业宣传及上下游对接: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有真实研发实力的宣传推广、融资对接及决策;同时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亦具有实际指导作用,通过标准可以精确匹配细分领域,了解市场及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迈谱新材料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科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诺康石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鸡西瀚宇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际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清大际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科技大学、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济南产研烯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瑞康医用耗材有限公司、北京清大际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龙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刘兆平、王兰兰、冷金凤、陈国华、戴石锋、赵永彬、周旭峰、窦玲、袁凯杰、吕雪、高华、梅佳、林博、汪伟、刘忠年、李泽、孙培育、王振廷、蓝先、左勇、周庆波、张丽、秦志鸿、尹宗杰、王丽、邹惠静、马奥、胡新振、孙清友、刘刚桥、王良旺、李洋、孙福伟、于咏良、韩燚、杜宁、时浩、邓宏、邵艳秋、张盈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T/CGIA005—2022

ICS07.120

A20

团体标准

T/CGIA005-2022

团体标

准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

EvaluationofthecapabilitytoR&Dandmanufacturingforgraphenematerials

2022-12-30发布2022-12-30实施

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布I

T/CGIA005—2022

版权声明

本文件系由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简称“联盟”)组织创制的团体标准文本(含制

定过程中的草案),联盟拥有本文件的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除法律所允许的

情形或事先得到联盟书面许可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复制、销售、传播本文件,或抄

袭、歪曲本文件等侵权行为,否则,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其

刑事责任。其他文件引用本文件,不属侵权行为。

凡利用本文件进行或支持贸易、认证等商业活动,应事先购买正式文本或得到联盟书面授权。购买

本文件或获得授权,请与联盟联系。

欢迎社会各界举报侵权盗版行为。一经查实,联盟将奖励举报人,并依法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

联系人:戴石锋。

联系电话:13811062632。

联系邮箱:standard@。

联盟对本版权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

I

T/CGIA005—2022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评价对象要求.........................................................................2

5企业分类与等级.......................................................................2

63级指标选取原则.....................................................................4

7指标体系和分值.......................................................................5

8结果计算和评定.......................................................................6

9评价实施.............................................................................7

9.1评价机构要求....................................................................7

9.2评价形式........................................................................7

10评价结果处置........................................................................7

10.1采信...........................................................................7

10.2申诉与投诉.....................................................................7

10.3撤销或终止.....................................................................7

11评价报告.........................................................................8

附录A(规范性)开发能力3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9

附录B(规范性)制造能力3级指标得分评定标准...........................................12

II

T/CGIA005—2022

前言

本文件参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不对涉及专利

权的纠纷负责。

本文件主要编制单位:宁波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烯旺新材料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南京工业大学、华侨大学、迈谱新材料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科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诺康石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德阳烯碳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石墨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鸡西瀚宇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江

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清大际光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

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清大际光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天奈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科技大学。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济南产研烯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湖北瑞康医用耗材有限公司、北京清大际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龙

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益墨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兆平、王兰兰、冷金凤、陈国华、戴石锋、赵永彬、周旭峰、窦玲、袁凯

杰、吕雪、高华、梅佳、林博、汪伟、刘忠年、李泽、孙培育、王振廷、蓝先、左勇、周庆波、张丽、

秦志鸿、尹宗杰、王丽、邹惠静、马奥、胡新振、孙清友、刘刚桥、王良旺、李洋、孙福伟、于咏良、

韩燚、杜宁、时浩、邓宏、邵艳秋、张盈。

III

T/CGIA005—2022

引言

石墨烯由于自身优异的光、电、力、热性能,在储能(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等)、

热管理(导电散热材料)、纺织(抗菌抗病毒、红外、防紫外线)、传感器(生物及化学传感器、物理传

感器)等领域均有应用。自获”诺奖“之年起算,石墨烯产业发展已有12年,客观讲我国石墨烯产业

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专利申请与应用研究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2022年底,我国与石墨烯相关的企业共计3.8万家。石墨烯领域的头部企业正逐渐显现,部分

企业由于产业介入时间早,技术储备深厚,市场探索充分,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技术与生产均

衡发展的“规模型”企业;同时,鉴于近年来石墨烯在动力电池,热管理、抗菌织物等诸多应用领域研

究的深入研究,新兴起了一批以应用导向为目标但暂未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与稳定客户的“初创型”企

业。两类企业各有特色,均是石墨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石墨烯产业存在上下游企业信息不对称,精准对接难的痛点,联盟基于石墨烯产业发展的实际

现状以及下游应用企业关注重点,标准立足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两大产业关注点,基于适用性、客观性、

系统性和引领性四原则建立了7个维度20个细分指标体系。做好企业能力等级评价,对产业发展有积

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产业环境:作为“诺奖”材料,石墨烯曾“风靡一时”,各种“石墨烯”

产品层出不穷,投资指数居高不下,导致部分不良商家打着石墨烯的幌子进行虚假宣传或过度宣传,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石墨烯在大众视野的印象,虽然近年来由于学术界的纠偏及投资理性化,石墨烯产业逐

渐回温,但依然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

--有助于优势企业宣传及上下游对接:客观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有真实研发实力的宣传推广、融资对

接及决策;同时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亦具有实际指导作用,通过标准可以精确匹配细分领域,了解市场

及产品质量情况、战略规划及布局情况等对供需有价值的判断要素;

--有助于引领国际领先的发展模式:我国石墨烯产业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大部分并跑,部分领跑的

状态,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石墨烯产业形式,形成了“国际石墨烯看中国”

的现状,在我国首次提出石墨烯产业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必将对世界石墨烯产业产生积极影响。

IV

T/CGIA005—2022

石墨烯材料开发与制造能力等级评价

1范围

本标准对企业在石墨烯材料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建立了分类分级,提供了评价指标和评定方法。对

于初创型企业,主要评价其开发能力;对于规模型企业,评价其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本标准适用于:

(1)第三方评价,结果可作为下游应用企业选择“合格的石墨烯材料合作伙伴”时的依据,也可

作为石墨烯企业在本行业内展示自身能力的依据。

(2)石墨烯材料制造企业和石墨烯材料应用企业的自我评价,用于指导企业发展,以实现持续改

进。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118-2008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处理和提供规范

GB/T37393-2019数字化车间通用技术要求

T/CGIA001石墨烯材料术语和代号

T/CGIA002含有石墨烯材料的产品命名指南

T/CGIA003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成熟度评价指南

T/CGIA004.1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第1部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T/CGIA004.2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第2部分:氧化还原法

T/CGIA004.3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第3部分:液相剥离法

T/CGIA004.4石墨烯材料绿色制备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第4部分:电弧放电法

T/CGIA031工程机械用石墨烯增强极压锂基润滑脂

T/CGIA032锂离子电池用石墨烯导电浆料

T/CGIA033地暖用石墨烯电热膜

T/CGIA034石墨烯抗菌防护口罩

1

T/CGIA005—2022

3术语和定义

T/CGIA001、T/CGIA00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能力capability

组织通过利用资源、知识和技能实现预期结果的本领。

注:组织可以是项目组、部门或整个公司。

3.2

开发能力R&Dcapability

企业研发出创新技术成果以及持续技术迭代的能力。

3.3

制造能力manufacturingcapability

企业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石墨烯材料的能力。

4评价对象要求

接受第三方评价的组织,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企业、科研机构或集团公司下设的石墨烯材料相关的独立事业部或项目

组等;

(2)三年内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环境安全事故;

(3)评价结果自愿接受社会监督。

5企业分类与等级

5.1按T/CGIA003中技术创新成熟度所处等级,企业分类为:

(1)初创型,技术创新成熟度≤6级(正样级)。

(2)规模型,技术创新成熟度≥7级(工艺级)。

5.2本标准主要对石墨烯企业的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进行等级评价,其1级指标和2级指标见表1。

表1开发能力与制造能力1级与2级指标

开发能力制造能力

创新基础创新成果创新潜势信用诚信市场表现质量管理发展潜势

创研设创核专标平产创信诚产客成管产政专

新发备新心利准台研新用信能服长理品策项

投团资管技布创奖合收资宣销成指体质响指

入队源理术局制励作入质传量效数系量应标

2

T/CGIA005—2022

50%35%15%10%50%30%10%

5.3初创型企业主要评价开发能力,规模型企业评价包括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石墨烯企业的评价逻

辑如图1所示。

石墨烯

企业

初创≤6级技术创新≥7级规模

型成熟度型

创新制造

能力能力

创新创新创新信用市场质量发展

基础成果潜势诚信表现管理潜势

图1石墨烯企业评价逻辑示意图

5.4初创型企业根据其创新能力水平,分为I级、II级和III级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的判定依据和对应

的水平说明见表2。

表2开发能力级别、判定及说明

判定依据开发水平说明

级别

(满分1000分)3级指标选项情况对应的开发能力水平

I级≥850分至少70%为第1选项具有很强的研发实力和创新性成果

II级≥700分至少70%为第2选项具有较好的研发条件和研究成果

III级≥600分至少90%为第3选项有一定的研发条件和成果

5.5规模型企业根据其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分为2等6级。每个级别的判定依据和对应的水平说明

见表3。

表3制造能力级别、判定及说明

判定依据制造水平说明

对应创新

等级(满分1000

能力要求3级指标选项情况对应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分)

满足AA级,在专项指

AII级标中应至少符合3项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强,

AAAAA级+专项指标

等及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产品市场

占有率高

3

T/CGIA005—2022

判定依据制造水平说明

对应创新

等级(满分1000

能力要求3级指标选项情况对应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

分)

制造能力强,有较好研发条

AA≥900分至少70%为第1选项

件,产品已批量供应市场

较好的制造能力和研发条件,

A≥800分至少50%为第1选项

产品已供应客户

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有一定

BBB≥700分

研发条件,并通过客户认证

B

III级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和有一定

BB≥600分至少80%为第2选项

等及以上的研发条件

B≥500分已具备规模化供应的能力

63级指标选取原则

6.1适用性

立足石墨烯产业当前发展阶段和企业不同情况,分类评价;针对下游客户对石墨烯企业的实际关注

需求点设立评价维度,避免照搬传统产业大而全的评价体系。

6.2系统性

在开发能力与制造能力方面,均设立了发展潜势考核指标,通过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系统反映

企业在开发和制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6.3客观性

指标的选取能反映企业在创新和制造方面的真实能力,以可产生实际的成效为导向,不简单以数量

多少论高低。如专利布局,不是简单以专利申报的数量为评价,而是与企业实际应用或能产生实际成效

的专利为考察目标。

6.4引领性

将党和政府新理念、新政策、新要求融入指标,如双碳、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把产业内先进企业

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理念融入指标,为更多石墨烯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发挥引领作用。

7指标体系和分值

7.1指标体系

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指标体系和分值见表4。

表4开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指标体系和分值

能力

1级指标2级指标3级指标分值

要素

4

T/CGIA005—2022

(分值占

比)

研发经费投入情况100

创新投入

研发经费增长情况50

研发人员数量50

研发团队研发骨干数量50

创新基础

研发领军人50

(50%)

材料研发设备50

设备资源应用验证设备50

检测检验设备50

创新管理创立自有研发方法和管理制度50

拥有独创技术或制造工艺50

核心技术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