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754-2009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DB33/T 754-2009 Larval enhancement and stock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s for yellow croaker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754-2009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8-10
实施日期
2009-09-1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SC65.150

B51

备案号:27431-2010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StandardforthereleaseandenhancementofPseudosciaenacrocea

2009-08-10发布2009-09-1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754—2009(2013)

前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定、张洪亮、周永东、徐开达、柴学军、李鹏飞。

I

DB33/T754—2009(2013)

大黄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增殖放流的术语和定义、海域环境条件、苗种质量要求、

检验检疫方法与规则、苗种计数、苗种运输、放流时间和数量及方法、标志方法、效果调查与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内进行的大黄鱼增殖放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2763.6海洋调查规范

NY/T5061无公害食品大黄鱼养殖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增殖放流releaseandenhancement

通过将人工繁育的水产苗种放回自然水域以增加其种群个体数量的活动。

3.2

体长bodylength

苗种吻部前端至尾椎骨末端的长度。

3.3

暂养temporaryrearing

将人工苗种培育到放流规格的过程。

3.4

标志鱼taggedfish

鱼体上标有特定记号的苗种。

3.5

挂牌标志法scutcheontag

将标志牌固着在鱼体可见部位的方法。

3.6

荧光标志法visibleimplantelastomertag

将无毒的荧光胶体色素注射在鱼体可见部位的方法。

4海域环境条件

4.1放流海域

1

DB33/T754—2009(2013)

省级以上设定的增殖放流区域,并有大黄鱼自然分布记录的海区,水深大于10m,饵料生物丰富,

远离排污口、海洋倾废区及盐场、大型养殖场、电厂等进排水口。

4.2底质

底质为泥、泥沙或沙泥质,无还原层污泥。

4.3理化因子

水质应符合GB11607规定,盐度15~30,水温15℃以上。

5苗种质量要求

5.1亲体来源及质量要求

来源于浙江自然海域或由省级以上原、良种场。要求2龄以上;亲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

形;规格要求雌鱼600g以上,雄鱼400g以上。原则上要以野生或子一代作为亲体。

5.2苗种培育

按NY/T5061规定执行。出池苗应经海区网箱暂养至放流规格要求;土池培育达到放流规格的苗种

或标志完成后苗种应在网箱中暂养7d以上至稳定后再实施放流。

5.3苗种规格

平均体长不小于5cm,标志放流苗种体长不小于12cm。

5.4苗种感官质量

感官质量包括形态、体色和活力,应符合表1要求。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