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2271-2024 高山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范

DB63/T 2271-2024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for the alpine tent caterpillar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2271-2024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08
实施日期
2024-06-15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2271—2024

高山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范

2024-4-8发布2024-6-15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3/T227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黄南藏族自治州林业站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黄南藏族自治州林业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永贵、夏吾朋毛、刘文楠、杨保玉、马俊忠、马龙、赵明阳、赵琳、加曲才

让、尖参才让、多青多杰、格藏杰、周本加。

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I

DB63/T2271—2024

高山天幕毛虫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山天幕毛虫防治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虫情监测、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预测

预报、防控对策、防治技术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山天幕毛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LY/T186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山天幕毛虫

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天幕毛虫属,是山生柳、乌柳等寄主的一种主要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嫩梢和叶

片造成为害。

3.2

标准株

标准地内选取用作系统观测的样树。

3.3

标准枝

标准地内选取用作系统观测样树上的样枝。

3.4

虫口密度

1

DB63/T2271—2024

标准株或单位长度标准枝上卵、幼虫、蛹和成虫的数量。

3.5

枝梢被害率

当年生被害枝梢数占调查枝梢总数的百分率。

3.6

始盛期

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到16%的时期。

3.7

盛发期

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到50%的时期。

3.8

盛末期

害虫种群内所有个体进入某一虫态或虫龄期的发育进度百分率达到84%的时期。

4虫情监测

4.1踏查

寄主嫩芽萌动时,在其分布区内,沿林区道路、山沟、山梁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踏查,查

看寄主枝梢有无干枯、灰白色网幕、嫩梢叶片缺刻或活动虫体等现象,踏查内容见附录A。

4.2详查

踏查中发现有虫害发生时,按立地条件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进行详查。按林地总

22

面积的0.1%~0.5%设立标准地数量,标准地面积0.07hm~0.2hm,标准地内寄主大于等于100株,抽

样调查标准株(或标准枝)数量大于等于30株(枝),进行每株(或枝)有虫等情况调查,调查内容见

附录B。

4.3系统监测

4.3.1确定固定标准地和标准株(枝)

监测时间从土壤解冻开始到越冬前结束。按不同海拔区域设置1个~3个固定标准地,每个标准地面

积0.07hm2~0.2hm2。标准地用界桩做标记,在其内采用随机抽取或标准取样法选择30株~50株具有代表

性林木作为标准株(或在标准株上再选取一个或若干个单位长度枝条作为标准枝),每个标准株(或标准

枝)均做好标记。

4.3.2卵、幼虫、蛹、成虫调查方法

寄主嫩芽开始萌动生长时,对在标准地中标记的标准株(或标准枝)定期(5d~7d)观测标准株树

冠(或标准枝枝梢)上卵块孵化幼虫出现的始盛期、盛发期、盛未期及枝梢嫩叶被害情况。

2

DB63/T2271—2024

后期继续对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成虫产卵各发育进度阶段变化进行定期观测,监测内容见附录

C。

5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5.1发生危害程度标准

高山天幕毛虫发生危害程度见表1,按照LY/T2011执行。

表1高山天幕毛虫发生危害程度

危害程度

项目

轻度中度重度

叶片失叶率(%)<2021~50>51

有虫株率(%)<3031~50≥51

5.2成灾标准

失叶率≥60%或林木死亡株率≥3%,即为成灾,按照LY/T1861执行。

6预测预报

6.1发生期预测

6.1.1期距法预测

根据高山天幕毛虫在林间发育进度的系统调查,掌握不同虫态或虫龄的起始日期,计算多年相应历

期的平均值(期距值)。预测高山天幕毛虫各虫态或虫龄发生期应满足式(1)的要求。

FHi(XiSi)...................................(1)

式中:

F---某虫态出现日期;

Hi---前期虫态发生期实测出现日期;

Xi---期距值;

Sx---期距值对应的标准差。

6.1.2物候预测

根据当地常见植物的生长期与高山天幕毛虫发生期的相关性,建立物候期预测法。虫害各虫态出现

期与山生柳的生长物候相同步的原则进行预测。

高山柳新叶萌发时为害虫幼虫孵化期,高山柳开花盛期为害虫老熟幼虫期,高山柳花后果期为害虫

化蛹期,金露梅开花末期害虫成虫羽化和产卵初期。

6.2发生量预测

根据高山天幕毛虫当代虫口基数,采用有效基数预测法预测下一世代的发生量,下一代虫口数量应

满足式(2)的要求。

3

DB63/T2271—2024

FP(a×b)×(1-d)...................................(2)

式中:

F---下一代虫口数量;

P---现有虫口密度;

a---雌雄比率(雌/(雌+雄));

b---每雌平均产卵数;

d---各种因素所致死亡率之和。

7防控对策

7.1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无公害防治,分类施策。

7.2轻度发生区

以人工物理防治为主。

7.3中度及重度发生区

以人工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辅以药剂防治。

8防治技术

8.1物理防治

在害虫卵期、幼虫期、蛹期,人工剪除带有卵、幼虫、蛹的枝条并集中处理。

8.2药剂防治

1龄~3龄幼虫期,对有条件的发生区采用无公害药剂常量喷雾防治。所用药剂参见附录D,防治作

业按照GB/T12475、NY/T1276执行。

9防治效果检查

9.1调查内容

以标准株(标准枝)上虫口密度、有虫株(枝)率增减来表示防治效果。防治效果调查表见附录E。

9.2检查时间

防治后5d~7d检查。

9.3调查方法

9.3.1防前防后调查

4

DB63/T2271—2024

在计划防治的林地设置标准地,标准地设置方法参见4.2,标准地内随机选择30株~50株作为标准

株(或标准枝)标记编号,防前防后分别统计每个标准株(或标准枝)上的虫口密度、有虫株(枝)率。

9.3.2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

高山天幕毛虫防治效果应满足式(3)的要求。

Y(AB)/(1B)...................................(3)

式中:

Y---相对防治效果;

A---防治区虫口死亡率;

B---对照区虫口死亡率。

9.4防治效果评定

施药后5d~7d及时调查防效,防效达到85%以上为合格;防效不合格需进行补防。

5

DB63/T2271—2024

AA

附录A

(资料性)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