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8/T 58-2020 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DB5308/T 58-2020 DB5308/T 58-2020 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u'er Tea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8/T 58-2020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1-10
实施日期
2020-02-10
发布单位/组织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起草人:
丁建平、冯彦波、罗亚昆、赵远艳、陶仕科、胡艳萍、王兴华、罗朝光、戴萍、陈蜀萍、李艳华、杜春峄、李忠华、刘顺航、李兴昌、李明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X55

DB5308

普洱市地方标准

DB5308/T58—2020

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0-01-10发布2020-02-10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08/T5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普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协作单位: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普洱茶协会、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茶

祖茶业有限公司、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普洱皇家贡技茶业有限公司、景谷李记谷庄

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建平、冯彦波、罗亚昆、赵远艳、陶仕科、胡艳萍、王兴华、罗朝光、戴萍、

陈蜀萍、李艳华、杜春峄、李忠华、刘顺航、李兴昌、李明。

DB5308/T58-2020

普洱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洱茶及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原料要求、加工场所要求、加工设备要求、加工技术、

质量管理和成品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普洱市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和云南大叶种晒青茶的生产和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2111-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洱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

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

茶)两种类型。

[GB/T22111-2008,定义4.1]

3.2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加工普洱茶的原料,用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而成的绿茶。

3.3

普洱茶(生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加工形成的紧压茶。

3.4普洱茶(熟茶)

1

DB5308/T58-2020

3.4.1

普洱茶(熟茶)散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形成的散茶。

3.4.2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

以普洱茶(熟茶)散茶为原料,加工形成的紧压茶。

4原料要求

4.1鲜叶要求

采摘符合各级别要求的云南大叶种鲜叶。鲜叶不得带有茶类夹杂物和非茶类夹杂物,无劣变发酵、

无病虫为害、无污染、无机械损伤。鲜叶分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鲜叶分级标准

级别

指标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芽二叶、一芽三

一芽一叶、一芽二一芽三叶、一芽四

正常芽叶比例单芽100%一芽一叶100%叶初展占45%~

叶初展95%叶占30%

55%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