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31/T 20-2019 麦蛾饲养技术规范

DB5331/T 20-2019 Meadow moth breeding techniques specification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31/T 20-2019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30
实施日期
2020-01-20
发布单位/组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德宏州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麦蛾饲养。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起草人:
太红坤、顾中量、王根权、白树雄、刘峙、郑礼、王振营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DB5331

德宏州地方标准

DB5331/T20—2019

代替DG5331/T20-2016

麦蛾饲养技术规范

2019-12-30发布2020-01-20实施

德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31/T20—201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B、C、D、E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德宏州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太红坤、顾中量、王根权、白树雄、刘峙、郑礼、王振营。

I

DB5331/T20—2019

麦蛾饲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蛾的饲养室规划、饲养设备要求、饲养技术和使用后的饲料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德宏州麦蛾饲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3术语与定义

3.1

饲养室设计规划

麦蛾饲养场由准备室、幼虫饲养室、成虫饲养及收集室、卵净化室、贮藏室组成。各室面积须根据

饲养规模而定,应通电通水。各室之间可联排但要有独立的门道。

3.2

饲料消毒

采用锅炉加热消毒,使气压保持在0.02MPa~0.04MPa之间,利用蒸气对饲料消毒20min,杀死

饲料中的害虫及病菌。在室温下冷却后,即可使用。

4饲养室设计规划

4.1准备室

按照能满足防控5000亩次玉米地所需赤眼蜂数量而定,准备室10m2、工作平台1m2、水槽0.5m3,

应通电通水,方便饲料清洗及消毒。

4.2幼虫饲养室

面积20m2,应密封密闭遮光,保持黑暗,具备通风保温保湿的功能,能满足幼虫生长发育的基本

条件。

4.3成虫饲养室

1

DB5331/T20—2019

面积50m2,应密封密闭遮光,保持黑暗,具备通风保温保湿的功能,能满足成虫生长发育的基本条

件。

4.4卵收集及净化室

面积15m2,应通风透光,便于卵的纯化收集。

4.5贮藏室

面积15m2,应通风透光干燥,利于饲料的贮藏。

5饲养设备要求

由锅炉、消毒容器、幼虫饲养架、幼虫饲养盘、成虫饲养架、成虫饲养框、成虫收集袋、成虫收集

盒、卵收集纸、温度计、湿度计、紫外灯(30W~40W)、加热器、除尘装置、卵净化装置、分样筛(30

目、40目、60目、80目和100目)、毛刷、量筒、电子称、吸尘器、电暖器、换气扇、昆虫解剖镜、冰

箱、油烟机等组成。详见附录A。

6饲养技术

6.1饲养基本规则

在饲养间遵循步骤如下:

a)检查饲养条件,如温度和湿度;

b)检查设备和机械运转情况;

c)填表记录饲养间条件;

d)每个工作室操作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工作室工作,减少各室之间来回走动;

e)定期清理打扫,保持饲养环境整洁,适时清除蜘蛛及其它昆虫。

6.2饲料选择

麦蛾主要采用大麦作为饲料饲养。

6.3饲料准备及消毒

将大麦在水中浸泡20min后,除去秕麦和杂质,放入容器中高温消毒。

6.4幼虫饲养

饲养步骤:

a)打扫幼虫饲养室,清除其它昆虫,特别是蜘蛛,参照附录B进行防治;

b)清洗幼虫饲养架和饲养盘,利用紫外灯消毒1h;

c)每个幼虫饲养盘放入2kg大麦,放在幼虫饲养架上;

2

DB5331/T20—2019

d)将2ml~3ml麦蛾卵均匀地撒于幼虫饲养盘中的麦粒上;

e)通过加热通风措施,保持室内温度在25℃~28℃,湿度在80%~90%;

f)接种前7d,幼虫正在蛀食麦粒,禁止翻动。3周后,转入到成虫饲养室。

6.5成虫饲养及收集

饲养及收集步骤:

a)打扫成虫饲养室,清除其它昆虫,特别是蜘蛛,参照附录B进行防治;

b)清洗成虫饲养框、饲养袋、收集盒和饲养架;

c)每个饲养框转入约8盘大麦,并把成虫饲养袋套于饲养框上,饲养1~2周后,成虫开始羽化;

d)将成虫收集盒连接于成虫饲养袋底部,收集麦蛾成虫。

e)通过加热通风措施,保持室内温度在25℃~28℃,湿度在70%~80%;

6.6卵收集及净化

收集及净化步骤:

a)将卵收集纸置于成虫收集盒下,用于麦蛾产卵;

b)每天把成虫收集盒、卵收集纸收集到除尘装置中,用毛刷扫下麦蛾卵;

c)将带有杂质的麦蛾卵成批收集,利用分样筛除去昆虫残体,把过滤后的麦蛾卵通过卵净化装置,

除去麦蛾鳞片,得到干净的麦蛾卵;

d)用电子称和量筒记录产卵数量;

e)用昆虫解剖镜,检查收集的麦蛾卵中是否有腐食酪螨的为害,如有按附录E的规定要求,参照

附录C进行防治。

6.7卵保种及贮藏

卵保种及贮藏步骤:

a)在普通饲养过程中,利用新鲜卵接种饲养,有利于保持麦蛾的活性;

b)长期保种,把卵装于试管内用黑布封口,在10℃的冰箱内贮存2h,再转存于3℃~5℃的冰箱,

方可保存3个月;

c)在贮藏麦蛾卵的冰箱中放入饱和食盐水。

7使用后的饲料处理

使用过后的饲料必须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确保杀死残存的麦蛾,方可再利用:

a)高温灭杀处理,把饲养过后的大麦放于容器中,通过锅炉加热,使气压保持在0.02MPa~0.04

MPa之间,利用蒸气高温灭杀处理20min;

b)开水浸煮处理,把饲养过后的大麦装入容器中用开水浸泡处理15min。

3

DB5331/T20—201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