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1973-2020 涉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DB43/T 1973-2020 Road Safet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Projects

湖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3/T 1973-2020
标准类型
湖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29
实施日期
2021-03-29
发布单位/组织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DB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1973—2020

涉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SafetyAssessmentGuidelinesForAccommodatingStructures

andUtilitieswithinRight-of-wayofHighways

2020-12-29发布2021-03-29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1973—2020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2

4总则·····················································································································4

5跨越式涉路工程······································································································4

6穿越式涉路工程····································································································12

7接入式涉路工程····································································································18

8并行式涉路工程····································································································20

9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22

10非公路标志涉路工程····························································································23

11互通式立体交叉··································································································27

12涉路施工交通组织设计与临时道路··········································································29

附录A(规范性)专项设计方案编制要求·····································································31

附录B(规范性)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要求·····································································32

I

DB43/T1973—2020

II

DB43/T1973—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文伟、周超、王嘉、刘洪启、王璞、赵学科、欧阳晓英、吴惠文、刘惜时、

钟连德、娄峰、沈国华、赵珩、吴倨伟、刘汉雷、郭雩、刘旺、司马博。

III

DB43/T1973—2020

IV

DB43/T1973—2020

涉路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1范围

为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本文件规定了涉路工程所应遵循的技术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湖南省行政区域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的涉路工程,其他公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提出的技术指标是基于常见涉路工程形式和现有施工方法,其他涉路工程形式和新施工方法

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0028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233110~75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53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369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2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

GB50424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

GB/T50459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标准

GB50460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施工规范

GB50494城镇燃气技术规范

GB50545110~750kV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665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790±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CECS148户外广告设施钢结构技术规程

CECS246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

CJJ33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15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T250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

DL/T436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

DL5009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T5220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

DB43/T1973—2020

DL/T5301架空输电线路无跨越架不停电跨越架线施工工艺导则

JT/T1116公路铁路并行路段设计技术规范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D21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

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D82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

JTGH2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G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QGDW1167±11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QGDW181±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TB10082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

TB10098铁路路线设计规范

SDJ3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3术语

3.1涉路工程

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围或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构筑结构物或公共设施的建设工程。

3.2跨越式涉路工程

从公路路面(含桥面)以上架空通过的涉路工程。

3.3穿越式涉路工程

从公路路面(含桥面)以下通过的涉路工程。

3.4接入式涉路工程

与公路平面接入的涉路工程。

3.5并行式涉路工程

在公路两侧或一侧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内沿公路走向布设的结构物及设施等。

3.6利用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

依附桥梁、涵洞、隧道等公路结构物的涉路工程。

2

DB43/T1973—2020

3.7非公路标志涉路工程

在公路两侧、公路上方跨线桥等驾驶人能够观察到的位置设置非交通标志的涉路工程。

3.8公路用地范围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者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

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

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3.9公路建筑控制区

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的下列范围以内为公路建筑控制区:

(一)国道不少于20m;

(二)省道不少于15m;

(三)县道不少于10m;

(四)乡道不少于5m;

(五)高速公路(含匝道)不少于30m,高速公路的连接道不少于20m。

3.10路侧净区

路侧净区是指公路行车方向最右侧车行道以外、相对平坦、无障碍物、可供失控车辆重新返回正常

行驶路线的带状区域,是从行车道边缘开始,车辆驶出路外后能够安全驶回车道的一个宽度范围。

路侧净区宽度的计算方法见《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JTGB05—2015)附录C。

路侧净区、公路用地范围、公路建筑控制区位置示意图见图1。

图1路侧净区、公路用地范围、公路建筑控制区位置示意图

3.11建筑限界

公路的建筑限界是指为保证车辆、行人通行的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在宽度和高度范围

3

DB43/T1973—2020

内规定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限。包括行车道、中间带、硬路肩、应急停车带、自行车道、

人行道等。

各级公路的建筑限界详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3.6节。

4总则

4.1为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减少涉路工程对现有公路的影响,为公众出行、公共安

全提供保障,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公路之间的关系,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4.2涉路工程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4.2.1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涉路工程本体的质量和安全。

4.2.2建设过程合法合规,保证工程进度。

4.2.3设置位置合理,适应交通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到位。

4.2.4充分考虑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减少对既有公路扩建改建的影响。

5跨越式涉路工程

5.1电力线跨越

5.1.1设计要求

5.1.1.135kV以上标称电压的电力线可采用跨越式涉路工程,35kV及以下标称电压的电力线宜采用穿

越式涉路工程。

5.1.1.2跨越位置应选在被跨越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5.1.1.3杆塔、基础等突出地面的结构物应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并尽量远离公路。

5.1.1.4输电线路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叉应采用独立耐张段,并宜采用“耐-耐”方案,其他等级

公路宜参照执行。

5.1.1.5电力线与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于60°。

5.1.1.6电力线与路面、构筑物、行道树距离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垂直距离应按导线运行温度40℃(当导线按允许温度80℃设计时,导线运行温度取50℃)或

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

2)风偏净空距离应按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计算。

3)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算。

4)电力线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交叉,交叉档距大于200m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允许温度计算,

导线的允许温度应按不同要求取70℃或80℃。

5)重覆冰区的线路应计算导线不均匀覆冰并验算覆冰工况下的弧垂增大值。

5.1.1.7电力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1的要求。电力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

意图见图2。

表1电力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电力线标称

35<v≤110220330500±500750±8001000±1100

电压(kV)

最小垂直距

7.08.09.014.016.019.521.527.028.5

离(m)

4

DB43/T1973—2020

图2电力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图

5.1.1.8电力线与行道树(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

空距离应符合表2的要求,电力线跨越时不宜砍伐行道树。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

图见图3,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风偏净空距离示意图见图4。

表2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空距离

最小垂直距离

35<v≤±

电力线标称电压(kV)220330500±500750±8001000

1101100

最小垂直距离(m)3.03.54.57.07.08.515.016.019.5

最小风偏净空距离

35<v≤±

电力线标称电压(kV)220330500±500750±8001000

1101100

最小风偏净空(m)3.54.05.07.07.08.510.510.014.0

图3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图

5

DB43/T1973—2020

图4电力线与行道树之间的最小风偏净空距离示意图

1)电力线与交通标志、通信号灯、照明灯具等公路附属设施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空距

离应符合表3的要求。电力线与公路附属设施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图见图5。

表3电力线与公路附属设施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和最小风偏净空距离

最小垂直距离

电力线标称电压(kV)35<v≤110220330500±500750±8001000±1100

最小垂直距离(m)3.04.05.06.08.510.015.016.019.5

最小风偏净空距离

电力线标称电压(kV)35<v≤110220330500±500750±8001000±1100

最小风偏净空距离(m)3.54.05.07.07.07.510.510.014.0

图5电力线与公路附属设施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示意图

2)杆塔距离公路用地范围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大于1倍杆塔高度。杆塔距离公路建筑限界的

6

DB43/T1973—2020

最小水平距离示意图见图6。

图6杆塔距离公路建筑限界的最小水平距离示意图

3)电力线不应在跨越公路的独立耐张段内设置接头。

5.1.2施工要求

5.1.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跨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涉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外,还应有临时防护设施距公路路侧水沟(或

护栏)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封顶网距公路路面最小垂直距离等图示和说明。

5.1.2.2电力线跨越公路的架线施工应采用成熟的防护技术方案。宜采用钢管跨越架封网或无跨越架

封网的跨越架线施工方法。封网应采用网孔尺寸不大于500mm×500mm的成品安全网。

5.1.2.3采用钢管跨越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符合跨越地形、地质条件的跨越架、封顶网布置图和跨越架、地锚、封顶网计算书。

2)跨越架宜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如条件受限,跨越架距公路路侧护栏最小水平距离(没

有护栏的以路侧水沟外缘为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大于2.5m;二级及以下公路应大于

0.6m。

3)跨越架封顶网最不利工况下与公路路面的弧垂距离应不小于8.0m。

4)跨越架不宜搭设在土质边坡上。条件受限时,搭设在土质边坡上应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验算,

并应有边坡保护措施。

5)应有跨越架、封顶网搭设和拆除的详细方案。

5.1.2.4采用无跨越架封网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有承力梁、封顶网布置图和承力梁、地锚、封顶网最不利荷载工况下计算书。

2)承力梁断面尺寸不应小于500mm×500mm。

3)封顶网最不利工况下与公路路面的弧垂距离应不小于8.0m。

4)应有承力梁、封顶网搭设和拆除的详细方案。

5.1.2.5其他要求:

1)电力线跨越公路的施工车辆、设备及材料运输不宜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确需占用

时,应另行进行专项交通组织设计。

2)跨越施工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遇雷电、雨雪、霜雾和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工作。

3)夜间不应进行封顶网跨越施工,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干扰。

5.2通信线跨越

5.2.1设计要求

7

DB43/T1973—2020

5.2.1.1通信线宜优先采用穿越式涉路工程。

5.2.1.2跨越位置应选在被跨越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5.2.1.3杆塔、基础等突出地面的结构物应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并尽量远离公路。

5.2.1.4通信线与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于60°。

5.2.1.5通信线与路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大于7m。

5.2.1.6通信线与行道树(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之间的净距应大于2m,通信线跨越

时不宜砍伐行道树。

5.2.1.7杆塔距离公路建筑限界的最小水平距离宜大于1倍杆塔高度。

5.2.2施工要求

5.2.2.1施工要求参照5.1.2执行。

5.3管道跨越

5.3.1设计要求

5.3.1.1各类管道宜优先采用穿越式涉路工程,石油、天然气管道不宜跨越公路。

5.3.1.2跨越位置应选在被跨越公路平纵线形技术指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5.3.1.3管道的支撑结构和其他突出地面的结构物与既有公路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预留空间,满足公路

远期拓宽改建的要求,宜设置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以外,并尽量远离公路。条件受限时,经设计方案的论

证或比选,可设置在公路用地范围以外。

5.3.1.4管道与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的论证或比选,交叉角度应大于70°。

5.3.1.5管道跨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6m;管道跨越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最

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5m,垂直净空的预留还应考虑施工、养护、改扩建等的需要。管道跨越公路最小

垂直净空示意图见图7。

图7管道跨越公路最小垂直净空示意图

5.3.1.6管道跨越不得对公路的视距、交通标志视认产生影响。

5.3.1.7管道的支撑结构和其他突出地面的结构物位于路侧净区范围内时,应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

施设计规范》(JTGD81)的规定设置或补强护栏防护。

5.3.2施工要求

5.3.2.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设计,结合跨越处的地形地貌,交通流量、施工季节等具体情况编制

涉路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8

DB43/T1973—2020

5.3.2.2施工期间行车通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5m;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的

最小垂直净空应大于5.0m,同时应设置临时安全防护措施及警示措施。

5.3.2.3管道安装跨越公路宜采用整体吊装施工工艺。

5.3.2.4管道安装如需设置临时墩,宜设置在公路建筑限界外。条件受限时,经分析论证,可设置在

公路行车道区域外;并应有临时墩的场地布置图及相关计算书。

5.3.2.5吊装作业不宜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如受条件限制确需临时占用公路建筑限界区域作业时,应

提供场地布置图,并做好交通组织方案。

5.3.2.6管道吊装作业应有构件吊装工况平面图、最不利工况立面图、设备运行控制参数及吊装作业

计算书。

5.3.2.7其他要求:

1)吊装作业时,作业区域下方公路应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行。

2)管道安装完成后,应提供有关质量检测成果并备案。

3)跨越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防止人员、施工器具、材料等物体坠落的防护措施。

4)跨越施工应在良好天气下进行,遇雷电、雨雪、霜雾和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工作。

5)夜间不得进行管道吊装施工作业,夜间照明不得对行车造成干扰。

5.4桥梁跨越

5.4.1设计要求

5.4.1.1桥梁跨越位置应选在既有桥梁和既有公路两者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较高且通视良好的路段,

同时宜避开下列位置:

1)既有互通立交及被跨越公路的平面交叉200m范围内。

2)既有公路平曲线半径小于设计速度对应的一般值的弯道路段。

3)既有公路竖曲线底部。

4)既有公路桥梁、隧道200m范围内。

5.4.1.2桥梁与既有公路宜为正交,必须斜交时,经设计方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