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T 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DB5306/T 70-2021 DB5306/T 70-2021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tatoes in Zhaotong City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6/T 70-2021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3-31
实施日期
2021-04-16
发布单位/组织
昭通市
归口单位
昭通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昭通市范围内的马铃薯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宋维际、胡祚、胡德波、李周、余进隆、普春、杨健康、张清凤、刘小红、赵 洁、王韵雪、王晓娇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53DB5306/T70—62021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2021-03-31发布2021-04-16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6/T70—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维际、胡祚、胡德波、李周、余进隆、普春、杨健康、张清凤、刘小红、赵

洁、王韵雪、王晓娇。

I

DB5306/T70—2021

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的产地要求、品种选择、种薯、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采收和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昭通市范围内的马铃薯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8133马铃薯种薯

GB/T31753马铃薯商品薯生产技术规程

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春马铃薯

2月~3月播种的马铃薯。

3.2早春马铃薯

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

3.3秋马铃薯

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

3.4冬马铃薯

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

4产地要求

4.1种植适宜区

4.1.1大春马铃薯:南部海拔1600m、北部海拔1200m以上地区。

4.1.2早春马铃薯:南部海拔1500m~2000m、北部海拔1000m~1500m地区。

1

DB5306/T70—2021

4.1.3秋马铃薯:南部海拔1500m~2200m、北部海拔1000m~1800m地区。

4.1.4冬马铃薯:南部海拔550m~1000m、北部海拔270m~700m地区。

4.2土壤条件

选择符合GB/T33469表B.6中一等至九等的土壤。

4.3地块选择

缓坡或平地,且前茬未用过长残效或马铃薯对其敏感的除草剂,周边无污染源。

5品种选择

5.1选用通过审定或登记且适宜昭通市有关区域及季节种植的品种。

5.2各季节品种选择。

5.2.1大春马铃薯净作区选择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如云薯108、青薯9号、云薯505、云薯401、

云薯105、昭薯6号、威芋5号、威芋3号、丽薯6号、宣薯2号等;间作区选择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如青薯9号、威芋3号、昭薯6号、威芋5号、丽薯6号、宣薯2号、云薯505等。

5.2.2早春马铃薯选择成熟期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昭薯6号、宣薯2号、云薯902、

威芋3号、威芋5号、希森3号、希森6号等。

5.2.3秋马铃薯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品种。如为大春季生产种薯,则选用大春季需求的品种;如生产商品

薯,则选用霜前基本能成熟的品种。如丽薯6号、宣薯2号、威芋5号、希森6号等。

5.2.4冬马铃薯选择早熟或中熟品种。如丽薯6号、昭薯6号、云薯902、云薯304、宣薯2号、希森3

号、希森6号、威芋3号等。

6整地

6.1播种前翻地,耙平耙细。

6.2稻田种植秋马铃薯,可采用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在收获水稻后按2m等距开沟排水作厢,施足基肥。

7种薯质量及处理

7.1质量及薯块规格要求

7.1.1符合GB18133标准中的一级种(G3)以上级别的种薯。

7.1.2播种至苗齐期间土壤墒情差,质量≦100g的种薯整薯播种;播种至苗齐期间土壤墒情好,质量≦

60g的种薯整薯播种。

7.1.3单薯质量重于前款规定的,切块播种。

7.2种薯处理

7.2.1切块

7.2.1.1时间

播种前1d~2d。

7.2.1.2要求

2

DB5306/T70—2021

按薯块上芽眼分布,在靠近芽眼处依次旋转纵切为立体三角形或长条状,每个薯块保留1~2个芽

眼,块重不低于7.2.1规定高限的1/2。作业时将两把以上切刀浸泡在0.2%~0.5%冷开水溶解的高锰酸

钾溶液或75%乙醇中消毒备用。当切到病烂种薯时,须换刀操作。

7.2.1.3顶芽薯块与侧芽薯块分开堆放,分别播种。

7.2.2催芽

7.2.2.1时间

播种前15d~20d。

7.2.2.2对象

采用秋薯作春播用种或春薯作秋播用种时,如未过休眠期,需催芽。

7.2.2.3浸种

将切好的薯块洗净,用网袋装半袋薯块在5ppm~10ppm(休眠期极长品种可达25ppm)赤霉素溶液

中浸种,同批次赤霉素溶液可连续浸种3次,第一、第二、第三次的浸泡时间分别为10min、15min、20min。

7.2.2.4方法

对浸种后的薯块或自然出芽时间略迟于播种期的薯块均用此法。即用粒径为2.0mm~5.0mm的无毒

颗粒材料、或稻草类材料,浸湿后用一种或两种,与薯块交替分层摆放,并完全掩盖种薯,一般5层,

上部及四周用通风透气可保湿的材料覆盖。催芽环境要求通风、温度25℃左右、有散射光。催芽期间保

持上述材料润而不湿。待种芽刚冒出“米子头”即可取出薯块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