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578-2022 公路全预制装配式双T梁桥技术规范

DB13/T 5578-2022 DB13/T 5578-202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hole Prefabricated Pre-stressed Double T-beam Bridge on Highway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578-2022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5-31
实施日期
2022-07-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99

CCSR18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578—2022

公路全预制装配式双T梁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fullyprefabricateddoubleTbridgesonhighways

2022-05-31发布2022-07-0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578—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单位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雄安荣乌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北省交通

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中交二公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国清、靳进钊、雷伟、赵文忠、罗国平、杜群乐、赵静波、孙芳、杨阳、

张超、王敏、李真、吴越、许坤、张学龙。

I

DB13/T5578—2022

公路全预制装配式双T梁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全预制装配式双T梁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材料要求、结构设计、

耐久性设计、附属设施设计、构件制作、运输与安装、质量控制与检验。

本文件适用于跨径不大于20m的公路全预制装配式双T梁桥的设计与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50661钢结构焊接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51335声屏障结构技术标准

JG225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G/T408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472钢纤维混凝土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9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276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T406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

JT/T722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J07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符号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预制拼装桥墩prefabricatedbridgepiers

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连接构造拼装形成的混凝土桥梁立柱、盖梁或系梁。

3.1.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concretepipepile

采用离心工艺成型的圆环形截面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

3.1.3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highstrengthnon-shrinkagecementgrout

1

DB13/T5578—2022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混凝土外加剂和其他材料组成的干混料,加水搅拌后具有

良好的流动性、早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填充于套筒或金属波纹管和带肋钢筋间隙内,简称灌

浆料。

3.1.4

填芯混凝土fillingconcreteforpipepilehead

填筑在管桩顶部或底部内腔一定深度的水泥混凝土。

3.1.5

砂浆垫层beddingmortar

填充在不同类型构件拼接缝之间的高强无收缩砂浆过渡层。

3.1.6

调节垫块adjustmentcushionblock

设置在不同类型构件拼接缝之间的垫块,用于调节构件标高、水平度、垂直度以及控制砂浆垫

层的厚度。

3.1.7

调节设备adjustmentequipment

用于调整预制构件空间姿态的设备。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Dc—墩柱直径或长边尺寸。

dm—预制桩锚固钢筋直径。

ds—构件被连接纵向钢筋直径。

fz—填芯混凝土与预制桩内壁粘结强度设计值。

Ht—填芯混凝土高度。

ld—桩基插槽式连接外露钢筋插入长度。

l0—承插式连接墩柱或桩基插入长度。

Q—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设计值。

Uz—预制桩内孔周长。

4基本规定

装配式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美观的原则,并满足施工标准化、工

厂化、机械化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桥梁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

求。

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

根据构件的制作、运输、堆放、安装、质量控制等要求,确定接缝的形式。

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预制拼装精度要求、现场情况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5材料

水泥混凝土

5.1.1预制上部结构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预制下部结构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

于C40,其他部位预制构件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5.1.2相邻预制构件间(湿接段)浇筑的水泥混凝土应采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宜采用钢纤维

混凝土。

5.1.3钢纤维混凝土应符合JG/T472的规定。

灌浆连接套筒

2

DB13/T5578—2022

5.2.1灌浆连接套筒按钢筋连接方式可制作成全灌浆连接型或半灌浆连接型。

5.2.2全灌浆连接型套筒一端为预制安装端,另一端为现场拼装端,套筒中间设置钢筋限位挡板;

预制安装端及现场拼装端钢筋伸入长度均不应小于10ds;套筒下端应设置压浆口,套筒上端应设置

出浆口,压浆口下缘与下端部净距应大于20mm;套筒制作允许偏差为±2mm。

5.2.3半灌浆连接型套筒,钢筋机械连接端为预制安装端,另一端为现场拼装端;现场拼装端长度

不应小于10ds;现场拼装端下端应设置压浆口,上端应设置出浆口,压浆口下缘与下端部净距应大

于20mm;套筒制作允许偏差为±2mm。

5.2.4灌浆连接套筒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组合体系性能应符合JGJ107中I级连接接头要求,

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且破坏时应断于接头外钢筋处。

5.2.5灌浆连接套筒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组合体系性能应经过专门质检部门试验检测,并出具

相应型式试验的合格报告。

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

5.3.1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应符合JG225的相关规定,长度不应小于35ds,且不得拼接;内径不

宜小于ds+40mm,内径尺寸允许偏差为±0.5mm;对于内径不大于10cm的波纹管,其壁厚应不小于

0.45mm,波纹管肋高应不小于3.10mm。

5.3.2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下端应设置压浆口,压浆口下缘与下端部净距应大于20mm;金属波纹管

上端应设置出浆口,出浆口上缘与上端部净距应不小于10mm。压浆管、出浆管长度应根据承台或盖

梁尺寸预留准确,并用止浆塞塞紧;如直接由上端出浆,端部应采取密封保护措施。

5.3.3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组合体系性能应符合JGJ107中I级连接接

头的规定,接头试件实测抗拉强度应不小于被连接钢筋的实际拉断强度,且破坏时应断于接头外钢

筋处。

5.3.4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与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组合体系性能应经过专门质检部门试验检测,

并出具相应型式试验的合格报告。

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

5.4.1灌浆连接套筒或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中使用的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应满足JG/T408的技

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技术指标要求

检测项目性能指标

初始≥300mm

流动性

30min≥260mm

1d≥35MPa

抗压强度3d≥60MPa

28d≥100MPa

竖向自由膨胀率24h和3h差值0.02%~0.50%

氯离子含量≤0.03%

泌水率0.00%

5.4.2高强无收缩水泥灌浆料在干燥条件下未开封包装前有效存放时间不得大于3个月,开封包装

后应立即使用,如有剩余应做废弃处理。

高强无收缩砂浆

5.5.1高强无收缩砂浆28d抗压强度应不小于60MPa,且高出被连接构件一个强度等级,28d竖向

膨胀率应控制在0.02%~0.10%。

5.5.2砂浆初凝时间宜大于2h。

环氧粘结剂

3

DB13/T5578—2022

5.6.1预制构件的拼接面连接用环氧粘结剂应有抗老化、抗碳化、抗强腐蚀性功能,且符合表2规

定。

表2环氧基粘结剂技术指标要求

性能项目性能要求

可施胶时间(min)≥20

可粘结时间(min)≥60,且≤240

12h抗压强度(MPa)≥40

固化速度(低限温

24h抗压强度(MPa)≥60

度条件)

7d抗压强度(MPa)≥80

压缩弹性模量*瞬时≥8000

(MPa)1h≥6000

物理性能在结构立面上无流挂现象的涂胶层厚度(mm)≥3

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99

吸水率(高限温度条件)(%)≤0.5%

水中溶解率(高限温度条件)(%)≤0.1%

0℃≤适用温度<10℃45

高限温度条件固化7

天的热变形温度10℃≤适用温度<30℃50

(℃)

30℃≤适用温度<60℃60

伸长率(%)≥1.0

抗压强度(MPa)≥80

力学性能钢-钢拉伸抗剪强度标准值(MPa)≥14

≥3.0,且为混凝

与混凝土的正拉粘结强度(MPa)

土内聚破坏

50℃温度、95%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老化90d后,常

耐湿热老化能力≤10%

温条件下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率

化学性能5%氯化钠溶液、喷雾压力0.08MPa、试验温度

≤5%,且不得有裂

耐盐雾作用(35±2)℃、每0.5h喷雾一次、每次0.5h、作用持续时

纹或脱胶

间90d,到期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率

5.6.2环氧粘结剂初步固化时间不应小于1h,在规定的两面涂抹厚度条件下,构件拼接边缘应有均

匀的挤出量,仅有滴挂而无流淌的现象。

6上部结构设计

一般规定

6.1.1预制装配式双T梁宜采用工厂化生产。

6.1.2预制装配式双T梁应按JTG3362进行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持久状况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验算以及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6.1.3预制装配式双T梁应按GB/T50476、JTG3362进行耐久性设计。

6.1.4预应力混凝土双T梁桥采用先张法,应符合JTG3362要求。

6.1.5预制混凝土双T梁可采用简支和连续结构体系。连续体系包括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和先简支后

桥面板连续,正弯矩区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现浇连续区按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6.1.6预制混凝土双T梁荷载横向分配系数支点处采用杠杆法计算,跨中区域采用刚接板(梁)法

计算,中间采用线性过渡,桥面板计算按单向板和悬臂板计算。

结构设计

4

DB13/T5578—2022

6.2.1预制装配式双T梁宜采用标准化跨径。标准跨径规定如下:10m、13m、16m、20m。

6.2.2预制装配式双T梁桥面板宜采用等厚,厚度不小于20cm;梁肋宽度根据预应力布置要求确

定,肋间距不大于150cm,梁肋从上向下以3%的斜坡变窄,以便于脱模。

6.2.3预应力混凝土双T梁采用直线布置钢绞线。为防止支点处截面上缘开裂,宜在梁肋上部位置

设置钢绞线。

6.2.4桥梁宽度可通过梁片数和现浇湿接缝宽度调整。梁肋间距布置均匀,现浇湿接缝应不小于30m。

6.2.5梁顶面宜与桥面横坡一致。梁肋底水平,横坡通过梁肋竖向高差实现。

6.2.6预制混凝土双T梁宜沿跨径方向采用等截面,截面尺寸宜采用标准化横截面(图1),梁高

宜取计算跨径的1/17。

2600

1505001300500150

378378

200

H50×50

75200757520075

350350

图1主梁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m)

7下部结构设计

一般规定

7.1.1预制拼装下部结构设计除应满足JTG3362和JTG/T2231相关规定,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b)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上地区,应进行抗震专项设计。

7.1.2支座的布置和选用应与上、下部结构协调,可采用减隔震支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连接设计

7.2.1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足耐久性性能指标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接缝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允许出现拉应力(不得消压);

b)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接缝处正截面受拉边缘可出现拉应力,但拉应力应小于接缝界面

材料及预制构件材料的允许设计拉应力。

7.2.2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应根据结构形式、力学性能、施工、运输等因素按表3综合确定。

表3装配式下部结构预制构件间主要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适用范围

灌浆套筒桥台各构件竖向连接,桥墩各构件竖向连接

灌浆金属波纹管墩柱、台身与承台、盖梁连接

插槽式桩基与承台连接

承插式墩柱与承台连接,桩基与承台连接

后张预应力筋墩柱与承台、盖梁连接,盖梁、墩柱节段连接

钢板扶壁式桥台台身、肋板式桥台肋板与基础或承台连接

焊接桩身之间连接

法兰连接桩身之间连接

7.2.3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

DB13/T5578—2022

a)灌浆套筒和主筋净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套筒净距不宜小于50mm或集料最大粒径的

2倍。

b)对于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当灌浆套筒预埋在预制墩柱且位于潜在塑性铰

区域时,配置的加密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图2);

1)墩柱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在套筒区域基础上继续向上延伸不小于500mm,且不小于JTG/T

2231-01中的要求;

2)灌浆套筒上端第一个箍筋距离灌浆套筒顶部不应大于50mm;

3)墩柱箍筋加密区应延伸到盖梁或承台内,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墩柱长边尺寸的0.5倍,

且不应小于500mm。

Dc

预制墩柱

灌浆套筒500mm

箍筋

50mm

垫层

箍筋加密区

C

预制承台D

0.5

500mm

图2灌浆套筒在预制墩柱内时箍筋加密区

c)当灌浆套筒预埋在承台或盖梁内时,在满足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加密箍

筋延伸到承台或盖梁的距离不应小于灌浆套筒的高度(图3)。

Dc

预制墩柱预制盖梁

箍筋C

mm

箍筋加密区

D

g

5

g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